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三項非遺實踐案例入選全國非遺優秀案例

2020-10-26 揚眼

近日,全國2020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正式發布,「蘇大強」再次彰顯不凡實力。由江蘇推薦的《江蘇姜堰:借勢溱潼會船 彰顯非遺魅力》入選2020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南京市民俗館(非遺館)「非遺周周學」系列創新課程實踐案例》入選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南京市南京白局進校園實踐案例》入選十大創新實踐案例。

近年來,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通過創設一批非遺創意基地、非遺主題場館,探索非遺進社區、非遺進校園等新模式,扶持非遺項目從深度和廣度上與旅遊元素融合,形成「非遺+」的強大合力。此次三個案例的成功入圍,不僅展示了江蘇非遺的多彩實踐,更對引領和推動我省非遺進校園工作深入開展、豐富文化旅遊業態、探索非遺與旅遊融合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溱潼會船:從「最大水上廟會」到四季小鎮風情

一到清明,十裡溱湖,千舟齊發,萬篙爭流。有著「世界最大水上廟會」之稱的溱潼會船,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連續舉辦十六屆的溱潼會船節,已經成為泰州和江蘇文旅的一項知名品牌活動。近年來,在江蘇省文旅廳指導支持下,當地通過將溱潼會船節與其他文旅節慶整合優化,逐步形成了以會船為核心,涵蓋民俗體驗、人文研學、遊園賞花、尋味美食、靜謐鄉村、康養休閒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如何讓「會船」繼續「乘風破浪」、永不停歇?溱潼古鎮通過著力打造以船文化為特色,以水鄉生活為承載,融船生活、船休閒、船體驗、船養生為一體的會船風情小鎮。

非遺周周學:走進大課堂,非遺更精彩

走進位於甘家大院的南京市民俗(非遺館)博物館,20多項各級各類非遺項目薈萃一堂,50多位非遺傳承人家族、師徒授課團隊常年駐館授課,300多場全年館內外教學活動……「非遺周周學」系列創新課程,通過開發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非遺定製課,讓參與者了解非遺文化、體驗非遺技藝以及感知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非遺進校園——快樂學非遺

拿一把剪刀,跟著南京剪紙傳承人剪出大千世界;唱一曲白局,感受難忘的家鄉味道和歷史記憶;做一朵絨花,成為古風「小姐姐」競相搶購的「國潮」爆款……金陵竹刻、戲劇臉譜、泥塑、抖空竹、葫蘆畫等等,寓教於樂的「非遺周周學」,已經走進南京50多所中小學校、幼兒園及職業學校,受到師生公眾的一致好評。

南京民俗(非遺)博物館走進南京市第一幼兒園

南京白局進校園:從傳承社到聯盟 共唱家鄉曲

南京白局有700多年歷史,是以南京話為核心要素,以明清俗曲和江南小調為表現形式的南京地方特色說唱藝術。2008年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京白局傳承人走進校園

目前,江蘇先後建立了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南京雲錦研究所等南京白局傳習基地,並分別在南京藝術學院、南航藝術學院等多所高校設立了南京白局傳承社。自2018年始,南京市18所中小學、幼兒園共同成立南京白局校際聯盟,積極探索南京白局在中小學、幼兒園中傳承、傳播的新舉措、新方法、新路徑。

紅太陽小學學生參加南京白局保護15周年成果展演

這些學校通過南京白局作為校本課程納入學校特色文化建設項目,邀請南京白局傳承人授課,開展「白局唱經典」作品創作大賽、「南京白局」師資培訓班、南京白局校際聯盟發展現場會等系列活動,打通了「非遺+校園」的生生不息的傳播路徑。 通訊員 揚揚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姥海峰 圖片來源: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

