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究竟為什麼要讀書?它有五大好處

2020-12-09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為了委曲求全,那個於公元1005年元月,跟遼國籤訂「澶淵之盟」的宋真宗趙恆(968年——1022年),在政治和軍事領域的才能,值得稱道的地方並不多,但在文藝才能上,他還是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這仿佛是大宋王朝絕大多數皇帝的通病,重文輕武,把流露出文藝範看作是一種時尚。

從創作詩詞到寫書法,再到發揚和推廣道家文化與儒家文化,宋真宗切切實實做出了許多成績,連《全宋詩》都不惜版面,收錄了他的22首詩,這對一個帝王來說,能被文學史銘記確實是一種榮耀。

宋真宗流傳最廣的一首詩,無非就是那首《勵學篇》,詩曰: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到後來,這首詩被某個文人濃縮成「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成為婦孺皆知的諺語,是人們對讀書人投來的最高致敬,也是讀書人自我陶醉的最好藉口。

讀書這個詞彙究竟是什麼時候形成,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但它在古代經典著作裡頻繁出現過,出現最早的是在西漢文學家戴聖所著的《禮記》中,在《禮記·文王世子》篇章裡有這樣一句話:秋學禮,執禮者詔之;冬讀書,典書者詔之。

古人在日復一日的生活生產中,對讀書的意義已經有了明確認識和深刻理解,認為讀書是學習知識文化的不二法門,並且規定,冬天是適合讀書的季節。

古人為什麼認為冬季適合讀書?依我之見,原因有兩個,一是冬季是農閒時節,人們有大量時間可供讀書,二是冬季氣候寒冷,在寒冷氣候的刺激下,人的頭腦和思維往往比較清晰,讀書效果會更好。

關於讀書的意義和作用,古今中外各行各業的名人,從不同角度都有深刻的見解。

孔子拜見老子

「孔子聖人,其學必始於觀書。」在北宋大文豪蘇軾眼裡,春秋晚期的大聖人孔子之所以學富五車,受人景仰,是因為他的學問是用時間從一本本書籍裡兌換來的。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這是清代初年著名文學家漲潮在自己著作《幽夢影》裡的名句,在他眼裡,不同的人生階段,讀書的作用、目的和心境完全不同,但讀書完全可以增長智慧和豐富人生閱歷,這是毋庸置疑的。

「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實際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現代大文豪魯迅對讀書的理解一針見血,讀書不是為了炫耀自己掌握了多麼豐富的學識,而是要學以致用,為個人生活服務。

讀書,永遠不恨其晚。晚比永遠不讀強。」現代大作家梁實秋認為,什麼時候開始讀書都不算晚,學到老活到老才是讀書的意義所在。

郭沫若《中國史稿》

「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現代大文豪郭沫若以辯證法闡述了讀書的意義,書還是那本書,有心之人去閱讀,可以讀到一番風景,而無心之人讀它,很容易變成書呆子。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是周總理在20歲左右時說出的名言,激勵了許多學子,在他眼裡,讀書和學習肩負著一個民族崛起的希望。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西方文學巨匠莎士比亞把書籍看作是人類精神世界裡不可或缺的營養品,是引領人類走向光明、智慧和自由的嚮導。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俄國大文豪列夫·託爾斯泰同樣很看重優秀書籍的積極作用,在他眼裡,接觸好書,總能讓人受益匪淺,勝過自己誤打誤撞千萬倍。

文學名著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蘇聯大作家高爾基眼裡,書籍是文明的象徵,是精神財富的聖殿,要靠近那座聖殿,拾級而上,方可把人生美景盡收眼底。

「和書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在法國大作家羅曼·羅蘭眼裡,書籍是良師益友,是雪中送炭的好朋友,總能安撫心靈,帶給人們許多精神力量。

世界上的書籍有千千萬,讀者同樣有千千萬,面對同一本書,不同身份的讀者,他們中不僅有學生,白領,工人,農民,商人等普通讀者,還有諸如編輯、作家、藝術家、評論家等專業讀者,各人閱讀目的完全不一樣,各有各的價值取向。

人類究竟為什麼要讀書?要從書中獲取哪些目的?若詳細歸納下來,面對五花八門的讀者,他們讀書的動機殊途同歸,少不了下邊的五項,總想通過讀書獲得一項或數項目的。

讀書

第一種,完善自我境界,提升個人修養,更能利國利民。

對個人來說,讀書可能讓一個人在短時期內富裕不了,但讀書所帶來的長遠利好是顯而易見的,讀書可以讓一個國家的整體文化素質和國民修養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這方面,以色列和匈牙利兩個國家,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

