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支教大涼山

2020-12-06 法制網


■杜怡瓊 鄧長江

扎甘洛村,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瓦古鄉。村莊隱匿在深山裡,通往村莊的山路一邊是陡峭崖壁,一邊是萬丈深淵。記者乘車走在盤山公路,連綿不絕的山峰一座接著一座。當車輛駛入一條小路,爬上山坡,遠處零星散布的彝家寨子便出現在筆者眼前。

極目遠眺,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在一個山頭隨風搖曳,那裡便是扎甘洛村小學,也是「最美退役軍人」謝彬蓉支教的地方。

5年來,謝彬蓉放得下城市的繁華,卻放不下彝村的孩子,像一隻「候鳥」,給大涼山的孩子「銜」去知識和愛,幫他們張開夢想的羽翼——


「即便離開了軍營,我還想把自己所學回報給社會」

初見謝彬蓉,她穿著一身沙漠迷彩服,一頭齊耳的短髮,乾淨利落。因長期生活在大涼山彝族村寨,她的膚色已經具有「高海拔」特色,但歲月並未在她臉上留下明顯的痕跡。你很難想像,眼前這位笑容燦爛、臉上露出兩個深深酒窩的老師,已有47歲了。

「我的父親曾是一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退伍後回到家鄉當了小學教師。」謝彬蓉說,從小受父親影響,她心裡「住」了兩個夢,一個是教師夢,一個是從軍夢。

1989年,謝彬蓉如願考入四川師範大學,畢業後參軍入伍,成為空軍某部一名工程師,在內蒙古額濟納旗艱苦邊遠地區工作了20年。

2013年,謝彬蓉選擇自主擇業,回到老家重慶。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網上看到四川涼山需要社會公益人士接力支教的消息。

「那時,我就動了支教的心。我讀的是師範院校,能派上用場。」謝彬蓉說,「這也是履行一種責任。部隊培養我多年,即便離開了軍營,我還想把自己所學回報給社會。」

謝彬蓉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家人。沒想到,同是自主擇業幹部的丈夫也有參加志願服務的意願,計劃前往新疆為少數民族牧民提供法律援助,已經上大學的女兒也理解媽媽的決定。

有了堅定的信念和家人的支持,2014年2月,謝彬蓉像當初大步邁進軍營一樣,毅然背起行囊,走向海拔3000多米的大涼山。

最初,謝彬蓉並沒想過要在支教這條路上「長跑」,原以為盡心盡力完成一個學期的志願服務,就可以安心離開。孰料,一次期末監考打亂了她的計劃。她被安排到鄉裡一所軟硬體條件較好的中心小學監考。收回考卷後,她發現許多考卷上竟然出現大片空白,有些學生甚至不能完整寫出自己的名字。

謝彬蓉意識到,大涼山孩子的教育,任重道遠。她決心做一隻「候鳥」,每逢學校開學就離開繁華的重慶,「飛」到大山裡與孩子們在一起,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帶著孩子們描繪出他們美好的未來。


「教書育人就是一件大事」

2015年8月,謝彬蓉前往更加偏遠貧困的瓦古鄉扎甘洛村支教。謝彬蓉記得,那天她背著大包小包上山,恰逢雨季,剛下過雨的道路坑坑窪窪泥濘不堪。扎甘洛村村支書吉克古克駕駛一輛小車來接她,車卻陷進泥潭裡。他們只能徒步趕往村裡。這一走就是11個小時。

即便此前已有了心理準備,但到了村子後,謝彬蓉才發現這座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遠比她想像中更貧困、更落後。

學校是矗立在半山腰一處不足100平方米的場地,沒有老師,沒有操場,甚至沒有一間完好的教室。村支書將一間房屋騰出來,供謝彬蓉居住。這間潮溼、昏暗、破舊的房子,便是謝彬蓉的臥室、廚房和辦公室。因為海拔高、氣壓低,她常常吃著夾生的米飯;儘管用了老鼠藥和粘鼠板,房間裡老鼠依然「猖獗」;因為洗澡不方便,她經常幾十天才能下山洗個澡……

然而,經歷過部隊的摔打錘鍊,謝彬蓉並不覺得這有多辛苦。反而是村裡孩子們的表現,讓她有些心痛。

「2位數的加法不會算,完整的普通話不會講,上課隨意走動……」回憶起最初接觸孩子們的情景,謝彬蓉的情緒還有些激動。來到村子後,她就接手了村小學唯一一個班級,六年級班。她樂觀地以為,六年級孩子的知識儲備足以應對漢語的讀寫聽,卻沒想到孩子們的表現還徘徊在一年級水平。

