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家長不焦慮指南:孩子成績不好,可能是老師和父母的問題

2020-12-14 媽媽私房書單

一年級的孩子啥學不會都正常

我女兒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不認識鐘錶,怎麼教都沒有用。任憑你說得唇乾舌燥,孩子還是一臉迷茫地望著你。

作為家長,我能怎麼辦?直接放棄。不會就不會吧,到該會的時候就會了。

數學老師在家長群,疾言厲色,教訓家長:要多教教孩子,多花點兒時間。小學一年級就跟不上,後面怎麼辦?

我把數學老師就當笑話看。一個不懂認知心理學的老師,你跟她講什麼道理?

我知道肯定會有人認為,我這個媽媽太佛系,對孩子不負責任。遇到困難,不想著去解決矛盾,輕易選擇妥協。

大家都是從小孩過來的。心裡應該有點兒數,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孩子的認知能力是不一樣的。

何況我女兒6歲就上小學一年級,跟7歲上小學一年級的同學比,她確實吃虧。

不管誰的孩子考100分,我都不羨慕。在我心裡就想著兩句話:一切都只是暫時的,我對我孩子有信心。

孩子如今二年級了,老師發了一張電子試卷,讓家長列印出來給孩子做。我列印出來才發現,卷面全是鐘錶。

我把試卷拿給孩子,心裡想著:你要是不會做就算了,三年級總會的。沒想到孩子拿著試卷,一會兒就寫完了。天哪,她開竅了!

我念小學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個書包,書包上有個圖案,一個小男孩兒踢足球,還有字樣「小球迷」。

那個時候,我居然不知道什麼是「球迷」。我去問我堂哥,讓他給我解釋解釋。任他怎麼解釋,我都聽不懂,最後我堂哥生氣了,不理我了。我也不知道是哪天,突然就搞清楚「球迷」是啥意思了。

為啥9月份出生的孩子往往更優秀?

據說國外有一份研究報告顯示,9月份出生的孩子往往都比較優秀。因為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有很多都是九月出生。難道是因為9月是一個神奇的月份?

其實不是的,因為新生入學是9月1號。9月份出生的孩子,要比同年出生的孩子晚一年上學。

不要小看晚這一年!你比同班孩子大一歲,無論是智力還是體力,都佔很大的優勢。你比別的同學考試分數高,因為懂得多塊頭大得到老師的任命當了班長,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突出……這都會產生非常好的心理暗示,會讓你覺得自己就是優秀能幹的。

這些正面反饋,會增強你的自信心,促使你會更願意投入精力和時間在學習上,不突出也會漸漸突出,不優秀也會慢慢變得優秀,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這有點類似於心理學上所講的羅森塔爾效應

像我們家這種上學比較早的孩子,確實有點吃虧了。好在我們也都懂,平時就多鼓勵孩子,從來不計較分數,也不給她增加負擔,只要她開開心心願意上學,作業少寫點兒沒關係,甚至不寫也沒關係。

孩子在一年級的時候,上課經常從教室裡跑出去,跑到操場上玩。那個時候,我們確實有點擔心,後來孩子表現越來越好。到二年級的時候學習很自覺,成績也不錯。

小學階段的知識不多,晚兩年學一樣不晚

你以為我們家的孩子是個例?我再來講一個故事,目的是減輕家長們的焦慮。

著名主持人王芳的女兒,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拼音不會,一百以內的加減法搞不定,乘法口訣不會背,學習成績一塌糊塗。但是,王芳當時忙著工作,又處於創業階段,對女兒也疏於照顧。

直到某一天,王芳女兒的班主任給她打電話,你關心一下你女兒的學習成績吧。這個時候,王芳才發現自己這個媽媽太不稱職了。內疚自責解決不了問題,王芳決定要幫助女兒重拾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王芳專門研究了一套學習方法,讓女兒三年時間學完了整個小學六年級階段的文史知識,涵蓋了語文、地理、歷史等大語文範疇的知識點。不光如此,她還把自己的學習方法結集出版,做了很多家教書籍,幫助家長和孩子搞定學習問題。

從王芳的講述中,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整個小學階段,並沒有多少知識點需要孩子掌握,一切都是打基礎,讓孩子慢慢進入系統學習的狀態。

如果孩子在哪一塊跟不上,家長也不能著急,家長緊張焦慮,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壓力對學習毫無用處,過多的壓力還會傷害孩子的大腦,甚至是身體。

