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行當:修鋼筆

2020-12-10 中國江蘇網

那時,鋼筆是知識的象徵。自行車、中山裝,手腕一抬,亮晃晃的手錶;對面走過,上衣口袋的金屬鋼筆別夾,不經意間就反射出或銀白或金黃的光澤,平添了幾分儒雅。就算買不起自行車和手錶,價格低廉的鋼筆必定要有的。甚至大字不識的男青年,也要在上衣口袋裡插上鋼筆,一插兩支,亮閃閃的,姑娘們青睞啊——鋼筆多半成了勾人眼球的飾品。

作為一種書寫工具,1809年鋼筆就在英國誕生了。直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中國才得到普遍應用並流行開來,因其便利且易於攜帶,基本取代了秦朝時就使用的毛筆。

至今記得一種說法:插一支鋼筆的是中學生,插兩支的是大學生,插三支的則是修鋼筆的師傅。小學三年級時,我擁有了第一支鋼筆,語文競賽學校獎勵的,墨綠的筆桿,銀白的筆帽,上海產的「英雄」牌。筆舌上包了薄薄的黃銅色筆尖,吸滿英雄牌藍黑墨水,寫起來特別流暢。雖是價廉,卻深得我心。每天的作業,每次考試,都用這支鋼筆認真書寫。走到哪兒,鋼筆就帶到哪兒,隨時取出來,得心應手地寫,寫,寫。筆尖輕觸白紙,沙沙沙走過,就像我心裡吐出來的聲音,很快那些工整的鋼筆字填滿了草綠的寫字簿,真像田間的行行青秧,老師用硃筆畫上大大的鉤,打上100分,那是我最幸福的時刻。

那支鋼筆壞過一回,掉地上摔的,筆尖分了叉,不僅漏墨水,還「咔咔咔」刮紙。可巧當天就來了個修鋼筆的師傅,攤子停在學校大門口,在我眼裡真是救星。他的攤子在一輛破自行車上,不過是一個淺口的大方木盒,分成好多小格,每格都有個可以推拉的玻璃蓋,裡面都是鋼筆的零部件,包括各種型號的筆舌、筆尖、筆桿、筆帽、筆帽上帶的別夾,連吸墨水的皮管,還有裝在皮管內的塑料細管都齊備著。玻璃蓋上則是修鋼筆的小鑷子、小鉗子、小榔頭、放大鏡和小油石,袖珍型,玩具似的,還有幾張砂紙,打磨筆尖用。

修筆師傅四十開外,戴眼鏡,微笑著,並不多話,上衣口袋裡只插了一支筆,知識分子模樣。他戴了藍護袖,指尖上染了藍黑的墨水,他熟練地用小鑷子取出一隻小巧的筆尖,插進筆握下,又將筆尖在小油石上磨兩下,蘸上墨水,在紙上寫了兩個正楷字,就樂呵呵地交給了同學。同學也在紙上試試,滿意了,道一聲謝,帶上筆跑了。我急忙擠上前,將開叉的鋼筆交過去,師傅只一看,就拿小鉗子將筆尖夾緊,銼刀稍稍銼兩下,蘸墨水一試,刮紙,再在砂紙上打磨,在油石上輕磨,又蘸墨水,試。臉上馬上有了笑意。這才將筆尖擰好,遞給我,讓我試試手感,果然好寫。若一時修不好,師傅會讓學生將鋼筆留在攤前,先上課去,他認認真真地修就是。下課再來,他已修好。

修鋼筆的師傅總是樂呵呵的一副好脾氣,不急不躁,氣定神閒。我們的鋼筆到了他手上,無論筆尖壞了,皮管漏水,還是刮紙,寫字不流暢,他都能緊一緊,夾一夾,磨一磨,敲敲打打很快修好,真讓孩子們佩服。筆帽丟了,筆帽、筆桿開裂了,他也能挑挑揀揀地找出一個相同型號換上。他的顧客不只是學生,老師、家長,機關幹部也會帶幾支壞鋼筆,請他修理。那時人們普遍樸素節約,有惜物心理,東西壞了,修修補補照樣使用,再說朝夕相伴的心愛之物,有了感情,捨不得扔的。

最讓我們羨慕的,修筆師傅還會在筆桿上刻字,雕畫,刻上主人的名字,寫上「鵬程萬裡」「開卷有益」之類或勵志或祝福的字樣,再刻上主人的名字,或者乾脆雕龍畫鳳,那多帶勁。

後來有一段時間,還流行過筆尖彎彎的鋼筆,專用來寫藝術字的,筆桿壓低,筆畫就粗,筆尖一抬筆畫就細,再後來又流行過硬筆書法,龐中華的手寫體尤其受人青睞。

再後來,有了一次性籤字筆、水筆,電腦越來越普及,鍵盤一敲,更加快捷且可任意複製,鋼筆就遭到了冷遇。現在還有幾人用鋼筆寫字?修鋼筆的營生也就日益寥落,直到有一天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興化 東籬)

