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雖然幾多波折,但終是等到了風雨過後春暖花開的日子。4月23日,我們又迎來了「世界讀書日」,居家學習和教學的師生們,你們有沒有利用好時間徜徉於書海中呢?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又譯「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八次大會上通過決議,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權與版權日」,致力於向全世界推廣閱讀、出版和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智慧財產權。
近日發布的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人均閱讀紙質書4.65本,成年人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2.84本,未成年人人均讀書10.36本。對比這份「讀書報告」,你的閱讀量是遙遙領先,還是拖了人均閱讀的後腿?
閱讀不僅能增長知識,提高個人修養,還有益於身心健康。
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的研究者在2009年發現,閱讀能減輕68%的壓力,甚至超過了聽音樂和散步。每天閱讀報紙或書籍6分鐘,人的心率和肌肉張力都有所下降。
2013年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讀小說或其他文學作品的人,理解別人想法、願望和信念的能力更強。閱讀能讓讀者與書中的人物角色互動,增加了他們在現實世界中對別人的體貼、憐憫之情。
讀的書越多,知道的事情就越多,學到的知識越多,涉獵面也就越廣。這是因為閱讀能增加一個人的詞彙量,而後者與智商提高之間存在著正相關。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思考速度會下降。而閱讀,能很好地延緩甚至阻止認知功能下降,有助於預防老年痴呆症。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如睡前閱讀輕鬆的書籍,能改善睡眠質量,因為它有助於人們從覺醒階段向熟睡階段過渡。
此外,愛讀書的人往往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還能將從中汲取的健康知識用到生活中,作息更合理,飲食更健康。
世界讀書日雖然只有一天,但是這個日的意義在於希望每一天都能成為讀書日。作為教師和學生,更是應該養成開卷有益、敏而好學的習慣。
「疫情下的教與學」
世界讀書日主題讀書活動等你來參加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眾志成城奮起抗「疫」。普陀區教育系統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使命責任團結帶領廣大師生員工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志在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為迎接第25個世界讀書日,充分展示普陀區廣大師生在特殊時期的教學與學習情況,普陀區教育工作黨委宣傳科與普陀區教育學院教育情報資料中心(含區教育局圖工委、區中小學生讀書活動促進會、《普陀教育》、《普陀教育報》聯合組織此次徵文活動。
一、徵文時間
2020年3月27日至5月10日
二、參加對象
1.普陀區教育系統教職員工。
2.普陀區在讀的中小學生。
三、徵文要求
(一)體裁與內容
1.論文類(教師參與),重點闡述學校或個人抗疫期間,開展「在線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實踐與思考,3500字以內,符合論文撰寫的基本規範。
2.通訊與故事類(教職員工與學生均可參與),重點敘述學校或個人抗疫期間的教育教學或學習、閱讀方面的事件、故事或感悟。通訊類要符合通訊撰寫的基本格式,1500字以內;故事、感悟類要具體、生動、有感染力,400——800字以內。徵文題目根據主題自定。
(二)必須為作者原創,內容真實,未在其他媒體公開發表過。
(三)上傳要求
1.我校教師和學生徵文活動請發送郵箱405006980@qq.com並在郵件主題前標明「某某抗疫徵文」。
2.徵文用Word格式,文章標題用黑體、四號,正文字體用宋體、小四號、1.5倍行距,文章標題正下方為作者信息,依次為單位(單位均為全稱)、班級、姓名、聯繫地址、電話。
四、徵文使用及評獎
(一)來稿擇優分類在「上海普陀教育微信公眾號」、《普陀教育報》《普陀教育》上刊登,先投稿先推送,徵集作品與展出作品同步進行。特別優秀的稿件將推薦到市級刊物、「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等發表。
(二)活動將評出個人一二三等獎若干,單位優秀組織獎若干,並頒發獲獎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