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不登三寶殿指的是寺院裡的哪三寶殿?寺院中有哪些主要殿堂

2021-01-12 25史

為什麼「無事不登三寶殿」?這要從寺院殿堂講起。中國的寺院布局是很有講究的。佛教傳人我國後,寺院建築布局也是仿照印度的寺廟樣式,一般分為依山式和平川式兩種。依山式寺院依山建造,主要是石窟寺形式,佛和菩薩都雕刻在石窟中,如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的雲網石窟、河南的龍門石窟等即是這種布局樣式。依山式寺院因受自然條件限制,加之構建時間太長,因而在宋代之後就很少見了。

塔廟式寺院建築布局以塔為中心,魏晉南北朝之後改為以大殿為中心,建築左右對稱,以南為正向,在南北中軸線上,首先是山門。山門殿左右有兩座高大威武的金剛塑像,形同中國傳統的門神,為守護山門之神。

接著是天王殿,正中供奉的是彌勒佛,其背後是韋陀的神像,手持寶杵守護著珈藍,是大家都尊敬的寺院守護神。天王殿左右兩邊是「四大天王」,分別命名為「風調雨順」,掌管著天氣變化和自然災害的有無,與農耕社會關係極大。

天王殿再接下去是大雄寶殿。這是寺院的正殿,一般是供奉佛祖釋家牟尼,也有供奉阿彌陀佛或毗盧佛的,佛祖兩邊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也有的是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大殿兩側和佛祖塑像背後分別列有十八羅漢,有的加上文殊、普賢和觀音三位大上,個個神聖莊嚴,令人肅然起敬,這是寺院最為重要的活動場所。再下來還有觀音殿、地藏菩薩殿、珈藍殿。規模較大的寺院還有羅漢堂,成田字形布局,沿壁依次環繞供奉五百羅漢,中間具有中國特色的羅漢是濟公活佛。此外,有的寺院設有祖師殿,供奉該派開山祖師,屬於單位系統內的供佛殿堂。

寺院的另一處重要建築就是法堂了。這是傳法授法的「演說大堂」,法堂中有高臺法座,法座前面是講臺,兩側是聽法席,法堂內有鐘鼓,以供號令僧眾使用。寺院的最後是藏經樓,東西兩側是經堂、禪堂、浴室等其他建築,為僧侶的生活區。也有一些寺院根據院落大小、地勢地形、周圍環境等因素的限制做適當調整,但總起來看很少能夠脫離這種傳統的寺院布局。

了解了寺院的布局之後,就可以清楚為什麼「無事不登三寶殿」了。這是句經常使用的俗語,大意是說沒有事情不會登門,只要登門,必然是有事而來。「三寶殿」就在寺院之內,即「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僧人休息的禪房。這三處建築在寺院中皆屬重要位置,要保持肅靜高潔,不染塵囂,寺院外的人尤其是俗家人士不可隨意亂闖。

也許有人要問,在「三寶殿」裡面,只有「大雄寶殿」與名稱相符,像藏經樓和禪房怎麼也會稱寶殿呢?所謂「三寶殿」是佛家的概念。佛教指佛、法、僧為三寶。佛指大知大覺之人,也是佛教的靈魂;法即佛所說主張的教義;僧是佛的弟子,承擔著繼承和宣揚教義的重任。三者緊密相關,缺一不可。「大雄寶殿」、「藏經樓」和禪房是「三寶」所在之處,當然就是三寶殿了。

這裡所說的「寶」明顯是譬喻,用來彰顯佛、法、僧的重要和勝德。在佛家看來,所謂「寶」不僅僅是金銀、珍珠、寶石等有價的稀軍物,更應該包括佛、法、僧這種能使人脫離生死輪迴,解脫精神苦楚的無價之寶。

「三寶殿」如此高潔不染塵俗,但畢竟不是金鑾殿。什麼時候、或者說有了什麼事情才能去三寶殿呢?佛家認為如遇以下情況可以登「三寶殿」:初一、十五拜佛額經可以去;逢到重要節日或祈福祭天可以去;遇有大災大難去拜佛求助可以去;有了法事或重要活動請僧人出廟可以去;因為軀體康復、考試中舉、生兒育女等大事拜佛許願還願也可以去,如此等等。可見,要去「三寶殿」無不因事而去,沒有什麼事情就不要去「三寶殿」了。

