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你不知道的道家與佛教聯繫

2020-12-12 樂樂講國學

《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是明代許仲琳(存在爭議)創作的長篇小說,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

《封神演義》共一百回,以商末周初為時間點,以武王伐紂為主要事件展開。前三十回著重寫紂王的暴虐,姜子牙歸隱,文王訪賢,得姜子牙之輔佐,武王才完成討伐紂王的大業。後七十回主要寫商、周兩國的戰爭,並且摻雜有宗教的鬥爭,闡教幫助周,截教幫助商,各顯道術,互有殺傷,結果截教失敗,紂王兇而自焚,武王奪取天下,分封列國,姜子牙回國封神,使有功於國的人和鬼各有所歸。

闡教是玉清元始天尊所創,即闡述,順應天道的意思,截教是上清通天教主建立,即截取一道生機,他們兩個都是鴻鈞老祖的弟子,和大師兄太清太上老君合稱為道家三清。那麼,既然是道家的幾個師兄弟之間的鬥爭,又與佛教有什麼關係呢,封神演義裡也沒有出現過佛教啊。其實,只要仔細想想,封神裡還是有佛教的影子。

通天教主大擺誅仙劍陣,非四聖聯手不可破,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只有兩個,於是去請了西方教兩位教主,接引和準提道人,注意,這裡的西方教就是佛教,或者說是小乘佛教的前身,接引和準提道人就是未來的阿彌陀佛和準提佛母(菩提祖師),小說中第七十八回就有「佛光出在周王世,興周明彰釋教開」一句,又有準提道人曰:「不瞞道兄說,我那西方花開見人人見我,因此貧僧來東南兩土希遇有緣;又幾番見東南二處,有數百道紅氣衝空,知是有緣。貧僧藉此而來,渡得有緣,以興西法;故不辭跋,會一會截教門下諸友也。」作此推測。誅仙劍陣破後,接引準提帶走許多闡教截教門人,闡教門人多為後世佛祖菩薩,截教之人卻多淪為坐騎。

文殊廣法天尊(文殊菩薩)

廣法天尊是三清之一玉虛宮元始天尊第五位弟子,太乙真人、姜子牙等的師兄,崑崙闡教十二金仙之一。封神之戰後加入佛教,稱文殊菩薩,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文殊菩薩形象多變,依照其形象,可分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見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頭頂綁了五個髻而得名。坐騎青面獅子,原為虯首仙,乃上古異獸青毛獅子得道,截教通天教主門下,萬仙陣時執掌太極陣,被文殊廣法天尊以盤古幡破之,並被南極仙翁打回原形,為文殊坐騎。

普賢道人(普賢菩薩)

是闡教十二金仙之一,曾協助武王伐紂,《靖江寶卷》又稱其為白象星君。道場是九宮山白鶴洞,寶品擁有吳鉤雙劍、三法金蓮等,收有弟子木吒。封神之戰後加入佛教,稱普賢菩薩,峨眉山上的普賢菩薩名為十方普賢,十方普賢菩薩形象的最大特徵的是身下騎四隻六牙連體金象,二尊菩薩背靠背而坐於金象上,有十個頭,各朝十個方向,作為願行廣大、功德圓滿的象徵。峨眉山所供奉的普賢菩薩是一尊銅像,其頭戴五佛金冠,手持如意,溫顏慈祥,典雅端秀,結痂跌坐在象背的蓮臺上,座騎大象身為金色,六牙,四足分踏在蓮花座上。坐騎六牙白象,原為靈牙仙,是《封神演義》裡的角色,截教八仙之一,其原型為黃牙老象,在萬仙陣一役把守兩儀陣,敗在普賢真人手上,南極仙翁將其打回黃牙老象的原型,賜給普賢真人當坐騎。

慈航道人(觀音菩薩)

