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觀音菩薩」和道家「慈航真人」的前世今生!

2020-11-24 生潁居溪

記得有次和朋友一起去南潯古鎮遊玩,無意間走進一座名為「廣惠宮」的道觀,黃牆黑瓦,頗具古意。

跨進門廊,舉目四觀,整個道觀結構極為簡單,正中是佔地不大的一塊石板鋪就的空地,空地前方是正殿,上書「黃大仙廟」四個大字,我恍然明白,這裡應是供奉「赤松仙子」的道場!赤松仙子宋代時被敕封為「養素淨正真人」,屬於道家正統神仙,想必此觀定是道家正統廟宇。回目旁觀,在空地的左邊是一方不大的「龜池」,想必是寓意道家的「多福長壽」,池壁上有個龍飛鳳舞,似是而非的「道」字,不知出自哪個名家之手。而在空地的右邊卻赫然供奉著一座「觀音菩薩」石像,朋友正在石像前雙手合十,低頭下拜,口中念念有詞「菩薩保佑」!我疑或起來,怎麼會在「素養靜正真人」的道場裡供奉著佛家的菩薩?疾步上前,仔細一看,不覺莞爾,低聲對同事說到「拜錯了,這不是觀音菩薩,這是慈航真人」。同事甚是驚詫,抬頭問我「慈航真人不就是觀音菩薩嗎?」一句話問的我語塞,是啊!慈航真人不就是觀音菩薩嗎?兩者之間到底有沒有區別?我也不覺得陷入了沉思!由於我並沒有宗教信仰,也沒有仔細研讀過佛道兩教的典籍經文,所以我給不了完美的解釋,只能用自己淺薄的知識,進行牽強的會意。

據《歷代神仙通鑑》中記載,商朝時,普陀山洛伽巖潮音洞中有一位女真人,發願要普度世間所有男女。她經常以丹藥及甘露水濟人,南海人稱之為 「慈航真人」。這便是唯一典籍中對「慈航真人」的記載,人們對她的更多認知是來源於中國的古典神魔小說《封神演義》,書中說她是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之一,排在第九位。悲哀的是,無論是《歷代神仙通鑑》,還是《封神演義》,都不是道家正統的典籍。查遍《道藏》,確無此神名諱,雖然救苦天尊寶誥中有『九色蓮花,作慈航之彼岸;一枝楊柳,開甘露之法門』的記載,而這其中的「慈航」卻並非神聖仙真的名諱,而是慈悲船航的意思。可見,慈航真人並不是道家正統的神仙!更多的是來自民間的傳言,並不可信。

而「觀音菩薩」確是有佛教正統記錄的。觀音菩薩在佛教中是智慧和慈悲的象徵,在佛教教義和民間信仰中都有著極高的地位。由天竺「大乘佛教」傳入中國,最早被竺法護譯於《正法華經》作「光世音」,屬於梵語音譯而來,後來被其徒弟聶道真譯作「觀世音」,又因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改做「觀音」,再後來玄奘西天取經回來,在大雁塔譯經,又譯作「觀自在」。後人還是習慣稱作「觀音」。在佛教的認知中並沒有「神仙」的說法,「菩薩」是指得大智慧者!觀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屬於「補處佛」,是如來佛祖的繼承者,擁有著極高的佛教地位,僅次於如來佛祖。觀音剛傳入中土的時候並不是現在的女性形象,而是完全的男性形象,並且具備明顯的西方人面部特徵,頗為猙獰。那麼他為什麼又演變成了現在世人所見的慈眉善目的完美東方女性形象呢?主要目的是為了迎合中國人的審美觀念,更加貼合所代表的智慧和慈悲的形象。有利於佛教在東方的傳播!

