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年,唐哀帝李祚做了多時的傀儡皇帝後,終於將皇位讓給了朱溫,自此中國歷史中最為輝煌的朝代——唐朝自此結束了其歷史使命,中原也自此進入多變的五代十國的大分裂時期。與此同時,遠在北方的耶律阿保機正式成為了契丹部落的首領,並在916年正式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臨潢府,在今天內蒙古赤峰市的巴林左旗境內。
947年,耶律阿保機的兒子耶律德光,率兵攻入汴梁,正式開啟了大遼國的歷史。此後一直到1125年被金滅國,前前後後遼國一直統治了中國北方逾二百年。在其最鼎盛的時候,擁有五京、六府、一百五十六州、二百零九個縣、部族五十二、屬國六十。當時遼國的疆域從大海到阿爾泰山,從克魯倫河流域到黃河北岸,與北宋、西夏呈鼎足之勢。
如果你對遼國這段歷史的了解不想僅僅局限於評書楊家將,那不妨在金秋挑個合適的時間去赤峰市來一趟穿越之旅,尋覓一下曾經的輝煌大遼國歷史。「赤峰」在蒙古語裡的意思是「烏蘭哈達」的意思,這座位於內蒙古東南部三省交界的地方,因為國寶紅山文化碧玉龍的發現,又被稱為「玉龍之鄉」。這裡是當年遼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遼上京、遼中京就分別在赤峰境內。
遼中京遺址
遼上京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天義鎮和大明鎮境內的老哈河北岸,這裡可以說是遼代最鼎盛時期的都城。
如今的遺址包括了外城、內城和皇城。其中外城東西長4200米,南北寬3500米,殘存的高度一般在4米-6米之間。其中南門叫做朱夏門,從這裡往北能夠看到一條長達1400米的中央幹道,兩側有排水溝,在這條大道的周圍可以看到市坊、廊舍、官署、廟宇及賢館等建築,布局嚴謹,井然有序。
緊挨著外城的是內城,是一個「回」字形建築,位於整個遺址正中偏北的位置。整個內城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1500米。目前東、南、北三面城牆保存完好,牆上還建築有樓櫓,其中南牆樓櫓之間的2個封土堆,就是當時內城的南門陽德門遺蹟。
皇城在內城之內,呈正方形,長寬各約1000米,城牆多被破壞,只有西牆殘基音樂可見。皇城的東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夯築的封土堆,應該是當年的東西角樓。另外在皇城的北側用一條中央幹道可以直接通往宮殿,城門兩側東、西掖門,分別通往武功殿和文華殿,當年的遼聖宗以及其母蕭太后便在此居住。
另外在遼中京遺址內還有,還有三座磚塔值得一看,分別是大塔(大明塔)、小塔(金代小塔)和半截塔(蓮花塔)。其中大塔始建於遼代,是典型的遼塔構造,位於內城陽德門外東南。整個塔高82米,為八角形13層密簷式實心磚塔,塔座作須彌狀,同時在塔的八面均可以看到雕刻精細、造型優美的菩薩浮雕。
小塔則位於陽德門的西南,同為八角密簷式,塔高只有24米,遠遠低於大明塔。塔身東、西、南、北四面各有一佛龕,其餘四面各有2個脅侍,分別立於仰蓮之上,塔身轉角作圓柱形,塔簷13層,塔剎作小塔狀,寶珠磚制,塔身細長。
半截塔,又稱蓮花塔,位於外城城外的西南方,僅存塔身第1層以下部分,殘高約6米。
遼慶州故城、慶州白塔
遼慶州故城位於赤峰市的巴林右旗查幹木淪河上遊,大興安嶺的南支。因為這裡重巒疊嶂,所以在遼代是帝王們遊獵的場所。遼聖宗耶律隆緒更是遺囑葬於慶雲山。因此才有了這個慶州城,當年更多的作用是作為守護和祭掃陵寢的奉陵邑。
在慶州城城內西北部有一座遼代磚塔,名為釋迦佛舍利塔,通高73.27米,為八角七級磚木結構樓閣式塔。這座慶州白塔始建於遼興宗重熙十六年(1407年),為遼興宗為其生母章軒皇太后所建。整個白塔潔白如玉,挺拔秀美,直插藍天,背靠青山。七層出簷上綴掛著2240個生鐵鑄造的風鈴,風動鈴動,鳴聲動聽。銅製鎏金的剎頂級塔身上還鑲嵌著幾百面銅鏡,藍天白雲下,熠熠生輝,光亮奪目。
遼祖陵、遼祖州城
據傳如今赤峰市巴林左旗的的哈達英格蘇木石房子村大布拉格山谷,是當年契丹始祖的發祥之地,所以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駕崩後,便埋葬在此。
遼太祖陵由陵區和奉陵邑祖州兩部分組成,陵區的山門巧妙地借用了天然的山谷,構思奇巧,十分獨特。雖然當年的地面建築早已經隨歷史而飄零,但從殘存的磚瓦碑石中,不難看出當年的契丹文化特點,古樸拙致,秀麗自然。
而祖州城城垣分為內外兩城,整體呈東南向,東門和北門還可以看到當年的甕城痕跡。從遺蹟中看到,當年內城只築有南牆,高度與外城牆大致相同。南牆的正中開有大門,門內還有幾處高大的享殿、祭殿基址。在西北還存有一座石房子,全屋只有7塊大石板,是中國古代建築物極為少見的的,也是遼代建造的石室中僅存的一座。
遼上京遺址、遼上京遺址博物館
遼上京遺址位於赤峰市巴林左旗的東南郊,是契丹建國之初的都城,也是當時遼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遼上京作為都城前後200年,直到元代才逐漸廢棄,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草原都城之一。如今這裡由皇城和漢城組成,整體呈「日」字形。其中皇城是當時宮殿衙署所在地,也是當時皇親國戚達官貴族住的地方。而漢城則是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聚集區,因此作坊遍布。
2019年8月,遼上京遺址博物館在這裡正式對外開放,這裡也是內蒙古地區唯一的一座遼代皇都博物館。整個博物館分為了三層,其中二層包括了與契丹有關的展覽,包括歷史、壁畫、信仰和葬俗展覽。三層則作為巴林左旗的通史展廳。這裡也是了解整個契丹國、遼代的重要場所。
在赤峰除了遼代的遺蹟外,還有兩處博物館值得去看看。
第一個就是位於紅山區的二道井子遺址博物館,二道井子遺址屬於公元前2000~前1500年的夏家店下層文化。早在1935年,日本學者濱田耕作就已經在其著作裡收錄了夏家店下層文化遺物信息。1959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開始在這裡進行調查,並在次年發現了夏家店文化上、下兩層文化堆積,並首次提出了夏家店上、下層文化命名。如今這裡東、南、北三側聚落環壕仍舊依稀可見,環壕內還能清晰看到城牆遺址,其中東北部保存最為完整。
另外一個就是位於新城區的赤峰博物館新館,這裡於2010年8月8日正式開放。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與赤峰市有關的歷史信息。包括了新石器時代、北方青銅文化、遼金時期以及蒙元時期與赤峰有關的文化高峰。通專題展的形式,準確的反映出各個時代的特點。紅山文化勾雲形玉佩、趙寶溝文化鳳型陶杯,夏家店下層文化彩繪陶鬲、西漢王莽鑄錢陶範、遼代三彩鴛鴦壺、清代金字楠木骨灰罐、清代金字《甘珠爾經》等都屬於館藏精品,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