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的來歷由來 為什麼要讀書意義及好處

2020-11-24 閩南網

  我們常說一個人要讀書才有出息,很多人都自動理解為,要去學校讀書才有出息。不可否認這樣的理解其實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其實也沒錯,但是卻曲解了讀書意思。讀書不是或者不僅是在學校的學習,更多的是自身的修養與提升。而現在真正讀書的人已經愈來愈少了。你還記得世界讀書日是什麼時候嗎?2018世界讀書日是幾月幾日?今年世界讀書日是幾月幾號?我們一起讀書吧!

2018世界讀書日是幾月幾日

  4月23日 世界讀書日

  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智慧財產權。每年的這一天,世界100多個國家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圖書宣傳活動 。

世界讀書日的由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擇4月23日成為世界讀書日的靈感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隆尼亞地區大眾節日「聖喬治節」。實際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亞出生和去世的紀念日,又是美國作家納博科夫、法國作家莫裡斯 德魯昂、冰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克斯內斯等多位文學家的生日,所以這一天成為全球性圖書日看來「名正言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召喚,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圖書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致力於向全世界推廣閱讀、出版和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我們必須能夠讓每一個地方每一個人都獲得圖書。」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文化產業與版權部主任兼教科文組織出版社社長米拉格羅斯 德爾 科羅爾女士曾多次強調的一句話。自「世界讀書日」宣布以來,得到了全球社會各界的熱切響應,並發展為尤其重視針對青少年的活動,目的是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人文精神,引導他們尊重知識。因此,在每年的4月23日,作家、出版商、教師、圖書管理員、私立或公立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學生、人道主義者、大眾媒體,以及全球各國愛書的人已經把讀書日的宣傳活動演變成一個熱鬧的歡樂節日。

  世界讀書日的意義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將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從那以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讀書、愛書的重要性,也開始樹立尊重智慧財產權的意識、開始加強智慧財產權和版權保護。那麼今天就讓我們進一步來挖掘世界讀書日的意義。

  世界讀書日的意義,享受讀書樂趣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將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並呼籲:「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智慧財產權。」

  自那時以來,這個獨樹一幟、墨香洋溢的節日聲譽日隆,受到全世界人們的關注和歡迎,其宗旨和意義也逐漸深入人心。世界讀書日以節日的形式,讓人們向健康、高尚、純粹的生活方式回歸,向那些為人類開拓了自由、豐富的精神世界的偉人致敬。

  這是真情的呼喚,這是深沉的緬懷。不論膚色,無分國別,人們在這個節日裡表達對人類文明發展的信心和希望。在這一世界潮流之中,我們的熱情也日趨高漲——多讀書、讀好書,正成為今天我們全社會的共識與需求,一股股清新的讀書之風撲面而來。

  作為千年文明古國,我國的偉大傳統之一就是以讀書為尊為貴。「積財千萬,無過讀書。」讀書可以明理得道,可以修身養性。「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讀書人在閱讀之中,「手披目視,口詠其言,心惟其義」,「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種身心合一的閱讀歷程,賦予了讀書極為厚重的神聖性和愉悅性。

  讀書使炎黃子孫能夠思接千載,縱橫萬裡,窺天地之妙,得萬物之靈。文化的血脈、思想的精髓、國家的道統……都在讀書中綿延不絕,久傳於世。讀書的傳統早已沉澱在民族性格的深處。鑿壁偷光,懸梁刺股,囊螢映雪……一個個動人故事形象地體現出中華民族對讀書的酷愛。

  古人甚至有云:「飢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更可驚嘆者,我們的祖先曾設計出一整套完備而行之久遠的制度,讓讀書成為國人治國安邦的進階。讀書之興衰實與我們個體與民族的命運轉折息息相關,須臾不可分離。

  當今時代,信息爆炸,潮湧而來,種種現代傳播媒體在拓展人們視野的同時,亦在擠佔人們讀書的時間。尤令人關切者,社會浮躁之風、快餐文化等諸種不利因素,也阻礙了全民閱讀的展開與深入。近年來,一些社會調查所顯示的國民閱讀率的下降,正說明重申並弘揚讀書傳統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在知識經濟時代,現代化建設比以往更倚重於知識的力量,更依靠於全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在全社會大力倡導讀書之風,有助於提升國民的知識水平和自我學習、發展能力,特別是青少年,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讓讀書成為他們終身追求的「時尚」,十分有利於建設學習型社會和創新型社會,有利於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國家戰略。

  「世界讀書日」每年只有一天,但它的意義在於使每一天都成為「讀書日」。身在熱愛讀書的國度,我們更應該在每一天享受讀書帶來的進步和樂趣。願每一個人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

