前幾天觀看了「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直播,除了感嘆戲劇演出的精彩,還對直播中的一個特別環節印象深刻:青年演員肖戰對話萬方,暢談人生與戲劇。其中,讓我最有感觸的話題便是關於選擇。
肖戰:「我們人生當中會經歷很多的選擇,會做出很多的選擇,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機會。有人說選擇沒有對錯,但是一旦當你做出了選擇之後,周圍就會有一些聲音跳出來,來指點你的這個選擇的對與錯。針對這個點的話,您是怎麼看的?」
萬方女士:「我覺得選擇是你無法放棄的權利,只要我們活著,我們必須做出選擇。可能每時每刻、每一件事情你都在選擇。比如今天你會問我什麼,我該怎麼回答。其實我是有選擇的,對吧?但是這個選擇是我以前的經歷,我對於生命的體驗、感受、感悟在替我做出選擇,我覺得有些大事的選擇,可能你需要思慮再三。但實際上在生活中,我們每個選擇都在為今後的選擇在做鋪墊、在做積累。至於對錯,我覺得還是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吧。我們要找那個我們最想做的自己,所謂就是更好的自己。然後我們能夠找到他,儘可能地留住他。我想這是咱們共同的一個目標。」
細想,人生的結局不就是一個一個選擇堆積起來的。選擇千千萬,我想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那就是當你面對某個選擇時,總有人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指點你,也許他們的本意是出於關心,可這對於你而言,未必能夠真正地幫你排憂解難。比如你作為一名高三畢業生,在面對志願選擇時,你身邊可能會有一些親人或者認識的人會說:「你一個女孩子選擇教育專業不就挺好的嘛,畢業當個老師,工作穩定,多適合啊」、「現在會計專業挺吃香的,好多人都報吶」、「新聞學專業?這專業出來能好找工作?」、「你姐當初我就非讓她填護理專業吶,這專業多適合女孩子啊」……這些外界的聲音可能會給你提供一些參考,但卻不能排除也會成為擾亂你想法的聲音。但不論怎樣,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最好的選擇一定是自己最中意的,記住,是自己的最中意的。
很多時候,我們在做選擇時,會權衡利弊。就好比你今天穿了一條白色褲子,但當你出門後,突然下大雨了,於是你換了一條黑色的褲子。你喜歡吃魚,不喜歡牛肉,但為了營養均衡,時常還是會選擇牛肉……我們每天都在面對各種各樣的選擇,很多選擇雖然是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下決定的,但這些決定卻也是在權衡後選擇了更適合自己的。
正如萬方女士所說,我們所做的每個選擇都在為今後的選擇做鋪墊、做積累,至於對錯,我們更多是的要遵從自己的內心,找到那個我們最想做的自己,並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為了讓自己看起來舒適得體,下雨天你選擇了黑色褲子;為了營養均衡,午餐你選擇了牛肉;為了豐富自己,你選擇了培養一些興趣……這些數不盡的選擇不突出、不表現,但你卻在無形中選擇了自己最中意的。
所以,不論人生這條道路的終點如何,每一步都是你一個選擇一個選擇、一步步走下去的。希望每個人在做選擇時都能夠遵從自己的內心,不活在別人的眼光裡,真誠地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