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年入億元,善款都花在什麼地方?佛門聖地能否回歸平靜?

2020-08-12 史書萬卷

青山蔭古剎,銅鐘鳴佛家。紅牆繞碧瓦,經書度豪俠。

1982年由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火遍了大江南北,隨著《少年寺》的爆紅,現實中的少林寺也時常被提起。位於河南省登封縣西北部的少室山因為此地樹木繁多,而被稱為「少林」,坐落在少林之中的寺廟即稱為少林寺。少林寺除了佛教修行之外,少林功夫也舉世聞名,在全國內地都有人不少慕名前往,使得少林寺名聲大噪。

除了遊客參觀佛教,祭拜佛祖之外。更多的人是因為少林功夫,來此希望依然少林功夫的風採增長見聞。由此少林寺不再是一個清靜幽雅之地,反倒成了人們時常打卡的旅遊勝地,寺廟內人頭攢動。不僅如此,少林寺每年所收信徒的香火錢、功德錢,更是難以用數字統計。隨之引發的問題接踵而至,巨額的善款何去何從,本該清淨的佛門之地是否能回歸平靜

薪火相傳,身擔重任

1965年,釋永信出生在安徽省阜陽市。由於父母認同他的想法,於是他在16歲時獨自前往嵩山少林寺拜釋行為師。釋行給他取法號為永信,從此成為了一個吃齋禮佛的出家人。他在少林寺裡通過修行和外出雲遊度過了他的青春。

住持怎麼傳承和發揚少林寺的精神成為了釋永信最擔心的問題。。少林寺的後繼發展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釋永信的帶領下,少林寺的各大武僧在全國巡迴表演少林功夫,以增加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並創立少林佛經研究所。與此同時,他還將少林寺所在的嵩山連同少林寺,列入旅遊景點,並且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申遺。

在釋永信的號召下,少林寺的信眾從全國各地趕來,中外遊客慕名前來觀摩少林功夫。釋永信特別具有遠見,他把少林文化、佛教文化和旅遊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使更多人看見少林、了解少林。

樹大招風,議論紛紛

經過釋永信的宣傳,嵩山在四大名山中力拔頭籌。一時之間少林寺人山人海,這時便體現出了弊端。因為來的遊客太多、太快,導致本就有限的人力、物力顯得更加匱乏,並且也加快了少林寺的老化和損壞速度。

為了招待遠道而來的遊客,不少和尚取消了練功,充當了少林寺的「旅遊工作人員」。這些職能已不在和尚的職責範圍內,和尚放棄了吃齋念佛的初心而去充當社交和理財工具,少林寺也失去了以前的初衷,與之前的想法背道而馳。

斬情絲,剃白頭,與青燈古佛常相伴,脫離俗事,遠離紅塵糾紛。這似乎才是出家人的日常和生活。

佛祖說要脫離俗世,就要做到不貪、不痴、不嗔。但是名聲大噪的少林寺,卻將這些話拋之腦後,在看不見未來的路上越走越遠。一連串的商業活動,如成立少林火腿公司,讓人們不禁反思,原來那個清淨的佛門聖地到底去哪兒了?

一時,少林寺上下充斥著欲望和金錢。佛門聖地不再「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而是充斥著世俗的味道。

雖然少林寺收了很多的香火錢,但是佛家也有佛家的規則和禁忌。每一個月的月初,少林寺都會在官網上發布一個月的收入以及開支,希望社會各界進行監督和共同見證。以保證佛家聖地的清淨。

由此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少林寺也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雖然無法進行源頭上的根治,但也開始有所行動。這樣的做法成效甚微,少林寺已經與佛教提倡的「脫離凡俗,隱忍山林」宗旨背道而馳,漸行漸遠。

金錢紛爭,是去是留

在遊客進入嵩山少林寺景區時,每人需繳納100元的門票費。從2015年起,嵩山每年接待超過1000萬的遊客。僅僅依靠門票的收入也高達1億人民幣,除了繳納稅收之外,收入依舊可觀。

除了門票的收入,信徒們所供奉的香火錢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這些有信徒捐贈的消火鉗是直接進入了少林寺和尚們的口袋,所以少林寺每年的收入,可以說是天文數字。