佛教為了使這種轉變合理化,賦予了極其豐富的理論解釋,在各大佛家典籍中均有說法,如《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千手千眼」,《楞嚴經》中的「隨類應化」,《摩訶止觀》中的「兩種六觀音」,《楞嚴經妙心疏》中的「無相之相」等等。其實真正的原因是,起源於妙善公主的傳說的流行,使觀音的形象越來越趨於女性。最早的時候是民間信眾無意識的行為,但當佛教倡導者們發現這種變化更有利於信徒接受的時候,便進一步進行推動,最終成為了現在的樣子——一個完美的東方女神形象。

那麼,觀音菩薩又怎麼會和中國民間傳說的道家神仙慈航真人變成了同一個人呢?對於兩個教派來說,「慈航真人」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高等宗教文化的相互融合的具體表象,或者說是中國文明和印度文明,兩種高等文明緊密融合的有機產物。中國的宗教文明自春秋戰國的「三教九流」後便進入了濃厚的自我滿足狀態,可是地大物博的中國依舊用它寬廣的胸懷兼容並蓄著所有的外來宗教文明,從佛教到伊斯蘭教,再到基督教,這是一種海納百川的胸襟。而宗教文明又是所有領域文明的先驅者,是促使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所以,當一個新的宗教傳入,或者一個新的文明傳入的時候,我們需要不斷地尋找契機,一個能夠讓信徒快速接納的契機,從而快速促進外來文明的發展。所以,慈航真人變成了觀音菩薩,雖然觀音菩薩的出現要遠遠早於慈航真人,可這並不妨礙教徒為了宗教進一步發展所做的不懈努力。

而兩種完全不同的宗教高度融合後的結果一般有兩種:一是,和二為一,變成一種新的宗教,可是由於不同宗教的信仰不同,發展方式不同,崇拜不同,所以這種概率微乎其微。那麼只能是第二種結果,一個融合後變的更加強大,另一個漸漸式微。佛道的融合便是如此,經過上千年的發展融合,佛教愈加昌盛,而道教逐漸衰落。到了近代,已經完全被佛教壓制,那麼道家不得不藉助佛教的形象來重新爭取信徒,鞏固自己的宗教地位。也許這正是我在「廣惠宮」看到一個不屬於道家的道家神仙「慈航真人」的真正原因吧!所幸的是,「廣惠宮」裡的慈航真人法相併沒有佩飾佛家的珠寶瓔珞,頭上戴的也是道家的「浩然巾」,而不是佛家的「阿彌陀佛」。也許這是道家為了最後的尊嚴所做的唯一的掙扎。

思索著,我走出了大門,回頭間我看到了門旁的簡介,中英雙文「廣惠宮,始建於北宋治平年間,是歷史悠久的道教福地,傳說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士誠曾佔廣惠宮為行宮,故又稱張王廟。佛道結合,即供張大仙,又奉觀世音菩薩」,看到這裡,我突然自嘲起來,我前面的解釋在這份「官方」的簡介面前是如此的蒼白無力!