以色列僅僅只有860餘萬人口,卻創造了兩個世界之最,一是全球唯一一個沒有文盲的國家。二是全球人均讀書量最多的國家。以色列人太熱愛讀書了,人均每年讀書達到68本,在全球遙遙領先。

到目前為止,以色列總共誕生了8名諾貝爾獎得主,平均100萬人裡邊就能產生一名諾獎得主。他們首次獲獎是在1966年,著名小說家撒母爾·約瑟夫·阿格農摘取了該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最近一次則是在2005年,由經濟學家羅伯特·約翰·奧曼,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可以看出,他們平均5年左右可以染指一次諾獎,這個成就相當驚人。

讀書

人口將近1000萬的匈牙利,比起以色列,有過之而不及。匈牙利同樣創造了兩個世界紀錄,一是全球人均獲得諾獎最多的國家。二是全球讀書第三多國家,人均每年讀書量達到30本,日本為第二,人均每年40本左右。

匈牙利一直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19世紀,匈牙利誕生了兩位享譽世界的藝術巨匠,一位是有「鋼琴之王」美譽的李斯特,一位是有匈牙利民族繪畫領袖之稱的米哈伊·蒙卡奇,他們橫空出世後,讓歐洲人再也不敢小瞧這個國家。

到現當代,匈牙利發揚了他們優良的文化傳統,摘獲諾貝爾獎如探囊取物,在100餘年的諾貝爾獎歷史上,他們共誕生了14名諾獎得主,平均70萬人就能摘取一個諾獎,這是世界上許多文化強國和大國望塵莫及的成就。

通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讀書從微觀層面來說,是提升個人修養的最好方式,但從宏觀層面來說,是利國利民的康莊大道。

魯迅全集

第二種,認識豐富多彩的社會和人性。

優秀作家往往是時代的記錄者,一個時代的世態百相,在優秀作家筆下,總會顯現出豐富多彩的一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書籍是展現社會和人性的一扇窗口,是作家把自己的才情和思想融入文字中,以感同身受的細節,引導讀者如何去認識一個時代的真相。

當讀者有所領悟,那麼,就真正進入了與作家隔空對話的境界。

被歷史大浪淘沙下來的名著,在這方面的作用尤為明顯,如,《史記》、《紅樓夢》、《人間喜劇》、《百年孤獨》,等等,書本中所塑造的世界,比現實世界更典型,更豐富,更集中,通過閱讀它們,比閱讀歷史還要真實,能讓讀者看清歷史的細節,以及多姿多彩的社會與人性。

四大名著

第三種,提升生活經驗和生存之道。

書本的種類很多很多,許多實用型書籍,帶給人們的好處有目共睹,甚至是立竿見影的,完全是提升人們生活經驗與生存之道的好幫手。

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通過讀書,學習到許多具有實用價值的技能。

企業家通過閱讀一些管理學方面的書籍,如,《經理的職能》、《管理的實踐》、《科學原理管理》、《個性與組織》,可以有效增加管理方面的經驗,甚至閱讀《道德經》、《孫子兵法》等名著,也能悟出不少管理學方面的體會。

農民朋友通過不斷閱讀一些栽培技術,種植技術,養殖技術,田間管理技術之類的書籍,再採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完全可以蛻變為有文化的新式農民,能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獲得高回報率。

大文豪·歌德

第四種,提高寫作技巧和藝術修養。

對依靠手藝吃飯的作家、藝術家來說,閱讀是磨鍊和提高個人創作技巧與藝術修養必不可少的行為。作家在創作長篇之前,畫家在創作大畫之前,個人的生活積澱固然很重要,但閱讀體驗必不可少,他們都會大量閱讀和分析前輩的作品,不斷加深個人理解,獲得必要的技巧,當胸有成竹後,他們才會下筆,一氣呵成,來完成自己的創作。

如果不經歷閱讀,對他人經驗和技巧不經歷融會貫通式的理解,想創作大作品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對創作者來說,他人開拓好的路,行走起來必定要輕鬆一些,效率也更高一些。