基於上述的種種問題,少林寺的收入終於被網友拉到了網上討論,樹大招風也在此件事中得到了明顯的印證。雖然釋永信公開解釋說:七成用於少林寺的維修,兩成用於寺廟的各項開支,剩下的一成用來做慈善。於是網友們開始深扒用於各項開支的兩成。

面對此種質疑,少林寺本該繼續更新各項開支,但偏偏在此時官網上不再更新每月的流水帳,使網友更加相信之前的看法,佛教聖地已不再清淨而是充斥著世俗

佛門聖地愈發的商業化,佛家弟子愈發的世俗化,佛門開支的模糊化,此時懸崖勒馬,為時已晚,佛門聖地終究難回清淨

偏在此時,有眼尖的網友發現當釋永信出席活動時,衣食住行無不是頂尖:駕駛豪車,手持最新款蘋果手機。這讓網友們震驚無比:原來當和尚也可以生活得這麼好。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有人在網上實名制舉報,說釋永信六根不淨,招惹女性。

這種報導無論是給釋永信還是給少林寺都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此後一段時間內,少林寺都籠罩在這種負面的輿論下。可是這並非空穴來風,單憑釋永信的中年發福,就無法讓人相信他是一個吃齋念佛的出家人,而更像一夜暴富的開發商。

結語

釋永信宣傳少林寺,雖然贏得了社會對少林寺的關注,但是也使少林寺變得世俗化,原本清靜的佛門不再出淤泥而不染,丟失了最初的本心,而他本人也深陷世俗、名利、金錢和欲望的漩渦,使得少林寺的僧侶在修行的路上多了一個難以抹去的汙點。

少林寺本該是一個修行的好地方,是一個脫離世俗、遠離紛爭的好去處。但卻被人世的欲望弄得烏煙瘴氣,尋不到出路。釋永信最初的信念和做法都是正確的,的確也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少林文化,但是卻被世俗蒙蔽了雙眼,迷失了最初的方向,更是將佛教聖地弄得欲望橫流,釋永信無法說服世人,功過難以相抵。

