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又遇寒冬期,旺鋪老闆紛紛轉讓,馬云為實體店指明未來

2020-12-21 柒零財經觀

文:百川

自從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之後,實體店的老闆越來越感覺到處境艱難。如今實體店的生意實在太難做了,房租、水電費和人工成本都在漲,唯獨生意不見起色。而在上個世紀末,還有「一鋪養三代」的說法,但是現在所謂的「旺鋪」更新迭代的速度卻異常快。

近年來,電商行業可以說百花齊放,淘寶每年的雙十一都能夠打破交易新紀錄。成立僅五年的拼多多讓黃崢成功登上了全國前五富豪的位置。面對著電商行業的步步緊逼,實體店鋪卻迎來了行業的寒冬,實體店的業績堪稱直線下滑,大量店鋪不得不關門或者轉讓。

實體店老闆普遍認為店內業績下滑和電商的定價有很大的聯繫。電商將價格壓到最低,打亂了市場的秩序,而實體店的成本高,很難給出電商同等的價格。再加上因為快遞行業的崛起,使得電商購物的時效性也在增強,基本上購物後非偏遠地區三天內都可以到。因此電商行業的出現改變了很多人的消費習慣,也讓很多實體店主對淘寶的創始人馬雲都有了異議。

然而實際上馬雲早就回應過,他認為實體店現在不好做不應該怪淘寶。其實電商行業的發展是歷史所需,即使不是馬雲,遲早也會有別人將電商帶到我們的市場上來。在馬雲之前就已經有很多電商平臺在我國出現,只不過大多都是小打小鬧而已,只有馬雲的淘寶算是把電商行業帶到了普羅大眾的視線裡。

電商是時代的產物,而且對實體行業真正造成影響的實際還是實體行業自身的問題。一些實體行業的商家的思想還是「守舊式」思想,缺乏對新事物的探知能力,因此當新事物的浪潮已經拍到門前的時候才知道抵抗,然而已經為時已晚。

實際上馬雲的意思就是當新事物已經成為未來必須時,首要做的就是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如果逆流而上,最終被拍死在沙灘上,也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電商行業的崛起會對實體行業造成影響,其實也是社會發展的正常進程。畢竟市場就是那麼大,當電商吞沒了大部分市場的時候,實體行業只能忍痛放棄一部分市場。

然而電商行業是無法完全取代實體行業的,除非人都不需要出門了。否則實體行業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用戶群體的,畢竟人是需要溝通的有感情的動物,這些以服務取勝、用人與人的溝通交流來促進交易的實體行業是電商行業無法達到的。

實際上,雖然電商行業以價格取勝。但是隨之帶來的還有不少問題,真假、售後和質量都是電商行業帶來的弊端。還有運輸路上的磕磕碰碰都會為購物體驗帶來負面的影響,很多人喜歡的好朋友一起逛街的樂趣,都無法在電商中得到。

因此實體行業想要改變現狀,其實還是有方法的。

首先,要對自己進行精準的定位。如果實體店一直以促銷來取勝,那麼其實是將自己放在了一個非常危險的位置,因為拼價格,實體店是很難拼過電商的。畢竟本身的附加成本就遠遠超過了電商行業的商品。因此需要自己明確產品的定位,有些產品可以拼價格,用來吸引電商的客戶。而有的產品無法以價格取勝,就要從別的方面入手,來打動實體店的客戶。

其次,對於銷售手段要適度。尤其是某些服裝店,當見到一個顧客進店時,表現得太過熱情其實適得其反。特別是那些從頭推銷到尾的導購,推銷了反而會讓顧客產生厭煩心理。

實體店最大的優勢就是方便交流。而本質上讓人舒服的交流就是不要過度熱情,要留有一定的社交距離。顧客更需要的是在有需要的時候解答疑問,而不是一個跟在身後的推銷機器人。將傳統推銷轉成情感經營,才是一個實體店鋪優勢所在。

最後就是馬雲曾經說過的「新零售」,即線上和線下整合營銷。其實這也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也是馬云為實體店經營者指的一條「明路」。

成功的實體業的新零售並不是簡單地將商品掛在網上店鋪裡,而是能夠將線上線下的商品價格統一,促銷也是統一。這樣的情況下能夠避免消費者為了省錢再去電商買的情況。另外就是線上可以放些線上專供產品,並且能夠統一售後,這樣自己的優勢就能體現出了。

如今線下的「旺鋪」越來越難賣,也並不全是因為現在的房價、房租貴,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店主自身的經營模式可能出現了問題。馬雲自己就曾經表示,未來可能會有一半是實體店將要淘汰,但同時也會有跟上時代的店鋪迎來更好的發展,所以自己主動跟上時代的話,成功也是會伴隨而來。

