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美英:演了60年正字戲
採寫 蔡金兵(廣東省陸豐市作家)
口述 彭美英(國家級非遺項目正字戲代表性傳承人)
少年離家學藝
彭美英自幼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父親從醫,醫術精湛,經常出診為當地群眾治病,受到當地群眾的歡迎,家庭的經濟也算富裕,所以,在當時物質匱乏的情況下,她從小就過著不愁吃不愁穿的小公主生活。
書香門第,寬鬆的家庭環境,使彭美英從小就受到詩書、醫學的薰陶,再加上她的聰穎好學,超強的記憶力,使得她小小年紀就能熟稔背誦《唐詩三百首》、戲曲劇本等古典文學。
轉眼彭美英十多歲了,這時候,她對戲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整天捧著一些戲曲劇本咿咿呀呀的學唱戲曲,並且模仿著一些戲曲手勢、動作,看起來還真有板有眼。歲月漸長,彭美英對戲曲藝術的興趣卻是有增無減。
這種現象,父親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要知道,父親本來的意願是讓她上大學。但彭美英還不滿15歲時,向父親提出要去報考當時名動四方的「陸豐雙喜正字劇團」。父親嚇了一跳,對她說:「孩子,你能考上嗎?而且父親更希望你考大學、學醫術啊。」要知道,當時的陸豐雙喜正字劇團,在粵東地區享有盛名,對招收的戲曲演員更是千挑百選,要考上劇團可以說是難度非常大。
但她一心只想著學藝,態度非常堅決。父親想,就讓她報名吧,反正被錄取的機會極少,也就無所謂答應讓她去報名。可誰也想不到,彭美英用她甜美純亮的聲音唱了一首「春天來了」壓過了全場考生,居然被陸豐雙喜正字劇團錄取了(註:是汕頭戲曲學校定向為正字戲的代培生)。錄取了就要去讀,父親又聽說,練功那麼辛苦,她從小過慣了公主般的生活,絕對熬不過去,讓她吃點苦頭就知道「碗面是多少錢」,應該會知難而退。可這一次她父親的如意算盤仍然落空。
彭美英到了陸豐縣雙喜正字劇團,就被送往汕頭戲曲學校就讀正字戲表演專業,第二年又被汕頭專署文化局擇優保送往廣州京劇團學習。那時,她每天天沒亮就起來偷偷練功,練了幾輪後,又和其他學員一起洗漱後進練功廳進行常規訓練。有一次,彭美英晚上一覺醒來,就像往常那樣偷偷起來練功,可是這一次她踢完腿,又跑了圈場,練了幾輪功後,她往天上一看,滿天都是星星:「怎麼天還沒亮?」她困了,就回去睡覺,睡了一個大覺後,天才剛剛放亮。假期了,彭美英回到家,父親看到她既懂事了,身體又健壯,也長高了,臉上是白裡透紅,全無小公主的嬌貴,很高興。父親聽她講了半夜起來練功的事後,為了讓她可以把握好練功的時間,特地買了一個女子表和一支小手電給她,叮囑她半夜睡醒先打手電照看手錶。彭美英一直珍藏著這塊女子表,每每說起此事,她就手撫著手錶,非常感謝父親當時對她莫大的理解和支持。
參與整理工程
正字戲,系南戲遺響,有戲劇「活化石」之稱,距今已有近900年的歷史,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作為正字戲的守護人,歷任正字戲主演、技藝傳承、作曲指導、正字戲和陸豐皮影戲編導以及正字戲研究,從藝六十一載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正字戲代表性傳承人彭美英參與並見證了正字戲的活態傳承與發展之路。
2007年底,在中共陸豐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中共陸豐市委宣傳部牽頭成立「陸豐市正字戲、皮影戲整理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彭美英在陸豐正字戲、皮影戲整理工程上做了大貢獻,她不但翻箱倒櫃搜尋資料,結合自己幾十年的舞臺表演實踐,帶領大家去做這個整理工程,還經常自掏腰包,貼錢貼工去做,她走各地、跑農村去調研、搜集資料,到北京向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國著名戲曲理論家、戲曲史學家郭漢城先生請教,十年如一日,風雨不改,取得了很大成績。彭美英建議著手先從整理清末民初海陸豐正字戲手抄古劇本入手展開搶救和保護工作;進而對正字戲的優秀傳統劇目、歷史音像資料進行整理、重排、拍攝,錄製成音視頻資料;同步對正字戲劇種的歷史淵源、聲腔音樂、傳統表演及歷代名伶宗師有關資料等進行理論體系整理。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已整理完成正字戲手抄古劇本劇目36卷共410多冊,整編、重排、拍攝製作了由歷代藝人口口相傳下來的宋元南戲劇目《姜維射郭淮》《百花贈劍》《刺梁驥》《五臺山會兄》《百日緣》等30多集(臺)的傳統劇目、音樂唱腔錄音資料。
首創正面影身
