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許可收入達到3 16 億元,同比增長46 23%;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的總收入達到近2 30億元,達到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5%。國際唱片業協會研究數據亦指出
11月8日,2019第六屆音樂產業高端論壇在北京舉行,《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正式發布。
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音樂產業總規模達3747.85億元,同比增長7.98%,創造近五年增速新高。圍繞「音樂+」泛娛樂消費經濟發展模式,產業的發展環境更加完善,商業模式、原創體系日趨成熟,音樂科技創新應用廣泛,中國音樂產業迎來了新時代發展的黃金期。
會上,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趙志安介紹了《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的主要內容,報告從11個細分領域解析2018年中國音樂產業的發展面貌,其中,音樂演出產業、數位音樂產業、音樂版權經紀與管理產業、影視劇音樂、遊戲音樂、動漫音樂產業等方向的數據引發關注。
報告顯示,2018年音樂演藝市場總體規模達182.21億元。音樂類演出票房總收入68.18億元,同比增長14.8%。其中,劇場演出票房收入為25.83億元,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票房收入為39.85億元,Live house票房收入為2.5億元。音樂類劇場演出場次達到4.29萬場,同比增長73.6%。同時,演唱會消費人群持續年輕化,「95後」佔比超過65%。
2014—2018年中國音樂類演出市場票房總收入對比圖(單位:億元)
據統計,2018年數位音樂產業規模達到612.42億元,同比增長5.5%。用戶增量紅利進入尾聲,存量用戶消費市場成為未來主要增長點。
在用戶付費、廣告收入、版權運營、電信音樂增值以及泛娛樂數位音樂產業收入構成中,用戶付費率由4%增至6%,同比增長25%,市場潛力依然巨大。數位音樂平臺、移動K歌、短視頻、泛娛樂直播成為數位音樂娛樂體驗的主戰場,版權運營、音樂社交、泛娛樂、UGC多渠道營利模式各放異彩。
值得關注的是,在國家版權局出臺相關政策法規的引導和規範下,音樂產業版權保護環境得以持續改善。
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許可收入達到3.16 億元,同比增長46.23%;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的總收入達到近2.30億元,達到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5%。國際唱片業協會研究數據亦指出,中國實體唱片消費的正版率已達96%,高於62%的國際平均水平。
2016—2018年音著協和音集協權利收入對比圖 (單位:億元)
此外,2018年,影視劇、遊戲、動漫音樂產業總產值達7.08億元,同比增長6.47%。其中動漫音樂增幅最快,同比增長14.01%。受益於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動漫音樂產業實現快速增長;通過實施「影音+」戰略,影視、遊戲音樂依託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執行出品、製作、宣發一站式解決方案,實現視、聽資源聯動共享和IP聯動開發。
人們熟悉的卡拉OK產業,則迎來了新型產業勃興的階段。2018年,卡拉OK產業總規模達到1010.7億元,同比增長12.3%。其中傳統KTV市場迎來了企穩回升,在線KTV增長迅速。在線K歌、音樂社交、打榜娛樂以及線下K歌場景化的拓展,不斷實現K歌線上線下的聯動發展。
梳理2018年音樂產業細分行業的規模數據可以發現,在核心層產業穩定增長的帶動下,「音樂+」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提振了實體產業和消費市場;關聯層、拓展層產業扭轉了承壓態勢,同比增長了6.78%和12.21%,這表明充分挖掘和釋放音樂文化消費潛力,是推動中國音樂產業步入黃金髮展期的關鍵。
中國音樂產業細分行業的市場規模估算統計表。
報告指出,從中國音樂產業各細分行業的2018年整體產值、增速對比來看,產業規模前三與2017年保持一致,仍然是卡拉OK產業、音樂教育培訓產業、數位音樂產業。增幅最大的行業為音樂版權經紀與管理,表明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的版權保護環境持續改善,這也是中國音樂產業所有細分行業全盤穩定增長的動力保障。
2018年中國音樂產業各細分行業產值與增長對比圖(單位:億元)
論壇當天,來自業內與學界的多位嘉賓就音樂產業的行業經驗、趨勢策略、發展前景等方面進行了交流研討,並圍繞「新媒體時代的音樂產業:集聚發展和創新」、「音樂與人工智慧的跨界融合:機遇與挑戰」、「音樂版權商業化新生態:博弈與共贏」、「音樂綜藝:垂直創新與產業運營」等專題展開討論,為更好促進音樂產業業態的良性發展提供新思路。(完)(任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