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板橋與鎮江(1)焦山讀書
26歲那年他因家境貧困,無力還債,靠同鄉和尚的關係來焦山躲債,結識了揚州的圖書字畫收藏家、候補知州馬秋玉。那天作為候補知州的馬秋玉在焦山遊覽時,得句「山光撲面經霄雨」,想不出下句,鄭板橋以「江水回頭欲晚潮」續之,受馬讚賞,因而兩人訂交。馬秋玉贈銀二百兩,為鄭板橋還了債,並同回揚州作書畫生意。後來,鄭板橋為焦山自然庵書寫了這副聯語,內容修改為「山光撲面因新雨,江水回頭為晚潮」。
-
鄭板橋兩封家書,蘊含深刻的做人處事之道
鄭板橋(1693年—1765年),原名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道人,清朝官員、學者、書法家、畫家,也是很有個性的詩人,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其中畫竹成就最為突出。鄭板橋有許多畫論、書論、題記,包含豐富的繪畫、書法等文藝美學思想。
-
陶淵明鄭板橋的家書中都寫些什麼?
我認為最能看出一個人品質的地方就是家書。家書是寫給家人的話,或者父母或者兄弟或者妻子兒女,都是至親之人。作者與這些人之間不僅有血緣關係,還是利益同共體。在與這些人的對話中,作者不必藏著掖著,也不必寫官樣文章抑或字字錦繡。
-
三封家書三代情……
因而,上輩的家書難覓蹤跡,只有老父親在上世紀80年代初託人寫來的一封簡訊,如今還歷歷在目——我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村莊,中學畢業之後,恰逢改革開發的春風吹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家鄉的青壯年紛紛背起行囊外出謀生,我自然而然地加入了打工仔的行列。
-
沿著復興號去旅行之鎮江焦山
卻極少有人知道在這三個地方交匯之處竟然藏著一個鎮江。繼走完金山寺,北固山後,我來到了這三劍客景點的最後一個景點,焦山風景區,如果說金山有水漫金山,北固山有問鼎中原,那焦山則是深藏在長江小島的一個世外桃源,你以為這裡什麼都沒有?這裡卻可稱之為一個小「蘇州」。
-
千封家書寄託感恩三行短文寫滿感動
千封家書寄託感恩三行短文寫滿感動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5.10.26 星期一 □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劉成龍 本報訊 它只有寥寥三行,卻洗盡鉛華、寫盡美好;
-
鄭板橋這樣畫《華封三祝》:寫來三祝乃三竹,畫出華封是兩峰
鄭板橋這樣畫《華封三祝》:寫來三祝乃三竹,畫出華封是兩峰 朱萬章 2017-06-04 07:03 來源: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刊
-
鄭板橋家書的溫情
作者:胡發貴(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鄭板橋為「揚州八怪」之一,以書畫名世,時人贊其詩、書、畫為「三絕」。但他自己似乎並不陶醉於此,覺得寫字作畫只是「供人玩好的俗事」而已;他看重的是自己寫給堂弟鄭墨等親人的家書,曾不無自得地說:「板橋十六通家書,絕不談天說地,而日用家常,頗有言近旨遠之處。」確實,板橋最深情而有意味的文字在此,而其間最動人心弦、亦令人回味的是其諄諄告誡親人的「做個明理的好人」:「夫讀書中舉中進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個好人……使二婦人知愛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
鄭板橋家書的溫情
鄭板橋為「揚州八怪」之一,以書畫名世,時人贊其詩、書、畫為「三絕」。但他自己似乎並不陶醉於此,覺得寫字作畫只是「供人玩好的俗事」而已;他看重的是自己寫給堂弟鄭墨等親人的家書,曾不無自得地說:「板橋十六通家書,絕不談天說地,而日用家常,頗有言近旨遠之處。」
-
慣偷被抓身上搜出三封家書 媽媽寫要做個真正男子漢
父母妹妹給饒某寫的三封家書重慶一名年輕慣偷被抓獲後,警方從他身上搜出了三封被精心保存的家書。每每想起這個孩子,辦案民警便感到悵然,這是因為饒某被捕時身上緊揣著的三封家書。據新華視點微信公眾號順手牽羊,卻被迅速抓獲2月9日下午,市民劉女士在一家快餐廳坐著休息,把挎包放在了身體和椅背之間。一名男子趁其不備,快速把包偷走。可惜沒跑多遠,就被巡邏民警攔下抓獲……這名男子,就是饒某。
-
鄭板橋:世道汙濁為官怒(一)