相關焦點

  • 「無事不登三寶殿」,三寶是哪三寶呢?
    中國有句俗話叫「無事不登三寶殿」,意思是如果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就不要去寺院裡。那麼這個三寶殿究竟是哪三寶殿?三寶又是哪三寶呢?咱們今天就來具體的學習一下!「三寶」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佛」是佛教信徒「大眾登場藏事的地方,如「大雄寶殿」;「法」是佛家珍藏經典之所,如「藏經樓」;「僧」是指僧侶「燕息」(睡覺)的禪房,也稱僧寮。
  • 「無事不登三寶殿」這裡「三寶」指哪三寶?為啥沒事就不能登呢?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這些人平時從來不聯繫你,可能見了你都要裝作不認識。一旦遇上點什麼事需要求助於你的時候,瞬間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又恭敬又有禮貌。這就是古人常說的:「無事不登三寶殿」。那這裡的「三寶」指的是哪三寶呢?為什麼說無事就不登「三寶殿」呢?
  • 農村俗語中的「無事不登三寶殿」,這「三寶殿」指什麼?
    「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句俗語主要說的是,沒有什麼事情不登門,只要上門必定就是有些什麼事情要找人幫忙,這句話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所以才會有人上門的時候,主人說:「無事不登三寶殿」。可是這句話中的「三寶殿」,大家都知道具體是指哪三寶嗎?
  • 無事不登三寶殿,有難臨時抱佛腳,有用還是沒用
    俗語文化更是傳統文化中的璀璨瑰寶,俗語大多數來源於老祖宗在日常生活的經驗總結,細細品味會發現蘊含深刻的人生道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句俗語:無事不登三寶殿,有難臨時抱佛腳。從小就聽老人說,無事不登三寶殿,一定有事相求吧!家長老師也經常叫我們平時用心學習,不要到考試臨時抱佛腳,那麼無事不登三寶殿,有難臨時抱佛腳,是否真的有用呢?
  • 「無事不登三寶殿」:「三寶」和「三寶殿」指的是什麼
    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通常是用來比喻沒有事不上門,上門必有事相求。這與俗語「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所比喻的內涵差不多,都是借佛說事,形象生動。後者是直截了當的「抱佛腳」,那麼,前者的「三寶」和「三寶殿」又分別指的是什麼!
  • 俗語「無事不登三寶殿」,「三寶殿」指的是什麼?
    俗語「無事不登三寶殿」,三寶殿指的是什麼?俗語,很多都是民間百姓的智慧,它們歷經了千年成為如今我們的中華文化,不過,也是因為俗語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積澱,所以在流傳中被人們改變了意思,有的甚至完全和它們但是本意不一樣了。
  • 無事不登三寶殿,為何總是有求才來?
    無事不登三寶殿,為何總是有求才來?,未等開口,高人便道:「無事不登三寶殿,說吧,你有何困擾?」此言一出,在後續情節中,因得高人相助,主人公總能如虎添翼,一路披荊斬棘,令人大呼過癮。然而,不是每位高人、隱士的處所都能被叫做「三寶殿」。俗語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比喻沒有事不會登門造訪,只要登門,必是有事相求。而這種說法的來源跟佛教有著深厚的淵源。「三寶」是佛教名詞,指佛、法、僧三寶。
  • 為什麼說「無事不登三寶殿」?看完你就明白了
    中國有句俗話叫「無事不登三寶殿」,意思是如果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就不要去寺院裡。三寶是指的「佛、法、僧」,殿,就是寺院裡面的建築大殿。那麼,為什麼說「無事不登三寶殿」呢?本文就為大家分享一下這個裡面的因由。
  • 「無事不登三寶殿」中的三殿是指什麼,你知道嗎?快來看看
    其中有高雅優美的詩詞歌賦,也有通俗易懂的俗語。俗語是我國歷代勞動者在自己的生活生產中實踐得出的智慧成果,其中有的因為不符合社會的發展被人淡忘了,有的在社會發展中還有它的價值,所以到今天還被人們口口相傳。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俗語「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句話在古代是指如果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就不要去寺院裡。這句話當中的「三寶殿」是和佛教密切相關的。
  • 俗語中的「無事不登三寶殿」,這「三寶殿」指什麼?
    想必大家都有聽過「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句話吧?而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平常不經常聯繫,或者沒有什麼來往的人是不會來自己家裡面串門的,除非有什麼事情才會上門拜訪,所以也就是說,只要上門拜訪,那肯定就是有事情要找人幫忙。雖然這句話,人們都知道是什麼意思。
  • 2021甘肅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文化歷史:無事不登三寶殿...