相關焦點

  • 佛教觀音菩薩和道教慈航真人是一回事嗎?
    農曆二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慈航真人)的聖誕。觀音菩薩和慈航真人的信仰相似度極高,不論是佛教還是道教圈子都在宣傳觀音信仰。鑑於鮮有介紹兩位神祇的不同,本文我們主要通過神祇造像、基礎信仰和信仰根本分析兩位神祇的不同。
  • 觀音菩薩的前世今生(觀音菩薩和道教的慈航道人是同一人嗎?)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
  • 你可知道佛教和道教共同供奉的對象就是「慈航真人」
    那你可知道,慈航真人實為道教之首,慈航真人俗稱觀世音,又稱慈航千手千眼觀世音,在人們心中是一個聞聲救苦救難的大慈大悲的尊神,也是佛教和道教共同供奉的對象,兩方的經典中都有對觀音的記載。小編今天就來說說這個道教和佛教共同供奉的對象慈航真人相傳慈航真人身懷道德天尊賜的寶鏡,帶著善童賢女,仙遊過普陀山到東海朝見西王母,不小心把寶鏡掉在東海中。這枚寶鏡所發出的光恰巧照住了一隻在東海修行的鯉魚精,使他化成了一位美麗如仙的女子,名叫凌波仙子。
  • 道教慈航普度天尊與佛教觀世音菩薩有何區別?
    道教慈航普度天尊與佛教觀世音菩薩有何區別?慈航道人即慈航真人,又稱慈航仙姑真人、慈航普度天尊、慈航普渡圓通自在天尊,也稱慈航大士,道教女真,出現於在《歷代神仙通鑑》、《靈寶經》等典籍。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有登場,天道聖人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慈航真人是元始天尊門下唯一的一位女弟子,十二金仙之一。
  • 與觀音密不可分的道教神仙——慈航真人
    在道教神仙譜系中,慈航真人最為特殊,既是道教神仙,又是佛教菩薩,從神仙變成菩薩的過程,又是從男到女的變化過程。多數人對慈航真人的印象來自於在《封神演義》,在書中慈航真人是元始天尊座下的十二金仙之一,之後成為觀音菩薩。
  • 六月十九,慈航真人成道日,叩拜觀音普渡眾生
    這個龐雜的神仙系統中,慈航真人處於十分重要位置。這位神祇被佛、道兩教共同尊奉,在民間具有不可比擬的影響力。佛教中,慈航真人被稱為觀自在菩薩,也稱觀世音菩薩。唐朝時為了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諱,簡稱為觀音菩薩。《三教同原錄》記載,普陀山落伽巖潮音洞中有一女性修真者,從商朝開始便在此修道。
  • 六月十九,慈航真人成道日,叩拜觀音普渡眾生
    農曆六月十九為慈航真人成道寶誕。慈航真人也稱慈航道人,這是道教的說法。中華民族信仰的鬼神系統十分發達,信仰的神靈上達九天之上,下至九泉之下。這個龐雜的神仙系統中,慈航真人處於十分重要位置。這位神祇被佛、道兩教共同尊奉,在民間具有不可比擬的影響力。
  • 觀音菩薩的來歷是道教還是佛教?
    他和父親、弟弟一起跟隨釋迦牟尼出家,修得正果,轉輪王成為阿彌陀佛,不旬和弟弟分別成為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有的說觀音原是妙莊嚴王的女兒,名叫妙英。父親為她親許婚事,但她不願出嫁,逃婚到荒山,結廬修行。這是佛教的說法,但是觀音真的是佛教的嗎?  關於觀音菩薩到底是道家還是佛教的,人們一直爭論不休。世人大都認為,觀音菩薩當然是佛教人物了。
  • 為何道觀中也供奉著觀音菩薩呢?
    很多人認為觀音菩薩是屬於佛教的,但為何中國的傳統道觀裡也會供奉著觀音菩薩呢?讓我細細跟你講解。觀音菩薩怎麼又成了道教神仙呢?這裡道教有自己的說法和記載。 道教界將觀音菩薩稱為「慈航道人」、「慈航真人、「慈航大士」」、「觀音大士」等。慈航道人是道教最早的仙人之一,是元始天尊的門下,為道教的十二金仙之一。
  • 為何道觀中也供奉著觀音菩薩呢?
    很多人認為觀音菩薩是屬於佛教的,但為何中國的傳統道觀裡也會供奉著觀音菩薩呢?讓我細細跟你講解。觀音菩薩在人們心中是一位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佛教菩薩,但是在有些道觀裡也供奉著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怎麼又成了道教神仙呢?這裡道教有自己的說法和記載。
  • 觀音菩薩不僅是佛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更是化妝行業開山祖師爺
