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排擠實體店,千萬失業人員何去何從?大勢所趨之「罪」?

2020-12-20 環球觀察廳

近些年來,隨著電商行業日益龐大,佔據了中國的半壁江山之後,我國的實體店行業遭受到了嚴重排擠的情況。

不少實體店在電商的衝擊下搖搖欲墜,再加上今年國內爆發疫情之後,眾多實體店在搖搖欲墜的掙扎在直接「香消玉殞」,成為了時代的淘汰者。

電商行業對於實體店來說就像一頭洪水猛獸,市場在它的肆意狂虐之後,留給實體店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從而導致了實體店大量倒閉,千萬人員失去了飯碗,朝不保夕。

都說網際網路時代是最好的時代,網際網路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電商行業的崛起,給了眾多平頭百姓創業機會,也給了眾多平臺百姓棒頭一擊。

電商創業門檻非常低,只要你有貨源會營銷,那麼你就能以電商為財富的墊腳石找到發家致富的道路。像服裝行業、數碼行業、美妝行業,都因為網際網路成為了消費者常常關注的重點對象。

讓大家不用去實體店就能買到自己如意的物品,也讓實體店失去了大批客戶流量。一般電商行業的拿貨渠道直接是去廠家拿貨,很少會有人去一些實體店中去取貨。

如果大多數的電商商家的取貨渠道,普及在大多數的實體店中,那麼電商和實體店是共贏的。

可是這個想法是不太可能的,因為電商平臺賣的東西要比實體店賣的東西要便宜很多,如果去實體店拿貨,那麼電商平臺的商品價格就要高於實體店,這樣電商平臺得不償失。

就拿最近一直受到大家關注的社區團購來舉例子,賣菜平臺的蔬菜瓜果要比菜市場賣的便宜很多,所以無論男女老少都願意在賣菜平臺上購買日常所需,去到菜市場買菜的人變得越來越少。

這就跟電商和實體店的本質差不多,便宜的價格就能吸引到更多的客戶。所以很多人覺得並不是電商排擠實體店,而是時代的進步,大勢所趨的正常現象。

可又有人說,正是因為這個大勢所趨的發展趨勢,讓千萬實體店就業的人群失去了工作,那麼他們這群人應該何去何從呢?

網際網路帶給了大家諸多生活上的便利,也給諸多人帶來了煩惱。所以諸多實體店在時代發展中關門後,千萬失業人員丟失飯碗的「罪」,應不應該怪到大勢所趨上呢?