慈航道人即慈航真人,又稱慈航仙姑真人、慈航普度天尊、慈航普渡圓通自在天尊,天道聖人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門下唯一的一位女弟子,十二金仙之一。封神之戰後加入佛教,稱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的身體非常廣大並呈紫金色;頭上圓光有五百化佛,每尊佛有五百菩薩和無數諸天侍奉;菩薩面部呈金色;眉間的白色毫毛放八萬四千(表無數)種光明,每道光有無數化佛,每尊化佛化顯無數菩薩;菩薩手臂如紅蓮花色並有八十億光明;手掌雜合五百億蓮華的各種顏色;每個手指能顯示八萬四千猶如印文的畫面,每種畫面有八萬四千色,每種色又有八萬四千光,且光明柔軟(柔軟又譬喻佛法),他用寶手接引眾生;舉足時,足下的千輻輪(一千個輪盤的莊嚴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臺,落腳時便有金剛摩尼花遍滿一切。坐騎金毛吼,原為金光仙,是通天教主座下隨侍七仙之一,通天教主設擺萬仙陣要與闡教門人比試高低,金光仙持有四象陣。闡教門人慈航道人破陣時,將金光仙收降。

燃燈道人(燃燈上古佛)

元始天尊的弟子之首,闡教仙人之一,居於靈鷲山元覺洞,他是闡教的副教主(十二仙人亦稱其為老師),在闡教中地位僅次於元始天尊和老子,修為大羅金仙,坐騎為梅花鹿;座下收有兩名弟子:李靖、大鵬羽翼仙。其形象為:雙抓髻,乾坤二色;皂道服,白鶴飛雲。仙豐並道骨,霞彩現當身。頂上靈光千丈遠,包羅萬象胸襟。九返金丹全不講,修成聖體徹明。後加入佛教,位列過去佛之首,為燃燈上古佛。

