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川劇古詩詞曲》多媒體課件在成都首次試教學
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17日訊(記者侯青伶陳萍)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10月17日,在成都市鹽道街小學得勝分校的音樂課堂上, 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詩《詠鵝》被孩子們唱地極其輕快。之所以是「唱」出來的,因為它被改編成了川劇。這首被改編過的《詠鵝》被收編在《動漫川劇古詩詞曲》多媒體課件中,這堂課也是該課件的首次試教學。
早在五年前,《川劇古詩詞曲》中的部份內容就曾在成都一所小學試驗,學生們很快就能熟練演唱,教學實踐很成功。此次由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與四川文藝音像出版社聯合出品的《動漫川劇古詩詞曲》多媒體課件則加入了動漫元素。
現代與傳統的結合
動漫演繹川劇聲腔的古詩詞曲
《動漫川劇古詩詞曲》多媒體課件中的古詩詞選自語文課本,運用川劇聲腔「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調」的唱腔,依據童聲的音域譜寫川劇古詩詞曲,配以生動的動漫畫面。
多媒體互動
提供測試題和錄音功能
課件採用多媒體互動方式,除學生學習演唱的示範、伴奏段落外,還有大學教授撰寫的古詩詞賞析,川劇及聲腔的文字講解和圖片,以及經典唱腔欣賞片段。
同時,還配以準確的《川劇古詩詞曲》的樂譜(簡譜)及測試題和錄音功能。
大腕雲集
30年前川劇經典唱腔片段曝光
收錄在課件中的《詠鵝》、《贈花卿》是由第2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王玉梅示範演唱。
課件中的川劇經典唱腔片段是在1983年製作的,能讓學生了解當時的川劇藝術表演形式。鄧婕早期的川劇表演就收錄其中。
川劇進課堂
有利於民族文化精髓的傳承
藍健虹是《動漫川劇古詩詞曲》多媒體課件首次試教學的老師,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她表示,這個多媒體課件是比所有教材更加生動、更加感性的教材,「聲像圖文譜齊全,顏色鮮豔,音質清晰,信息量大,使用靈活,加上動漫效果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極大地豐富小學音樂課教學內容。」
鹽道街小學德勝分校校長姒建明認為,在當前教育均衡化、現代化、國際化進程中,基礎教育更應該讓學生對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川劇作為我們四川本土的戲曲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現在的孩子了解太少。《動漫川劇古詩詞曲》多媒體課件把古詩詞與川劇藝術有機融合,讓孩子們在學習國學經典的同時也學會了唱川劇,有利於民族文化精髓的傳承。」
普及川劇知識
《動漫川劇古詩詞曲》多媒體課件可進社區
二級導演王起久從7歲開始學習川劇,川劇伴他走過了幾十年的人生歷程。而此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他有了新的身份—— 《動漫川劇古詩詞曲》多媒體課件的編導。「最民族的才有可能是最國際的,相信此舉將為四川省中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改革帶來的新鮮氣息,成為一個標本,成為川劇文化在現代生活中復活與復興的富於啟發性的示範。」
王起久透露,目前正在努力將此課件作為傳承川劇傳統文化的教材。以後可以將學習教材擴至賞析教材,甚至擴大到小學至大學的系列賞析教材。同時,該教材還可以走進社區。
「我們的目標不是培養專業演員,而是以形象生動的動漫和耳熟能詳的古詩詞曲為載體,普及川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