謝彬蓉明白,生於大山、長於大山的孩子從小便扛起生活的重擔,缺乏接受良好教育的途徑,但不能再讓他們埋沒於這樣的環境,要鼓勵他們用知識改變命運。謝彬蓉決心帶著孩子們從最基礎的課程學起,一點一點改變。

不久後,扎甘洛村小學組建了一個由30個孩子組成的一年級班。開學第一周,謝彬蓉沒有排課,而是組織孩子們開展軍訓,教孩子們站軍姿、走隊列、做廣播體操,教他們刷牙、洗臉,教他們懂規矩、講禮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文明行為。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更快地融入課堂,謝彬蓉從孩子們最熟悉的玉米、土豆、核桃、辣椒入手,教孩子們學會加減法。她還自編歌謠教孩子們認識拼音和漢字,並把課文改編成情景劇,讓孩子們自導自演,鼓勵他們站在講臺上大膽發言。漸漸地,孩子們的性格變得開朗,思維變得活躍,成績也有了大幅提高。

謝彬蓉說,聽說她來到大涼山支教,不少戰友和親戚都打來電話勸她,說她有資歷有技術,為什麼不去大城市做些大事,而要去偏遠的地方支教。

「教書育人就是一件大事。學生有了一定的文化素養,有了良好的生活方式,有了開放的視野,才有改變貧窮面貌的信心。」


「孩子們對我的愛,潤物細無聲」

如今,謝彬蓉帶著30個孩子已經走進第3個春秋。每次孩子們有細微的變化,她都會記錄在日記本和微信朋友圈裡。「孩子們過了第一個『六一』兒童節,排練的節目獲得鄉裡第一名」「去西昌四小遊學,孩子們見識到城裡的世面」「戰友寄來了保溫盒,孩子們可以吃上熱飯了」……

謝彬蓉對孩子們的愛意寫在臉上,放在心上,孩子們對她的情感也在潛移默化中升華。用謝彬蓉的話說,「孩子們對我的愛,潤物細無聲」。

有一次,謝彬蓉上課時胃病突然發作,但她強忍著堅持上完最後一節課。回到宿舍,她關上門準備早點休息。剛躺下沒多久,便聽到輕輕的敲門聲,起身一看,學生惹舞拿著一個殘缺的碗、一袋方便麵和一個雞蛋站在門口。

方便麵和雞蛋在扎甘洛村是相對奢侈的食物,況且原生態彝家吃飯不習慣用碗,但孩子還是找到一個碗並洗乾淨給她送來。

那一刻,謝彬蓉覺得她在這裡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更讓她感動的,是孩子們的純真:天冷沒有菜吃,孩子們就從地裡挖來魚腥草。水管被凍住了,孩子們就在冰天雪地裡到河邊給她砸冰提水……

一個女孩全身長滿紅斑,疼得無法走路,謝彬蓉便背著她回家。在路上,孩子突然輕聲喊了謝彬蓉一聲「媽媽」。謝彬蓉當時先是一愣,然後心裡發酸,眼淚情不自禁就流了下來。

「自我擔任村支書以來,扎甘洛村小學一共來過16位教師,謝老師待得最久。」村支書吉克古克說,他每天早晨最幸福的時刻,就是站在教室門口,看著孩子們整整齊齊坐在座位上,聽著他們銀鈴般的朗朗讀書聲。這個場景吉克古克以前只在電視上看到過,自從謝老師來了,他才發現,原來扎甘洛的孩子們也可以和電視裡的孩子一樣。

在大涼山支教期間,謝彬蓉寫下了一首詩歌,名叫《風和蒲公英的約定》。詩中這樣寫道:

老師,什麼是風和蒲公英的約定?