相關焦點

  • 電商幹敗實體店,人工智慧讓工人失業,大勢所趨,何罪之有?
    中國電商比他們搞的早嗎?電商的科技含量高,美國,日本搞不出來嗎?都不是,各國都在考慮民生問題,努力提高就業率,不是利用科技使人失業。郵政局和郵遞員因手機而失業,但手機製造業也製造了大量的就業,並且信息更通暢了,你覺得是失去的多還是製造的多?同樣馬車夫失業,但汽車製造業也產生了大量就業,而且能讓你更遠的地方,能讓商品流通更遠,就業機會也更多了。電商呢?減少了售貨員,增加了快遞員,有其他附加價值嗎?
  • 電商對實體店沒有影響?劉強東:有影響,電商讓更多人失業!
    也有人會將原因歸因於迅速崛起的電商,只不過聲音沒有那麼大,因為人微言輕。 那麼問題來了,電商到底對實體店有沒有影響? 近日,網上傳出了劉強東6年前開內部員工會的視頻,劉強東明確表示電商對實體店有影響,而且影響巨大,因為它造成了大量的失業。 1 電商創造就業了嗎?
  • 為何日本實體店能「幹倒」電商,中國實體店卻不行?原因值得深思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電商,許多實體店老闆對電商的出現都懷有敵意。原因很簡單。電商興起後,從實體店帶走了很多生意,很多人甚至再也不去實體店買東西了。由於顧客大量減少,不少實體店的生意也一落千丈,甚至倒閉。其實,早在電商出現之初,馬雲就曾預言,電商的出現將對實體店造成很大的衝擊。現在看來,馬雲的眼光確實很長遠。但隔海相望的日本卻恰恰相反,實體店蓬勃發展,而電商卻不是。
  • 中國噹噹等電商開起實體店 搞垮實體店的電商圖啥?
    這就讓我們搞不明白了,亞馬遜和噹噹最初就是搞垮了那些實體店贏得了市場,最終做大做強了的,為何自己又開起了實體店?電商有搞死實體店的一萬個理由,那為何又回來找死?   這些年由於電商被實體店拖垮的還少嗎?
  • 跨境電商實體店怎麼開?談一談這種過時的模式
    曾幾何時,為購買國外商品不惜託人境外採購,曾幾何時,專業代購人員獨立成一個行業現象,曾幾何時,跨境電商幾乎消滅了代購大軍。跨境電商盛行一時,如蜜芽、亞馬遜、考拉、京東全球購、天貓國際等等鏖戰中原,好不熱鬧!
  • 電商「終結」實體店?這幾個實體店並不脆弱,無法被電商取代!
    如今,我國的零售業已經進入了電商時代,我國的電商平臺,像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蘇寧易購等等都是行業中的巨頭,人們不需要出門就可以買到很多想要的商品,幾乎所有的實體店的生意都受到了電商的衝擊,現在街上也有很多實體店接連倒閉,實體店的生意逐漸走向了衰落。
  • 實體店崛起 商業中心強勢加碼市場
    這樣驚人的成績與實體店經營困難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似乎也證實了電商擊敗實體店的理論,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以電商瘋狂開實體店的鼻祖蘋果為例,在網上風生水起的蘋果在多年以前就轉戰了實體店運營;海外市場最大的電商巨頭亞馬遜一直在擴張線下實體店業務,開設了自家的馬遜餐廳、AmazonGo、亞馬遜書店等,更以巨資收購了全美最大的天然食品和有機食品零售商,擴張自己在線下市場的業務。
  • 電商專供的燈具產品為何在實體店買不到?
    和她此前在實體店看到的效果確實存在差異!電商專供質量縮水差別供貨已成公開秘密北京晨報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發現,標註「電商專供」的商品還真不少,小到日化用品、服裝鞋帽,到燈具彩電空調等家。北京某服裝企業業務經理程先生向記者介紹,「企業會根據市場分線上線下兩條渠道銷售,比如今年新上市的同款女士大衣,實體店含羊毛70%,電商款可能含羊毛30%-50%。再減去實體店的租金和人工成本,電商自然就便宜,當然不能說這衣服就是假貨。」記者了解到在電商平臺上,「差別供貨」早已不是秘密。
  • 發達國家實體店為什麼比電商發展的好?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線下的實體店的發展依舊非常好,相反國外電商平臺發展得卻並不如意,只有亞馬遜等少數電商平臺得到了發展。而在中國,隨著網際網路電商異軍突起,對實體店產生了重要影響,這又是為什麼呢?實際上,歐美發達國家實體店要比電商發展得好,中國則正好相反是有原因的:首先,中國有近14億人口,龐大的人口基數能夠支持國內電商的發展,而美國只有3億多人、日本只有1億多人,在這樣人口基數要發展電商是有困難的。
  • 日本實體店是這麼幹掉電商的
    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達芙妮等本土品牌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 7、8名保潔人員負責購物城的全部清掃工作。分類垃圾桶用潔白的抹布擦得一塵不染。這樣清潔的環境也讓人更樂意一起保持和維護。
  • 電商衝擊之下,實體店該如何自保?