來源:揚子揚眼

相關焦點

  • 大理州入選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10強榜單
    10月24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支持,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主辦的第二屆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發布活動在山東濟南舉辦,「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非遺進校園實踐案例」入選「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也是雲南省唯一入選的案例。
  • 廣府非遺進校園入選全國十大優秀案例
    原標題:廣府非遺進校園入選全國十大優秀案例   日前,越秀區報送的「廣府非遺進校園」在全國近700個
  • 「廣府非遺進校園」入選全國十大優秀實踐案例
    大洋網訊 記者從廣州市越秀區文化和旅遊部門獲悉,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支持,中國青年網主辦的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在濟南發布。越秀區報送的「廣府非遺進校園」在近700個案例中脫穎而出,成為廣東省唯一一個入選前十的優秀實踐案例。
  • 「大理州非遺進校園」入選全國十大優秀實踐案例 文化生態保護成效顯著
    文旅頭條訊(融媒體記者 孟鵬 文)10月24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支持,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主辦的第二屆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發布活動在山東濟南舉辦,「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非遺進校園實踐案例」入選「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也是雲南省唯一入選的案例。
  • 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大創新實踐案例發布
    活動面向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會組織及個人徵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得到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共徵集到29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申報的有效案例近700個,入圍初評案例600餘個。申報案例涉及傳統音樂、傳統技藝、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醫藥、傳統舞蹈、民俗等多個「非遺」門類。活動歷經啟動徵集、初評、終評、網絡展示等階段,最終推選出「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大創新實踐案例」。
  • 進校園+促文旅 非遺優秀實踐案例發布
    10月24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支持,中國青年網主辦的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和中國旅遊報社主辦的「2020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在濟南發布。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鍾建波主持發布活動。
  • 2020年度廣東省非遺項目優秀案例放榜佛山兩項非遺實踐案例入選
    佛山日報訊 記者束維報導:12月9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2020年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名單,共選出1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自香雲紗染整技藝列入「非遺」以來,順德區、倫教街道兩級政府,根據其與現代結合度較高、產業化潛力較大的特點,全力推動香雲紗染整技藝「非遺」與現代生活、現代技術、現代產品和現代審美「四結合」,讓傳統工藝煥發新時代光彩,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 2020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之灤州皮影
    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支持、中國青年網主辦的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在濟南發布。活動於2020年6月啟動,共徵集案例近700個,入圍初評案例600餘個。申報案例涉及傳統音樂、傳統技藝、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醫藥、傳統舞蹈、民俗等多個非遺門類。
  • 肇慶端硯製作技藝入選省非遺優秀實踐案例!
    肇慶端硯製作技藝正式入選廣東省非遺優秀實踐案例!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2020年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名單,共遴選出1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其中,「傳承端硯技藝,打造非遺品牌——肇慶市端硯的傳承與發展」(端硯製作技藝)榜上有名。
  • 靜安這項傳統非遺,入選年度優秀案例啦!
    靜安這項傳統非遺,入選年度優秀案例啦!>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支持、中國旅遊報社主辦的2020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和中國青年網主辦的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在濟南發布。令人驚喜的是上海市打花棍進校園實踐案例入選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十大創新實踐案例一起來了解下查式打花棍吧!
  • 銅梁龍舞進校園入選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
    非遺傳承【銅梁龍舞進校園入選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支持,中國青年網主辦的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和中國旅遊報社主辦的「2020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在濟南發布。重慶市銅梁龍舞進校園實踐案例入選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
  • 廣東漢劇入選2020年省非遺優秀實踐案例名單
    期間頒發了2020年廣東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共遴選出1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其中,由梅州推薦的廣東漢劇《夯實劇種基礎 鞏固傳承創新》這一案例榜上有名。
  • 蓮花落 藍印花布 木拱橋 為何入選國家級非遺保護案例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及相關機構在廣州召開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優秀案例發布會,集中發布非遺與旅遊融合、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實踐、傳統工藝振興三個方面的優秀案例。浙江三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入選,與四川、江蘇、河南三省並列全國第一;舟山市東沙古鎮的非遺主題小鎮建設案例,入選全國非遺與旅遊融合十大優秀案例。自2006年起,國務院先後公布了四批共137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河南鄭州:三項非遺入選省非遺保護優秀實踐案例
    日前從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已發布,共有16個項目入選。河南省鄭州市有3個項目入選,分別是河洛大鼓、嵩山內養功、高浮雕傳拓技藝。為及時總結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寶貴經驗,充分發揮優秀保護實踐的示範引領作用,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振興水平,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開展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案例徵集活動,各地、各單位共推薦77個優秀實踐案例。
  • 廣西「非遺進校園」實踐案例榮獲優秀組織獎
    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支持,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主辦的第二屆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發布,廣西紅水河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共同舉辦的「中國壯鄉三月三校園民族文化藝術節」榮獲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徵集展示活動優秀組織獎。
  • 大坑舞火龍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優秀保護實踐案例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香港6月25日電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中秋節——大坑舞火龍」日前獲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香港特區政府25日表示,獲選案例除受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高度表揚外,也對其他同類項目的保護工作起到示範作用。文化和旅遊部今年3月展開首次「優秀保護實踐案例」遴選工作,向全國各地邀請提名合資格的非遺代表性案例,並根據各地方對所提名的非遺項目保護工作,評選表現出眾的保護實踐案例。
  • 東湖區非遺項目豫章繡被評為2020年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
    近日,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2020年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經過推薦、材料審核、專家評選等程序,全省共遴選了10個優秀保護實踐案例,我區申報的省級非遺項目豫章繡成功入選。 本次評選活動旨在及時總結各地寶貴經驗,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的示範引領作用,提高非遺項目的分類保護工作水平。豫章繡作為傳統美術類別,是傳承活力的優秀保護實踐案例代表。
  • 河南信陽學院「皮影戲進校園」活動入選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十大創新實踐案例
    「非遺進校園」十大創新實踐案例。  10月24日,在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線下活動非遺優秀案例發布活動上,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支持、中國青年報社指導、中國青年網主辦的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十大創新實踐案例正式發布。
  • 香港大坑舞火龍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優秀保護實踐案例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中秋節——大坑舞火龍」日前獲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香港特區政府25日表示,獲選案例除受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高度表揚外,也對其他同類項目的保護工作起到示範作用。
  • 福建永定非遺進土樓項目入選「2019非遺與旅遊融合十大優秀案例」
    永定土樓6月8日上午,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中國旅遊報社主辦的「2019非遺與旅遊融合優秀案例」發布會在廣州市舉辦,現場公布了十大優秀案例,「福建龍巖:看世遺永定土樓 體驗非遺傳經典」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