這段話出自清代名人鄭板橋的一封家書。這位以獨特的詩書畫風格名列「揚州八怪」的大才子,曾先後寫下多封家書,將他對於家風家訓的見解和看法包含於其中。而在這封家書中鄭板橋一直在強調自己做人方面有一個極大的不是—愛罵人,並因此受累不少,希望他的家人引以為戒,並幫助自己加以改正。
-
鄭板橋的真情與假意~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領略鄭板橋家書的真情與假意~春風、春暖、春日、春長,春山蒼蒼,春水漾漾。春蔭萌,春濃濃,滿園春花開放。鄭板橋在任山東範縣知縣時,寫給堂弟鄭墨的第四封家信。由於鄭板橋沒有胞弟,和鄭墨的關係非常密切,情同手足。鄭板橋,又名鄭燮,字克柔。號板橋道人、板橋居士,所以咱們也叫他鄭板橋。他的一生經歷了讀書賣畫,從政,又賣畫三個階段。做官前後居住在揚州,也是「揚州八怪」之一。他的書法非常別致,往往是隸書,楷書參半,自稱六分半書。
-
不只有「難得糊塗」,鄭板橋的家書被認為與《顏氏家訓》不相上下
在我國浩如煙海「家書」中,就有不少在現在看來也有它的現實意義。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就留下為數不少的家書。他的家書主要是在他當官期間,或者出遊的時候寫給他弟弟的。他自己編選、刊行的《十六通家書》在當時是名聞遐邇的。
-
因果報應,天命論,鄭板橋能否走出這種混沌狀態?
佛教,尤其是佛教禪宗,對中國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宋代儒學的復興也與其有緊要關聯。韋政通曾說:「佛教在中國的兩千年中,事實上已獲得很大的勝利,因果、輪迴、地獄等已成為中國人極為普遍的信仰。」就鄭板橋而言,除「因果、輪迴、地獄」等中國人極為普遍的信仰外,佛教對他有更為深刻的影響。
-
買的墓地上有一座無主孤墳,鄭板橋的處置方式讓人稱道
鄭板橋是清代當時「揚州八怪」之一的代表人物,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最為人熟知的則是他那句「難得糊塗」的傳世名言。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他寫的一封家書,看完之後更是欽羨這位怪人的人格魅力。
-
一片浮玉江中駐,看千年西津古渡——遊鎮江焦山、西津渡
焦山並不顯得高大突出,但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焦山因東漢焦光隱居山中而得名。焦山之所以能夠獲得5A稱號,也是蘊含它的不尋常。下船迎對焦山牌坊,正面牌匾:焦山勝境,背面寫著:漢晉遺風。導遊說,僅此一碑的價值焦山就可獲得5A級景區的稱號。導遊說摸摸龜頭,萬事不用愁,兒子以後可以有個好功名。這龜頭己被萬人摸的油光水亮!這個御碑亭裡的御碑是乾隆第五次廵幸焦山時所作,看來乾隆對焦山直是情有獨鍾。多次來焦山,多次賦詩於此。
-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鄭板橋忙裡偷閒,寄家書告誡兄弟!
其中:明初有宋濂1篇,劉基1篇,方孝孺1篇;明中期有王鏊1篇,王守仁2篇,歸有光1篇;明末有茅坤1篇;清代有王夫之1篇,鄭板橋1篇,袁枚1篇,紀曉嵐1篇,錢大昕1篇,龔自珍1篇。本文出他的《板橋家書》,是一篇「書信」。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朝書法家、文學家。 濰縣署,當時鄭燮供職於此。濰縣,今山東省濰坊市。 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鄭板橋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揚州八怪」之一。歷官河南範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
-
2907名大學新生寫家書 50多封信被退回
這不,中秋節寧波大學陽明學院2015年級的2907名新生分別給自己的爸媽寫了一份家書,算算時間,這份家書也應該到家裡了。只不過,這途中發生了一點不怎麼愉快的事情,至今已有50多封信,又輾轉被退回了學校。 不禁讓人疑惑,這僅僅只是95後的學生不會寫信嗎?還是當下不少人的通病?
-
百年革命——聶榮臻 林覺民等人的三封家書
細看就會發現,這三封跨越百年,不同時代的家書中都有一條紅線一以貫之,就是犧牲個人,獻身革命,為國家、為民族不計自己並家庭的得失。正是這一代代的前赴後繼,不計犧牲才鑄就我們這個民族,鑄就中華文明。這是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歷史精神,而它在革命,特別是戰爭時期更見光輝,又由代表人物所表現。唯此,歷史才進步,人類才進步。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