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透支,小心掉進「狄德羅」的陷阱

2021-02-13 姚易君C

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丹尼斯·狄德羅。有一天,他收到朋友送來的一件非常華美、質量上乘的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當他穿上華貴的睡袍在屋裡走來走去時,總覺得周圍的家具那樣破舊不堪,顏色過時了,風格更是和身上的睡袍不搭。於是,為了與睡袍相匹配,他就買了新的家具,終於讓周圍的環境配合了睡袍的檔次,可是他卻感到很不舒服,衝動過後,他發現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認真思考之後就將自己的這種感覺體驗變成了一篇文章叫《與舊睡袍離別之後的煩惱》。

200年後的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朱麗葉·施羅爾在《過度消費的美國人》一書中,提出了一個新概念——「狄德羅效應」,或「配套效應」,指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後,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以達到心理上平衡的現象。

在今天的消費過程中,我們也常常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另一個「狄德羅」。當擁有一件心儀的物品之後,便覺得身邊其他物品與之搭配,開始了不斷購買不斷消費。比如逛街的時候有的女生看中了一雙款式獨特、非常有個性的長靴,心動買下它之後,往往發現身邊沒有與其搭配的裙子,買了裙子發現包包又不是很搭,買了包包還覺得不夠完美便去做了頭髮,當你的愛美之心終於得到滿足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本來只是想買一雙鞋的,結果現在手上提著大包小包的消費品,這時的你,是不是已經變成了一個新世紀的「狄德羅」,內心正在被一雙鞋給脅迫著?

生活中,我們看到的「狄德羅」同樣不少,許多人買了房子,就費盡心思的裝修,有了實木的家具,當然要用高檔的地板來相配,整體的廚房裝好了,怎麼能少得了名牌的廚具;車子買好了,當然要配齊豪華的車飾,西裝挑好了,沒有一塊精緻上檔次的手錶怎麼能行?這樣配套的心態往往讓很多的人被一件本不是必需品的東西「要挾」著,這種為了滿足內心的欲望,縱容自己在得到某物之後還不斷地渴望擁有與之「相配」的東西,正是狄德羅效應,為了求得心理平衡,有的人不惜花各種手段尋求滿足,給自己不斷設立高目標,疲於奔命。殊不知這樣的追求,可能會讓我們陷入了失控的狀態,同時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不僅在商場裡,我們會執著於配套,在職場路上,在尋找愛情的過程中,我們都有可能變成「狄德羅」。例如很多大學畢業生認為自己畢業於名牌學校,那自己的職位就必須起點要高,看不上那些基礎的崗位,或者在薪酬方面,對自己的評價很高,不願意在僱主面前低頭;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漂亮,就必須找一個才貌雙全、家境殷實的人才配得上,還有很多住在城裡的父母看不上來自農村的孩子,即使對方勤勞樸實,為人善良,也不願意自己子女找個外地的;還有的年輕人,因為身邊的同學買了一款新潮的手機時,自己便不惜將兩個月的生活費拿出來買一個同款的,理由是使自己在周圍人看來不落伍;這些做法正是狄德羅效應的影響,虛榮心的不滿足驅使自己不斷追求平衡,看到他人擁有的自己就不願意服輸,標準越來越高,生活變得越來越「奢侈」。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陷入這種執著中,為了彼此配套,達到心理平衡,就不斷追求完美的組合,這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對,關鍵是在執著於追求之前,首先審視一下自己,正確的評估自己的實力,你是否有足夠可以炫耀的資本,是否可以有能力來滿足內心無休止的欲望。不然為了滿足外界的評價,不斷膨脹自我的虛榮心,不斷配置相應的事物,這種縱容欲望的過程中,我們忽略了更多珍貴的東西,為了很多表面的虛無的事物失去了創造幸福生活的樂趣。

當你因為對自己的高估而失去了一次難得的工作機會時;當你因為城鄉的差異拆散了一段姻緣,看到子女陷入無限痛苦中;當你緊衣縮食的剛用上那款新潮手機時,你發現身邊的同學又換了更新潮的電子產品,你可能會突然醒悟到,自己已經失去那麼多,犧牲那麼多,這種不滿足不知足,看似為了匹配的生活在努力,實際上花的代價越來越大,幸福感卻越來越低。

狄德羅效應映照著人們內心永遠不能填滿的欲望黑洞,同樣也告訴我們一個事實,一個事物本身的特質不會影響到我們的選擇,真正會影響到我們的是我們賦予這件事物的定義。我們常常高估了它的價值以及自己對它的需要程度,也可能會因為周圍的環境和他人的評價,錯誤的認為那些別人擁有的,自己也必須擁有才能獲得幸福。

那如何才能及時的避開「狄德羅效應」的陷阱呢?最好的對策就是了解自己的真實需要,認識到內心盲目攀比心態的危害,知道自己的能力大小,不高估自己也不妄自菲薄,你的快樂不是來自於你擁有了多少,或者比其他人多擁有的那些東西,而是來自於你現在所擁有的都是你需要的,當你意識到自己根本不需要那麼多東西來證明自己的時候,你的幸福感才會開始累積。

