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修了50萬支鋼筆,他是京城最後一位修筆人

2021-01-13 騰訊網

01

【北京800餘名川籍農民工乘「愛心專列」返鄉過年】

2020年春節臨近,農民工返鄉進入高峰期。1月8日上午9時38分,北京西開往成都東的G307次「凱翼號」愛心專列準時出發,800餘名川籍農民工佩戴紅圍巾、手提春聯和窗花等禮物,乘坐該趟列車回家過年。

@新京報

02

【青島公交場站,闖進一頭300斤大肥豬!八戒脾氣很暴,頂著雨雪連蹦帶跳】

1月7日中午12點,交運溫馨巴士仰口場站一團又黑又胖的東西,頂著雨雪在門外晃悠。原來是頭300斤大肥豬,眼看著大黑豬,越來越興奮,在院子裡一路狂奔。駕駛員王先鋒,一直跟在它旁邊,將肥豬趕到安全的角落。最終豬的主人找了過來,主人說,這頭豬已經養了三年 ,當天因為下雨疏於管理,豬自己拱開圍欄跑了出來。

@半島都市報

03

【警察快來呀,有小朋友在開車!」交警到場後笑了。男子「娃娃臉,長得嫩是我錯嘍?」】

1月7日,貴州凱裡交警接到舉報,網友稱發現一名駕駛員是未成年人。駕駛員的側臉確實有點年輕。警方調查監控和車主信息確定駕駛員身份,交警隨即現場確認,看到男子「顏值」後也笑了。原來駕駛員楊某真的只是長得嫩。

@大洋網

04

【暖心一幕!百歲老人坐火車,列車員像家人一樣照顧】

1月4日,由長沙開往北京的Z2次列車上演了溫暖人心的一幕。列車員劉嫚華為一名百歲老人推扶輪椅、搬運行李、換下鋪票,一路端茶倒水、悉心照顧,引得同車旅客紛紛點讚。

@奇魯壹點

05

【粗心叔叔將小女孩送錯輔導班,交警:不哭,我們幫你】

1月3日,河南洛陽一名小女孩兒獨自站在馬路邊哭泣,經詢問:小女孩要上舞蹈班,父母因工作原因委託孩子的叔叔代送。沒成想叔叔將小女孩送錯輔導班後,就急匆匆的離去。隨後,民警立即與其家人取得聯繫。後小女孩兒的家人趕到,經孩子確認後,將其平安交予家人。

@光明網

06

【居民突然丟失50斤豬肉,盜賊竟是只「辦年貨」的狗】

1月6日湖北襄陽穀城公安紫金派出所接到程女士報案稱,家中存放在一樓車庫的50斤豬肉就被盜了。經現場勘查,民警並未發現門鎖被撬痕跡,且存放的豬肉並非全部被盜,只是少了幾塊。民警隨後調取監控,驚奇發現真兇居然是一隻狗。自6日凌晨2時起,這隻獵狗分三次叼走三大塊豬肉。民警隨後找到獵狗主人,兩家經過協調達成了賠償協議。

@襄陽之聲

07

【新郎接親被考雅思聽力:1.5倍速播放,答不出來給紅包】

近日,廣東惠州一位新郎接親時被整蠱考雅思聽力,1.5倍速播放,題目也是手寫的,答不出來就用紅包開路。新郎介紹,他和新娘異國戀3年,戀愛6周年時決定結婚。

@頭條新聞

08

【醉駕有點「狂」 竟然開著垃圾車】

近日,司機張某見到前方有夜查的交警,便直接把垃圾運輸車停在路中間,企圖翻護欄逃跑。隨後,交警將其抓獲。經檢查,司機張某為醉酒駕車。據了解,晚上下班後,張某請老鄉吃飯喝酒,酒後駕駛者垃圾運輸車準備送老鄉回家,路上卻遇到了交警。

