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赤峰尋覓大遼國的歷史遺蹟

2021-01-16 貓眼看到的事

907年,唐哀帝李祚做了多時的傀儡皇帝後,終於將皇位讓給了朱溫,自此中國歷史中最為輝煌的朝代——唐朝自此結束了其歷史使命,中原也自此進入多變的五代十國的大分裂時期。與此同時,遠在北方的耶律阿保機正式成為了契丹部落的首領,並在916年正式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臨潢府,在今天內蒙古赤峰市的巴林左旗境內。

947年,耶律阿保機的兒子耶律德光,率兵攻入汴梁,正式開啟了大遼國的歷史。此後一直到1125年被金滅國,前前後後遼國一直統治了中國北方逾二百年。在其最鼎盛的時候,擁有五京、六府、一百五十六州、二百零九個縣、部族五十二、屬國六十。當時遼國的疆域從大海到阿爾泰山,從克魯倫河流域到黃河北岸,與北宋、西夏呈鼎足之勢。

如果你對遼國這段歷史的了解不想僅僅局限於評書楊家將,那不妨在金秋挑個合適的時間去赤峰市來一趟穿越之旅,尋覓一下曾經的輝煌大遼國歷史。「赤峰」在蒙古語裡的意思是「烏蘭哈達」的意思,這座位於內蒙古東南部三省交界的地方,因為國寶紅山文化碧玉龍的發現,又被稱為「玉龍之鄉」。這裡是當年遼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遼上京、遼中京就分別在赤峰境內。

遼中京遺址

遼上京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天義鎮和大明鎮境內的老哈河北岸,這裡可以說是遼代最鼎盛時期的都城。

如今的遺址包括了外城、內城和皇城。其中外城東西長4200米,南北寬3500米,殘存的高度一般在4米-6米之間。其中南門叫做朱夏門,從這裡往北能夠看到一條長達1400米的中央幹道,兩側有排水溝,在這條大道的周圍可以看到市坊、廊舍、官署、廟宇及賢館等建築,布局嚴謹,井然有序。

緊挨著外城的是內城,是一個「回」字形建築,位於整個遺址正中偏北的位置。整個內城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1500米。目前東、南、北三面城牆保存完好,牆上還建築有樓櫓,其中南牆樓櫓之間的2個封土堆,就是當時內城的南門陽德門遺蹟。

皇城在內城之內,呈正方形,長寬各約1000米,城牆多被破壞,只有西牆殘基音樂可見。皇城的東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夯築的封土堆,應該是當年的東西角樓。另外在皇城的北側用一條中央幹道可以直接通往宮殿,城門兩側東、西掖門,分別通往武功殿和文華殿,當年的遼聖宗以及其母蕭太后便在此居住。

另外在遼中京遺址內還有,還有三座磚塔值得一看,分別是大塔(大明塔)、小塔(金代小塔)和半截塔(蓮花塔)。其中大塔始建於遼代,是典型的遼塔構造,位於內城陽德門外東南。整個塔高82米,為八角形13層密簷式實心磚塔,塔座作須彌狀,同時在塔的八面均可以看到雕刻精細、造型優美的菩薩浮雕。

小塔則位於陽德門的西南,同為八角密簷式,塔高只有24米,遠遠低於大明塔。塔身東、西、南、北四面各有一佛龕,其餘四面各有2個脅侍,分別立於仰蓮之上,塔身轉角作圓柱形,塔簷13層,塔剎作小塔狀,寶珠磚制,塔身細長。

半截塔,又稱蓮花塔,位於外城城外的西南方,僅存塔身第1層以下部分,殘高約6米。

遼慶州故城、慶州白塔

遼慶州故城位於赤峰市的巴林右旗查幹木淪河上遊,大興安嶺的南支。因為這裡重巒疊嶂,所以在遼代是帝王們遊獵的場所。遼聖宗耶律隆緒更是遺囑葬於慶雲山。因此才有了這個慶州城,當年更多的作用是作為守護和祭掃陵寢的奉陵邑。