我們來說一個悲慘案例。心理學界鼎鼎大名的森田療法,創始人是日本人森田正馬。這個創造,其實來源於他悲慘的童年成長經歷。森田正馬的成長,就是揠苗助長的真實寫照。

森田正馬的爸爸是老師,對他的教育十分嚴厲。森田正馬5歲的時候,家人就送他去念小學。學校的作業多,回到家爸爸又開小灶,繼續增加課業壓力,教授他古文,背不完書不讓睡覺,漸漸地讓他產生了學校恐懼症。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孩子從出生到成人,會經歷四個認知發展階段。而2-7歲,被稱為前運算階段,是從刻板的知覺性具象性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能力的關鍵階段。

這個階段若鋪墊工作做得好,會對推進認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起到推動作用,孩子的心智也會更加順利地進入下一個階段。

森田正馬5歲就被家人提早推進學校,學習知識所需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等能力有沒有,尚不清楚,總之,這個孩子苦難的一生開始了。

整天處於學習高壓狀態下的森田正馬,到了12歲還在尿床,自卑程度可想而知。森田正馬讀大學的時候,又是神經衰弱,又是腳氣,醫生讓他回家休養。但是回家就不能參加考試了,又要補考,不靠譜的爸爸好久沒有匯款給學費了,連買藥的錢也沒有。

森田正馬心一橫:橫豎不是個死嗎?藥不吃了,病也不治了,準備考試。結果,不僅考得好,病也好了。這件事給了森田正馬很大的啟發,治療神經症,關鍵要有「放棄治療的心態」: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接納一切,反而更有利於痊癒。

森田正馬是幸運的,久病成良醫,不僅超越了痛苦,還把自己的方法傳給別人,幫助別人從痛苦裡解脫。但是,像森田正馬這樣的人可能很多,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智慧和勇氣。

作為小學生家長,最大的修養就是不能焦慮,不能著急。就算是一時半會兒落後,也要相信孩子,一切都只是暫時的。

華人卡內基之父、《慢養》作者黑幼龍說:「相信孩子,等待孩子,不求一時的速度與效率,不以當下的表現評斷孩子,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不擔心輸在起跑線上,才能贏在終點。

鄭淵潔在《鄭淵潔的家庭教育課》裡寫道:

我聽說有一些家長會因為自己孩子學習成績比較差,而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我覺得做出這樣事的家長,不恭敬地說一句,是不是自己已經有病了?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和孩子沒有關係,是家長或者老師的原因。

法國心理諮詢師專家約翰·布雷蕭在《別永遠傷在童年》裡寫道: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討厭上學,覺得學校沉悶、乏味、壓抑?原因之一就是教育常常是心靈創傷的源泉。在多數公立學校,孩子是按年齡劃分的。其前提是,所有的十歲孩子都處在同等發育的發育水平。這太荒謬了!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個體,發育程度根本無法整齊劃一,面對同樣的課本知識,接受和吸收程度也有所不同。正如彌爾頓·艾瑞克森所說:「沒有任何兩個人對同一句話的理解是相同的。

我們把孩子送進學校接受教育,初衷是希望孩子通過學習強大自我,而如果教育不但沒有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能力,那麼,我們家長就要出手相助,至少不能讓教育成為傷害孩子心靈的源頭。