@熱點新聞

09

【神操作!空地倒車騎到後車車頂 交警提醒:別太相信依賴倒車雷達】

12月29日攀枝花一小區內,一名司機在小區一空地倒車,最後竟「騎在」另外一臺車車頂。這一「騎」給下方車輛造成了近萬元的損失。好在下面的車上並沒有人,自己也沒有受傷。交警提醒:停車時,不要太依賴倒車雷達或是倒車影像等高科技產物,其還是存在視覺盲區。

@中國經濟網

10

【一生只做一件事,70多年修了50萬支鋼筆,他是京城最後一位修筆人】

經久沒用鋼筆寫字了,手機的對話框裡,鍵盤的敲擊聲裡,總是聞不到墨香。後來,碳素筆大行其道,再後來,字都靠打出來了。鋼筆成了「奢侈品」修鋼筆的人也漸漸沒有了。而張大爺就這樣成了北京最後一位修筆人,經營著北京最後一家修筆店。

@藝非凡

end

責編:七玥播報:王子燚

相關焦點

  • 北京最後的修筆人
    十幾歲時,他開始「琢磨」起鋼筆,後於上世紀六十年代開了自己的修筆店,一修就修到現在。從熱鬧到冷清,這麼些年,張廣義的小店見證了鋼筆在中國的「起起落落」。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全北京的修筆行不少於十家,有國營的,也有個體的。「那時候,趕上人多,找我修筆都得排隊!」
  • 施天水丨上海灘最後一位「修筆匠」
    他叫施天水,是上海灘最後一位「修筆匠」。 施天水的修筆鋪子叫「天順」,坐落在上海古舊的東新民路上。門頭破舊,很不起眼。但是就在這家不起眼的小店裡,施天水已經修好了60多萬支中外鋼筆了。 一位顧客拿著待修的鋼筆慕名而來,施水天一眼便認出是1946年的老派克鋼筆。 顧客問:能修嗎 施水天說:能 接著,便開工了。
  • 明天 誰給我們修鋼筆?
    它的主人,是80歲的老人張廣義,京城最後的修筆人。17歲 自己琢磨手藝張廣義說,自己的修筆技術純粹就是「琢磨」出來的。父親以前自己開店,但主要是經營鋼筆,修筆只是捎帶手的活兒。「有時候顧客會隨身帶著出了毛病的舊筆,讓我們幫著修修。」就這樣,當時只有17歲的張廣義就開始自己摸索著修筆,從簡單的更換小零件,直到換筆尖、為摔彎了的筆尖「整形」。
  • 「修筆大王」胡旭年:鋼筆成學生新寵品牌鋼筆改走高端路線
    要是別著五支鋼筆的呢?——那是修鋼筆的!」當年的相聲大師侯寶林相聲段子說的正是鋼筆盛行時代的誇張寫照。3月23日上午,陽光明媚,在南京師範大學仙林校區西區食堂門口,記者見到了被譽為「修筆大王」的胡旭年,他在支撐起破舊的遮陽大傘,擺好各種修鋼筆的工具和待出售的鋼筆、印章後,開始了一天的修筆活兒。
  • 濟南哪有修鋼筆的? 山大路附近及解放橋
    路過的一名山大學生稱,山東大學中心校區內貌似有個修鋼筆的。隨後,記者來到山東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中,餐廳旁的地下超市內,記者找了一圈也沒看到修鋼筆的牌子。  記者諮詢文具櫃檯旁一位營業員,營業員胡女士告訴記者,「原來這裡有個配鑰匙和修鋼筆的,但三年前他已經回老家了。」原來,修鋼筆的生意越來越難做,老人無奈回南方老家養老去了。
  • 「鋼筆楊」後繼無人 修筆店成最後的風景
    「鋼筆楊」後繼無人 修筆店成最後的風景 成都市水碾河南路42號,「最後修筆店」的招牌已經泛黃、褪色。一位大爺的來訪,驚醒了正在發呆的楊紅英。 戴上眼鏡仔細看了看,楊紅英告訴大爺,這種鏈子現在已經配不到了。看著大爺失望的背影,楊紅英有些無奈,她說,其實,修眼鏡是她的副業,但如果沒有這個副業,僅靠修鋼筆,根本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 「現在電腦普及,一次性、換筆芯的筆更是種類繁多,用鋼筆的人越來越少了。」