在慶州城城內西北部有一座遼代磚塔,名為釋迦佛舍利塔,通高73.27米,為八角七級磚木結構樓閣式塔。這座慶州白塔始建於遼興宗重熙十六年(1407年),為遼興宗為其生母章軒皇太后所建。整個白塔潔白如玉,挺拔秀美,直插藍天,背靠青山。七層出簷上綴掛著2240個生鐵鑄造的風鈴,風動鈴動,鳴聲動聽。銅製鎏金的剎頂級塔身上還鑲嵌著幾百面銅鏡,藍天白雲下,熠熠生輝,光亮奪目。

遼祖陵、遼祖州城

據傳如今赤峰市巴林左旗的的哈達英格蘇木石房子村大布拉格山谷,是當年契丹始祖的發祥之地,所以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駕崩後,便埋葬在此。

遼太祖陵由陵區和奉陵邑祖州兩部分組成,陵區的山門巧妙地借用了天然的山谷,構思奇巧,十分獨特。雖然當年的地面建築早已經隨歷史而飄零,但從殘存的磚瓦碑石中,不難看出當年的契丹文化特點,古樸拙致,秀麗自然。

而祖州城城垣分為內外兩城,整體呈東南向,東門和北門還可以看到當年的甕城痕跡。從遺蹟中看到,當年內城只築有南牆,高度與外城牆大致相同。南牆的正中開有大門,門內還有幾處高大的享殿、祭殿基址。在西北還存有一座石房子,全屋只有7塊大石板,是中國古代建築物極為少見的的,也是遼代建造的石室中僅存的一座。

遼上京遺址、遼上京遺址博物館

遼上京遺址位於赤峰市巴林左旗的東南郊,是契丹建國之初的都城,也是當時遼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遼上京作為都城前後200年,直到元代才逐漸廢棄,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草原都城之一。如今這裡由皇城和漢城組成,整體呈「日」字形。其中皇城是當時宮殿衙署所在地,也是當時皇親國戚達官貴族住的地方。而漢城則是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聚集區,因此作坊遍布。

2019年8月,遼上京遺址博物館在這裡正式對外開放,這裡也是內蒙古地區唯一的一座遼代皇都博物館。整個博物館分為了三層,其中二層包括了與契丹有關的展覽,包括歷史、壁畫、信仰和葬俗展覽。三層則作為巴林左旗的通史展廳。這裡也是了解整個契丹國、遼代的重要場所。

在赤峰除了遼代的遺蹟外,還有兩處博物館值得去看看。

第一個就是位於紅山區的二道井子遺址博物館,二道井子遺址屬於公元前2000~前1500年的夏家店下層文化。早在1935年,日本學者濱田耕作就已經在其著作裡收錄了夏家店下層文化遺物信息。1959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開始在這裡進行調查,並在次年發現了夏家店文化上、下兩層文化堆積,並首次提出了夏家店上、下層文化命名。如今這裡東、南、北三側聚落環壕仍舊依稀可見,環壕內還能清晰看到城牆遺址,其中東北部保存最為完整。

另外一個就是位於新城區的赤峰博物館新館,這裡於2010年8月8日正式開放。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與赤峰市有關的歷史信息。包括了新石器時代、北方青銅文化、遼金時期以及蒙元時期與赤峰有關的文化高峰。通專題展的形式,準確的反映出各個時代的特點。紅山文化勾雲形玉佩、趙寶溝文化鳳型陶杯,夏家店下層文化彩繪陶鬲、西漢王莽鑄錢陶範、遼代三彩鴛鴦壺、清代金字楠木骨灰罐、清代金字《甘珠爾經》等都屬於館藏精品,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學術價值。