你認為新零售是未來的發展重點嗎?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柒零財經觀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遍地旺鋪轉讓,實體店出路在哪?董明珠直言相告
    近年來,很多實體店因經營不善,而相斷倒閉,特別是今年疫情過後,不僅是街邊小店都掛出了「旺鋪轉讓」的標牌,就連大型的商場也熬不過這個冬天。前些日子,開了17年的上海四川北路的巴黎春天商場因經營不善而宣布關門倒閉。
  • 街上貼滿「旺鋪轉租」,實體店「寒冬」難熬?董明珠卻指了條明路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唯一不變的是,實體店確實到了「危急存亡」之際。雖然電商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不少優惠和便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實體店可以全員退出歷史舞臺。不管是電商還是實體店,對於消費者的重要性都是很高的。而業內的諸多實業家們,也為實體店的未來發展,提出了不少「建議」。
  • 遍地旺鋪轉讓,活下去成了唯一口號,實體店出路在哪?董明珠直言
    文:Jarvan我們都知道的一個道理:一個新興行業的崛起總會為另一個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比如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為電商行業提供了沃土;而與之相對應的,一個行業的興起往往會伴隨著另一個行業的沒落,電商行業的崛起確實值得欣慰,然而它卻影響了實體經濟
  • 日本的電商為何打不倒實體店?實體店真的難以生存?馬雲給出建議
    由於,近年來的銷售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商鋪在我國越來越不吃香了,曾經的「旺鋪」也逐漸淪為「亡鋪」,我國的實體店經營壓力也是越來越大,許多看起來還不錯的商店,也都面臨著倒閉的風險,在電子商務和高租金的雙重壓力之下,很多店鋪實在難以支撐,最終只能走向倒閉。
  • 除了實體店難做要馬雲「背鍋」,又一問題出現了
    在這一背景下,實體店生意開始被嚴重擠壓,而實體店老闆們也因此紛紛被迫轉行。與此同時,很多實體從業者開始把矛頭轉向馬雲,畢竟馬雲是國內第一個做電商的人,他創辦了淘寶,花了近10年的時間培養國人的網購習慣。如果不是馬雲,那麼實體店生意就不會那麼難做,大街上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旺鋪招租」了。相信此時瀏覽本文的讀者中,也有不少炒股的朋友!股市永遠只有少數人賺錢,一賺二平七個虧是股市鐵的規律!要想在弱肉強食的股市中生存,沒有一套盈利方法技巧和自我保護的紀律是不行的。
  • 馬雲: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能抓住趨勢的實體店會迎來新機會
    文/智庫優課商業組過去10年,可以稱為傳統實體商業的寒冬。電商的猛然崛起,讓實體店受到了重創,但這幾年,局勢已經在悄然改變了。實體店的前景,越來越明朗了。早在2016年馬雲出席杭州雲棲大會時,在「五新」戰略中關於「新零售」就有了預測性的解讀。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將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法,只有新零售這一說法。線下的商家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商家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加上現代化物流合在一起,創造出新的零售形態。
  • 實體店「倒閉潮」將至?馬雲五字箴言給出路,宗慶後悄悄「布局」
    究竟實體店的未來在哪裡?多年前,馬雲就表示未來電子商務會取代實體店的發展,但是宗慶後對於馬雲的言論毫不在意,甚至認為馬雲是在「吹牛」,但是現在宗慶後已經「妥協」了,娃哈哈已經成立了兩家電子商務公司,其中有一家還是跨境電商,可見改變是有多大。
  • 巨頭紛紛回歸線下,那麼實體店到底該怎麼運營?
    實體店和網店區別在於線上和線下經營交易,但是現在很多實體店的老闆也意識到網上訂單的重要性,在店鋪的基礎上,開設了網店經營。 一些有實力的電商,更是意識到實體店的作用,他們做好網店的運營同時,也開始布局線下實體店。
  • 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房東也受影響,「一鋪養三代」的時代過去了?
    現如今,滿大街都能看到門面轉讓的消息。就連人流量最多的步行街的門面,很多也沒能逃過關門轉讓的結局。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關於這個問題,很多實體店老闆都認為,電商才是「罪魁禍首」。誠然,電商崛起以後,很多實體店的生意確實稱得上是一落千丈。而且隨著電商的規模越來越大,幾乎所有實體店都沒能逃脫被擠壓的命運。
  • 馬雲的話已應驗——十年倒下半數實體店,未來又將「鹿死誰手」?
    國內富豪榜上名列前茅的,有很多都是來自網際網路行業的大佬,比如馬雲、馬化騰、劉強東等人。雖說網際網路的發達,可以加速信息的傳遞,即便間隔大半個中國,依然能夠在第一時間接收到各地的消息,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值得人深思的問題——實體店的未來。