    在道教以慈航道人示現,在佛教則是以觀世音菩薩展現於世人眼中。其實在化妝業有更重要的角色讓其承擔,那就是化妝業的開山祖師爺。在中國四大名著中的《封神演義》中,則描述為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弟子十二金仙之一的慈航道人。至此慈航道人之說,廣為世人所知。世界各地的道觀中,偶有慈航道人之雕像,慈航道人的文化信仰也逐漸傳播開來。在佛教各種典籍中多有提到觀世音菩薩,從典籍中的記述可以看到,觀世音菩薩多數為男性。在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之後,與傳統的道家文化與儒家文化互相融合。
  • 在《封神榜》中 從道教跳槽到 佛教的觀音菩薩
    如今很多人,都把道教和佛教混為一壇,其實道教和佛教完全是兩個教派,就像語文和數學一樣,完全是兩碼事兒。慈航真人在《封神榜》被菩提道人相中了,結果被帶到了西方教,最終成為了觀音菩薩,號為「大悲」她也是佛教中為數不多的女性,在佛教中象徵著智慧和慈悲。
  • 《封神演義》你不知道的道家與佛教聯繫
    闡教是玉清元始天尊所創,即闡述,順應天道的意思,截教是上清通天教主建立,即截取一道生機,他們兩個都是鴻鈞老祖的弟子,和大師兄太清太上老君合稱為道家三清。那麼,既然是道家的幾個師兄弟之間的鬥爭,又與佛教有什麼關係呢,封神演義裡也沒有出現過佛教啊。其實,只要仔細想想,封神裡還是有佛教的影子。
  • 封神演義慈航道人和西遊記觀音菩薩,誰法力更高強?
    了解更多封神隱秘,請關註上方頭條號作為中國神話的兩大高峰,《西遊記》和《封神演義》創造了大量的仙佛人物。許多人物深入人心,流傳甚廣。這些人物之間大都沒有交集,然而也有極個別人物例外,比如《封神演義》的慈航道人與《西遊記》中的觀音菩薩就大有關係。
  • 封神演義慈航道人和西遊記觀音菩薩,誰法力更高強?
    作為中國神話的兩大高峰,《西遊記》和《封神演義》創造了大量的仙佛人物。許多人物深入人心,流傳甚廣。這些人物之間大都沒有交集,然而也有極個別人物例外,比如《封神演義》的慈航道人與《西遊記》中的觀音菩薩就大有關係。
  • 農曆六月十九慈航真人圓通自在天尊成道日,得聞道法,見者吉祥
    在道教中,觀音菩薩稱為慈航真人、慈航大士、觀音大士,她乃是上古時期普陀落伽巖潮音洞中一位修道、得道的女真。在修道的過程中,她的誠心感動了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親自下凡,收她為自己的弟子,而後傳給了她一些神通秘法,她勤苦修煉,最終得道成仙。不過,她見到世間仍有無數人在受苦蒙難,於是發願欲普度世間男女。
  • 拜十二金仙第九位,坐騎為屍王的慈航道人的前世今身!
    在我國的神魔歷史文化之中,古神有四,那便是女媧、伏羲、昊天、犼四位,這四位分別為盤古大神的左腦和右腦,還有心臟,頭骨所化,尤為那犼,乃是天地妖獸師祖,更是古代傳言之中四大屍祖的祖上,也就是真正的屍祖。慈航道人即慈航真人,又稱慈航仙姑真人,也稱慈航大士,是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登場的人物,天道聖人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慈航真人是元始天尊門下唯一的一位女弟子,十二金仙之一,一樣在誅仙陣被削去了頂上三花,後成了佛教中人歸在了如來的座下,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觀世音菩薩。
  • 慈航道人為什麼入佛教 她是如何成為觀音菩薩的(圖)
    《封神演義》中,燃燈道人因為被其他人輕視一怒之下入了佛道,成為燃燈古佛,除了燃燈道人,還有一位也入了佛門,那就是慈航道人,慈航道人就是觀音菩薩,慈航道人為什麼入佛教?難道她也跟燃燈一樣遭遇了什麼氣憤之事嗎?歷史上的紂王在當時的朝代裡殘暴昏庸無道,經常把民間的平民百姓因自己喜樂將其弄成殘廢。
  • 六月十九,恭賀慈航真人圓通自在天尊成道寶誕
    慈航真人是一位慈悲仙人,為了要普救萬民,常常千變萬化,幫助千萬的黎民脫離苦難。相傳,古時有個村莊,因有天災降臨其地,慈航真人不忍見到眾生遭此劫難,能度就度,變其所化,救出萬民之苦。慈航真人在度過眾生劫難,功成圓滿後,回返天庭,這天是農曆二月十九日,因此這一天就成了慈航真人救苦救難之日。
  • 觀音菩薩的前世今生
    觀音菩薩的全民「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又稱觀世音菩薩,「西方三聖」之一。只看字面解釋:觀——觀看,世——世間,音——聲音,觀看這世間百態,傾聽世間疾苦。而讓大家所熟知是在《西遊記》這部影視劇中。在其中觀音菩薩法力高深多次出手幫唐僧師徒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