相關焦點

  • 第四紀冰川遺蹟在赤峰
    冰川遺蹟的發現在赤峰這片九萬平方公裡土地上的崇山峻岭中,第四紀以來數次冰期的冰川活動,給這裡留下了無數冰川遺蹟。冰臼這個「世界奇觀」,多少年來,一直默默地躺在那裡,沒有一雙慧眼去認識它。然而,時光的歲月走到1997年10月,才有了轉機。
  • 赤峰地區遼代驛傳
    赤峰地區正式建立驛站是在遼代,公元1007年(遼聖宗統和二十五年),遼中京(今寧城)建立,它在當時的遼國宋朝沈括與大詩人歐陽修出使遼國路過赤峰時宿於松山館。沈括所著的《熙寧使虜圖抄》在記載驛館之間歷程和方位方面較精確。
  • 赤峰將迎來一所新大學,佔地800畝,2020已經開始招生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跨經度最多的地區,面積也是我國第二大的地區,這裡可以稱得上是「地大物博」了。人們對內蒙古的印象大多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實際上這裡的城市化建設還是非常快的,除了城市地區外,草原地區的保護也很好。
  • 內蒙古赤峰:千年古都,盛世繁華
    赤峰寧城,歷史悠久,自夏商以來,就有鮮卑、契丹、女真等十幾個民族先後在此生息繁衍,留下了繽紛多彩的文化遺產,如著名的遼中京遺址、西漢右北平郡治所黑城遺址、漢代軍事哨所福峰山及培育300多年的陪嫁牡丹等等。今天,我們便驅車前往赤峰市寧城縣天義鎮和大明鎮境內的老哈河北岸,探秘遼中京遺址,感受當時的盛世繁華。
  • 盛夏旅遊去哪兒?壯美草原,亮麗赤峰!
    赤峰地處內蒙古、河北、遼寧三省區交界、東北和華北過渡區、京津冀和東北兩大城市群之間,是「一帶一路」東線重要節點城市,鐵路、高速公路立體成網,航空通道四通八達,高速鐵路明年通車,兩小時進京走向全國、兩小時出海走向世界。
  • 「震撼視頻」給我十分鐘,帶你看遍赤峰第四紀冰川遺蹟!
    根據科研人員推斷,冰川運動時期,現在的赤峰地區曾經是一片冰雪覆蓋的世界。赤峰周邊有大興安嶺南段、努魯兒虎山和七老圖山。大約在2萬年前,第四紀冰川在這些山脈上積累了厚厚的冰雪層,三大山脈的崇山峻岭中,留下無數體量巨大的冰川遺蹟。赤峰本地人最先發現了境內的冰川遺蹟。
  • 夏日蒙遼行之二:赤峰訪古遼之痕
    酒店前臺服務員特客氣,辦完入住以後說請我們去行政酒廊喝飲料,還請我們吃酒店的自助晚餐,都是免費的。臨了還又遞過來一盒月餅,說是讓我們留著夜裡當夜宵,而且已經把一籃子水果送到房間去了。你看看,服務相當好,超出我對地級市五星酒店的預期。吃過網上評價超級好的地級市自助餐,我們坐在酒吧裡先預習一下赤峰的歷史。這個赤峰其實是文化人給起的名字,土人把它叫「紅山」。
  • 背上行囊,一起去看赤峰的前世今生
    從遠古到今天,赤峰這座城的光彩從未褪去,在歲月的洗禮中更添芳華!從今天起,背上行囊,一起去探尋赤峰的前世今生!興隆窪遺址興隆窪聚落遺址是我國迄今考古發現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中保存最完整、布局最清楚,且第一個完整揭露出房址、灰坑和圍壕等全部居住型遺蹟的聚落,被史學界譽為「中華第一村」。
  • 遼國有哪些歷史冷知識?
    遼是我國歷史上由契丹在北方建立的國家,遼國自晚唐五代十國到北宋末年,立國二百一十八年。遼國歷史是鮮為人知的一段歷史,今天就為大家說點契丹(遼)的事。斷腕太后耶律倍崇尚儒家,他博覽群書,研究陰陽,音律,書畫。
  • 夢落繁華遼上京|一千年前的赤峰究竟發生過什麼?
    下面這段視頻將帶你穿越千年走進契丹遼的盛世繁華契丹,是我國北方一個以遊牧為主的少數民族,曾在歷史上建立了強大的遼王朝,在我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契丹族發源於赤峰境內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從公元4世紀始興至13世紀初西遼滅亡,存在近千年。遼國原名契丹,後因其居於遼河上遊之故,遂稱「遼」。
  • 「大赤峰」到底大在哪?
    赤峰人也不例外。然而,對於赤峰來說,「大赤峰」的意義遠不止這些。首先,是面積大。赤峰位於內蒙古東南部,蒙冀遼三省交界處,總面積9萬平方公裡,轄3區7旗2縣。9萬平方公裡是什麼概念呢?她相當於5個北京或14個上海的面積。赤峰不光地大,而且物博。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在這9萬平方公裡土地上的「大」不同!
  • 赤峰:老赤峰街的「鏢局」考據歷史
    「八溝」是平泉縣的古稱,「哈達」是「烏蘭哈達」的簡稱,也就是指赤峰,比如紅山區現在有一條馬路就叫「哈達街」。  在歷史上,八溝道如同一條扁擔,南頭挑著八溝,北頭挑著烏蘭哈達,將這兩座關外蒙地最重要的商貿重鎮緊緊地扣在一起。  赤峰在清朝初期還是個小集鎮,當時稱「烏蘭哈達集」。