能夠在物質欲望泛濫,攀比心理日益嚴重的社會環境中,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做自己人生的策劃者與享受者,而非被脅迫著做出選擇,不會收到物質要挾而改變自己的目標,才會開心的享受物質創造的價值,才會珍惜你擁有的一切。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隨喜轉載,功德無量。

溫馨提示:

【如何關注微信】

點擊右上角按鈕→"查看公眾號"→點擊【關注】

【如何分享內容】

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 或 "發送給好友"

【我們的微信名】

【姚易君易經風水佛教文化】

相關焦點

  • 掉進「物化女性」的陷阱
    這些觀念不斷把很多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拉入了「消費主義」的大軍,讓她們在不知不覺中掉進「物化女性」的陷阱。 -02- 掉進「物化」陷阱的「完美女孩」 物化女性一詞本來具有雙重含義。
  • 道德經奧秘:人生有五個陷阱,請小心前行
    陷阱通常是有誘餌的坑,獵人先挖好坑,又在坑底埋好利器。掉進陷阱的野獸驚恐地看著獵人獰笑著一步步靠近……野獸面臨著人類的陷阱打擊,而人類面對的是全世界的誘惑和打擊。人的一生因為過分剛強和傲慢會吃很多虧,甚至掉進鋼鐵牢籠陷阱中。賭場上,那些輸得傾家蕩產的人通常是剛愎自用的傢伙,聽不進別人的勸說,被欲望困在陷阱中輸掉一切。戰場上,那些狂妄自大的傢伙會落入包圍陷阱中,被打得滿地找牙血流成河。
  • 夢見掉進水坑裡是什麼意思 做夢夢見掉進水坑裡是什麼意思
    小心怪毒瘤。創業的人夢見掉水裡:代表物價波動,生意競爭,周轉困難。談婚論嫁的人夢見掉水裡:說明只要互相信任,終成夫妻,婚姻可成。夢見掉進水坑夢見掉進水坑:預示夢者最近的運氣不錯,會結交很多的朋友,得到朋友幫助的你在各個方面都能如魚得水。商人夢見掉進水坑:預示夢者最近的財運會減少,生意上會出現一些問題,建議謹慎投資。小心商業陷阱。
  • 日本買房,內行透露小心這些陷阱!
    但是日本房產市場和國內是不一樣的,很多方面更是失之毫釐謬以千裡,而這些方面如果沒有人提醒,投資者們掉入這些陷阱,那麼肯定是會影響投資者們的房產投資收益的。因此,下面日本東寧地產就來分享一些在日本買房,差點掉進陷阱的那些經歷。陷阱一:日本沒有所謂學區房。
  • 海口獵頭:HR如何不掉進面試者的陷阱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作的交替已經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情,很多企業的HR也可能是新手,在面試比較強勢的求職者時,可能不知不覺的被帶進求職者的陷阱裡,如何不掉進面試者的陷阱,海口獵頭給你支招。陷阱一:「壞事傳千裡」效應在招聘面談過程中,hr在聆聽應徵者陳述之後,會傾向較為相信負面性的資料,而交正面性資料的份量調低。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人們對負面的事物有較深印象,也有興趣知道更多。但在招聘面談時,這個現象會令管理者「偏聽」作出招聘面試技巧決定時會有偏差。
  • 當心掉進掛號APP精準販號陷阱
    當心掉進掛號APP精準販號陷阱 2020-12-10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心陷入時間的陷阱
    所以,我們再來看張三同學寫的這個東西掉進了什麼陷阱。1037年,我們前面提過是景祐四年,但是如果你翻開典籍,就會赫然發現,蘇東坡竟然出生在景祐三年(1036),這是怎麼回事?!這就必須歸因到我們前面說過的那句話:元旦以後才是春節。
  • 別讓欲望提前透支 秋燥秋涼最宜收斂養性
    別讓欲望提前透支 秋燥秋涼最宜收斂養性 2008年09月16日 14:23 來源:解放網-新聞晚報 發表評論   欲望透支身體遭罪  最近醫院門診經常遇到一些30多歲男人出現「假陽痿」現象,綜合最近的門診案例,專家分析認為,這是不少人在酷暑結束後過度放鬆身心,性慾提前透支所致。這種「透支」的現象,雖然目前還不能從醫學角度下定義,但很明顯的是,性能力的季節頤養被忽視了。
  • 狄德羅--'對真理和正義的熱誠'
    狄德羅的舅舅就是教會司鐸,狄德羅自己也對將來可能擁有的這個身份興致滿滿。舅舅臨終時說,讓小狄德羅繼承自己的司鐸位置,然而其他的司鐸們並沒有遵循這一遺願,關上了狄德羅通向教會的大門,另尋他人繼承,至於原因,至今仍是個謎。
  • 「狄德羅效應」博大精深
    【「狄德羅效應」博大精深】一、「狄德羅效應」橫空出世18世紀法國哲學家狄德羅,有一天,朋友送給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可他穿著這件華貴的睡袍在書房裡走來走去時,就覺得家具,地毯等破舊得不相稱。於是,一番更新後,書房終於跟上了睡袍的檔次。
