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川
自從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之後,實體店的老闆越來越感覺到處境艱難。如今實體店的生意實在太難做了,房租、水電費和人工成本都在漲,唯獨生意不見起色。而在上個世紀末,還有「一鋪養三代」的說法,但是現在所謂的「旺鋪」更新迭代的速度卻異常快。
近年來,電商行業可以說百花齊放,淘寶每年的雙十一都能夠打破交易新紀錄。成立僅五年的拼多多讓黃崢成功登上了全國前五富豪的位置。面對著電商行業的步步緊逼,實體店鋪卻迎來了行業的寒冬,實體店的業績堪稱直線下滑,大量店鋪不得不關門或者轉讓。
實體店老闆普遍認為店內業績下滑和電商的定價有很大的聯繫。電商將價格壓到最低,打亂了市場的秩序,而實體店的成本高,很難給出電商同等的價格。再加上因為快遞行業的崛起,使得電商購物的時效性也在增強,基本上購物後非偏遠地區三天內都可以到。因此電商行業的出現改變了很多人的消費習慣,也讓很多實體店主對淘寶的創始人馬雲都有了異議。
然而實際上馬雲早就回應過,他認為實體店現在不好做不應該怪淘寶。其實電商行業的發展是歷史所需,即使不是馬雲,遲早也會有別人將電商帶到我們的市場上來。在馬雲之前就已經有很多電商平臺在我國出現,只不過大多都是小打小鬧而已,只有馬雲的淘寶算是把電商行業帶到了普羅大眾的視線裡。
電商是時代的產物,而且對實體行業真正造成影響的實際還是實體行業自身的問題。一些實體行業的商家的思想還是「守舊式」思想,缺乏對新事物的探知能力,因此當新事物的浪潮已經拍到門前的時候才知道抵抗,然而已經為時已晚。
實際上馬雲的意思就是當新事物已經成為未來必須時,首要做的就是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如果逆流而上,最終被拍死在沙灘上,也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電商行業的崛起會對實體行業造成影響,其實也是社會發展的正常進程。畢竟市場就是那麼大,當電商吞沒了大部分市場的時候,實體行業只能忍痛放棄一部分市場。
然而電商行業是無法完全取代實體行業的,除非人都不需要出門了。否則實體行業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用戶群體的,畢竟人是需要溝通的有感情的動物,這些以服務取勝、用人與人的溝通交流來促進交易的實體行業是電商行業無法達到的。
實際上,雖然電商行業以價格取勝。但是隨之帶來的還有不少問題,真假、售後和質量都是電商行業帶來的弊端。還有運輸路上的磕磕碰碰都會為購物體驗帶來負面的影響,很多人喜歡的好朋友一起逛街的樂趣,都無法在電商中得到。
因此實體行業想要改變現狀,其實還是有方法的。
首先,要對自己進行精準的定位。如果實體店一直以促銷來取勝,那麼其實是將自己放在了一個非常危險的位置,因為拼價格,實體店是很難拼過電商的。畢竟本身的附加成本就遠遠超過了電商行業的商品。因此需要自己明確產品的定位,有些產品可以拼價格,用來吸引電商的客戶。而有的產品無法以價格取勝,就要從別的方面入手,來打動實體店的客戶。
其次,對於銷售手段要適度。尤其是某些服裝店,當見到一個顧客進店時,表現得太過熱情其實適得其反。特別是那些從頭推銷到尾的導購,推銷了反而會讓顧客產生厭煩心理。
實體店最大的優勢就是方便交流。而本質上讓人舒服的交流就是不要過度熱情,要留有一定的社交距離。顧客更需要的是在有需要的時候解答疑問,而不是一個跟在身後的推銷機器人。將傳統推銷轉成情感經營,才是一個實體店鋪優勢所在。
最後就是馬雲曾經說過的「新零售」,即線上和線下整合營銷。其實這也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也是馬云為實體店經營者指的一條「明路」。
成功的實體業的新零售並不是簡單地將商品掛在網上店鋪裡,而是能夠將線上線下的商品價格統一,促銷也是統一。這樣的情況下能夠避免消費者為了省錢再去電商買的情況。另外就是線上可以放些線上專供產品,並且能夠統一售後,這樣自己的優勢就能體現出了。
如今線下的「旺鋪」越來越難賣,也並不全是因為現在的房價、房租貴,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店主自身的經營模式可能出現了問題。馬雲自己就曾經表示,未來可能會有一半是實體店將要淘汰,但同時也會有跟上時代的店鋪迎來更好的發展,所以自己主動跟上時代的話,成功也是會伴隨而來。
你認為新零售是未來的發展重點嗎?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柒零財經觀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