相關焦點

  • 嘉興春秋丨修電筒修鋼筆
    今天再講一個早已消失了的老行當修電筒、修鋼筆。 在我們讀小學的時候是不允許用鋼筆的,只可以用鉛筆,一直要到讀中學才可以用鋼筆。  中華民族是一個節儉的民族,歷來講究「新三年舊三年,修修補補再三年」,各種器具的修補行業應有盡有。今天再講一個早已消失了的老行當——修電筒、修鋼筆。  在我們讀小學的時候是不允許用鋼筆的,只可以用鉛筆,一直要到讀中學才可以用鋼筆。
  • 屯堡老行當之挑貨郎
    屯堡老行當之挑貨郎   過去,屯堡鄉村交通不方便,很多鄉村是砂石路田梗路,無法正常通車。偏僻的山村購物不便,大家購物要依靠每星期一次的趕場,若是遇雨雪或農忙,常常會耽誤基本的日常採購。所以村中常有人隔不久挑了些日常的小件貨品上門去交易,這種買賣人在屯堡大家稱為貨郎或挑貨郎擔的。
  • 明天 誰給我們修鋼筆?
    夫婦倆一邊道謝一邊走出筆店,修筆老師傅張廣義拉開小抽屜,放進了剛收的5元錢。「張爺爺您幫我修修這根筆,這是我在青島的姐姐託我幫著修的。」不一會,又一個上門顧客。張廣義戴上眼鏡,「這是800號的英雄金筆,筆尖掉了,我試著修修,不一定能修好。你拿著筆帽,兩天後來找我,給我看筆帽我就知道了。修好了我收20塊錢,修不好不收錢。」
  • 濟南哪有修鋼筆的? 山大路附近及解放橋
    近日,市民馬先生撥打本報熱線電話尋找修鋼筆的手藝人,本報「我幫你找」欄目幫他刊登了尋找信息,但回應寥寥。從回應的蛛絲馬跡中,記者獲悉山大路附近及解放橋有修鋼筆的,記者隨即進行了探訪。  街頭難尋修鋼筆的  17日上午10點多,記者在山大路附近打聽街邊是否有修鋼筆的?
  • 修鋼筆這門老手藝離我們漸行漸遠,讀書時你的鋼筆壞了找人修過嗎
    記得兩年前,網上列舉了30個消失的行業,其中就有修鋼筆的行當。現在寫東西都在電腦上,考試都是打對勾,用筆的機會很少,更別說用灌注墨水的鋼筆了。鋼筆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修鋼筆成了美好的回憶。上個世紀70年代能用上一支上海產的英雄牌鋼筆,真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 「修筆大王」胡旭年:鋼筆成學生新寵品牌鋼筆改走高端路線
    要是別著五支鋼筆的呢?——那是修鋼筆的!」當年的相聲大師侯寶林相聲段子說的正是鋼筆盛行時代的誇張寫照。3月23日上午,陽光明媚,在南京師範大學仙林校區西區食堂門口,記者見到了被譽為「修筆大王」的胡旭年,他在支撐起破舊的遮陽大傘,擺好各種修鋼筆的工具和待出售的鋼筆、印章後,開始了一天的修筆活兒。
  • 臨沂修鋼筆老人胡榮芹:穿梭各校之間卻樂此不疲
    電腦、手機盛行,用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加上簽字筆、中性筆的出現,曾經最普遍的書寫工具--- 鋼筆,如今已被大多數人棄之一旁,除了還需使用鋼筆練字的小學生,恐怕人們更多地把鋼筆當成了紀念品。鋼筆淡出人們視野,修鋼筆的行當也漸漸消逝在歲月裡,尋一處修筆的地方已非易事。17日,記者多方打聽終於在市區找到了這位「打遊擊」的修鋼筆老人胡榮芹。
  • 圖說老北京的老行當(十)
    圖說老北京的老行當(十) 2009-06-
  • 修鋼筆的83歲老人:"我不滿意 是不會交給別人的"
    如今,老人83歲了,還在修鋼筆。說是店,以前也就是個攤,擺在武進路中州路。上世紀80年代,這個地方附近有3家修鋼筆的,競爭好激烈,筆修好了顧客滿臉堆笑,筆修不好手指頭就要戳到鼻頭上,嚷三嚷四。那時,不賺錢的筆也得接下來修,倒貼錢也不能跑了生意,為的就是下一筆。因為利太薄,看著附近的店一家一家關了,自己還堅持著。老人說,別的自己不會呀。
  • 「鋼筆楊」後繼無人 修筆店成最後的風景