  相關閱讀: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 2018我國閱讀指數首次發布

原標題:2018世界讀書日是幾月幾日 2018世界讀書日的由來及意義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2018世界讀書日是幾月幾日 2018世界讀書日的由來及意義
    我們常說一個人要讀書才有出息,很多人都自動理解為,要去學校讀書才有出息。不可否認這樣的理解其實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其實也沒錯,但是卻曲解了讀書意思。讀書不是或者不僅是在學校的學習,更多的是自身的修養與提升。而現在真正讀書的人已經愈來愈少了。你還記得世界讀書日是什麼時候嗎?2018世界讀書日是幾月幾日?今年世界讀書日是幾月幾號?
  • 世界讀書日的由來是什麼 世界讀書日起源
    關於「讀書無用論」是不成立的,這只是懶人的自我安慰罷了,只有真正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時,才會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和世界節日大全來看看世界讀書日的由來吧!  世界讀書日的由來  世界讀書日來源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一個傳說: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於深山,勇士喬治隻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從此書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徵。4月23日成為「聖喬治節」。節日期間,加泰隆尼亞地區的居民有贈送玫瑰和圖書給親友的習俗。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
  • 2018世界讀書日的主題是什麼 臨沂人要知道它的來歷
    讀書,可以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品質,增添人的外在氣質,最重要的是能增加知識。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大家知不知道這一天的來歷?   一、2018世界讀書日是幾月幾日?   4月23日 世界讀書日   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   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智慧財產權。
  • 讀書日|4.23世界讀書日的由來
    讀書是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類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徑。世界讀書日,請用十指去尋找美,用眼睛去發現美。用頭腦去領悟美,用心靈去感受美。世界讀書日的簡介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
  • 世界讀書日|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作者:姜漢實今天是4月23號,是世界讀書日。我覺得這一天,是意義非凡的一天。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正在飛速發展,讓人們的心,變得躁動不安。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慢慢的失去了自我,成為社會這架儀器中,冷漠的一顆螺母。而讀書,恰恰是拯救心靈的,救贖靈魂的最好的方式。
  • 世界讀書日,談談讀書對人生的意義
    世界讀書日如期而至。不管怎麼樣,書想讀還是要讀的,看著最近入手的這麼多書籍,我想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裡,有書為伴的日子還是很美好的。讀書到底對人生有什麼意義呢?我想用自己的經歷來談一談感受吧。第一:書的海洋裡充滿樂趣,那些生動的故事讓我們充滿期盼,後來的結果會是怎麼樣?
  • 讀書日|4.23世界讀書日的由來(附中外讀書名言)
    世界讀書日,請用十指去尋找美,用眼睛去發現美,用頭腦去領悟美,用心靈去感受美世界讀書日的簡介「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同時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的辭世紀念日。
  • 世界讀書日|讀書無用的年代,為什麼還要讀書?
    世界讀書日|讀書無用的年代,為什麼還要讀書?23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
  • 世界讀書日:為什麼要讀書?這20句話,就是最好的回答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根據人民日報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成年人人均年閱讀量為8.91本,近三成人有聽書的習慣,四成以上成年人自認為閱讀量少。0-8周歲兒童的家長平均每年帶孩子逛書店2.87次。很多人現在依然有疑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 世界讀書日裡話讀書
    今天是4月23日,這是一個被賦有特殊意義的日子——世界讀書日。4.23,世界讀書日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其設立目的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
  • 4.23世界讀書日由來介紹 多地舉辦世界讀書日主題活動
    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國內多地都會舉辦一些與閱讀相關的活動。那麼,這些活動對推廣閱讀有多大作用?怎樣才是推廣閱讀的有效方法?  4.23世界讀書日的由來  對於「世界讀書日」,很多愛書人都不會陌生。
  • 今天世界讀書日,您讀書了嗎?該讀哪些書?
    世界讀書日的由來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要求全社會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
  • 世界讀書日的來歷 世界讀書日背景知識普及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譯「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閱讀和寫作。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靈感源自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聖喬治節」。另據圖書館雜誌,世界讀書日來源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一個傳說: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於深山,勇士喬治隻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從此書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徵。4月23日成為「聖喬治節」。節日期間,加泰隆尼亞地區的居民有贈送玫瑰和圖書給親友的習俗。
  • 朗讀者:凱特溫斯萊特主演,世界讀書日這部電影告訴你讀書的好處
    讀書有什麼好處?要給這個問題做個解答其實很難。在古代,因為科舉制度,「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階層跨越並不少見,於是便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之說。而今,在閱讀匱乏的當今社會,很多人便搖旗吶喊:讀書是最便宜的自我價值投資。
  • 世界讀書日丨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 其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智慧財產權。
  • 讀書的意義-世界讀書日有感
    清晨醒來,瀏覽微信朋友圈,看到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我不由陷入了反思「你有多久沒有系統閱讀過一本書了,你都準備讀些什麼書呢?」據網絡調查,全民閱讀比例日趨下降。對於成年人而言,不少人都認為「工作忙、沒時間」。
  •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你準備讀書了嗎?
    人間四月天,正是讀書好時節。現在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很多人閒下來就捧著個手機。雖然手機也可以讀書,但還是缺少那種讀書的韻味,讀書的感覺。在讀書日,我們應該好好的看看書,重拾讀書的感覺。一、世界讀書日的由來4月23是世界閱讀日,全稱是「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是由西班牙提出,其靈感源自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聖喬治節」的一個傳說: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於深山,勇士喬治隻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
  • 學生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什麼好處?聽聽過來人的說法
    讀書能陶冶情操,能夠讓人增長很多見識。記得之間在《讀者》上看見這樣一篇文章。,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於小時候的夢想——《小時候的夢想哪去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裡面的故事,給我的感悟最深刻,從此改變了我人生的軌跡,讓我找到的人生努力的目標,人生就是應該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奮鬥的目標。第一個故事:肖肖時候一個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南方的冬天是沒有暖氣的,非常是寒冷。
  • 人類究竟為什麼要讀書?它有五大好處
    古人在日復一日的生活生產中,對讀書的意義已經有了明確認識和深刻理解,認為讀書是學習知識文化的不二法門,並且規定,冬天是適合讀書的季節。古人為什麼認為冬季適合讀書?依我之見,原因有兩個,一是冬季是農閒時節,人們有大量時間可供讀書,二是冬季氣候寒冷,在寒冷氣候的刺激下,人的頭腦和思維往往比較清晰,讀書效果會更好。關於讀書的意義和作用,古今中外各行各業的名人,從不同角度都有深刻的見解。
  • 世界讀書日:關於讀書的重要性和好處
    秦皇島北戴河新區「孤獨圖書館」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每天抽一點時間閱讀,每天多一點成長。著名學者、文學家林語堂說:「讀書沒有合宜的時間和地點。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讀書。」關於世界讀書日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