  • 鋼筆壞了,你還能找到修筆人嗎?不知不覺中,有些職業正在漸漸消失
    如果不告訴你張老的職業,他也就是北京城無數老人中極為普通的一員,而職業恰恰賦予了他別樣的「使命」:他是北京最後一位修筆老人。張老曾說,等他去世,店也就關門了。在這些生意人眼裡,能幹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是一種幸福。但店主思忖了一下又說,總覺得老人心很累,看上去覺得很疲憊。舊時光這麼多年,廣義修筆店始終是京城「頭一號」。時光倒退回40年前,這家小店一天最多要接待50多位客人,排隊都排到門外。那時文革剛剛結束,又迎來恢復高考的好消息,是鋼筆最好的年代。那時對很多普通人家來說,鋼筆算是稀罕物。
  • 修筆匠壓了幾千個鋼筆尖 他說這行當再也無法傳承
    在這個電腦普及的時代他的生意還好嗎?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走進了這個小店 … …  解放路附近有個鋼筆維修站 不少網友都知道這個地方    不久前,一位濟南網友在論壇發帖想要找一個修鋼筆的地方,不少人都支招說,在歷山路和解放路交叉口有一個鋼筆維修站。 「 多年前我路過時看到有個牌子掛在窗口。」一位網友說,自己在濟南10年了,這個維修站至少存在七八年了。
  • 【讀城·17】「金陵最後修筆人」的30餘載堅守
    3月23日上午,陽光明媚,在南京師範大學仙林校區西區食堂門口,記者見到了被譽為「修筆大王」、「金陵最後修筆人」的胡旭年,他在支撐起破舊的遮陽大傘,擺好各種修鋼筆的工具和待出售的鋼筆、印章後,開始了一天的修筆活兒。
  • 北京最後一處修鋼筆店:為執著於書寫習慣的「懷舊者」
    「這是北京最後一處可以修筆的地方了。」一個工作日的下午,一位年輕人根據網上的地址,按圖索驥找到了店裡。運氣不錯,老爺子張廣義恰巧開著店,正站在櫃檯後面給另一位客人修筆。「老人家,我這支鋼筆筆尖有點問題,您看能修嗎?」年輕人開口道。「我試試,修好了,收您50元,修不好分文不取。」張廣義擺弄起筆尖來。一小會兒工夫,鋼筆就修好了。
  • 老行當:修鋼筆
    至今記得一種說法:插一支鋼筆的是中學生,插兩支的是大學生,插三支的則是修鋼筆的師傅。小學三年級時,我擁有了第一支鋼筆,語文競賽學校獎勵的,墨綠的筆桿,銀白的筆帽,上海產的「英雄」牌。筆舌上包了薄薄的黃銅色筆尖,吸滿英雄牌藍黑墨水,寫起來特別流暢。雖是價廉,卻深得我心。每天的作業,每次考試,都用這支鋼筆認真書寫。
  • 修鋼筆這門老手藝離我們漸行漸遠,讀書時你的鋼筆壞了找人修過嗎
    記得兩年前,網上列舉了30個消失的行業,其中就有修鋼筆的行當。現在寫東西都在電腦上,考試都是打對勾,用筆的機會很少,更別說用灌注墨水的鋼筆了。鋼筆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修鋼筆成了美好的回憶。上個世紀70年代能用上一支上海產的英雄牌鋼筆,真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 滿街難尋的「修筆匠」書寫「筆上新生」 鋼筆品牌改走高端
    鍵盤輸入和中性筆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書寫方式,鋼筆沒了市場,修鋼筆的人將何去何從?還有手錶、單車等等「老物件」重要性逐漸不比當年,與它們息息相關的老手藝,在新生活裡又將面臨什麼變化?三湘都市報自今日起推出《老手藝與新生活》系列報導,為您講述。 3月10日,在長沙一高中教英語的易老師求助三湘都市報,表示「想找個地方修自己的鋼筆,卻幾經輾轉,無功而返。」