每到春天,風兒就會帶著蒲公英的孩子們,

去遠方旅行,看繽紛的世界。

你們就是蒲公英,

剛一放假,就開始了對老師的期待。

老師是風兒,

剛一開學,就回來了。

這就是我們的約定。


相關焦點

  • 「最美退役軍人」謝彬蓉支教大涼山的故事
    5年來,謝彬蓉放得下城市的繁華,卻放不下彝村的孩子,像一隻「候鳥」,給大涼山的孩子「銜」去知識和愛,幫他們張開夢想的羽翼——老兵支教大涼山■杜怡瓊 鄧長江因長期生活在大涼山彝族村寨,她的膚色已經具有「高海拔」特色,但歲月並未在她臉上留下明顯的痕跡。你很難想像,眼前這位笑容燦爛、臉上露出兩個深深酒窩的老師,已有47歲了。「我的父親曾是一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退伍後回到家鄉當了小學教師。」謝彬蓉說,從小受父親影響,她心裡「住」了兩個夢,一個是教師夢,一個是從軍夢。
  • 紮根大涼山支教的「鏗鏘玫瑰」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退役軍人謝彬蓉已在此堅守支教5年多,成為紮根大涼山的一朵「鏗鏘玫瑰」,給大涼山深處帶來了新的生機和希望。為夢想而來,成為對扎甘洛村影響最大的老師一身迷彩服,一頭齊耳短髮,謝彬蓉隨時都保持著軍人的乾淨利落。
  • 當大涼山支教成為產生網紅的集中營,網友嚷著要去支教,你也去嗎
    這個美女光頭等基於一身的支教老師很快就會成為網紅,而大涼山支教也必將會成為社會議論的熱點,為什麼?是什麼會讓一個美女能夠來到大山深處為山區孩子上課呢?是精神動力、還是某種名利的趨勢、還是藉此炒作增加自己的榮譽感,其實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大涼山支教現在都成為一種時髦。
  • 95後美女進大涼山支教,現在剪了光頭
    今天小編跟大家來聊一聊,95後美女進大涼山支教,現在剪了光頭。「我也不曉得誰給我的勇氣來到這裡,但是我曉得小朋友們需求我。」付一冉,1995年出生,還是山東一名大四學生的她,今年3月8日隻身一人來到四川大涼山山區支教。來到山區看到純潔的孩子們,她說本人如今的生存真的很美妙,簡單而有意義。3月17日,來到這裡的第9天,她當仁不讓剪去了本人的長髮,理了一個光頭,透徹投身支教生存,「如許不只能夠面臨真實的本人,更能夠簡單省事,一心支教,而且頭髮還能再長出來。」
  • 月滿寄相思:支教老師對大涼山孩子的思念
    這個中秋節,曾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支教的郝小雨,用一 封書信,寄託自己對那裡孩子的思念。在東勝區第一小學分校萬利小學,今年五月赴大涼山支教的教師郝小雨正在給孩子們上課。雖然回到崗位工作已經兩個月了,但她回憶起剛到大涼山的情形還是歷歷在目。
  • 異地支教 助力大涼山「失依少年」求學夢
    精彩觀點 馬鞍山中加雙語學校大涼山彝族『失依少年』愛心班自2015年正式成立來,讓很多來自大涼山的彝族學生圓了求學夢。
  • 畢節兩位教師支教大涼山
    從畢節到西昌有點遠 烏蒙山到大涼山 黔西北到川西南 跨越的不僅是山脊殷濤 抵達涼山州西昌市 開始他們為期半年的支教生涯
  • 紮根大涼山支教的「鏗鏘玫瑰」-光明日報-光明網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退役軍人謝彬蓉已在此堅守支教5年多,成為紮根大涼山的一朵「鏗鏘玫瑰」,給大涼山深處帶來了新的生機和希望。為夢想而來,成為對扎甘洛村影響最大的老師    一身迷彩服,一頭齊耳短髮,謝彬蓉隨時都保持著軍人的乾淨利落。
  • 點燃大涼山的星星之火 | 支教故事
    原標題:點燃大涼山的星星之火 | 支教故事民小編說在教育扶貧的路上,離不開支教老師的身影。他們背井離鄉,懷著一片赤子之心來到最貧困的地方,把優質教育送到最需要的孩子身邊。2019年國慶期間,一曲《我和我的祖國》在遙遠的大涼山中響起。
  • 走出大涼山走進「趣口才」支教老師劉金歌攜大涼山孩子進京上直播
    2020年9月10日上午,時值第36個教師節之際,「趣口才」創始人王赫先生、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公益支教老師劉金歌、高考語文滿分北大堯堯學姐,攜金歌老師支教所在地大涼山的彝族孩子們與張振生校長一起走進北京趣口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直播公開課。