    「鋼筆楊」後繼無人 修筆店成最後的風景 成都市水碾河南路42號,「最後修筆店」的招牌已經泛黃、褪色。看著大爺失望的背影,楊紅英有些無奈,她說,其實,修眼鏡是她的副業,但如果沒有這個副業,僅靠修鋼筆,根本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 「現在電腦普及,一次性、換筆芯的筆更是種類繁多,用鋼筆的人越來越少了。」楊紅英告訴記者,現在來修筆的人,除了一些用慣了鋼筆的老年人,基本上就是學生。「維修費用低廉、客戶群又相當有限,收入之少可想而知。」
  • 87歲老人修鋼筆數十載:只要有一個客人都要堅持
    87歲老人經營修鋼筆店鋪數十載  他誠信經營 全國各地都有客戶  在當今網絡、手機盛行的時代,用鋼筆書寫的人越來越少了,所以修鋼筆的店鋪也少之又少。在南小區,有一家修鋼筆的店鋪,看上去格外陳舊與古老。這與旁邊裝修精緻的商鋪比起來,顯得格格不入。
  • 滿街難尋的「修筆匠」書寫「筆上新生」 鋼筆品牌改走高端
    鍵盤輸入和中性筆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書寫方式,鋼筆沒了市場,修鋼筆的人將何去何從?還有手錶、單車等等「老物件」重要性逐漸不比當年,與它們息息相關的老手藝,在新生活裡又將面臨什麼變化?三湘都市報自今日起推出《老手藝與新生活》系列報導,為您講述。 3月10日,在長沙一高中教英語的易老師求助三湘都市報,表示「想找個地方修自己的鋼筆,卻幾經輾轉,無功而返。」
  • 北京最後一處修鋼筆店:為執著於書寫習慣的「懷舊者」
    「老人家,我這支鋼筆筆尖有點問題,您看能修嗎?」年輕人開口道。「我試試,修好了,收您50元,修不好分文不取。」張廣義擺弄起筆尖來。一小會兒工夫,鋼筆就修好了。「真是太好了,這要修不了,這支筆就得扔了。」年輕人說,他喜歡用鋼筆寫字,那種感覺是計算機無法替代的。那個下午,不是所有的人都如年輕人一般幸運,好幾位帶著壞掉的鋼筆趕來的人,都因為無法修理悻悻而歸。
  • 生活小妙招—巧修拉鎖、鋼筆和鋪地毯!
    巧修拉鎖用鉗子上下夾一夾或者左右夾一夾即可。夾的時候,應該慢用勁,邊夾邊試拉。不能一下子用勁太猛,如果拉到一半拉不動了,可能是兩個或幾個鏈齒並在了一起。遇到這種情況,用改錐把它們分開就行了,不能使勁硬拉。
  • 修筆匠壓了幾千個鋼筆尖 他說這行當再也無法傳承
    □文/片  本報記者 徐佳    在歷山路與解放路交叉口有一個窗口,許多年來一直掛著一塊「鋼筆維修」的牌子。店主是誰 ?他為什麼與修鋼筆結緣?
  • 70多年修了50萬支鋼筆,他是京城最後一位修筆人
    10 【一生只做一件事,70多年修了50萬支鋼筆,他是京城最後一位修筆人】經久沒用鋼筆寫字了,手機的對話框裡,鍵盤的敲擊聲裡,總是聞不到墨香。
  • 上海老行當之糊裱匠
    聞鍾記郵(3568)上海老行當之糊裱匠6月10日 ,上海郵政啟用了一枚「糊裱匠」郵資機宣傳戳,這是2020年版上海老行當系列中的一枚。見到這個「糊」字,就會聯想到漿糊,沒錯,糊裱匠這個行當確實與漿糊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漿糊質量的好壞與上漿手法,直接決定了糊裱後的書畫作品能存放多久。
  • 在萬象城花6000元買的萬寶龍鋼筆 專櫃修了四次都沒修好
    浙江在線1月1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申思婕)一支鋼筆壞了,乍一聽仿佛是學生時代都遇到過的小事。然而正是這樣一件小事,讓杭州市民阮女士有點頭疼。原來,壞掉的是一支價值6000多元的萬寶龍鋼筆。2018年5月,阮女士發現鋼筆出水不暢,送去購買地點——江幹區富春路的萬象城萬寶龍專櫃維修。
  • 新版職業分類出爐 修鋼筆師傅變成回憶
    不大一會兒,從各家各戶都會掂出來一堆需要修的鍋。修鍋人挑的擔子裡有風箱、小爐子、釘子、鏟子、鐵片、膩子、錘子、砧子等工具,「叮叮噹噹」不大一會兒,一個個爛鍋就修好了。 修鋼筆的師傅再也找不到了 大河網網友「窮廬主人」:記得讀小學時,鋼筆常出毛病,於是我們就盼望著中午放學時,可以在學校門口見到修理鋼筆的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