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蒙古族、藏族、朝鮮族、羌族……
原生態民歌,出自多民族的搖籃
2月19日、20日,「原生態十大歌王世界巡迴·北京演唱會」將在世紀劇院拉開巡演首站的序幕。土家族、蒙古族、藏族、朝鮮族、羌族等各民族的「歌王」,繼亮相於CCTV民歌大賽之後,再次首先回歸到京城觀眾的視野。
中國擁有56個民族,對於這一概念的認知,更多的人是在過節的時候被動地通過電視節目被加重了一下。然而,在平素的生活、娛樂中,特別是唱歌、音樂這一領域,大眾接觸最多的還是流行歌曲,對少數民族音樂了解甚少。所以,當一首蒙古族風味的《吉祥三寶》溫馨亮相時,觀眾不但非常認可,還短時間內達到了在全國範圍內追捧有加的程度。
該如何描繪原生態「歌王」的聲音?正其心、誠其意,我們就算不用焚香、淨手,也該到最能讓浮躁的心靈安靜下來的環境裡去聆聽,感受那種最純淨、最放鬆、最自然的原生態。太行山上的羊倌歌王石佔明有句大實話:「俺是來唱歌的,不是來比賽的」。那好,就讓我們到世紀劇院去聽正宗多民族融合的原生態、非比賽狀態下的「野路子」。
「野路子」,也是路子,特別是對民族音樂素材豐富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數民族民歌手而言,沒準不是蹊徑獨闢還就是陽光大道了。十大「歌王」都是以他們獨具魅力、純屬「野路子」的歌喉,贏得了一頂又一頂「民歌歌王」的桂冠……
土家族兄弟,三峽金嗓子
在2006年青歌大賽原生態唱法比賽中,觀眾認識了一對來自湖北省的農民兄弟,他們以一曲山歌《給三姐梳頭》,成功晉級。這對兄弟來自湖北省長陽縣賀家坪鎮,因為一個叫王愛農,一個叫王愛民,家裡祖祖輩輩以農耕為生。所以這個組合叫做「農民兄弟」。他們全家是當地非常有名氣的民間歌手,老父親王純成和王愛民5兄弟、還有王愛民的兒子王浩宇祖孫三代山歌唱得都非常好,他們經常一起登臺同唱山歌。
土家族的吊腳樓、薅草鑼鼓、勞動號子、擺手舞、板凳龍都是他們從小就耳濡目染、十分熟悉的。在家鄉,他們經常邊農耕邊唱歌,一唱就是一天,他們的嗓子簡直就是唱不壞的金嗓子。兄弟倆能唱薅草鑼鼓、五句子歌等民歌400餘首。三峽車溪民俗風景區建成後,王純成父子被聘為景區民歌手,先後為100多萬中外遊人進行了演唱,被稱為三峽山歌歌王。
2004年8月,在山西左權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南北民歌擂臺賽上,王純成父子倆以對唱《送茶》、《郎在高山喊山歌》兩首曲子參賽。他們以原汁原味的演唱,最終捧回第二屆中國南北民歌擂臺賽最高獎項「歌王獎」。
羌族兄弟,古聲部合唱
羌族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羌族古聲部,是我國民族音樂史上最古老的一種唱腔,僅靠口傳心授。2004年首屆「CCTV西部民歌電視大賽」,來自四川阿壩羌族藏族自治州代表隊的6位老人,以激昂悲愴的羌族古聲部演唱打動了在場所有人的心。
2006年CCTV青歌賽(青歌賽新聞,青歌賽說吧)中,羌族歌手仁青、格洛兄弟組合,榮獲了青歌賽原生態個人單項總決賽銅獎。而仁青和格洛的父親,就是上面提到的那個老人合唱隊中的一員。
仁青和格洛這一對羌族兄弟是地地道道的農家漢子,平日只在家裡務農、放牛,閒暇時跟大伙兒一起喝喝酒,唱唱歌,那就是相當幸福的事了。在這次參賽之前,他們從來就不知道比賽是什麼。只是因為有人問他們「有個比賽叫青年歌手大獎賽,有點好玩去不去?」他們也只是單純地想著「好玩的地方就要去」,於是就這樣糊裡糊塗走到了今天。
得了獎的羌族兄弟倆還是一如既往的憨厚老實,他們坦言今後還是得回去放牛種田,從來沒有想到過唱歌可以養活自己。格洛一心一意想著的,還是在預賽期間家裡走失的那五頭牛……
藏族扎西尼瑪,山歌王子