當教育讓孩子無所適從的時候,我們應該保護孩子,不能強迫孩子學習,強迫會產生逆反心理,導致厭學,學習成績肯定不會好。

如果家長和老師不懂得這些原理,一意孤行,用成年人的傲慢去對待孩子的無助,差生可能就這樣被批量製造出來了。說到底,孩子成績不好,還是教育者的問題。

娶個毀三代的女人是什麼感受?美國作家海明威:媽媽逼得爸爸自殺

惠英紅的前半生:從灣仔乞丐到金像獎影后,如果爸爸能堅強該多好

一路保送杭高浙大,李蘭娟和學霸兒子成功的秘密,是她的文盲媽媽

相關焦點

  • 焦慮的父母,緊張的關係:你還認為孩子學習不好是因為不努力?
    在此基礎上,今天對文章可以進入到這位讀者的留言上了:我也希望孩子開心快樂,無憂無慮,但是社會形勢不允許啊!現在競爭這麼激烈,我怎麼可能不焦慮?!我想這位家長的留言代表了在當代中國的大部分家長的心聲。這樣的父母傳遞給孩子的是壓力和恐懼,孩子成績不好自然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 家長如何跟老師諮詢孩子學習問題?溝通技巧掌握不好,問了也白問
    最常見的就是:老師,我孩子語文成績太差了,怎麼學啊?而你花了一番功夫去了解之後,發現孩子的語文成績並不差啊,平均80多分,家長眼中的差是為什麼不能考到95分以上。諸如此類的情況太多了,我希望能幫助到家長和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答疑解惑,但是也不想浪費時間在溝通上。家長該如何跟老師諮詢孩子的學習問題,是需要一定的溝通技巧的,也就是要找準問題的關鍵。
  • 解惑|孩子學習不好,從佛學怎麼解決孩子學習的焦慮問題?
    我目前有一件事情一直困擾自己,也算是壓在心裡的一個疑惑,這個問題就是孩子的成績問題。作為過來人,我實在是太了解成績和文憑對於現在社會的重要性了。作為父母,並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非常好的起點,知道今後還是要多靠孩子自己多去努力。所以也是非常希望孩子能成才。可是目前的孩子在學習這塊,總是讓我們夫妻有力無處使的感覺。
  • 父母對於孩子成長與學習的焦慮根源在於不合理的想法,請糾正!
    很多人就會好奇這個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是這個孩子的推理卻十分有理有據:「如果我吃辣子雞丁,就得多喝水,一多喝水,晚上我就老得上廁所,一上廁所我就睡不好覺,睡不好覺第二天我就沒精神,老師講課我就聽不清,聽不好課當然就會學習不好!」在一個會思考的成年人看來,這個小孩子說的話非常幼稚,因為他的因果推理過程的每一步都不是必然如此的,還有很多種其他的可能。
  • 小學生寫的字「張牙舞爪」,老師忍無可忍叫家長,父母看完很羞愧
    文/寶媽成長指南想要知道一個學生是否對學習用心,很多家長都會通過他們寫的字來判斷,在大多數人看來,如果寫的字非常認真、漂亮,大概率是個用功學習的好學生;而如果寫得字非常潦草,則很可能對學習不太上心。但是,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們並不這樣認為,由於思想尚不成熟,所以他們不會將「筆跡」與「印象」聯繫起來,這或許就是有些小學生寫字很差的有原因。對於這種情況,老師也是感覺非常頭疼,除了擔心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外,最主要的還是批閱作業時的「無助」。小學生寫的字「張牙舞爪」,老師忍無可忍叫家長來學校,父母看完非常羞愧。
  • 小學生模仿家長籤字走紅,老師見後忍俊不禁:感覺智商被侮辱了
    每當到了考試前,家長們就會表現得比孩子還緊張,不斷給孩子施加壓力,就希望孩子能夠得到一個好成績,因此一旦孩子失利,就有可能要面對父母的"狂風暴雨",以至於孩子們對此都有了恐懼心理。前段時間,一位小學生模仿家長籤字走紅,就連老師見後都忍俊不禁,直言感覺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
  • 期中考試成績出來後,請和孩子一起打敗問題!(轉給家長)
    真誠地為孩子、家長和老師服務 期中考試剛剛結束,提醒家長:「要和孩子在一起打敗問題,千萬不要和問題在一起,打敗孩子!」 今天這篇文章,好教師建議老師們轉給家長看看,期中考試之後,正確對待孩子的成績,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小學生冒充「家長籤字」,老師一眼看出端倪:孩子長大後是個人才
    孩子考試成績好,自然就硬氣,連家門都敢踢;但是考得不好,連家門都不敢敲,更不敢給爸媽籤字,於是有的孩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不惜苦練父母的籤名,想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不過還是被老師一眼識破
  • 小學生愛看書可不會寫作文,語文老師告訴你解決方法,家長要等
    家長對於孩子的語文學習問題可謂是關注頗多,孩子不愛閱讀發愁,擔心做不好語文學習的積累。可是孩子愛看書,家長也發愁,因為既然已經做了閱讀積累,但是孩子在閱讀和寫作上仍然沒有進步,作文不會寫,表達能力也很差。家長百思不得其解,到底該怎麼幫助小學生學好語文呢?不是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語文成績就能提高嗎?為什麼我的孩子成績沒有提高?寫作文還很一般?
  • 小學生模仿家長籤字,老師在旁認真評價字跡
