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升,1961年7月1日出生於上海,1978年畢業於上海玉石雕刻廠工業中學,進入上海玉石雕刻廠學藝。
期間曾得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蕭海春的指導。因出色的琢玉成績,取得雕刻界權威人士的一致認可,1984年獲得提前晉級的殊榮。
之後在對中華傳統玉器深刻領會的基礎上,潛心研究西方雕刻史,吸取了西方雕塑大師人物作品的精華,賦予中國傳統人物雕刻更深的內涵。
1993年至今在上海成立了「德升琢玉工作室」。2003年,成立「戴家祥德升玉雕藝術工作室」,中國雕刻第一人。
吳德升大師有著不拘一格的創作思路,巧奪天工的造型能力,恰到好處的藝術誇張,讓抽象的人文思想與具體的質感結合產生出巨大的影響力,為中國玉雕界公認的頂尖大家。
擅長人物與立體件創作,被中國評為全國玉石雕刻藝術大師,近年來的作品採用西方雕塑特色融入作品。
「作品沉穩、工藝精湛、古樸靈動」是業界對大師的評價。一塊塊美玉在他的雕琢下,有了時代的脈搏。
沉下心來將每一件作品做到完美,而玉雕,就是他一生中唯一的追求。
18歲那年,畢業於上海玉石雕刻廠工業中學的吳德升戴上袖套,成為上海玉石雕刻廠的一名年輕學徒工,在老師傅們的引領下,不斷摸索雕刻工藝,並愛上了玉雕這門傳統工藝。
僅僅5年之後,生性不「安分」的吳德升不再滿足於所學,扔掉了令人羨慕的國企「鐵飯碗」,從上海玉石雕刻廠辭職,先後獨自赴雲南、深圳打工,長達近8年的技藝磨練積累了豐富的玉雕創作經驗。
並於1993年在上海成立了吳德升玉雕藝術工作室,在堅持玉石雕刻「形、神、精」的同時,將西洋雕塑藝術和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到每一件作品中。
除了一些重要活動,吳德升把工作室當成了第二個家,並以培養年輕工匠為己任。從1996年起他開始帶徒,至今已帶了100多名徒弟。
在他的指導下,這些年輕人從毫無美術基礎,到能夠獨立製作玉雕,乃至成長為技師、高級技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還有4人已成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玉雕文化在他們的手中得以發揚光大。
玉雕創作要切入人的靈魂的觀點:「自古以來,琢玉人的創作就好像在做夢。多少佳作,就像一首首無聲的詩,一個個神秘的夢。只有把藝術的創作與生命結合在一起,琢玉技藝才會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無論是傳統題材,還是現代題材,吳德升認為:最重要的是視覺美感。玉雕設計的思維,有時要擺脫客觀的自然物象,去尋找線條,組成立體效果和塊面。
一件好的玉雕作品,不但要料好,設計更要好。中國的傳統工藝講究疏密關係,陽剛和陰柔的結合,線條的自然和流暢,猶如人的呼吸順暢。
要繼承傳統,更要有自我的獨創藝術,力求擺脫平庸,追求新奇。
從事玉雕一定要因材施「巧」,巧思巧用材料,把握材料的特點來進行設計製作,以達到讓各種材料都能產生最佳的藝術表現力的目的。
舉個例子
《和諧》珊瑚雕作從觀察、思考、圖騰描繪到完成作品耗費大師近四年的時間。作品呈現的靈感是源自於屈原《九歌》詩篇裡所描寫神靈間相互眷戀的故事。
中國玉雕大師吳德升展示作品《和諧》
作品正面雕刻凌空飛舞、唱吟天籟等各種姿態飄逸輕盈的「天女」,解讀「天女」是為水。
背面刻了七個由幼至老的男性臉龐,寓意著人生的成長階段,領悟人間百態。正面「天女」表現出柔情似水的細膩與背面男性歷經滄桑的粗曠面相,代表著玉雕大師所隱喻的眷戀情懷。
吳德升期望透過此件作品,為兩岸玉雕文化交流略盡綿薄之力。
主要經歷
1978年 | 進入上海玉石雕刻廠
1993年 | 成立吳德升玉雕藝術工作室
2004年 | 被評為中國玉石雕刻藝術大師
2006年 | 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2006年 | 被中國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玉石分會聘為"天工獎"評委
2008年 | 被聘為中國工藝美術品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城工藝品有限公司工藝美術品,玉雕珠寶首飾首席藝術大總監
2008年1月 | 被聘為上海第三屆玉器節專家評委
2008年4月 | 被聘為蘇州市首屆"子岡杯"玉雕精品展專家評委
2008年7月 | 被浙江省珠寶首飾行業協會聘為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師專家組專家評委
2010年 | 當選為中國生產力學會常務理事
2010年 | 被聘為中藝(香港)有限公司高級顧問
2010年 | 被聘為上海老鳳祥玉雕象牙有限公司高級顧問
2010年 | 被聘為中國寶玉石協會常務理事
獲獎作品
2006年 | 獲北京工美首屆中國和田玉「玉鼎杯」金獎
2007年 | 獲得世界雕刻藝術作品大賽金獎
2007年 | 獲中國玉石雕刻作品「天工獎」金獎
2008年 | 獲中國玉石雕刻作品「天工獎」金獎
2008年 | 白玉籽料作品《李白醉酒》獲得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天工藝苑百花杯」金獎
2008年 | 白玉作品《春韻》、《貴妃》獲得中國玉器百花獎金獎
2009年 | 白玉作品《裸女擺件》獲得中國玉器百花獎金獎
部分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