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展開幕式現場
四十年的風雨兼程,四十載的風雲際會。因改革開放而誕生的深圳,因改革開放而興旺的鵬城,其開放、包容的文化,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動著年輕的深圳文化繼續前行。由深圳市文聯、深圳市慈善會、中共深圳市南山區委宣傳部、深圳市美協主辦、南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南山區文明辦、南山區文聯、深圳市慈善會﹒陳湘波藝術公益基金承辦;南山區文化館、深圳市青年美術家協會、318藝術網、廣州美術學院深圳香港校友會、深圳市德跡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的「四季英華——青年工筆畫藝術展」於2020年7月17日南山文化館開幕。
厲有為在觀賞畫展
出席本次畫展的嘉賓有: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王志純、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陳湘波、中國工筆畫學會辦公室主任、副秘書長孫志剛、中國工筆畫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孫愷、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秘書長德央、北京大道文化創始人、中央美術學院教師、策展朱小鈞、廣東省關山月藝術基金會理事長關堅、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許曉彬以及原全國政協常委、原中共深圳市委書記厲有為、原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統書、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瑞琦、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藝術學理論學科帶頭人李鳳亮、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陳紹華、南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周保民等。
陳湘波在接受央視書畫頻道採訪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文聯主席李勁坤、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陳孟昕、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名譽會長耿瑩大姐發來賀信和賀電。
隨後,陳湘波、王志純和李瑞琦致辭和對獲一、二、三等作者頒發獲獎證書。
現場還舉行了深圳市京武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謝鵬程先生、深圳市鵬灣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深圳市君鵬集團董事長張文立先生兩家單位對「陳湘波藝術公益基金」的捐贈儀式。
漫步寬敞的展廳,我們可以感受到延接數千年的中國工筆畫的全面復興與變革。在東西方文化交融互滲的學術氛圍中,深圳的年輕工筆畫家們在包容、開放、多元、創新和創意的深圳特區文化氛圍中,以探索精神和創造意識不斷對工筆畫進行深究前行。
厲有為、李統書為一等獎頒獎
此次共展出11位畫家創作的50幅中國工筆畫作品。內容既有現代化圖式,也有清麗典雅的新藝術語境;既有傳統文化理念的表達,也有當代審美的都市時代特色和人文精神。趙麗麗用中國傳統工筆畫表現文藝復興時期等西方古典油畫場景的局部特寫,對象是西方傳統,但意境又是中國風意蘊。在色彩、構圖和細節描繪上,既傳承了中國傳統的文化理念,又融合現代審美特點。其線條流暢的人物衣褶,筆法細膩,疏淡清雅,令人賞心悅目;而畫面上搖曳的花草又透露一縷芬芳。苗瀚文的作品運用當代工筆語言聚焦中國都市青年,從都市生活經驗出發,表達出現代城市生活中的種種思考。作品充滿了隱喻,從而啟發鑑賞者的聯想和思考,為人們很好地詮釋了都市的人文精神。朱娟的畫作畫面飽滿,豐富而多變化,對工筆畫語言有深刻理解與把握,體現出作者在深入繼承傳統基礎之上的思考與探索。賀翔大尺幅的工筆創作,用精緻的渲染表現出小生命的價值,具有清新的個人化風格。陳峻峰的作品具有較強的表現能力和對畫面的控制能力,刻畫深入、構圖考究、節奏分明。
王志純副會長展場指導畫家
獲獎畫家趙麗麗談到,感謝「陳湘波藝術公益基金」的資助,讓我們這些年輕畫家們能夠以一個交流平臺,直面社會、展現自己。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融合中西文化、傳統與當代的多元交匯特區,自己喜歡西方經典油畫中具神聖儀式感的畫面。從美術史經典作品中尋找線索,用中國繪畫傳統的造型語言「三礬九染」、「線性表達」和「平面審美」來轉譯西方經典圖像。所借用的大多是經典圖式中的某個局部,具有永恆儀式感的瞬間動作:靜穆、神秘而神聖。
的確,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歷程的一個典範,已形成了一種有別於傳統社會文化的新型現代城市文化特質,追求「和而不同,兼容並包」的文化價值觀,具有包容、開放、多元和創新、創意等特點,是中國最具創造活力和開拓精神的文化城市。這得益於不同地域文化在這裡的融合,更是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在文化上的反映。
展場一角
成立才一年多的「陳湘波藝術公益基金」,是深圳首個以藝術家個人冠名的藝術公益基金,由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陳湘波發起,經深圳市慈善會批准設立,致力於培養優秀藝術人才、提升社會對美育的關注度。「陳湘波藝術公益基金」整合社會優質資源,關注深圳工筆畫發展,致力於為深圳美術學派的建立,為繁榮當代工筆畫藝術創作。本次「四季英華——青年工筆畫藝術展」就是面向深圳青年工筆畫家公開徵集作品,並通過選拔優秀青年工筆畫家的作品進行展覽、出版和系列推廣。
為紀念本次展覽,「陳湘波藝術公益基金」特刻制紀念戳一枚,以資紀念。畫展至8月9日結束。( 陳 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