金庸武俠小說全集

第五種,以娛樂為目的,消磨時光。

如果不打算從書本中獲取什麼營養或能量,抱著娛樂目的,同樣能獲得樂趣,這種目的就是讓自己享受到了輕鬆時刻,打發了無聊的時間。

像閱讀那些通俗小說,故事會之類的書籍,以及大量的網絡小說,都能給讀者帶來這樣的精神享受,跟觀看電影,唱歌,遊玩等活動,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不論上述哪種讀書目的,讀書,讀好書的作用,從古至今,在人類生活中所呈現的意義,都是利大於弊,一代代讀者用實際行動證實,書籍一直是人類靈魂的好伴侶。

相關焦點

  • 讀書有什麼好處?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第一,讀書知識多。 愛讀書的人,往往兩個地方是多見的。一是在讀書館、二是在書店。多讀書的人,擁有的知識也同樣的多;這時候就覺得學的很少,學海無涯。「知識就是力量」這是一位偉人曾講過的。多讀書,多有知識,同時就有力量、財富。 在這個知識競爭激烈的時代,沒有文化絕對是不行的。
  • 學生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什麼好處?聽聽過來人的說法
    讀書能陶冶情操,能夠讓人增長很多見識。記得之間在《讀者》上看見這樣一篇文章。,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於小時候的夢想——《小時候的夢想哪去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裡面的故事,給我的感悟最深刻,從此改變了我人生的軌跡,讓我找到的人生努力的目標,人生就是應該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奮鬥的目標。第一個故事:肖肖時候一個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南方的冬天是沒有暖氣的,非常是寒冷。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好處?
    古往今來,所有的智者都是通過讀書和閱讀來提升自己。那我們來思考一下,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它又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 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林奕含給出的話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我們讀書不是為了寫作文,不是為了高考,不是為了賣弄知識多寡和水平高下,而是為了認識這個國家、社會和身邊的人,包括做父母的我們。這是一種必須具有的感知力和理解力,當你有一天遇到挫折,痛苦時,也許它會幫你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
  • 怎樣給小孩子解釋讀書的好處?家長要表現得「誇張幼稚」
    看書30分鐘,有二十分鐘趴在桌子上發呆;十分鐘快速翻閱書本。即便我讓她隨意挑選圖書,她也表現出極大的排斥。我問女兒為什麼不喜歡讀書,她的回答是:「讀書太無聊了,都是文字,沒有動畫片好看。」或是對孩子進行各種說教,和他們講讀書的好處;又或是實行獎罰制度,孩子每天完成適當的讀書計劃,便會得到獎勵;對讀書瘋狂推崇的「狂熱父母」,會使用偏激手段逼迫孩子看書,讓他們寫讀後感。但這些「良苦用心」,得到的只是孩子的一句「我不喜歡看書!沒有意思,我要玩手機!
  •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讀書有8大好處。不讀書,你會後悔
    作者:流浪世界字數:6227字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文章系列:【問題屋】第3篇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講到了讀書的壞處。有人說:「扯蛋吧!讀書明明有諸多好處,你為什麼偏偏要講壞處呢?」「沒讀書怎麼讀大學?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有一個工具能夠協助你獲得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讀書」。為何這樣說呢?這就是本文主要想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要讀書?
  • 近親繁殖有什麼好處嗎?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近親繁殖?
    斑鬣狗屬於母系社會,在種群中雌性擁有絕對的權威,所有的雄性都要臣服於雌性,並且要討好雌性才能獲得交配權。 其實斑鬣狗家族並沒有驅趕小王子的習慣,而且小王子繼續留在本家族,依舊能夠享受到超高待遇,但是該家族中的所有雌性都不會和它交配。
  • 「媽媽,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3大好處很明顯,讓孩子讀書沒壞處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可以增長見識,豐富閱歷,拓寬眼界,即使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能夠做到「知曉天下事」。我國更是大力提倡發展教育事業,九年義務教育讓每一位孩子都有了接受知識,努力學習的權利。
  • 為什麼要讀書?《人類簡史》作者告訴你
    > 為什麼要讀書
  • 堅持讀書的好處竟然有這麼多?以後每天一定要堅持
    但是,很多人讀了很多年的書,卻不知道讀書的好處有哪些。有些調皮的孩子不喜歡讀書,家長除了嚴厲懲罰就別無他法,更不用提如何教育孩子愛上讀書了。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列夫·託爾斯泰說過: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大家以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讀書真的很重要,讀書的好處真的非常多。
