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版川劇首次進課堂 梅花獎得主演唱川劇版《詠鵝》

2020-12-05 四川新聞網

  ——《動漫川劇古詩詞曲》多媒體課件在成都首次試教學

  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17日訊(記者侯青伶陳萍)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10月17日,在成都市鹽道街小學得勝分校的音樂課堂上, 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詩《詠鵝》被孩子們唱地極其輕快。之所以是「唱」出來的,因為它被改編成了川劇。這首被改編過的《詠鵝》被收編在《動漫川劇古詩詞曲》多媒體課件中,這堂課也是該課件的首次試教學。

  早在五年前,《川劇古詩詞曲》中的部份內容就曾在成都一所小學試驗,學生們很快就能熟練演唱,教學實踐很成功。此次由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與四川文藝音像出版社聯合出品的《動漫川劇古詩詞曲》多媒體課件則加入了動漫元素。

  現代與傳統的結合

  動漫演繹川劇聲腔的古詩詞曲

  《動漫川劇古詩詞曲》多媒體課件中的古詩詞選自語文課本,運用川劇聲腔「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調」的唱腔,依據童聲的音域譜寫川劇古詩詞曲,配以生動的動漫畫面。

  多媒體互動

  提供測試題和錄音功能

  課件採用多媒體互動方式,除學生學習演唱的示範、伴奏段落外,還有大學教授撰寫的古詩詞賞析,川劇及聲腔的文字講解和圖片,以及經典唱腔欣賞片段。

  同時,還配以準確的《川劇古詩詞曲》的樂譜(簡譜)及測試題和錄音功能。

  大腕雲集

  30年前川劇經典唱腔片段曝光

  收錄在課件中的《詠鵝》、《贈花卿》是由第2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王玉梅示範演唱。

  課件中的川劇經典唱腔片段是在1983年製作的,能讓學生了解當時的川劇藝術表演形式。鄧婕早期的川劇表演就收錄其中。

  川劇進課堂

  有利於民族文化精髓的傳承

  藍健虹是《動漫川劇古詩詞曲》多媒體課件首次試教學的老師,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她表示,這個多媒體課件是比所有教材更加生動、更加感性的教材,「聲像圖文譜齊全,顏色鮮豔,音質清晰,信息量大,使用靈活,加上動漫效果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極大地豐富小學音樂課教學內容。」

  鹽道街小學德勝分校校長姒建明認為,在當前教育均衡化、現代化、國際化進程中,基礎教育更應該讓學生對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川劇作為我們四川本土的戲曲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現在的孩子了解太少。《動漫川劇古詩詞曲》多媒體課件把古詩詞與川劇藝術有機融合,讓孩子們在學習國學經典的同時也學會了唱川劇,有利於民族文化精髓的傳承。」

  普及川劇知識

  《動漫川劇古詩詞曲》多媒體課件可進社區

  二級導演王起久從7歲開始學習川劇,川劇伴他走過了幾十年的人生歷程。而此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他有了新的身份—— 《動漫川劇古詩詞曲》多媒體課件的編導。「最民族的才有可能是最國際的,相信此舉將為四川省中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改革帶來的新鮮氣息,成為一個標本,成為川劇文化在現代生活中復活與復興的富於啟發性的示範。」