他是一個來自草原的雄鷹,一個喜歡騎馬、喜歡唱歌的康巴漢子,一個豪爽耿直,只想做一個成功歌手的藏族男人。
尼瑪1979年7月出生在風光秀麗的松潘縣牟尼溝鎮上寨村,牟尼溝秀美的山水養育了這位牧民的兒子。童年的尼瑪每日在青山綠水間放牧、打柴,勞作之餘,他就在如畫的景色裡縱情放歌。生活雖不富裕,但煉就了尼瑪粗獷堅韌的性格和獨特的歌喉,正如他所說「山山水水都是我的老師」。每逢節日,他都是村上「狂歡節」的主角,哪裡有他,哪裡就充滿歌聲與歡笑。
儘管自幼愛好歌舞,但尼瑪從來沒有想過以歌唱為職業,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他的生活道路。1999年,松潘縣舉行了慶「八一」歌舞比賽,在松潘縣城開卡拉OK廳的尼瑪試著報名參加了比賽,憑藉《阿克班瑪》一鳴驚人奪得一等獎。初試牛刀的尼瑪放棄了卡拉OK廳的經營,來到九寨溝「香格裡拉」藝術團,作了一名歌唱演員。2001年10月,九寨溝數十個歌舞團聯合舉辦慶國慶歌手比賽,尼瑪又獲得一等獎,並被譽為「山歌王子」。在九寨溝,尼瑪開闊了眼界,他決定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2001年11月,尼瑪帶著自己的山歌,隻身一人來到成都,考入了唐古拉風歌舞大世界,成為一名職業歌手。之後兩年間,尼瑪先後參加了「九運會」開幕式、國際熊貓節演出和2003年四川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演出等大型演出活動;同時,他還在中國首屆南北歌手擂臺賽中奪得第二名,並獲得「全國十大歌王」稱號;在去年第四屆高原藝術節中又奪得一等獎。他還成功地演唱了電視連續劇《塵埃落定》的插曲。
蒙古族奇富林,漫瀚調歌王
「漫瀚調」是以蒙古族民歌為基調,以漢族唱法為風格,精妙地糅合而成的一個獨特的民歌歌種。 而奇富林是一位來自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的蒙古族漢子,正是當今漫瀚調的頂級歌手。他的演唱中音明亮,高音尖銳而不失華麗,嗓音運用自如,極富美感。那尖銳、悠遠的聲音似有磁性一般,會深深的吸引住你。在2003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的首屆西部民歌電視大賽上,奇富林獲得了漫瀚調最佳歌手獎。
「黃河水繞著準格爾流,她是蒙漢人民的結親酒;草原上挑馬一搭搭高,蒙漢人民最相好。」在我國晉陝蒙交界、黃土高原與鄂爾多斯高原交匯地區,諸如此類的漫瀚調歌詞層出不窮。傳唱了近200年,漫瀚調似一朵民間藝術奇葩久盛不衰,而且以其獨特的風格成為蒙漢群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朝鮮族卞英花,民謠歌后
一個用10多年時間一直堅守民歌陣地的女孩,用一種具有原始色彩的、飽含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歌唱著。當朝鮮族民歌《阿里郎》從一位年輕姑娘的喉嚨中唱出時,獨特成熟的歌聲傾倒一片,最終摘得2006青歌賽銀獎,成為全國觀眾心中最美麗的民謠歌后。
「大地飛歌•2006」之後,卞英花成為網絡熱門人物。網友毫不掩飾對卞英花、對朝鮮族傳統民歌的喜愛,紛紛發表評論。有人說:「最讓人意外、驚奇的就是這個溫和柔美的朝鮮姑娘卞英花。一首《新阿里郎》,歌喉時而低沉時而高亢,時而粗豪時而尖細,時而如鼓時而如鈴,時緩時急,時松時緊,時薄時厚,時鈍時脆,她的歌唱完全自由了,眼角眉梢、頭釵衣裙都飛出金子般的歌聲。」還有人說:「這個卞英花,音域實在是寬,變化實在是莫測,感情實在是豐富多姿!她除了歌唱已經忘記了所有的一切!」
(責任編輯:阿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