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餐桌禮儀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據文獻記載,至少在周代(公元前1046至公元前256年),中國飲食禮儀已形成了一套相當完整
的制度,這些禮儀日臻成熟完善,亞洲很多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飲食禮儀不僅在古代社會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對現代社會依然產生影
響。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禮產生於飲食,同時又嚴格約束著飲食活動,飲食禮儀應運而生。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
食禮俗,而毫無疑問,中國人的飲食禮儀是最為發達、最為完備的。早在《周禮》中,就有一系列的職官分掌各種飲食諸禮。孫中山先
生也曾「以飲食為證」,論及「惟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
有主有賓的宴飲,是一種社會活動。這種社會活動必然就會產生一套規範化的飲食禮儀,作為每個人的行為準則。在中國文化裡,其實
不僅講求飲食規格,甚至連菜餚的擺設這種細節都有規則,《禮記曲禮上》說:「凡進食之禮,左殽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
右。膾炙處外,醯醬處內,蔥渫處右,酒漿處右。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就是說,凡是陳設便餐,帶骨的菜殽放在左邊,切的純肉
放在右邊。飯食靠著人的左手方,羹湯靠右手方。細切的和燒烤的肉類放遠些,醋和醬類放在近處。蔥渫等伴料放在旁邊。酒漿等飲料
和羹湯放在同一方向。如果要分開陳設幹肉、牛脯等物,則彎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這套規則在《禮記少儀》中也有詳細記載。上
菜時,要用右手握持,而託捧於左手上;上魚餚時,如果是燒魚,以魚尾向著賓客;冬天魚肚向著賓客的右方,夏天魚脊向賓客的右
方。「虛坐盡後,食坐盡前。」在一般情況下,要坐得比尊者長者靠後一些,以示謙恭;「食坐盡前」,是指進食時要儘量坐得靠前一
些,靠近擺放饌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髒了座席。「食至起,上客起。」「尊客之前不叱狗。讓食不唾。」宴飲開始,饌品
端上來時,作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貴客到來時,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不可以當著客人的面叱責狗;主人讓食,要熱情取用,
不可置之不理。
座次
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主客左右手邊的位置,則以離主客的距離來
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離則左側尊於右側。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
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
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聚會是時常有的是,大的,小的,正式的,非正式的,一周就有好幾天,有時還安排不過來,面對不同的場合,隨著性質的不同,我們
參加時候的心態也會不一樣,例如是參加 一個閨蜜的生日party,那當然是輕鬆愉悅的,顯得比較隨意。但如果是參加公司同行聚會,
就會提高警惕,以防出錯。所有,心態的不同就會導致人在此次聚會的表現。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出錯的一個就是入座的問題。這個要跟
大家強調的是,一般在入座時是從椅子的左側入座。如果大家都是遵循這樣的禮儀,那麼就不會再人多或緊張的時候因為方向的問題而
發生碰撞。而且入座後姿勢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隨意伸直。男女都一樣,因為在以下場合,女性的衣著可能會比較簡短,這
也是為了避免誤會。坐下之後,肘不可靠邊緣,或者放在鄰椅的椅背上。這樣的姿態也顯得特別不美觀,會降低個人檔次。
如果時間允許,你應該等大多數客人到齊之後,將菜單供客人傳閱,並請他們來點菜。當然,作為公務宴請,你會擔心預算的問題,因
此,要控制預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飯前功課,選擇合適檔次的請客地點是比較重要的,這樣客人也能大大領會你的預算。況且一般
來說,如果是你來買單,客人也不太好意思點菜,都會讓你來作主。如果你的老闆也在酒席上,千萬不要因為尊重他,或是認為他應酬
經驗豐富,酒席吃得多,而讓他/她來點菜,除非是他/她主動要求,否則,他會覺得不夠體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應該知道,不該在點菜時太過主動,而是要讓主人來點菜。如果對方盛情要求,你可以點一個不太貴、又不是大家
忌口的菜。記得徵詢一下桌上人的意見,特別是問一下「有沒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較喜歡吃什麼?」讓大家感覺被照顧到了。點
菜後,可以請示「我點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幾位的口味 」,「要不要再來點其它的什麼」等等。
A.點菜三規則
一看人員組成。一般來說,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規則。如果是男士較多的餐會可適當加量。
二看菜餚組合。一般來說,一桌菜最好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儘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點些葷食,如果女士較多,則可
多點幾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請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務宴請,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這次宴請的對象是比較關鍵人物,那麼則
要點上幾個夠份量的菜,例如龍蝦、刀魚、鰣魚,再要上規格一點,則是鮑魚、翅粉等。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點菜時不應該問服務員菜餚的價格,或是討價還價,這樣會讓你公司在客戶面前顯得有點小家子氣,而且客戶
也會覺得不自在。
中式餐桌禮儀
第一. 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如果是同一級別或家庭聚餐,長者先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
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 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
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
第三. 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
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第四. 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
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
視。
第五. 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將它放到自己的碟子裡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