  • 實體店生意難做,房東會受影響嗎?「一鋪養三代」能否繼續?
    相信幹實體店時間久的人都有體會,如今開店賺錢越來越不容易,近幾年店鋪轉讓的也越來越多。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說「深圳某整條街的店面批量倒閉,招租了許久也沒人問津,同樣在深圳坂田五和也發現有很多店鋪在轉讓中。」其實不僅是深圳出現這種現象,其他地區也基本一樣。如今,滿大街都能看到門面轉讓的小廣告。甚至是一些人流最多的步行街的門面,也能看到很多店鋪轉讓的廣告。
  • 金華實體店陷入困境頻關門 商鋪經營不下去又轉不掉
    在實體經濟下行壓力下,商界大鱷尚且躲不過關門的命運,沿街路邊的一些服裝店、菸酒店、餐飲店、水果店等實體小店也紛紛因經營慘澹而關門轉讓。   隨著消費日趨理性,加上網店衝擊,實體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艱難。「現在開店生意不好做,每條街都有幾家店在轉讓,找下家有點難。」5月24日,在市區江南蘭溪街步行街經營服裝的店主有些心煩,每天的營業額還不夠支付店鋪租金,轉讓廣告貼出去很久了,問都沒人問。
  • 實體店迎來「倒閉潮」,有人「怪罪」馬雲和電商,董明珠仗義執言
    而在市場中,一個行業的崛起,就會導致另一個行業的衰敗了,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電商行業的崛起就讓很多實體店難以為繼了。特別是今年一場疫情過後,很多實體店陷入了經營危機,有部分店面直接就貼出了轉讓的公告,剩下的店家也都在「苟延殘喘」著。
  • 遍地旺鋪轉讓,電商的確影響了實體店,但不能說影響了實體經濟!
    電子商務的出現,的確影響了實體店的發展,也讓很多實體店就此倒閉。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於是很多人就說,是電子商務影響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人們對於實體經濟都有一個誤區,覺得只要是開了實體店,就算是實體經濟了。如果你是這麼想的話,那真的就大錯特錯了。
  • 實體店越發不好做,難道要怪馬雲?這3個原因才是「罪魁禍首」!
    文/貓行實體店越發的不好做,難道要怪馬雲?這3個原因才是「罪魁禍首」!近些年來國內電商、淘寶的起讓很多實體店如臨大敵。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麼一個問題,電商和淘寶的能量就這麼強大,能讓實體店無路可活嗎?其實說到底還是實體店自身的一些局限性,才導致了如今的局面。實體店越發的不好做,真的不能怪馬雲,這3個原因才是「罪魁禍首」!首先第一點肯定是消費者的問題,雖然如今人民生活水平都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與此同時,消費的壓力也很大。
  • 遍地「清倉甩賣」,實體店成「黃粱一夢」,董明珠暗指實體未來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抱怨生意不好做,人工成本增加、房租增加……每年總成本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收益卻沒有增長太多,因此有很多人都表示所謂的「一鋪養三代」不過是一場「美夢」罷了。其實,在電商崛起之後,實體行業會遭受到衝擊,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畢竟中國人的消費能力有限,當電商帶走了一定流量之後,實體行業自然就會損失一部分流量。
  • 實體店將被「淘汰」?馬雲曾預言,電商也會「終結」,而它將崛起
    導讀:實體店將被「淘汰」?馬雲曾預言,電商也會「終結」,而它將崛起!最近這幾年來,電子商務無疑是中國最為熱門的領域之一;隨著馬雲的阿里巴巴、劉強東的京東以及黃崢的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不斷的發展起來以後,很多人都開始知道了網購,並且在我們身邊,每天在網上購物的人也是數不勝數的;如今電商在我國發展的「如火如荼」,而從事電商行業的人,也開始變得越老越多!
  • 中國實體店非常慘澹,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店卻人滿為患?
    現在我們國內的實體店的經營,真的非常困難,最近朋友圈廣泛流傳的實體店陣亡名單讓人觸目驚心,比如說百貨商店的關門兒以及達芙妮等本土的品牌撤櫃等等,在電商以及高房費的壓力下,消費者習慣網上購物的多重壓力下,實體店已經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那麼真的是電商的發展壓垮了實體店嗎?
  • 實體店和線上商城比,到底差在哪裡?
    自2016年以來實體店的日子一直不太好過線上商城步步緊逼租金日漸上漲、人工成本逐年增高使得實體店迎來了寒冬,迎來了關店大潮肯定不可能只要人們還有出門的需求實體店就依然會存活實體店的大環境是很差但不代表實體店沒有未來
  • 都說實體店不好做,有倒閉也有轉讓,那麼實體店是否真實如此?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身邊經常聽到有人說有實體店倒閉了,或者哪家實體店轉讓了。並且不止一次的聽到有人說,實體店已經不行了,幹實體店賺不到錢了。種種的聲音讓人感覺到,似乎全國的實體店都面臨著破產的危機,而且總感覺實體店已經沒有出路了。只是事實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