  • 青年人為什麼要讀書?
    青年人為什麼要讀書?朱光潛老先生在90多年前寫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書中的《談讀書》便可以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讀完這篇文章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真是句句在理,深入淺出,三言兩語便把青年讀書這個事說的十分透徹,所以便記錄下來。先說讀書的時間。
  • 世界讀書日的來歷由來 為什麼要讀書意義及好處
    我們常說一個人要讀書才有出息,很多人都自動理解為,要去學校讀書才有出息。不可否認這樣的理解其實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其實也沒錯,但是卻曲解了讀書意思。讀書不是或者不僅是在學校的學習,更多的是自身的修養與提升。而現在真正讀書的人已經愈來愈少了。你還記得世界讀書日是什麼時候嗎?2018世界讀書日是幾月幾日?今年世界讀書日是幾月幾號?我們一起讀書吧!
  • 胡適:你為什麼要讀書?
    胡適先生之前在一個叫「青年會」的會上談及關於讀書的的一些問題。胡適先生感覺那時讀書運動大會開始,「青年會」也挑選出幾個看似不難,但真要說起來的時候,卻非常難的題目。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讀書;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怎麼讀書很有興味;第三個要解決的問題,讀何種書更有興味。
  • 胡適:你為什麼要讀書?
    ,為什麼讀書;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怎麼讀書很有興味;第三個要解決的問題,讀何種書更有興味。為什麼讀書?先圍繞為什麼讀書來展開今天要解決的問題。先從一位以前的大哲學家入手,說到讀書的好處,他說:「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意思大概不就是說,讀書可以獲俸祿,不用住茅草屋,可以娶得美貌女子。這話一出,引得臺下很多人大笑不止。為什麼要讀書。
  • 五一話讀書:多讀書究竟要讀什麼書,我們這一生必讀書目有哪些
    多看書是個寬泛的問題,每個人讀書目的性不一樣,看的書也不一樣。那麼,讀書究竟有什麼好處,我們這一生究竟必讀哪些圖書呢?這個五一長假,希望您加入悅讀的行列!1.讀書的好處關於讀書的名人名言太多了,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三毛這句:「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 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回交,回交有什麼好處嗎?
    以遠古時期的人類為例,早在母系社會時,人類就已經開始群居生活,甚至還組成了不同的部落。 但是部落內幾乎不通婚,當部落裡的小孩子成年之後,女性會留在部落之中,而男性會離開自己的部落,加入另一個部落。 獅子、鬣狗雖然都是動物,但它們在成年之後,也會和人類一樣,雌性留在原本的部落之中,雄性加入別的部落。
  • 人為什麼要多讀書?除了顏如玉外還有3大好處,一般人只知道兩個
    人們為什麼要學習?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的朋友。畢竟,在當今社會中,只有閱讀更多才能在社會中立足。也許這也是我們閱讀更多書籍的原因。古人也常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實際上,除了「顏如玉」,閱讀更多書籍還有3大好處,普通人只知道2種!首先,閱讀可以提高文化素養閱讀一直是我們提高文化素養的最佳途徑。通常,讀完書後,我們可以從書中學到更多信息,以提高文化水平。所謂:學習生活,不斷學習是對閱讀的最徹底的理解。讀書是為了培養思想。
  • 有哪些「只有讀書人才能達到的地方」?讀書的好處有哪些?
    所幸,面對以上兩個「經典問題」,現在有一本書可以解答,那就是明治大學的教授齋藤孝所著的這一本《只有讀書人才能達到的地方》。作者齋藤孝是明治大學教授、也是一位暢銷書作家,畢業於東京大學。曾經獲得過日本新潮藝術獎、每日出版文化獎特別獎,被譽為日本讀書屆「奧斯卡」級閱讀大神。
  • 讀書到底能夠帶來什麼好處?有三大好處與你分享
    在如今這個快速的社會中,讀書這個詞語是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詞語,從小到大被很多人都在談論著,從小到大被很多人所鞭策著。你要好好讀書,要考上大學,如果不能考上大學,就像我們這樣的,每天都要幹苦力活。如果不好好讀書,你的人生命運會比較慘。
  • 經常讀書的你能說出幾點讀書的好處?
    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猶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學獎、25%的物理學獎、27%的生理與醫學獎、41%的經濟學獎、12%的文學獎,同時還拿到了1/3以上的普立茲獎、1/3以上的奧斯卡獎。為而猶太人只佔世界人口的0.3℅。回歸正傳,我來和大家簡要分析讀書的好處。
  • 腹中有書氣自華,為什麼要讀書?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這麼一句話:腹有詩書氣自華。不知道有幾個人真正理解這句話,今天小胡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讀書」這個詞。有人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看文學?大部分讀過的書最後都會忘掉,那讀書的意義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