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StarsEDU
暑假是美國大學早申請的重要準備期,美國大學的早申請錄取率一般會高於常規申請,美國大學尤其是私立大學為了保證入學率,所以很願意在早申請階段提前鎖定一批優秀學生。
PS:去年,BC(波士頓學院)改變早申規則,把REA改成了EA,同時強烈請求各位申請其他學校ED1的申請者不要申請波士頓學院的EA(不想浪費錄取名額);今年BC再次更改遊戲規則,取消EA,直接ED1和ED2(不會浪費錄取名額)。
聖路易斯華盛頓去年增加了ED2,維吉尼亞今年增加了ED...機會是給及早準備的人,杜克大學去年直接表明RD階段12/20前提交完申請的同學優先考慮校友面試,現在又越來越多大學增加EA或ED,越來越多大學把EA改成ED,除了提高報到率(最終入讀人數/發出Offer數),每個大學都在想辦法爭搶優質生源。
那麼,你是否真的適合早申請呢?如何根據美國大學的申請規則最大化地提高自己的錄取機率?
EA、ED、RD、RA全面解讀
美國大學的申請批次有ED、EA、RD、RA,我們通常所說的早申請指的是ED和EA。但EA政策中還有類似REA/SCEA的變體,即如果你選擇申請REA/SCEA的學校,則不能申請其他學校的ED,但是可以申請其他學校非限制性的EA。
REA/SCEA的典型代表有:哈耶普斯(這幾所都是明確寫出來我們是REA/SCEA的),還有幾個「腹黑分子」,比如聖母大學、喬治城大學,查申請政策的時候,你只看的到EA,但是詳細看他們對EA政策描述的時候,才知道這都是隱形的REA/SCEA。
以下,根據4種申請規則,從截止日期和策略方面重點解讀:
Early Action(EA)
Early Action簡稱為EA。EA有以下的含義:
1.截止日期:一般來說,EA的截止日期是11月1日;
2.無捆綁承諾:申請EA的學生,並不要求學生做出保證報到入學的承諾。學生一般要求在每年5月1日前答覆是否接受此學校的錄取結果;
3.Non-restrictive Early Action :沒有任何排他性,即不限制你同時申請其他學校的提前申請,比如很多公立大學的EA;
4.Single-choice Early Action和Restrictive Early Action:這是兩種特殊的EA是具有排他性的,即限制你申請其他學校的EA(主要是私立大學)和ED。因此,你一旦選擇了Single-choice Early Action和Restrictive EarlyAction,就不能再申請其他學校的ED、EA了;比如耶魯大學,你就必須遵守耶魯的約定,不能再申請私立大學的ED、EA了,但是可以申請公立大學的EA(非捆綁錄取,錄取後可以選擇不去);
5.提前批次的保底原則:我們在申請EA時,儘可能的選擇自己的一個Match校(即自己的硬體條件,軟體條件差不多能夠得上的大學),一旦錄取,這個學校可以成為我們的保底校,有了offer做保底,心態是絕對不一樣的;
6.當ED/EA被拒後,你可以申請第二輪的其他學校的ED2以及RD;
Early Decision(ED)
Early Decision,簡稱為ED(細分有EDI和EDII)。要正確把握ED,需要記住以下幾個關鍵點:
1.截止日期(各大學的申請時間各不相同),一般來說,ED1的截止日期是11月1日,ED2的截止日期是1月1日。
2.ED排他性的捆綁承諾:只能選擇一所大學以ED的方式申請,意味著你做出這樣的承諾:該大學是我的第一選擇,如果該學校錄取了我,我一定會報到入學。
3.ED絕對唯一:當學生們申請ED的時候,在任何時間段,你只能有一所正在進行的ED申請,也就是說,你不能同時申請兩個ED的學校。
4.時間不同,性質相同:部分大學的ED有ED1,ED2之分,意即,你若被A大學的ED1拒絕,你可以再申請B大學的ED2。無論ED1還是ED2都遵循ED的絕對唯一和捆綁承諾的原則。
5.可與EA同步申請:同學們可以同時申請其他學校的EA,但一定要是非綁定的EA(上文已說明)。
6.與常規申請兼容:學生申請ED的時候,可以申請別的學校的常規錄取,即RD。但是,一旦你被ED錄取以後,你必須立即撤回所有其他學校的申請。
7. 允許反悔的情況:只有當你申請了助學金(need-based financial aid),但學校沒有給你所要求的獎學金的情況,你才有權利以缺少資金無法入學為由,拒絕學校的ED錄取。
8. 反悔的嚴重後果:被ED錄取(無論ED1還是ED2)的學生,必須入學報到(可以以申請Gap year等方式延期入學)。違背ED協定的情況,比如同時申請了兩所學校的ED,學校有權利取消你的ED資格甚至入學資格。
Regular Decision(RD)
常規錄取Regular Decision,一般來講,錄取的截止日期是次年的1月1日,發放結果的時間通常是次年3月中下旬到4月1日。
常規錄取無任何關於捆綁承諾和唯一排他的性質,可以同時申請多所大學的常規錄取,錄取後,可自行決定去或不去。
Rolling Admission(RA)
如何申請合適的早申請方式?
通過早申請,學校獲得了一批最好的,最忠實的學生,這當然是他們喜聞樂見的。但是,對於你自己來說,是否真的適合早申請呢?有以下幾個建議:
PS:早申請的錄取機率高,是因為早申請的人數畢竟比RD少很多,同時符合錄取條件的人相對更多。特別像ED這種綁定性條件這麼多的申請類型,來申請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既喜歡這個學校且各項指標都與學校要求相差不多的。所以,並不是因為早申請降低了要求,是因為申請人群更為精細化才增加了錄取機率。我們可以明確,在同等或相似條件下,ED/EA輪被拒的學生在RD輪也是不會被錄取的。
1. 是否選擇ED。由於ED的綁定式限制,假設你早申考慮的學校選擇剛好就是ED,考慮好ED這所學校是否就是你非常想去的,如果錄取了你,你一點都不會覺得遺憾沒有再嘗試申請更好的學校。
2. EA的選擇。普通EA對於大部分申請者來說都是一個比較不錯的「保底」之選,當然並不是常規理解的最差的學校,而是在我衝刺能力之內有EA政策的學校,ED沒錄取,我至少還有這個EA的在手,這樣我RD申請的時候也可以更加收放自如。當然像MIT, Caltech這種早申請只有EA的另說。
3. ED與SCEA/REA的選擇。夢校恰巧就是使用SCEA/REA的話,那就不要猶豫,早申選擇後,根據每個學校的具體政策參考是否能申請其他EA;如果早申選校在幾所學校中徘徊,其中有的學校需要ED,有的學校可以EA/SCEA/REA,那麼要好好想清楚,一方面匹配氣質最適合的學校,另一方面也要兼顧你早申這所學校的錄取機率。
《附2019-2020美國TOP50綜合性大學申請截止日期》
來源:Stars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