相關焦點

  • 少林寺每年收入上億,善款都花到了哪?佛門之地還能否回歸清淨?
    那麼,少林寺每年收集到的過億善款都花到了哪裡去呢?佛門清修之地還能否回歸往日的清淨?每一個月,少林寺都會在網上發布此月每一日的具體收入與花費,以及香油錢和善信資助的善款流水清單,希望與大家一起激發一個共同監督的作用以保佛門清淨。
  • 少林寺每年收入上億,遊客的善款都去哪了?佛門還能否回歸清淨?
    少林寺商業化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少林寺在不斷的發展中逐漸改變了原有的發展道路。1984年雲遊歸來的釋永信成為少林寺的主持。商業化引來爭議少林寺從一個學習佛學的聖地突然變成了旅遊景點,這讓很多人在欣賞完美景後產生了質疑。少林寺主持釋永信作為佛門中人,為何要將這少年清淨之地變成眾人觀賞的景點。&34;千百年來,少林寺的僧人們一直遵守著這樣的生活。
  • 往日清淨的佛門聖地,如今卻物價高昂,商業氣息濃厚!
    ·佛教在人們的心中是充滿一個非常安詳,無欲無求的地方,而且在佛門中的清修者應該是與世無爭的,他們為了把鱔魚艾普頓到人間,甘願無私犧牲的獻。有這麼一個地方曾經是清淨的佛門聖地,而現在卻物價高漲。散發著噁心的銅觸你知道是哪裡嗎?我沒起來看一下吧。往日清淨的佛門聖地,如今卻物價高昂,商業氣息濃厚!·很多佛教聖地。已經淪為了盈利的場所。這種現象真的讓人不解。
  • 官員回應少林寺門票案:出家人要錢做什麼
    最近的一個消息是,少林寺方丈室在裝修時,發現了數個針孔攝像頭。  釋永信曾多次呼籲寺廟免門票的新聞,被嵩管委方面下載列印,作為其言行不一的證據。這位「佛門CE O」也被外界尤其是利益對立面不斷進行世俗化的描述。  「少林寺要那麼多錢幹什麼?」嵩管委一位官員的話頗有代表性,「少林寺都是出家人,能花多少錢?他們接受那麼多布施,什麼時候被審計過?」
  • 少林寺是培養武林高手的地方,還是佛法修行聖地?
    眾多武林高手出自少林,那麼少林寺是培養武林高手的地方,還是僧侶們修行佛法的聖地?今天就來聊一聊有關少林寺武術的故事。,還是回到那個問題,少林寺到底是學武的地方,還是佛法修行的地方? 少林寺的武術文化,得到了電影界的青睞,1982年,有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上映後,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類似反映少林武術文化的電影還有少林武僧等。從此之後,少林功夫備受關注,吸引了不少年輕人上少林學功夫的願望。
  • 佛門本是一方淨土 少林寺原僧人卻涉黑涉惡被緝捕
    佛門,本應該是一方淨土,佛門中人本應該是清心寡欲,遠離紅塵,遠離是非,專注於修行悟道。然而,如今的佛門淨土也染上了塵埃,一些聲名顯赫的大寺也頻傳是非糾紛!曾經在少林寺剃度出家的僧人,因為涉黑涉惡被警方緝捕歸案。
  • 少林寺年入香火錢上億元,錢去了哪裡?釋永信:我月薪700元
    一、最高調的佛寺一說佛寺,人人都說是佛門清淨地,可少林寺這座佛門,卻實在談不上清淨。圍繞少林寺的,除了佛法真經,還有無數山野怪談,秘聞傳說。人們本就愛湊熱鬧,更何況少林寺又是這樣的有名。,1981年在少林寺剃度出家,他機敏聰慧,受到了當時少林方丈的賞識。
  • 少林寺年入香火錢上億元,錢去了哪裡?方丈釋永信:我月薪700
    一、最高調的佛寺一說佛寺,人人都說是佛門清淨地,可少林寺這座佛門,卻實在談不上清淨。圍繞少林寺的,除了佛法真經,還有無數山野怪談,秘聞傳說。少林寺在今日的輝煌與爭議都離不開一個人——釋永信,當今少林寺的方丈,一個非常不像出家人的出家人。二、少林寺的新形象釋永信原名劉應成,1981年在少林寺剃度出家,他機敏聰慧,受到了當時少林方丈的賞識。
  • 少林寺索5000萬票款 官員:出家人要那麼多錢做什麼
    佛門清淨地捲入世俗官司難免引發爭議。事實上,從陝西法門寺開始,近年來寺廟與地方政府以及政府授權的開發公司間的矛盾時有發生。自上世紀70年代末恢復宗教政策起,絕大多數寺廟道觀在被列入文物保護目錄的同時,也成為可資收費的旅遊景點,被地方政府視作一種產業。宗教與權力,文物與商業的衝突,亟待尋求一條解決之道。
  • 少林寺年入香火錢上億元,錢去了哪裡?方丈釋永信:我月薪700元
    一、最高調的佛寺一說佛寺,人人都說是佛門清淨地,可少林寺這座佛門,卻實在談不上清淨。圍繞少林寺的,除了佛法真經,還有無數山野怪談,秘聞傳說。人們本就愛湊熱鬧,更何況少林寺又是這樣的有名。少林寺在今日的輝煌與爭議都離不開一個人——釋永信,當今少林寺的方丈,一個非常不像出家人的出家人。二、少林寺的新形象釋永信原名劉應成,1981年在少林寺剃度出家,他機敏聰慧,受到了當時少林方丈的賞識。
  • 釋永信:他是少林寺方丈,卻將「佛門淨土」商業化,是對是錯