1978年,國際木偶聯會會員、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會員、陸豐皮影戲導演彭美英對傳統皮影戲表演方式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運用戲曲中的步法、手法、身段、水袖、武打等表演程式去充實皮影戲的表演技巧。創新、設計了皮影戲正面影身,改變了以往皮影戲只有側身表演的局限性。在排練《哪吒鬧海》時,哪吒出世的排練效果總是不盡理想,她於是創新了小哪吒以正面的影身在盛開的蓮花中舞蹈一幕,在「龍王祝壽」一場,她還設計了4隻正面影身和青蛙吹奏大嗩吶的舞蹈場面,不但演出效果非常好,而且還大大地提高了皮影戲的藝術性和觀賞性。之後她又以正面影身排練了《飛天》,讓敦煌舞蹈在皮影戲中的表演凸顯出古典高雅、優美動人的藝術效果。
彭美英還憑藉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結合自身的藝術修為,又根據基本功訓練要求,對影身的每—個關節設計進行考慮,並與美工師共同探討、研究,這樣,影身就如同人—樣,每個關節都動了起來,可以蹲、轉身、走慢臺步與快碎步,甚至可以踢腿、劈叉、金雞獨立,動作瀟灑,優美自如。
「小哪吒在一朵慢慢盛開的蓮花中輕盈地左右擺動著,隨著小眼睛睜開左右轉動了幾下子,頭部和身體左右扭動,然後伸伸腰,這邊伸伸手,伸伸腿,踢踢腿,小哪吒就出世了,他就噔一下跳下來了,到處就亂躥了,這就是小哪吒。」2012年10月14日,在接受央視國際頻道《城市1對1》欄目主持人孟盛楠的提問時,彭美英向觀眾朋友介紹了創作正面影身「小哪吒」的靈感與過程。
系統著書立說
正字戲必須有一套專著,一套能夠詳述這一劇種的各種文化藝術特點程式,使之活態傳承下去的教科書。多年來,這個想法一直推動著彭美英自覺努力去做這一件事情。經過多年的舞臺實踐、正字戲歷代藝人口口相傳、積累和資料搜集、研究考證,2009年,彭美英出版著作《正字戲》一書,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並於2013年榮獲「第九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之後,近十年來,彭美英得到了中國著名戲曲理論家、戲曲史學家郭漢城先生的悉心指導,對原著《正字戲》歷時六年多進一步研究、考證、充實、完善,於2015年11月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郭漢城先生親自為新版書作序、題寫書名《南戲遺響——正字戲》。
新版《正字戲》書一出版,彭美英馬不停蹄,和弟子們合作,挖掘,整理出正字戲部分精緻代表性臉譜一百多個,集成《正字戲臉譜》一書,在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收徒傳藝傳承
授課傳播南戲
多年來,彭美英通過參與學術研討,以專家授課形式,推廣、傳播藝術。如,2010年赴香港參加首屆「中國戲曲節」展演,於2010年7月3日應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邀請,在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舉辦「正字戲傳統藝術」講座,向愛好中國戲曲的國際專家學者和戲曲愛好者們講授正字戲傳統藝術等,譽滿香江。講課的時間已經結束,可彭美英被聽眾圍了裡三層外三層,聽眾紛紛要求籤名留念、解答問題。負責來接送彭美英的司機在場外接不到她,又無法在場外停車,只好在外圍一圈一圈地兜圈,一直兜了好幾圈之後,才接到了彭美英。
2010年10月,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中山大學聯合主辦的「廣東省特色劇種展演暨學術研討會」召開,彭美英在研討會上作了「正字戲傳統藝術」主題發言,博得現場最熱烈的掌聲和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讚揚。
累累碩果芬芳
堅持不懈地做一件事,鍥而不捨地去推動,用心傾情地去完成自己的藝術夢想,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彭美英多年來親力親為執著於正字戲和陸豐皮影戲的傳承發展,做出了努力,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十餘年來,正字戲和陸豐皮影戲取得了數以百計的國際級、國家級、省級榮譽。如:
2007年6月7日,廣東正字戲《姜維射郭淮》作為廣東省唯一代表晉京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珍稀劇種展演」,當晚出色表演受到戲曲專家們讚賞和首都觀眾高度好評,博得全場最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並榮獲首屆中國「文化遺產日獎」。
2010年10月,正字戲《刺梁驥》參加廣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中山大學聯合主辦的「廣東省特色劇種展演暨學術研討會」展演獲「優秀劇目獎」。
2011年7月19日,陸豐正字戲劇團的青年演員以飽滿的精神走出國門,參加由汕尾市政府組織的「情深誼長」文化藝術團赴印尼訪問演出。此次演出的劇目有《天女散花》和《金山戰鼓》選段、《百花贈劍》選段。