雖然封神之戰,闡教勝利,但總的來說還是損失慘重,西方教最為受利,還有我們上文中提到是小乘佛教,那就一定還有一個大乘佛教。

封神之戰中,通天教主大弟子多寶道人被太上老君捉住,後來老君騎青牛,西出函谷,化胡為佛,多寶道人就是後來的如來佛祖。

其實這都是遊戲之言,首先是因三教合一的傾向以及佛道之爭,佛道雙方常有把對方的神當作自己神明的傾向,其次是在《封神演義》之前有一本我們熟知的《西遊記》,西遊記主要講西天取經,佛法東進,多佛祖菩薩事,而且在當時已比較有名,封神之事在西遊之前,成書卻晚於西遊,有借其人物託他事之意,即借勢,而且內容上《封神演義》有和《西遊記》重合之處,這也是《封神演義》不如《西遊記》的原因。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這本書時說道:「封國以報功臣,封神以妥功鬼,而人神之死,則委之於劫數。」「似志在演史,而侈談神怪,什九虛造,實不過假商周之急,自寫幻想,較《水滸》固失之架空,方《西遊》又遜其雄肆,故迄今未有鼎足視之者也。」可見確實如此。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中道教和佛教關係的相容
    在這些佛家典籍之中,闡教二字的意義在於闡揚佛教教義。《封神演義》作者無疑受到「闡教」意義的一些影響,創造出了「闡道法,揚太上之正教」的闡教一詞。而道教中關於「闡教」的記載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方面,在《全唐文》中就有道家「闡揚教義」的記載。
  • 《封神演義》中表現佛教思想的「西方教」
    《封神演義》中的佛教是以一種曲折的方式表現出來。縱觀《封神演義》中的宗教除了闡教、截教外還有一個西方教。而西方教,雖然作者意欲隱藏其身份,並沒有直言西方教與佛教的關係,但是作者在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佛義卻隱藏不住。如書中第50回:「正所謂:神仙難到,盡消去頂上之花;那怕你佛祖厄來,也消了胸中五氣。」
  • 《西遊記》與《封神演義》的前世今生
    這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西遊記》尊佛抬舉如來,貶道太上老君自然得往下掉點吧,而《封神演義》不同啊,尊重道家所以太上老君就往上放了。當然《西遊記》也不敢怠慢太上老君,你孫悟空在天上不是牛嗎,可是一到了人間西天取經你發現他不行了,很多妖怪他弄不過。
  • 《封神演義》裡的燃燈,到底是道教還是佛教?
    《封神演義》中「燃燈」的身份很朦朧,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人物,他在書中的脈絡充滿了朦朧色彩。聞太師兵敗西歧,經弟子吉立提醒,往東海金鰲島請十位道人幫忙,擺下了十絕陣。從書中可以發現,燃燈的輩分和能力是高於十二弟子的,而且彼此之間很有淵源,但似乎又不隸屬於玉虛門下,關於他的背景介紹有些模糊。這一回開頭便說,「只見空中來了一位道人」,他自己也歉意地說「......貧道來遲,幸勿以此介意」,可見燃燈應該是道教中人。但隨後又說他「真是仙人班首,佛祖源流」,這顯然又在講燃燈是佛門中人。
  • 淺談《西遊記》與《封神演義》之間的秘密
    這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西遊記》尊佛抬舉如來,貶道太上老君自然得往下掉點吧,而《封神演義》不同啊,尊重道家所以太上老君就往上放了。當然《西遊記》也不敢怠慢太上老君,你孫悟空在天上不是牛嗎,可是一到了人間西天取經你發現他不行了,很多妖怪他弄不過。
  • 《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為何不給自己封神?專家:你看上榜的都是誰
    這部小說就是——《封神演義》。一、體系《封神演義》是明朝時期一部「神魔小說」,它的作者現在一般認為是許仲琳。這本小說從紂王題詩調戲女媧,女媧一怒之下安排軒轅墳中女狐下凡禍亂人心,破壞殷商江山。元始天尊創立的教派即是「闡教」——這個名字的由來,緣於明朝嘉靖時,明世宗賜給他最寵信的龍虎山上清宮道士一枚刻有「闡教輔國」的玉印,所以在《封神演義》中有了「闡教」的的名稱。在闡教體系中,教主是元始天尊,副掌教燃燈道人——這個人物是以佛教燃燈古佛作為原型。
  • 《封神演義》惡人封神的背後:道教和佛教的千年恩怨
    蹊蹺的封神名單 按照常理推測,封神榜上的人物應該都是一些 「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人間忠臣或者義士」等等。道教神話故事後的佛教影子 從《封神演義》的故事人物內容來看,諸如女媧、元始天尊、老子、以及闡截教等等,都是一個道教的神話故事。
  • 《封神演義》中佛教在哪裡,準提接引道人和佛教有什麼關係?
    《封神演義》是明代作者許仲林創作的長篇神怪小說,約成書與隆慶、萬曆年間,比吳承恩的《西遊記》成書略晚,但也不過十數年的差異。加之二者人物情節上有一定的連續性(如:哪吒鬧海,所以很多人把《封神演義》視為《西遊記》的前傳。那麼問題就出現了——西遊中大放異彩的佛教,在封神中去了哪裡?
  • 文化交流:《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的神魔文化圈
    《西遊記》裡尊崇佛教、貶低道家,在車遲國這一回裡貶低道家都貶低到什麼程度?三個老道被孫悟空耍戲的喝了尿了,這三個老道抓和尚殺和尚,把道觀一座座建起來。這裡面就有佛教和道教兩派為了爭奪世俗社會的控制權,爭取善男信女,爭的你死我活的兩派之爭。
  • 《封神演義》中姜子牙沒有封神,此外還有七位也沒有,你知道嗎?
