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按內容分為花鳥畫,人物畫,山水畫。中國畫是我國民族繪畫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以及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民族風格,聞名於世界;以極高的藝術價值,影響於世界畫壇。中國畫作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可以欣賞到優秀的國畫作品,還可以了解到我國的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遠離電腦和手機遊戲,有更多時間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有助於身心健康。國畫講究的是意境,通過筆墨抒發個人的感情,描繪美好的人生。學習中國畫,可以慢慢地體現出真正的真善美,畫中國畫使人心態平和所有的情緒都可以通過畫畫平和下來,賞中國畫可以靜心,靜氣、靜神,養氣質,是一件陶冶情操的事情.
凡是有生命力有感染力的藝術品一定是具有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地域性並能引起人們共鳴的好佳品。數千年來中國墨竹畫,所以能持久不衰、代有承襲,因其早已成為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情趣,與寄託情感的載體。
本文將以圖例及詳細的文字說明介紹中國畫中的墨手的繪畫枝法,幫助讀者了解,中國畫中墨竹的基本技法。
寫竿法
墨竹先寫竿,需選較硬些的蘭竹筆為宜。落墨前,要先立意,需胸有成竹,運筆要指實掌虛,起臂懸腕,落筆以頓,舉臂調鋒,中鋒行筆,如漁撐篙,求筆力遒,自下而上,不可太速,亦不可太緩。收筆橫挑,以示節。前短後長,節節相承。
畫兩竿竹或兩竿以上時要注意:一是忌完全平行,垂直交叉,二是忌多線交於一點;兩線交叉不可孤立,三是一般情況下畫竹要求彎節不彎竿,但亦不可太直,太直則僵,要有一定弧度,才能表現出竹竿的彈性;四是多竿竹時要注意濃淡虛實的變化。
寫節法
畫竿後,待墨將幹即勾筆成節,墨須較竿略濃,可以增加。一般竹節有三種節狀:乙字上抱、八字下抱、細小的竹子可以兩點相對。
清鄭板橋言,「欲知畫法通書法,蘭竹如同草隸然」,畫竹節最好採用隸書的筆法,注意書寫性。竹節不能畫出S形和直線形,竹節要承上啟下,在畫面裡起到墨色變化的作用。竹節中間要用較細的筆,體現光的效果。所以要想畫好竹子,有一定的書法功底更好。
寫枝法
竿離地五節始生枝,竹枝為互生,畫時須注意出枝的方向、長度,要與竹竿形成一種勢,行筆要快,筆意連綿。枝上又生小枝,內向外畫的小枝,要留有空間,這樣有空靈感。尤其在枝梢節頂處有數筆由外向裡,筆勢回收虛靈有致,會使畫面生動活潑,富有朝氣。竹節生枝不必節節出之,根據畫面章法可省略。
寫葉法
竹葉的特點是:五分之四葉的寬度基本相同,只有五分之一細尖。因此,藏鋒起筆,平穩運行一段長度後再提筆出峰收筆。
寫葉要有大小、長短、肥瘦、正側、俯仰、濃淡等變化。老葉、枯枝多下垂,用宜枯;新葉、嫩葉多上揚,用筆宜溼;正葉宜畫寬,側葉宜畫窄,前葉宜濃,後葉宜淡。
寫葉之最要緊處在疏密變化,古人總結為「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畫者要多到竹叢前觀察,特別是逆光時觀察,最易體會竹葉的疏密變化。
初學者,可以先練習「人」字竹葉的畫法,再進一步學習其它竹葉的畫法。先練習畫好一片竹葉 ,必須注意每一片葉子的質量,寧直勿彎,切勿兩頭尖。
寫筍法
畫竹筍用筆要按籜片的結構,側鋒用筆,一左一右,交互寫下來。所有竹筍的基本結構是一致的。筍中有節,節外有竹籜包著。由於竹子種類不同,其竹筍外部形狀也各有不同。
總結:先畫竿、再出小枝、再出葉。
竹之一科非草非木,以其獨特的形式生存於植物之中。要畫好竹子,必須多寫生、多讀寫竹的詩,再臨摹些先賢的優秀作品,這樣畫面才能生動,有意境。
1、取乾淨小號狼毫筆,蘸取花青和藤黃,調出石綠色,再蘸取淡墨調和,調好的顏色應略深,筆頭吸飽顏色後,即可作畫。
2、先畫竹竿,再勾其小枝。
3、竹枝的生長規律是「互生」,即左右交替生長。
4、要按竹子的生長規律出枝,切不可畫成「對生」或「輪生」。
5、中、側鋒兼用筆,寫竹葉。
6、畫竹葉時,下筆要勁利,實按而虛出,不要遲留。
7、按照上面的方法 ,依次畫出旁邊的竹葉。
8、再在旁邊立竿,要整體構圖,按其長勢,畫得長短有別。
9、畫小枝,同時構思好葉的方向。
10、布枝既要符合其生長規律,又要注意美觀。
11、向下的葉片呈下垂式,收筆要虛、露鋒。
12、靠後的竹葉要用淡墨,再依次添加小葉。
13、按照上面的方法,再添加一竹竿。節長而稀,要畫得圓潤一些,再用流暢的線條畫出其嫩枝。
14、依照其長勢,逐步添加小枝。
15、依次畫出小枝上的竹葉,注意葉的穿插關係,不要讓畫面雜亂無章。
16、添加小葉,以使畫面更為生動。
17、下筆要乾淨利落,實按虛出,一抹而過,不能滯留。無論是「個」字形、「人」字形、「介」字形,畫的時候都要重疊,使用這些方法,既容易畫,又不亂。
丨謝謝觀看,歡迎點讚分享喲丨
版權說明:文章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