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獎得主、國家級演員驚豔「開嗓」 蓉城市民在家門口享受川劇大餐
靳曉沛 四川在線記者 邊鈺《思凡》《金山寺》等經典川劇接連上演10月26日,「傳承天府文化 弘揚川劇精粹」2020年經典川劇展演活動在成都市武侯區文化館夢想劇場拉開帷幕,為觀眾奉上一臺經典名段集萃的川劇視聽盛宴。同時,本次活動通過國家公共文化雲直播的方式向全國人民同步呈現,收看直播觀眾超過17萬人次。
-
川劇也混搭 「梅花獎」得主王玉梅唱起了《成都》
昨晚,「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在成都雲端·天府音樂廳隆重舉行。在交響樂團的伴奏下,川劇表演藝術家、「梅花獎」得主王玉梅為觀眾們帶來了《思凡》《拷紅》《天府之聲》《梅花絕句》《釵頭鳳》等曲目,還運用川劇來演繹那首膾炙人口的《成都》,讓人耳目一新。 音樂會在高腔《思凡》唱段中開場,王玉梅一開嗓,立即驚豔全場。《拷紅》《刁窗》等川劇經典唱段在交響樂團的伴奏下輪番唱響,別有一番韻味。
-
雲集6位梅花獎得主,當代川劇「名家唱名戲」精品劇目展演2月見
1月22日記者獲悉,由四川省藝術研究院、四川省川劇院主辦的「當代川劇『名家唱名戲』精品劇目展演」將於2月16日在成都錦江劇場舉辦,為戲迷提供一場「豪華」的川劇盛宴。據悉,此次展演共匯集了陳智林、陳巧茹、肖德美、崔光麗、王超、虞佳6位「梅花獎」得主。他們將在2個小時的時間裡,為觀眾演出他們的拿手好戲,即《渭水河》《別宮出徵》《石懷玉驚夢》《情探》《裝盒盤宮》5個傳統川劇名戲。
-
...娃到「梅花獎」得主,肖德美從藝40年川劇文生表演藝術專場成都...
/items/201911/19110317430991200010E118.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11月3日下午,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傳承四川鄉土文脈,弘揚川劇文化,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四川省藝術研究院聯合四川省川劇院
-
梅花獎得主沈鐵梅領銜 川劇《江姐》登臺國家大劇院
梅花獎得主沈鐵梅領銜 川劇《江姐》登臺國家大劇院 小新 攝中新網北京7月1日電 (記者 高凱)「紅巖上紅梅開,千裡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30日晚,川劇聲腔第一人沈鐵梅於國家大劇院歌劇院的舞臺上以完美狀態演繹了人們熟知的橋段。川劇《江姐》取材於小說《紅巖》,劇本來源於著名劇作家閻肅1964年創作的同名歌劇,由「三度梅」獲得者、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領銜主演,大反派甫志高、沈養齋則由梅花獎得主孫勇波、胡瑜斌扮演。
-
大足第二屆川劇文化藝術節開幕 五位中國戲曲梅花獎得主登臺獻藝
這場以「川渝交流戲匯巴蜀」為主題的川劇盛會,匯聚了川渝兩地多位名角大家。▲川劇文化節現場 川渝五位梅花獎得主同場獻藝作為川渝兩地最重要的川劇節會之一,本次活動群星雲集。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市川劇院院長、三度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沈鐵梅,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四川省戲劇家協會主席、二度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二級教授研究員陳智林,以及周和平、程聯群、夏庭光、黃榮華、譚小兵、肖德美、王玉梅、王超、虞佳、熊平安、熊劍等十餘位川渝兩地名家出席開幕式。
-
84歲川劇表演藝術家劉世玉去世,梅花獎得主黃榮華悼念恩師
21日晚,國家一級演員、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劉世玉因病去世,享年84歲。22日,劉世玉的高徒、重慶市川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得主黃榮華接受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採訪,她動情的表示,自己的今天離不開劉老師,願恩師安息!