    看過《封神演義》的人都會知道,有這樣一個結局,就是申公豹這樣一個負面的角色最後卻得道成仙,而姜子牙沒有。其實在姜子牙還沒有下山。元始天尊在挑選人的時候就已經說過了,姜子牙生來福薄,很難得道成仙。所以派往人間,去享受人間的將相之福。
  • 《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都是經典,那佛教和道教到底孰輕孰重?
    相信大家對於《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都是經典的神話故事都是耳熟能詳的,而且大家都不止看過一遍,而且大家都知道在我國的上古神話中就充斥了許多的神魔故事,從盤古老祖開天闢地,到女媧娘娘補天造人,大禹治水,黃帝炎帝最後逐鹿中原,這裡面都有許多神通廣大的人物出現,只是根據立場或者心性善惡被強行分為「神」和「魔」兩個對立的陣營。
  • 《西遊記》中的四大天王,原來就是《封神演義》裡的魔家四將
    所謂「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大天王」,是指佛教中的四大護法天神,這「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南方增長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所居方位:西方所轄部洲:西牛賀洲所持兵器:蛇(封神演義中是花狐貂)《封神演義》中姓名:魔禮壽南方增長天王名號來歷
  • 封神榜中的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是屬於佛家還是道家?
    在《封神演義》中最有爭議的人物應該就是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了,爭議他們是屬於佛教還是屬於道教。很多讀者認為那接引道人乃是《西遊記》中如來佛祖的前身,是屬於佛家的,但是又有些讀者認為這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乃是玄門創始人鴻鈞老祖的弟子,是屬於道家的。
  • 《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的前世今生,誰抄襲了誰?
    這就跟《西遊記》和封神演義骨子裡的不同有關係。大家仔細想,西遊記裡從頭到尾一直是尊佛抑道。儒道佛三教,西遊記是尊崇佛家,貶低道家。還記得車遲國虎鹿羊三妖,讓孫悟空三師弟給戲耍的喝了尿水,三妖信奉的是道教,供養的是三清。所以在車遲國抓和尚做苦力,毛兒稀的都不放過,卻把道觀一座座的建起來,這就產生了佛教和道教兩教爭個你死我活的問題,爭奪什麼?對世俗社會的控制權!
  • 《封神演義》作者許仲琳,只是一介書生,他為何懂得許多道家秘聞
    《封神演義》成書時間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由於該部小說世界觀頗為宏大,還充斥著許多神仙鬥法的場景,也是遠播海外,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神鬼小說之一。甚至還有不少朋友覺得:為何四大名著沒有《封神演義》這部作品?然而,不少人只知《封神演義》精彩,卻不清楚該作品作者到底是誰。
  • 元始天尊在封神演義三清之中為師兄,為何道家卻尊太上老君為首?
    前些日子,我們對在封神演義之中所講的那些神仙以及妖魔鬼怪做了很多的介紹,尤為其中的十二金仙,則是依次做了細緻的講解,他們既然能夠擁有那麼大的神通和法力,除了自身的勤加修煉之外,背後自然一定有一個很強大的師父。不錯,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道家三清之中為首的元始天尊。
  • 電影姜子牙與封神演義
    備註: 可能稍許劇透,不喜者可退出。 本文原創,請注意版權,如需借用,請告知。 如本文涉及雷同,請務必聯繫本人,求證後本人會刪除。 意見分歧或有興趣,歡迎隨意批評討論! 國產動畫又重新崛起了,今年十一檔期,姜子牙隆重上映,並且沿著中國神話宇宙的思路開始向前走。 很好! 非常好!
  • 《封神演義》中的多寶道人是不是後來的如來佛祖?
    總有人提出這個問題,認為《封神演義》中的多寶道人就是後來的如來佛祖。多寶道人是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中的人物,是截教通天教主門下掌教大弟子,也是火靈聖母的老師。因代師設下誅仙陣,後被太上老君收走送住西方。
  • 哼哈二將是怎樣從《封神演義》裡走向佛教護法神的
    佛教護法金甲神其實哼哈二將的由來是中國佛教的創造,哼哈二將出自於許仲琳的《封神演義》。也正是《封神演義》這本書,讓哼哈二將家喻戶曉。哼哈二將的哼與哈在《封神演義》裡哼將叫鄭倫,哈將叫陳奇。鄭倫是西崑侖度厄真人的徒弟。跟度厄真人習得運用竅中二氣。
  • 《西遊記》與《封神演義》看似毫不相干卻大有淵源 你知道嗎?
    而後來出了兩部偉大的作品《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這兩部著作把神仙體系梳理了一遍。這兩部作品很多朋友感興趣,因為發現了這兩部作品有關聯。而兩部著作論成熟年代是《西遊記》在先《封神演義》在後,而歷史時代卻是《封神演義》在先《西遊記》在後。這兩部著作關鍵性非常明顯,那這兩部著作到底是誰用了誰的故事,誰佔了誰的光呢?那今天咱就說說兩部書的共同點或者一些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