2013年2月10日,應中央電視臺的邀請,正字戲於大年除夕晚亮相2013年央視春節戲曲晚會,表演節目《得勝還朝》,以中國戲曲絕活「跑布馬」在民俗畫卷《廟會》中精彩亮出。是廣東唯一稀有劇種參加2013年央視戲曲春晚演出,也是汕尾市稀有劇種有史以來首次進入央視戲曲春晚。
2014年6月24日,正字戲精品劇目《劉文龍》在央視戲曲頻道九洲大戲臺專場播出,為全國電視觀眾和世界華人再次展示了陸豐底蘊豐厚的傳統文化和中國古老南戲的風採。
2014年9月,正字戲精品劇《劉文龍》榮獲廣東省第九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2015年10月,正字戲精品劇《劉文龍》入選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多劇種百臺精品大戲薈萃展播》,並於10月30日在央視播出。
2018年2月,正字戲精品劇《媽祖》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九洲大戲臺和央視網同時播出。
陸豐皮影戲2009年10月,參加廣東省與東協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會展演,其獨特的表演技藝受到中外觀眾的高度讚揚。2010年7月,陸豐皮影戲應邀參加上海世博會節目表演,受到中外友人的好評;2011年11月27日,中國皮影戲(含陸豐皮影戲)參評世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陸豐皮影戲是汕尾市首個也是唯一被評為「世遺」的項目。2012年5月27日至6月3日,陸豐皮影戲應邀參加在四川成都舉行的「第21屆國際木聯大會暨國際木偶藝術節」,憑藉《哭塔》一劇榮獲「最佳傳承獎」,這是陸豐乃至汕尾地區文化藝術領域首次獲得的國際性獎項。2012年12月,陸豐皮影戲參加「金獅獎」第四屆全國木偶皮影戲中青年技藝大賽,榮獲「最佳表演獎」。2013年2月,參加由深圳市潮汕商會、香港潮商衛視聯合主辦的「首屆全球潮人春節文藝晚會」,陸豐市皮影戲攜優秀節目《飛天》參加晚會表演,節目於2月10日(農曆正月初一)在香港潮商衛視和粵東四市電視臺同步播出。2013年5月,陸豐皮影戲應福建博物院邀請參加福建「文化遺產大看臺」展演活動,精彩的演出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展示了陸豐非遺項目的獨特藝術魅力。
2012年10月14日,中央電視臺CCTV-4中文國際頻道在交流訪談節目《城市1對1》播出「掌上乾坤」,彭美英登上中央電視臺演播廳,向全國、全世界觀眾講述自己首創的「陸豐皮影正面影身」。節目以廣東陸豐對話臺灣臺中,陸豐皮影戲和臺灣臺中布袋戲為訪談的熱點話題,講述了大陸、臺灣兩地之間民間藝術的傳承故事,在彼此的發展過程中尋找共鳴和碰撞,深入探討兩個民間藝術的傳承出路。
2014年11月,陸豐皮影戲受邀在香港迪士尼樂園進行為期56天的演出,在迪士尼樂園內成功演出200多場次。2015年4月《雞鬥》參加第十二屆全國皮影「山花獎」榮獲金獎;2015年11月參加「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演出,參演劇目《嫦娥奔月•洛河相遇》榮獲組委會頒發「榮譽獎」;2016年6月,導演陸豐皮影戲《哪吒鬧海》獲國際木偶藝術周「藝術傳承獎」;2016年10月10日至14日參加在福建泉州舉辦的「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中外戲劇展演暨第六屆中國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藝傳承展演」,憑藉精心打造的《嫦娥奔月•金烏逃脫》《嫦娥奔月•廣寒造箭》榮獲新人獎兩個、《嫦娥奔月•嫦娥偷丹》榮獲優秀技藝傳承獎一個;2017年4月攜《雞鬥》《哭塔》等傳統劇目出訪匈牙利Karakulit國際皮影藝術節,榮獲組委會頒發「藝術獎」;2018年8月21日-27日應邀出訪義大利文化交流演出,參加義大利佩魯賈第三十一屆Figuratevi國際木偶皮影藝術節,參演劇目《哭塔》《龜與鶴》《雞鬥》等;2018年10月12日-18日應邀赴德國參加第11屆施瓦本格明德國際皮影藝術節演出,參演劇目《龜與鶴》《雞鬥》等;2018年11月參加第七屆中青年技藝傳承展演暨國際木偶皮影藝術歷史傳承與當代發展研討會演出,參賽劇目《哭塔》,演職員獲「優秀指導老師獎」、「最佳傳承獎」和「新人傳承獎」等;2019年7月23日-28日,應邀攜《龜與鶴》《哪吒鬧海》《雞鬥》等劇目赴加拿大參加2019年薩格奈國際戲偶藝術節的文化交流活動;2019年9月22日-26日應邀出訪日本參加海上國粹——慶華誕活動,參演劇目《豬八戒背媳婦》《雞鬥》《龜與鶴》等。
方寸舞臺,舞出人生百味;大千世界,又濃縮於藝術的舞臺。熱愛著藝術的彭美英繼續執著並樂於以一生的追求與願景,百味人生,歷久彌醇,她始終不渝守望著藝術之花全新而美好的明天。
——
圖文供稿:廣東省文化學會
整理髮布:何媒矩陣(何金德導演工作室、何媒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