  • 走出大涼山 走進「趣口才」 支教老師劉金歌攜大涼山孩子進京上直播
    2020年9月10日上午,時值第36個教師節之際,「趣口才」創始人王赫先生、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公益支教老師劉金歌、高考語文滿分北大堯堯學姐,攜金歌老師支教所在地大涼山的彝族孩子們與張振生校長一起走進北京趣口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直播公開課。
  • 爸爸封開縣扶貧,兒子大涼山支教
    在他的影響下,兒子阿朗主動到四川大涼山做公益支教志願者,並將半年支教計劃改為一年。■支持兒子去四川大涼山支教鄧錦華兒子阿朗今年25歲,大學畢業後在外資企業上班,條件優渥。看到貧困地區教育資源不足的現狀,加上受父親扶貧經歷的影響,阿朗辭去工作,決定到四川大涼山做公益支教志願者。今年7月,帶著母親的不舍和父親的支持,阿朗奔赴大涼山,和另外一名志願者負責40多名小朋友的教育工作。
  • 他們在大涼山自費建驛站 為支教老師安家
    大涼山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是師資極為匱乏的貧困地區之一,近些年來,為幫助孩子走出大山,許許多多的志願者、愛心人士自願前來支教,以一己之力奉獻大涼山。然而每月僅能拿到600-3000元工資的支教老師們,面對山下動輒高達200元的酒店費用也是苦不堪言。
  • 華圖教育教師節赴大涼山支教捐錢捐物不如捐贈"希望"
    中國網教育頻道9月8日訊,"世間事,唯其難,方顯珍貴",在公益支教的路上,華圖教育"精準扶貧"計劃已經走過了六年光陰。教師節前夕,華圖教師再次走進四川大涼山,為支教教師進行開學前的系統培訓。是的,在四川大涼山地區,孩子們的生活遠不如我們所想的模樣。
  • 寧海80後女生的大涼山支教故事
    這個高個子、白皮膚,笑容溫和的女孩向記者講述了她在大涼山的支教故事。超乎想像的艱苦生活謝雲霞說,支教是她一直都想做的一件事,就想趁著年輕將它付諸實踐。2016年4月,她毅然辭去了某公司總裁助理這份優渥的工作。通過網絡聯繫了四川涼山州美姑縣某小學的校長,表達了自己想要去支教的意願。談妥後,她便獨自踏上了去四川大涼山的路途。
  • 「最美時代新人」飛越千裡支教幫扶大涼山
    近日,太原市小店區發布2020年第二期「最美時代新人榜」,排在榜首的就是「勇挑重擔,跨越千裡,遠赴四川大涼山支教,用愛與責任點亮彝區孩子們幸福人生的小店區沙河街小學教師劉敬」,作為教育部中小學名校長工程清華大學基地史鳳山名校長工作室第二批支教教師,劉敬與王惠芳、陳晶3位老師,於5月
  • 揚州支教老師劉春陽:他將雲南孩子領出大山 又重返大涼山支教
    而讓他們夢想成真的,是從揚州前往雲南支教的作家劉春陽。支教期間結下緣分幫助少年實現夢想從去年8月到今年1月,劉春陽一直在麗江市寧蒗縣永寧鎮溫泉完小支教,擔任四年級的語文老師。在任教期間,他對每位學生都進行了家訪。山路崎嶇,夜晚,只有手電筒的光,照射著他從學校到學生家中的山路。
  • 95後山西美女大涼山支教,為了更簡單方便剃掉長發
    在離城市很遠的四川大涼山貧困山區,藍天白雲,有一群天真善良的孩子,他們淳樸純淨,迫切的需要接受教育,學好知識,將來走出大山,讓生活更加的美好起來。由於這裡環境十分的惡劣,條件艱苦,很少有人願意來到這裡教書。
  • 一個人的畢業證 青島學生大涼山支教院長千裡送證
    原標題:一個人的畢業證  青島學生涼山支教院長千裡送證  7月7日,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的王思佳同學,卻在大涼山的一所村小裡完成了學院專門為她一個人舉行的特殊畢業典禮。原來,王思佳在大三實習期間,通過「大涼山支教聯盟」公益組織來到涼山州西昌市的「金新小學」支教。
  • 全國道德模範謝彬蓉:紮根大涼山支教的「鏗鏘玫瑰」|道德的力量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退役軍人謝彬蓉已在此堅守支教5年多,成為紮根大涼山的一朵「鏗鏘玫瑰」,給大涼山深處帶來了新的生機和希望。為夢想而來,成為對扎甘洛村影響最大的老師一身迷彩服,一頭齊耳短髮,謝彬蓉隨時都保持著軍人的乾淨利落。課堂上,孩子們積極回答著她的問題,課堂氣氛熱烈;下課後,她跟孩子們一起嬉戲玩耍,完全融入了這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