    2021甘肅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文化歷史:無事不登三寶殿中的「三寶殿」和「三寶」 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備考2021年甘肅特崗教師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甘肅省特崗教師考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學習參考
  • 「無事不登三寶殿」指的是哪三殿?
    「三寶」是佛教名詞,指佛教徒尊敬供養佛寶「佛」指覺悟人生的真相,進而教導他人的佛教教主,或泛指一切諸佛;「法」為根據佛陀所悟而向人宣說的教法、真理;「僧」,指修學教法的僧團,三者都是令眾生得度的重要因緣,缺一不可。因此,佛法僧稱為三寶。 三寶的「寶」是譬喻,用來彰顯佛、法、僧的勝德。擁有金銀、珍珠、瑪瑙等世間的珍「寶」,能使我們物質生活不虞匱乏;仰仗佛、法、僧等出世間的珍寶,則能使我們脫離生死輪迴,解脫精神上的苦楚。
  • 難登大雅之堂的「大雅之堂」、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三寶殿」在哪?
    比如今天要說的「難登大雅之堂」、「無事不登三寶殿」,中國人自然耳熟能詳,但老外碰到就犯難了。當然,你可以把意思解釋得很清楚,但萬一他們問你「Why」,你怎麼回答?還不知道的朋友,一起了解下吧。先來說說「難登大雅之堂」,這句話一般是形容作品或者技藝水平不高,達不到一流水準。那麼,「大雅之堂」有沒有確切所指呢?答案是「有」。
  • 「無事不登三寶殿」與「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通常是用來比喻沒有事不上門,上門必有事相求。這與俗語「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所比喻的內涵差不多,都是借佛說事,形象生動。後者是直截了當的「抱佛腳」,那麼,前者的「三寶」和「三寶殿」又分別指的是什麼!
  • 每天學點國學: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這三寶殿是什麼地方呢?
    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比喻沒有事不會登門造訪,只要登門,必是有事相求。那這句話是因何而來?三寶殿到底是哪裡的「殿」呢?這裡所說的「三寶殿」是佛教信徒登場做法事的三處場所,它們分別是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僧人的禪房。那為何將這三處地方稱為「三寶殿」呢?
  • 為什麼人們常說「無事不登三寶殿」?究竟什麼是「三寶殿」?
    在佛教中,以佛、法、僧為三寶。」三寶殿「也叫」三寶地「,指的是佛教的三個活動場所。在佛教中,舉行佛事是非常嚴肅的,」以佛講法,僧保守之,「可見,三寶是有互相聯繫的神聖關係。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講,」佛「指的是大智大覺的人,也有一種說法」佛「是專指佛祖釋迦牟尼;」法「指的是佛所說的教義;」僧 「指繼承和宣揚佛教教義的人。僧人從事講授佛法的活動,必然要藉助一定的場所,因此」三寶「所在之殿當然就是三寶殿了。這三寶殿包括佛教信徒登場做法事的地點——」大雄寶殿「;佛家珍藏經書、經典之所——」藏經樓「;還有僧人睡覺的場所——」寧靜禪房「。」
  • 無事不登三寶殿中的三寶你知道是哪三寶嗎?不知道會讓人笑話的
    親愛的小夥伴們,最近年關將至,走親愛訪友的人們也都開始邁起來了自己的步伐,但是走親戚訪友有的僅僅是為了加強親戚之間的聯繫,加固親戚之間的感情,但是還有另外一種走親戚串門,有事拜託別人,這種情況下就是我們說的無事不登三寶殿。
  • 「無事不登三寶殿」竟是這樣的來歷,恕我無知,也許你也不知道
    俗語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比喻沒有事不會登門造訪,只要登門,必是有事相求。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以佛講法,僧繼承之,此三者有互相聯繫的關係。通俗些說,佛指大知大覺之人;法即是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和宣揚教義之人。
  • 佛學:無我、無門、無量壽、無事不登三寶殿、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佛學文化蘊涵至高智慧還有靈性,今天就帶來佛學:無我、無門、無量壽、無事不登三寶殿、無佛處稱尊、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現在便依次為大家來解讀其中奧妙:無我「無門」也叫作「無字門」,經中有《無字法門經》。佛家所說的「無門」,又並非簡單地否定語言文字,而是強調領悟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早期禪宗取《楞伽經》來「印心」。經中說:「無門為法門。」禪宗亦因以自稱「無門宗」。
  • 有的人總喜歡無事不登三寶殿,請問這個情況怎麼破?
    無事不登三寶殿,是一句民間俗語。意思是,事先不打招呼,貿貿然登門拜訪。三寶殿,原指佛教三寶(佛、法、僧)的居所。顯然,我們大家都清楚,一旦踏入佛界,就得守規矩。無事不登三寶殿,在日常生活當中,往往暗含著欲有所求、不請自來的意味。當今社會,特別是在大城市,人們普遍比較注意各自的隱私。所以,那種貿貿然登門拜訪的情況,越來越少見了。這並不完全意味著人情的冷漠,其實,也代表著一種文明的進步。中國是一個典型的人情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