    >遇到成績沒考好而被老師要求回家讓家長在試卷上簽字時,小學生的內心應當非常擔心的——害怕被家長責罵。一直以來,老師與家長的溝通是一個問題,雖然現在很多學校使用了各種家校通軟體,建立很多家長群,但是在試卷籤字可以讓家長較為直觀地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態,也可以感受到學生的努力程度,並向家長傳遞孩子努力的成果,也是對家長的交代。作為父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業有成——沒人不想自己孩子將來前程似錦!
  • 小學生寫字不好看,家長陪練多年依舊沒有進步,老師給出了原因
    小學生的學習問題中,書寫是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寫字不好看,寫字太醜,作業寫得亂七八糟,考試因為字跡不工整被扣了分,這些問題讓家長們非常頭疼。老師一句話:好好把字練一練。家長就要付出成倍的心血,送到書法班、每天陪練30分鐘、買各種字帖、督促練字,就連寫作業的時間都被無限拉長了。
  • 孩子語文不好,可能與父母平時的講話方式有關
    許多孩子正在經歷中考、高考的家長,會發現,相對數理化學習,有些落後的孩子,在經歷短期、高強度的學習,成績會有明顯提升,可唯獨語文成績提升最難。不僅家長有這樣的感覺,許多老師也會感嘆,在經歷高考改革後,高考的語文越來越難,閱讀量越來越大,覆蓋面越來越廣,知識點越來越多,想短期內提升成績,確實很難。
  •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孩子時,應控制情緒、克服焦慮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但是大多數為人父母的都沒有教育經驗,培養孩子從何入手就是一個難題。並且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孩子的眼界也愈發開闊,認識新事物的方式多種多樣。現在的家長大多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孩子的標準,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夠把孩子培養的樂觀開朗,不懼困難挫折,積極進取,但另一方面又用特長,學習成績,證書獎狀來量度孩子的好壞,成績好就誇讚獎勵,不好就批評教育,忽略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拓展性。
  • 為了「不挨揍」小學生有多拼?花式模仿家長籤名,老師:當我瞎?
    都說現在小學生們都鬼精鬼精的,要說現在沒有笨孩子,我可是太相信了,因為我好幾次都被我的小侄女耍得團團轉,而且現在的小學生那思維邏輯和把你拿捏得死死的,真是一點反抗都沒用,而最搞笑的是他麼現在真的知道這麼才能避免自己不被挨揍,所以經常把父母氣的也是哭笑不得。
  • 孩子和家長如何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的焦慮期,老師您有什麼建議?|...
    學習區域、生活區域、運動區域和休閒區域,這些區域的功能是不一樣的,提前走一走,遇事不慌張。2.翻閱課本。利用假期,提前翻閱即將要學習課本,看看課本目錄,抄抄課本中的詞語,點點課本的頁數,做到心中有底。3.了解老師。主動和老師溝通,尋求教育孩子的方法,以緩解自身的焦慮情緒。
  • 孩子交卷時放聲大哭,老師表示無能為力,問題出在家長那
    家長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一定要多用心,不要讓孩子長大以後因為名字的問題而造成麻煩,不然的話父母可就是罪魁禍首了。有個朋友是學校裡的老師,那天就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在考試時候的事情。大家都在操場上安安靜靜的考試,可就是有一個小孩突然大哭了起來,當時朋友覺得特別疑惑,雖然說考試比較困難,考不好的話可能沒辦法分到一個好的班級,但是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這麼差吧,連考試都覺得受不了。所以對孩子的哭特別的疑惑,就走向那個男孩詢問原因。當男孩說出原因之後,老師表示也無能為力。
  • 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大多數的焦慮,其實只是家長「杞人憂天」
    家長又會開始擔心孩子的交際問題,害怕孩子會一直保持這個狀態。等到上學的時候,家長對於孩子的焦慮「井噴式」增多。從孩子的交際問題到學習成績問題,幾乎都擔憂了個遍。但實際上,孩子真的會成為家長所擔憂的那樣嗎?
  • 是什麼導致孩子焦慮、抑鬱?家長要反省自己了
    看完下面這三個案例,或許你就會明白,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容易焦慮抑鬱了 案例一:某高二學生家長傾訴:「老師,我孩子很聰明,原來成績一直都很好,進高中時還考到了重點班,可是現在他的班主任老師幾次通知我們去學校,要求孩子轉班,說他成績跟不上,還經常和同學發生糾紛。我孩子越來越害怕上學,這幾周都沒上學,我們急死了。」
  • 三流家長只看成績,二流家長懂得抓習慣,一流家長幫孩子提高能力
    不少小學生的家長,學歷都很高,家長們的知識文化水平也是逐年上升。對老師的教學能力和要求也是非常苛刻的,但是家長們投入了這麼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孩子的學習上,所獲得的學習結果總是差強人意。是老師的教學能力不好?還是家長的輔導方式不對?
  • 「一到考試,大腦空白」,孩子成績落差大的罪魁禍首:考試焦慮
    記得還是初中的時候,班上有個學習很好的同學,每次考試都位列前十,自從上初三,考試成績就特別不穩定,就連老師也很費解。經過老師和同學家長的溝通,才知道這個同學一到考試就「暈堂」,才導致成績起伏大,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