  王起久透露,目前正在努力將此課件作為傳承川劇傳統文化的教材。以後可以將學習教材擴至賞析教材,甚至擴大到小學至大學的系列賞析教材。同時,該教材還可以走進社區。

  「我們的目標不是培養專業演員,而是以形象生動的動漫和耳熟能詳的古詩詞曲為載體,普及川劇知識。」

相關焦點

  • 川劇也混搭 「梅花獎」得主王玉梅唱起了《成都》
    昨晚,「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在成都雲端·天府音樂廳隆重舉行。在交響樂團的伴奏下,川劇表演藝術家、「梅花獎」得主王玉梅為觀眾們帶來了《思凡》《拷紅》《天府之聲》《梅花絕句》《釵頭鳳》等曲目,還運用川劇來演繹那首膾炙人口的《成都》,讓人耳目一新。  音樂會在高腔《思凡》唱段中開場,王玉梅一開嗓,立即驚豔全場。《拷紅》《刁窗》等川劇經典唱段在交響樂團的伴奏下輪番唱響,別有一番韻味。
  • 梅花獎得主沈鐵梅領銜 川劇《江姐》登臺國家大劇院
    梅花獎得主沈鐵梅領銜 川劇《江姐》登臺國家大劇院 小新 攝中新網北京7月1日電 (記者 高凱)「紅巖上紅梅開,千裡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30日晚,川劇聲腔第一人沈鐵梅於國家大劇院歌劇院的舞臺上以完美狀態演繹了人們熟知的橋段。川劇《江姐》取材於小說《紅巖》,劇本來源於著名劇作家閻肅1964年創作的同名歌劇,由「三度梅」獲得者、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領銜主演,大反派甫志高、沈養齋則由梅花獎得主孫勇波、胡瑜斌扮演。
  • 交響樂「幫腔」川劇!川劇名家王玉梅22日用川劇演繹《成都》
    人民網成都4月16日電(王波)4月22日晚,極有藝術品質創新的「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將在成都雲端·天府音樂廳隆重舉行。屆時,川劇表演藝術家、「梅花獎」得主王玉梅將演唱《思凡》《拷紅》《天府之聲》《梅花絕句》《釵頭鳳》等曲目,更是將運用川劇來演繹那首膾炙人口的《成都》。
  • 大足第二屆川劇文化藝術節開幕 五位中國戲曲梅花獎得主登臺獻藝
    這場以「川渝交流戲匯巴蜀」為主題的川劇盛會,匯聚了川渝兩地多位名角大家。▲川劇文化節現場 川渝五位梅花獎得主同場獻藝作為川渝兩地最重要的川劇節會之一,本次活動群星雲集。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市川劇院院長、三度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沈鐵梅,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四川省戲劇家協會主席、二度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二級教授研究員陳智林,以及周和平、程聯群、夏庭光、黃榮華、譚小兵、肖德美、王玉梅、王超、虞佳、熊平安、熊劍等十餘位川渝兩地名家出席開幕式。
  • 川渝五位「梅花獎」得主同臺獻藝,大足第二屆川劇文化藝術節開幕
    川渝五位梅花獎得主同場獻藝當天上午,在去年首屆川劇文化藝術節品牌效應的推動下,雍溪老街人潮湧動,人氣、熱度一年更勝一年。作為川渝兩地最重要的川劇節會之一,本次活動群星雲集,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川劇表演藝術家、二度中國戲曲梅花獎獲得者、二級教授研究員陳智林,以及周和平、程聯群、夏庭光、黃榮華、譚小兵、肖德美、王玉梅、王超、虞佳、熊平安、熊劍等十餘位川渝兩地名家大咖出席開幕式
  • ...娃到「梅花獎」得主,肖德美從藝40年川劇文生表演藝術專場成都...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婷 圖/文)他是一個從大巴山裡走出的放牛娃,他是淳樸的川劇屆第一位藝術碩士,他是第十三屆梅花獎獲得者,他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代表性傳承人,他就是從藝40年的川劇小生表演藝術家肖德美。
  • 川劇版「謝謝你的愛」五十名歌手唱了十年才走紅-
    馮喬很少在公開場合演唱,他也不希望這首歌以川劇的名義傳播,「專業人士聽了不高興,比如梅花獎得主崔光麗聽了之後就認為我們是在糟蹋川劇」。  誰都可以唱,署名就不行  馮喬顯然低估了這首歌的傳播速度和傳播效應,就在記者採訪的當天,成都某酒吧,客人指定酒吧歌手阿緣演唱川劇版的《謝謝你的愛》。
  • 視頻丨梅花獎得主、國家級演員驚豔「開嗓」蓉城市民在家門口享受川劇大餐
    靳曉沛 四川在線記者 邊鈺《思凡》《金山寺》等經典川劇接連上演10月26日,「傳承天府文化 弘揚川劇精粹」2020年經典川劇展演活動在成都市武侯區文化館夢想劇場拉開帷幕,為觀眾奉上一臺經典名段集萃的川劇視聽盛宴。同時,本次活動通過國家公共文化雲直播的方式向全國人民同步呈現,收看直播觀眾超過17萬人次。
  • 84歲川劇表演藝術家劉世玉去世,梅花獎得主黃榮華悼念恩師
    21日晚,國家一級演員、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劉世玉因病去世,享年84歲。22日,劉世玉的高徒、重慶市川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得主黃榮華接受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採訪,她動情的表示,自己的今天離不開劉老師,願恩師安息!
  • 青春版小劇場川劇 一群90後00後演繹經典故事《桂英與王魁》
    6月8日的成都音樂坊,青春版小劇場川劇《桂英與王魁》分享會吸引了很多戲劇愛好者前來與主創交流。由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出品,著名劇作家徐棻任編劇,青年導演張瑩執導,梅花獎獲得者虞佳領銜主演,多位青年川劇90後、00後參與的青春小劇場川劇《桂英與王魁》,將於6月25日~27日首演。