  • 小心!紅包接龍陷阱!
    小心!紅包接龍陷阱!微信紅包分為兩種,一種固定金額的「普通紅包」,另一種是隨機金額的「拼手氣紅包」。小心!紅包接龍陷阱!不少騙子在微信建立紅包接龍群,遊戲規則是「拼手氣紅包」金額搶得最少的人,必須接力發紅包。
  • 美國鷹派瞄準了臺灣地區,但中國大陸不會掉進他們的陷阱
    最近這些鷹派又再次瞄準了臺灣地區,企圖讓中國大陸掉進他們的陷阱。中國的定力這些鷹派是想通過這種辦法來逼迫中國出手,但是中國並不會掉進他們的陷阱但是他們小看了中國的定力,中國有絕對的政治智慧,不會陷入這些宵小之徒的陷阱之中。(免責聲明:本文由這有看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福建日報)
  • 隱藏的仇恨比公開流露出來的仇恨更危險——狄德羅語錄
    有人說欲望是意志的產物,然而反過來說恰恰是對的:意志是欲望的產物。——德尼·狄德羅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如果你不必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這世界將是何等出色的一臺喜劇——狄德羅 《寄給索菲 · 伏朗的信箋》年輕人暢談自己正在做的事,老年人細訴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愚者高論自己想做的事。——狄德羅傲慢的性格只會偶爾傷害你,而傲慢的表情卻會使你不斷受到傷害。
  • 中了狄德羅的毒!
    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可他穿著華貴的睡袍在書房走來走去時,總覺得身邊的一切都是那麼不協調:家具不是破舊不堪,就是風格不對,地毯的針腳也粗得嚇人。於是為了與睡袍配套,他把舊的東西先後更新,書房終於跟上了睡袍的檔次。可他後來心裡卻不舒服了,因為他發現「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他把這種感覺寫到一篇文章裡——《與舊睡袍別離之後的煩惱》。
  • 可能是陷入了狄德羅陷阱,「要事第一」來解決
    明明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是孩子卻不滿足,希望這個比賽能給自己更多的好處,這其實是一種狄德羅效應。得到的越多,越不滿足狄德羅效應講的,實際上是這樣一種現象,當你得到的越多,你會越不滿足。法國哲學家狄德羅有一天收到了一件精緻的睡袍,狄德羅收到後特別喜歡,立刻就穿上了。
  • 《水滸傳》:不接受來路不明的好處,不被人捧殺,才不會掉進陷阱
    有句話一直很流行,說是「少不讀水滸」,我對這話頗不認同,我認為年輕人就該多讀《水滸傳》,因為水滸傳簡直就是我們人生前進路上的寶典,為我們在為人處世方面提供了極有啟示意義的人生智慧,有了這些人生智慧,能讓我們少走不少彎路,也能幫助我們避免掉進現實生活中的許多陷阱。
  • 被透支消費拖垮的90後,比起月光族更加可怕,現代社會便利的陷阱
    怎麼樣,是不是特別方便,口袋裡乾淨得不得了,看見想買的東西卻沒有絲毫貧窮上的阻礙,今天就談一談現在90後的透支消費。有一句話這麼說:如果你是領導,你的90後員工犯錯了,不要說他也不要露出一絲不滿,你就朝著旁邊那些70、80後劈頭蓋臉的罵殺雞儆猴,他們已經成家立業任打任罵絕不敢有怨言,90後年輕氣盛也沒什麼壓力分分鐘給你撂挑子不幹。
  • 在這個時代,我們為何要重新審視狄德羅?
    狄德羅認為,編撰《百科全書》是他一生中最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那麼他為什麼要編撰呢?《百科全書》何以用來反對封建特權,成為傳播啟蒙思想的利器呢?在這個時代,我們為何要重新審視狄德羅?二十年後,當盧梭回想起這段快樂時光,他開玩笑地說,與狄德羅的每周聚會一定是那時一周中的亮點,而且他「從來沒有失約」。1747年末,在狄德羅成為了《百科全書》的主編後,達朗貝爾也定期與盧梭和狄德羅在「花籃」見面。
  • 狄德羅筆下的荷蘭
    狄德羅顯然不是去遊山玩水的,讀下來會發現他最關注的是這個國家的制度和觀念,議論多集中在三個方面。一關於荷蘭如何以商業立國,狄德羅著墨不少,不乏真知灼見。到荷蘭旅行的人無不感嘆港口和運河上停泊的無以計數的商船,狄德羅也不例外:「沒有哪個國家有如此多的船隻。
  • 冬天踩冰不小心掉進冰窟窿如何自救
    腳不小心溼了是小事,萬一人掉進冰窟窿無法救出來就會有生命危險。尤其是在流動河結冰,冰下面會有流水產生的真空層。導致冰面十分脆弱,如果不仔細觀察,走上去很容易發生冰塌,讓人掉進冰水裡。每年都會有許多掉入冰窟窿溺亡的案例發生,我們要儘量遠離冰面 。那麼,發生掉進冰窟窿的事後,應該怎麼辦呢,要是自己掉進冰窟窿,首先不要驚慌,想想自己還有什麼遺憾(搞錯了,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