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最能看出一個人品質的地方就是家書。家書是寫給家人的話,或者父母或者兄弟或者妻子兒女,都是至親之人。作者與這些人之間不僅有血緣關係,還是利益同共體。在與這些人的對話中,作者不必藏著掖著,也不必寫官樣文章抑或字字錦繡。尤其古代傳遞消息很慢,自然也不能像我們這樣煲電話粥拉家常,所以家書中的信息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對家人的期許。
陶淵明是我們喜歡的詩人,在初中的課本上,我們看到他憤然掛印辭官,都在心中給他點一個大大的贊。後來看他的桃花源,對他的喜歡更上一層樓。因為能寫出這樣文字的男子,一定是嚮往和平內心坦蕩之人,若是生活在現代,應該是暖男一枚,怎麼能不讓人喜歡呢。在陶淵明的諸多作品中,真正讓我感動的不是被後人形象化臉譜化的文章,而是他寫給兒子的一封信。
雖然每月只有五鬥米的俸祿,他還是為兒子找了一個僕人。這個僕人到達兒子身邊時,還帶了陶淵明寫的一封信。信不長,最動人的是一句囑咐:我把這個人送給你,希望你善待他。他與你同齡,也是別人家的孩子。我想,能寫出這樣一段話的人,一定是心中有大愛的。一千多年後,鄭板橋在家書中同樣告誡家人要善待家中傭人。他這樣寫道:在天地之間,家裡的傭人與你們是平等的,請你們一定要愛惜珍惜,尤其不能讓孩子凌辱他們。家裡做了好吃的,一定要分給傭人一起食用,否則我們的孩子坐在桌邊吃飯,傭人只能站在一旁服侍,他們的父母心碎的。不能讀書做官是小事,不能做一個明理的好人才是大事。
陶淵明和鄭板橋生活的年代都是封建社會,講究男尊女卑長幼有序,講究主子和奴才,可是他們卻能對家人說出這樣的話,可見是真的把人當成人。再看看我們今天的社會,無數的熊孩子在各種公共場所欺負另外的小孩,他們連主僕關係都不是。
無數開豪車穿名牌的人看不起小商小販,可這些人並沒有吃他們一粒米,喝他們一杯水。還有的演員初露頭角就開始耍大牌,若是在小時候有一個人像鄭板橋陶淵明這樣教導他們,社會一定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