  • 雲集6位梅花獎得主,當代川劇「名家唱名戲」精品劇目展演2月見
    1月22日記者獲悉,由四川省藝術研究院、四川省川劇院主辦的「當代川劇『名家唱名戲』精品劇目展演」將於2月16日在成都錦江劇場舉辦,為戲迷提供一場「豪華」的川劇盛宴。據悉,此次展演共匯集了陳智林、陳巧茹、肖德美、崔光麗、王超、虞佳6位「梅花獎」得主。他們將在2個小時的時間裡,為觀眾演出他們的拿手好戲,即《渭水河》《別宮出徵》《石懷玉驚夢》《情探》《裝盒盤宮》5個傳統川劇名戲。
  • 肖德美川劇文生表演藝術專場演出今日上演
    肖德美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四川省川劇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他從藝40年來,主演了《柳蔭記》《芙蓉花仙》《青蛇傳》《放裴》《石懷玉驚夢》等大小劇目百餘出。他培養出來的學生遍及省內外各藝術團體。肖德美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和人民教師。
  • 搶票|「梅花獎」得主加盟小劇場,兩個「80後」川劇人攜手致青春!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婷)這個周末,成都市川劇研究院的青春版小劇場川劇《桂英與王魁》,在錦江劇場「加場」演出!在剛剛過去的端午,這部劇進行了首輪公演。《桂英與王魁》是成都川劇研究院自疫期以來推出的首部小劇場作品,由著名劇作家徐棻任編劇,青年導演張瑩執導,梅花獎獲得者虞佳領銜主演,多位青年川劇「90後」「00後」加盟。不過有意思的是,這部劇幕後有兩個「80後」——87歲的編劇徐棻,和1987年出生的導演張瑩。青春版小劇場川劇《桂英與王魁》改編自《焚香記》《情探》。
  • 通訊:從「低谷」邁向「騰飛」的川劇人與川劇院
    近日,「川劇新時代——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川劇藝術巡禮」系列活動在重慶川劇藝術中心持續開展。重慶市川劇院院長、「中國戲劇梅花大獎」得主沈鐵梅攜她的獲獎劇目之一《李亞仙》登臺。加上沈鐵梅的三朵「梅花」,目前重慶市川劇院擁有沈鐵梅、馬文錦、孫勇波、黃榮華、胡瑜斌、吳熙六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共計八朵「梅花」。
  • ...獎得主、國家級演員驚豔「開嗓」 蓉城市民在家門口享受川劇大餐
    靳曉沛 四川在線記者 邊鈺《思凡》《金山寺》等經典川劇接連上演10月26日,「傳承天府文化 弘揚川劇精粹」2020年經典川劇展演活動在成都市武侯區文化館夢想劇場拉開帷幕,為觀眾奉上一臺經典名段集萃的川劇視聽盛宴。同時,本次活動通過國家公共文化雲直播的方式向全國人民同步呈現,收看直播觀眾超過17萬人次。
  • 梅花獎推評大戲,川劇《死水微瀾》啟動
    如今,以培養川劇人才為目的、衝擊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為契機,四川省川劇院與四川藝術職業學院聯合傳承復排川劇《死水微瀾》。張燕版鄧么姑將角逐梅花獎1996年田蔓莎成功塑造了《死水微瀾》裡的鄧么姑,二度獲得「梅花獎」,從此川劇舞臺上便有了屬於鄧么姑的經典。2009年在復排川劇《死水微瀾》時,「二度梅」陳巧茹再次演繹這一經典角色。 如今梅花獎與鄧么姑的緣分還在繼續。
  • 元旦看川劇成重慶市民新時尚,6場「藝術大餐」帶來經典與創新
    剛剛結束的元旦小長假期間,重慶市川劇院給出了新答案。1月1日到3日,連續三天,該院在川劇藝術中心和金湯街劇場兩大演出陣地分別帶來六場演出,既有傳統經典劇目演出,也有創新互動觀眾體驗,別具一格,令人印象深刻。作為全國一流的戲曲演出場地,重慶川劇藝術中心一直吸引著眾多戲迷。
  • 川渝名家齊聚 共推川劇發展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瑰寶,川劇以其獨特的表現手法、表演技巧和美學特色,在全球擁有無數擁躉。10月17日,陳智林、肖德美、王超等眾多四川的川劇名家亮相重慶,參加中國·重慶大足第二屆川劇文化藝術節,這場以「川渝交流·戲匯巴蜀」為主題的川劇盛會,通過一聲聲嘹亮的戲腔,一場場精彩川劇展演,一系列趣味互動項目,給川渝文旅協同聯動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 青春版川劇《白蛇傳》在重慶川劇藝術中心上演
    新華網 耿駿宇 攝新華網重慶7月25日電 由重慶市川劇院傾情打造的青春版川劇《白蛇傳》7月25日在重慶川劇藝術中心龍鳳呈祥大劇院精彩上演。據了解,青春版《白蛇傳》由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鐵梅擔任藝術總監,中國劇協會員、劇作家曾祥明進行劇本整理,國家一級導演曾幀任導演,優秀青年演員周星雨、唐緯、張生擔綱主演,此次演出的演員主要為90後及00後,其中最小的一位演員僅有14歲。川劇《白蛇傳》是川劇的代表劇目之一。既繼承了傳統的表演技藝,又有不少新的創新。
  • 青春版小劇場川劇《桂英與王魁》首輪三場演出完美落幕
    6月27日下午兩點,青春版小劇場川劇《桂英與王魁》在錦江劇場迎來了首輪的最後一場演出。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李金亮、「梅花獎」川劇名角蔣淑梅等領導和戲劇專家也來到劇場和戲迷朋友們一同欣賞了演出。該劇由著名劇作家徐棻根據川劇傳統戲《焚香記》和《情探》改編而成,導演為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在讀研究生張瑩,作曲、配器為國家一級指揮、作曲周玉,副導演為國家二級演員葉長敏和優秀演員陳作全,本場司鼓為優秀青年鼓師彭丙焱,本場領腔為國家二級演奏員張蓉,服裝設計為國家一級藝術形象設計師沈龍,道具設計為著名道具師王志斌,燈光設計為優秀青年燈光設計師仰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