  • 嘉興春秋丨修電筒修鋼筆
    今天再講一個早已消失了的老行當修電筒、修鋼筆。 在我們讀小學的時候是不允許用鋼筆的,只可以用鉛筆,一直要到讀中學才可以用鋼筆。  中華民族是一個節儉的民族,歷來講究「新三年舊三年,修修補補再三年」,各種器具的修補行業應有盡有。今天再講一個早已消失了的老行當——修電筒、修鋼筆。  在我們讀小學的時候是不允許用鋼筆的,只可以用鉛筆,一直要到讀中學才可以用鋼筆。
  • 插一支鋼筆的是中學生,插兩支鋼筆的是大學生,插三支以上肯定是
    修鋼筆,是一種文雅的老行當。在20世紀60至70年代,小鎮曾有不少修鋼筆的,有的在小鎮幹上十天半月就走,叫流動修理;有的卻留在小鎮,成了小鎮居民。但再好的鋼筆使用時間長了,筆尖等部位都會出現磨損,鋼筆就得請師傅修理,張、熊兩位師傅也為之感到榮耀。那些年,讀書識文化的人少,鋼筆曾經作為女孩子結婚陪嫁的奢修品。經常看見男子中山裝上衣口袋上開有口,露出別著的鋼錯道。有人把這種現象概活為,插一支鋼筆的是中學生,插兩支鋼筆的是大學生,插三支以上的肯定是修鋼筆的師傅。
  • 臨沂修鋼筆老人胡榮芹:穿梭各校之間卻樂此不疲
    電腦、手機盛行,用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加上簽字筆、中性筆的出現,曾經最普遍的書寫工具--- 鋼筆,如今已被大多數人棄之一旁,除了還需使用鋼筆練字的小學生,恐怕人們更多地把鋼筆當成了紀念品。鋼筆淡出人們視野,修鋼筆的行當也漸漸消逝在歲月裡,尋一處修筆的地方已非易事。17日,記者多方打聽終於在市區找到了這位「打遊擊」的修鋼筆老人胡榮芹。
  • 87歲老人修鋼筆數十載:只要有一個客人都要堅持
    87歲老人經營修鋼筆店鋪數十載  他誠信經營 全國各地都有客戶  在當今網絡、手機盛行的時代,用鋼筆書寫的人越來越少了,所以修鋼筆的店鋪也少之又少。在南小區,有一家修鋼筆的店鋪,看上去格外陳舊與古老。這與旁邊裝修精緻的商鋪比起來,顯得格格不入。
  • 史上最貴的鋼筆,全球只有50支,中國僅有的1支竟然在他手上
    說到瑞士,小夥伴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瑞士名表了,尤其是瑞士Richard Mille公司,該公司生產的名表更是被譽為「億萬富豪的入場券」,手錶的均價在200萬左右。而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件東西更為誇張,它僅僅是一支鋼筆,但你可不要小看了它,它的售價可是高達70萬人民幣,耗時4年才打造而成。
  • 鋼筆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上百教職工在用的不超3人
    調查 上百教職工 用鋼筆的不超3人  前些天,都江堰某中學教師羅大富到學校保管室,準備領瓶墨水,但卻被告知,沒有墨水了,但有籤字筆。  無獨有偶,此前,成都派駐都江堰的學監曹中晏曾對該校上百名教職工做過調查,發現還在使用鋼筆批改作業和備課的老師,包括羅大富在內,不超過3人。「我自己也在使用籤字筆。」
  • 走進京城最後一家修筆店 穿越回那個用鋼筆寫信的年代
    這家開了幾十年的老店最近再次成了網紅,幾篇火遍朋友圈的網文讓不少人特地找尋而來。開門半小時,已經來了6撥兒顧客,其中既有剛學寫字的小學生,也有慕名而來挑選鋼筆的大學生。修筆店的名氣大了,張廣義反而更發愁。桌子上的電話不時響起,多是打過來諮詢維修的。逐一詳細問明情況,又大半是修不了的。「現在眼神不比前些年,太精細的活不敢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