    網際網路浪潮席捲而來之際,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紛紛看到了其中隱藏的巨大商機,以電商、社交和搜索為切入口,成立了如今的三家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在今年出爐的福布斯富豪榜中,馬雲再次摘得首富桂冠,以656億美元的身價第三次登上巔峰,馬化騰則以552億美元的身價居於次席。十餘年前,社會設想到今天的這一局面?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各大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
  • 社區團購式的手段,搞垮實體,千萬人將失業
    與此同時,實體經濟,正在一步步地,被資本所吞噬,倘若真有天,資本家奪走了小販們的工作,那麼,數以千萬的國人,將面臨失業境地。科技,本該用於惠民,既得利益者不思考,沒有人力,他們,又將何去何從?不願巴結領導、想要養家餬口的人,深知「廉價勞動力」一詞,萬般無奈下,只得自己開實體店,用來謀生計。物價上漲,促使房租從3000塊,漲到8000左右,價格,還欲想再往上延伸。
  • 社區團購的崛起,水果店主直言看不到希望,實體店該何去何從?
    但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就是由於很多的電商都在進行轉型,線下的社區團購也成為了第一大渠道,有大機率成為網際網路企業新的市場空間。而另一方面,據有關機構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的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高達2796.2億元,同比增長了36.7個百分點。預計三年的時間,市場規格可能會達到8000億元。如此引入矚目的數據,自然也得到了網際網路巨頭的注意,從而相繼的投身其中。
  • 實體店又遇寒冬期,旺鋪老闆紛紛轉讓,馬云為實體店指明未來
    文:百川自從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之後,實體店的老闆越來越感覺到處境艱難。如今實體店的生意實在太難做了,房租、水電費和人工成本都在漲,唯獨生意不見起色。而在上個世紀末,還有「一鋪養三代」的說法,但是現在所謂的「旺鋪」更新迭代的速度卻異常快。
  • 電商衝擊下,牆紙實體店的護城河在哪裡?
    現在實體店生意越來越冷清!網絡電商是不是已經快取代實體店了?」 相信很多牆紙實體店主都有類似的擔心。  「思則變,變則通」,於是一些有識之士開始了急匆匆的「觸電」之旅。  其實牆紙電商還很弱小,遠沒有達到讓線下門店痛的嗷嗷叫的地步。
  • 又到年底了,打工者們忙著找出路,而一些實體店的老闆簡直要哭了
    幾乎每個出了社會的成年人都會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思考,只是每個人思考的事情不一樣,思考的角度也不同,想要達到的目的也都不一樣,比如今年很多打工者失業後就陷入了找工作難得尷尬境地,有打工者失業了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和各種挑剔,也有一部分打工者失業是被迫失業的,比如是因為之前所在的公司倒閉了導致的失業而暫時沒找到下家的等等各種原因,但是無論是出於何種原因,大多數的打工者們還是在很積極的思考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 沿街滿是「虧本轉讓」,城市的繁榮相去甚遠,是因為房價還是電商
    電商,發達國家為啥沒有呢,因為人家不發展這個,實體經濟整個鏈條,早餐店,公交車,汽車汽油,然後是房租的水電費,人員開支。電商呢,只剩下快遞員了。 中國電商看似摧毀的是實體商業店,實際它破壞的是支撐社會就業的商業體系,這樣做是不道德的。試問有營業執照的個體工商戶他們有原罪嗎?他們的權利就不該保護嗎?
  • 實體店逆襲的三大優勢!讓你永遠不會被電商淘汰
    尤其是電商經濟的出現,徹底「顛覆」了人們的購物方式。雖然電子商務還在持續增長,但未來我國的消費市場大部分還是會在線下,而不是純粹的電子商務。這麼說,有些人肯定不敢相信,特別是今年,疫情的影響,大家的購物方式更加向線上電商傾斜,為什麼還說消費市場還是會在線下呢?因為,實體店相比於網店,最大的優勢就是有獨特的用戶體驗。
  • 曾經做電商發財的朋友,如今卻去開實體店,問過才明白怎麼回事
    曾經做電商發財的朋友,如今卻去開實體店,問過後才明白怎麼回事>就認識一位做電商賺過大錢的朋友,當年他的淘寶店也是年銷千萬的,一年下來也是賺到了上百萬,可能說是人生贏家了。不過就是做電商很不錯的朋友,發現這一年來卻是換了一個行業,從以前做電商,變成現在開實體店賣快銷品了。這個轉變讓身邊的朋友都感覺奇怪,以前他很看不起開實體店的,覺得電商才是未來的趨勢,現在卻是自己反而開起來實體店,讓人想不通了。不過後面問過他後,才知道真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