    大部分認為佛門出家人該有的樣子是"六根清淨,四大皆空",他們不慕女色、權錢、酒肉,過著常人難以想像的清貧生活。少林寺作為"天下第一名剎",其弟子更應當是佛門代表,怎麼能席捲進俗世商業化的浪潮,賺大錢呢?但少林寺現任方丈釋永信就"逆"了我們的想法,將"佛門淨土"商業化了。
  • 少林寺商業化:與時俱進還是佛門墮落?
    我什麼話都沒說,明明白白的上了一當,說什麼呢?拿出六百塊錢放到桌子上,轉身走人。背景:一部電影引發的轉型如果說 1982年上映的電影《少林寺》提高了少林寺的知名度,博大精深的少林功夫折服了世人的話,那麼,在最近幾年裡,少林寺辦企業、網上開店、接管昆明4所古剎等諸多不可思議的商業行為,更是令人驚嘆不已!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少林寺走上這條多元化企業經營之路的呢?
  • 年入香火錢超億元的少林寺,錢去哪了?釋永信方丈:我月薪700元
    除了上述兩款「神木」佛珠,釋永信還有一款「雞油蜜蠟佛珠」和「血琥珀佛珠」,盡顯奢華尊貴的少林住持氣派。他有一款叫「淨水金珀」的水晶珠子,據說是「佛教七寶之一」。這都是普通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寶貝。只有在隆重的場合,釋永信才會佩戴它。除了上述佛珠,釋永信還有很多別的水晶佛珠。
  • 少林寺每年香火錢上億元,遊客捐的錢都花在哪裡?
    ,逐漸就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少林寺,其實少林寺的起源非常悠久,在北魏時期,印度有一名高僧來到中國傳教,皇帝當時很敬重他,所以就為他修建了一座名叫少林寺的寺廟,最後也引來了不少高僧。在之後的唐朝時期,少林寺也發展成為了天下第一的寺廟。甚至在明朝抵禦倭寇的時期,少林弟子還挺身而出,為保護當地的群眾與倭寇進行鬥爭。
  • 少林寺每年香火錢高達億元,錢都去哪兒了?釋永信:我月薪700元
    但佛教也只是一種宗教信仰,它的傳播與發展對我國的哲學、文化、藝術等領域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少林寺與佛教在眾多佛教寺廟中,少林寺絕對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上個世紀後期,李連杰的一部電影----《少林寺》風靡大江南北,電影中嵩山少林寺也成為大家心中的佛教聖地。
  • 少林寺「名利場」 地方政府成最大受益方
    根據登封市規劃,到2015年建成世界功夫之都,文化和旅遊總收入要達到131億元,佔GDP的23.5%。少林寺影響力的擴大,帶來的是多贏的結果:作為千年古剎,少林寺在爭議中實現了復甦;地方政府也在滾滾而來的人流中收穫了旅遊業的繁榮;圍繞少林寺而生的眾多「鄰居」們,也都用自己的方式,從這塊蛋糕中分得了一杯羹。不過在一團和氣中,也潛伏著危機。
  • 少林寺每年香火錢上億,釋永信:我月薪才700,那錢都去哪了?
    釋永信,1968年出生於安徽,從小他就十分喜歡佛教典籍,並立志要當一名和尚。於是在他13歲時,父母便送他到嵩山少林寺,拜當時的方丈釋行正為師,正式剃度出家。皈依佛門後,他被師父賜名為釋永信。「寺院民主管理委員會」的委員,2年後又成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會」並任副會長。
  • 少林寺千年的清譽真的被「毀」了嗎?少林何去何從?
    1981年,十六歲的他毅然決定到少林寺拜師學藝;成了行正法師座下的一名弟子。但是短短六年後,也就是二十二歲,便成為少林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住持。十二年後,三十四歲的釋永信憑藉出色的管理能力,進院升座,成為少林寺第三十三任方丈;這一次他又刷新了記錄,成為少林寺一千五百餘年來最年輕的方丈。
  • 少林寺要被賣了?11年紛爭浮出水面!
    近年來,少林寺成為了不少「功成名就」之人的最終選擇。「斬斷三千煩惱絲,獲得清淨般若智」,使少林寺成為了人們心中的清淨聖地。 然而,在當下經濟社會中,佛門清淨地,真的能得清淨嗎?
  • 少林寺年入上億元,錢哪去了?方丈:我月薪700元
    北武帝滅佛期間,少林寺遭到嚴重破壞,許多弟子被迫還俗。此後,歷代皇帝逐漸擴大了少林寺,少林寺的規模日益擴大,至唐宋時期已有14000多畝。實際上!進入嵩山少林寺景區的遊客,每人需交納100元入場費。自2015年起,每年都有超過一千萬的遊客來嵩山。單靠門票收入也能賺到一億人民幣,除了納稅,還能賺很多錢。除入場費外,由信徒提供的香火錢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