-
川渝五位「梅花獎」得主同臺獻藝,大足第二屆川劇文化藝術節開幕
川渝五位梅花獎得主同場獻藝當天上午,在去年首屆川劇文化藝術節品牌效應的推動下,雍溪老街人潮湧動,人氣、熱度一年更勝一年。作為川渝兩地最重要的川劇節會之一,本次活動群星雲集,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川劇表演藝術家、二度中國戲曲梅花獎獲得者、二級教授研究員陳智林,以及周和平、程聯群、夏庭光、黃榮華、譚小兵、肖德美、王玉梅、王超、虞佳、熊平安、熊劍等十餘位川渝兩地名家大咖出席開幕式
-
尋找非遺中國紅 川劇裡的紅色象徵著喜慶和忠勇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有心的市民發現,街頭巷尾懸掛的五星紅旗,讓蓉城飄滿「中國紅」。紅色象徵著什麼?生命,熱愛,喜慶,歡快。這一抹「中國紅」,表達了每一個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封面新聞聯合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推出「尋找非遺中國紅」特別策劃,探尋非遺項目中的那一抹紅色。
-
動漫版川劇首次進課堂 梅花獎得主演唱川劇版《詠鵝》
現代與傳統的結合 動漫演繹川劇聲腔的古詩詞曲 《動漫川劇古詩詞曲》多媒體課件中的古詩詞選自語文課本,運用川劇聲腔「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調」的唱腔,依據童聲的音域譜寫川劇古詩詞曲,配以生動的動漫畫面。
-
川劇《盜冠袍》「快閃」音樂坊 00後川劇演員已上線
快閃現場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14日訊(記者 李慧穎 攝影報導)1月14日中午,在成都市武侯區的成都音樂坊,一場驚豔的川劇快閃正在悄無聲息的醞釀著。像往日一般,音樂大道上沒什麼特別。幾位衣著休閒的年輕人背著樂器而來。
-
通訊:從「低谷」邁向「騰飛」的川劇人與川劇院
中新網重慶12月25日電 題:從「低谷」邁向「騰飛」的川劇人與川劇院 中新網記者 張穎綠蕎 「李亞仙破了夢境碎了肝腸,手撫雙目淚在心裡淌,腳下搖晃一步一踉蹌……」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沈鐵梅一開嗓便引得全場叫好。
-
川劇秦腔四大名家匯聚一堂:「川劇有『寶』,年輕演員要好好學習」
「川劇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是川劇獨具特色的行當。作為川劇小生代表,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肖德美已經從事川劇藝術40年。他認為川劇小生形象「風流瀟灑,溫文爾雅」,還現場展示了小生的「扇子功」:一把普通的紙扇輕輕轉動,打開、合起,就呈現兩種不同的表演風格。
-
大足首屆川劇文化藝術節開幕 雍溪裡「有戲」哦!
,一個個身著傳統戲服的川劇演員依次登臺演出,收穫了觀眾的陣陣掌聲。 開幕式上,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特地發來祝賀信,多位川劇名家紛紛送來視頻祝福。雍溪鎮成功人士還特意捐贈60萬元成立大足區川劇發展基金,支持我區川劇文化傳承、發展與保護。
-
元旦看川劇成重慶市民新時尚,6場「藝術大餐」帶來經典與創新
剛剛結束的元旦小長假期間,重慶市川劇院給出了新答案。1月1日到3日,連續三天,該院在川劇藝術中心和金湯街劇場兩大演出陣地分別帶來六場演出,既有傳統經典劇目演出,也有創新互動觀眾體驗,別具一格,令人印象深刻。作為全國一流的戲曲演出場地,重慶川劇藝術中心一直吸引著眾多戲迷。
-
川劇:無數次饕餮盛宴後,在驚豔中感受縷縷鄉愁情懷
本來,該在4月12日去看一場川劇,但不知疫情之下,劇院是否繼續演出?翻看近兩年來所觀看的川劇劇照,真的越看越喜歡,喜歡在那些驚豔畫面裡傳遞的縷縷鄉愁。但作為一個地道的成都人,對川劇的情有獨鍾,真還就是這兩、三年的事情呢!兒時,家居鄰居有一位川劇團演員,每天清晨總好吊嗓子,那種高得好像要刺穿金屬物體的嗓音,其實讓人有點悚然。
-
開年大戲 6位梅花獎得主2月16日錦江劇場亮嗓
「二度梅」得主 川劇名家陳智林梅花獎得主 川劇名家王超據悉,此次展演共匯集了陳智林、陳巧茹、肖德美、崔光麗、王超、虞佳6位梅花獎得主。梅花獎得主 川劇名家肖德美梅花獎得主 川劇名家虞佳(左)梅花獎得主 川劇名家崔光麗本次活動齊聚6朵梅花,將5個傳統川劇名戲進行創新,質量上當屬上乘。作為主辦方的四川省藝術研究院、四川省川劇院更是早在2個月之前便開始積極籌備各項事宜。
-
梅花獎推評大戲,川劇《死水微瀾》啟動
> 當好的演員遇上好的作品,一定會成就一個經典的角色。1996年田蔓莎成功塑造了《死水微瀾》裡的鄧么姑,二度獲得「梅花獎」,從此川劇舞臺上便有了屬於鄧么姑的經典。2009年在復排川劇《死水微瀾》時,「二度梅」陳巧茹再次演繹這一經典角色。 如今梅花獎與鄧么姑的緣分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