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靈韻只是妙手偶得,仿若隔絕了塵世的喧囂與塵埃,她沉澱下歷史的風韻與芳華,迸發著詩人的篇章,零丁清澈的琴音奏響了她的心語,卻有一片屋後的寂靜和醇香,獨獨留給了路人,靜靜走過,不驚醒光陰,是的,她的名字就是廈門。
1、鼓浪嶼老建築之旅
推薦理由:
這麼個小島上匯集著帶有各國濃鬱故土氣息的建築以及操著各國音之士.。。那時的鼓浪嶼即是家園也是樂園,更是充滿了色彩繚亂的故事。
林語堂婚房
林語堂的婚房隱匿在漳州路上一個很深很小的巷子裡,一不小心就會被錯過,就算特意去找也未必能夠找到就算是找到了。
當然你也很難相信眼前這個殘破不堪的院落就是當年顯赫一時的廖家別墅,也是大名鼎鼎的林語堂先生的婚房。
網上資料證實,林語堂故居位於鼓浪嶼漳州路44號,是一座U形的別墅,鼓浪嶼最古老的別墅之一,約建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距今已有150多年了。
別墅之王海天堂構
「海天堂構」位於福建路上,是鼓浪嶼別墅的代表之作,位列十大別墅之首,它是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典範,這種建築風格在洋派建築比比皆是的鼓浪嶼上並不多見。從鼓浪嶼繁華的中心地帶順著小街兜兜轉轉信步前行總會與它不期而遇。
海天堂構以主樓最有個性,「是宮非宮勝似宮,亦殿非殿賽過殿;不中不洋不尋常,中西結合更耐看。」這在鼓浪嶼也是獨一無二的。
鼓浪嶼天主堂
鼓浪嶼天主堂位於鹿礁路34號,該址原為西班牙領事館,後西班牙領事館撤消,改為法國領事館。1916年,西班牙多明我會傳教士馬守仁被羅馬教廷任命為廈門教區主教,把田尾路一座作為多明我會會所的樓房與法國領事館交換,把領事館改為主教樓。該建築為典型的哥德式建築,西班牙建築師設計。
民國6年在主教樓前面建教堂,作為主教座堂,建築面積287平方米,該樓是一座哥德式單鐘樓教堂。「文化大革命」期間鼓浪嶼天主堂被佔用作工廠。
2、鼓浪嶼音樂之旅
推薦理由:
廈門鼓浪嶼是一個浪漫的小島,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座小資文藝旅遊必去之地,但在歷史上融匯了東西方的文明,這不僅僅是建築上,還有文化上。
鼓浪嶼音樂廳
這是一座富有音樂情懷的小島,音樂的魅力在這裡表現的淋漓盡致。到鼓浪嶼音樂廳,聽一場音樂會,也是一種浪漫。廈門不僅擁有被譽為音樂之島的鼓浪嶼,更有深厚的民間音樂人才基礎,穩定、較高欣賞素質的觀眾人群,乃至一個建制完整的交響樂團。
想一想,你來到一個清新的城市,漫步在文藝的環島路,乘船過海聽一場音樂會,待散場之後,吹一吹海風,聽一聽海鷗的鳴叫,何等愜意。
3、文藝徹骨 廈門小資情調之旅
推薦理由:
這裡是廈門最詩意的角落。漫步華新路,這個文藝的地方,貓咪慵懶地趴在門口曬著太陽,花草點綴著大隱於市的小路,咖啡香氣飄蕩在老別墅上空。
不在書店
華新路上的「不在書店」被全國網友熱捧為「中國最美的獨立書店」。除了書店外,它還是一家咖啡館,是一家西餐廳,是一家家庭式的電影院,更是一座美麗的花房。
書店的招牌藏身於別墅外的灌木綠意中,恰好解釋了書房的內涵:書在花中、花在書中。而且,這是一棟獨棟的船形老別墅,與「獨立書店」的氣質最為相符。
獨立書店,選書也都要有獨立精神,你在這裡找不到暢銷的成功學書籍。
書店布局很是特別,空間錯落,動靜相宜,到處擺滿的老物件使得整個書店都流淌著時光的味道。一本書,一杯咖啡,在這就能打發大半天。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