  • 你不知道的赤峰——GDP在東北排名第7!
    總的看,大赤峰的表現超乎想像。先看看赤峰在東北的位次。大東北文化圈,包括東三省和內蒙古東部,有41個市(州盟),其中遼寧14個市,吉林省9個市(州),黑龍江省13個市,內蒙古東部5個市(盟)。第一季度GDP,赤峰以363.3億元,排名高居東北地區城市第7名!
  • 旅行| 紅山文化——赤峰
    1符號是在不同歷史階段形成,凝聚和表達一定文化內涵、意義的象徵形式。赤峰文符號標示象徵著赤峰的形象、特徵和價值。赤峰紅山赤峰紅山位於赤峰城區東北郊英金河畔,是著名的紅山文化發祥地。興隆窪遺址的發現與發掘,將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的歷史向前推進3000年。為中華民族統一體的理論奠定了基礎。因此在海內外頗有影響。
  • 赤峰:打造中國草原自駕遊勝地
    赤峰市風光旖旎,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有草原、沙漠、森林、山峰、溫泉、冰雪、湖泊、冰臼、花崗巖石林等自然景觀,有7300多處歷史文化遺蹟、50多處國保單位,國家森林公園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8處、地熱溫泉3處。赤峰市鑲嵌在蒙東、冀北、遼西交界處,有直達北京、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呼和浩特等地的列車。大廣高速、丹錫高速等4條高速公路貫穿東西南北。
  • 指南|賞赤峰美景 品紅山文化
    赤峰是中國北方草原文化旅遊的佳境聖地,這裡風景壯麗,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這片神奇富饒的土地上,有山峰、沙漠、草原、森林、溫泉、冰雪、湖泊、冰臼、花崗巖石林等自然景觀,珍稀動植物、蒙古族風情、文物古蹟等諸多旅遊資源類型一應俱全。
  • 學者:契丹族發祥地在赤峰 不在平泉馬盂山
    契丹族最初活躍於內蒙古赤峰境內的西拉沐淪河、老哈河流域,從發生、發展、強盛、衰敗直至消亡,前後經歷了1200餘年,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筆。 河北省承德市老學者李景瑞日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自己以前在一些著作中有關「平泉馬盂山是契丹族發祥地」的說法不準確。
  • 赤峰十大秀美的地方推薦
    赤峰十大秀美的地方推薦赤峰市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內蒙古東南部,赤峰歷史悠久,是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其歷史文化底蘊之深厚更是造就了許多綺麗風景區,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達裡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鳥類及其賴以生存的湖泊、河流、沼澤型溼地,草原,林地、沙地等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和火山遺蹟、歷史文化古蹟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喀喇沁親王府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建築工藝技術喀喇沁親王府是清朝貢親王的府邸,是蒙古族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貢桑諾爾布的故居,現已被闢為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
  • 赤峰—百年紅山的歷史變遷
    赤峰 ,蒙古語譯為烏蘭哈達,因城區東北部赭紅色的山峰而得名,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東北地區西南部,是內蒙古自治區人口第一大市,前身是蒙古巴林王「色布騰」以「百柳會場」為名,創建其「昭烏達盟」的行政公署。
  • 赤峰歷史文化資料收集公告
    「赤峰記憶」口述影像文獻:全市各領域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可以通過單位推薦和自薦的方式,經過評選進入「赤峰記憶」項目,通過口述影像方式對赤峰歷史文化資料實現長期保存。4.徵集文獻語種:包括漢語、蒙古語、日語、韓語、俄語和英語等外文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