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表現佛教思想的「西方教」

2021-01-21 苔花如米小yrt

《封神演義》中的佛教是以一種曲折的方式表現出來。

縱觀《封神演義》中的宗教除了闡教、截教外還有一個西方教。

而西方教,雖然作者意欲隱藏其身份,並沒有直言西方教與佛教的關係,但是作者在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佛義卻隱藏不住。

如書中第50回:「正所謂:神仙難到,盡消去頂上之花;那怕你佛祖厄來,也消了胸中五氣。」第45回說道「真是仙人班首,佛祖流源。」第60回回首詩:「堪嘆馬元成佛去,兩岐猶自怯心剜。」第70回回首詩:「準提菩薩產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第78回中通天教主說:「變化無窮還變化,西方佛事屬逃禪。」

這其中所表述出來的「佛祖」、「成佛」、「菩薩產西方」、「佛事」均用明確的字眼表明西方教與佛教之間的關係。

第78回詩「佛光出在周王世,興在明章釋教開」這句話說明在《封神演義》中,周王的時代就已經有佛光的出現,而佛光則代表了佛教的存在。

在第79回作者在寫準提收法戒之後,接了一句後話:「後來法戒在舍衛國化祁它太子,得成正果,歸於佛教;至漢、章二帝時,興教中國,大闡沙門。」直接提出法戒所皈依的是佛教。

相對於道教中分為兩派的老子、元始天尊以及通天教主,西方教卻只是一脈相承,處於教主地位的只有接引、準提兩位。雖然僅有兩人,但在整個封神大戰中起到的作用確是毋庸置疑的。

如在闡教破解截教擺下的大陣時得到了兩位西方教主的鼎力相助最終陣法得破。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過這樣一句話「三教原來是一家」。這句話出現的背景是廣成子說服接引道人求借青蓮寶色旗時所說的話。但就此話而言應該指的是闡教、截教、西方教。

但是在《封神演義》整部小說中,三教的觀念卻分為好幾種。儒道、人道、釋道有時也攙和其中。

對於書中三教的指向,可以從內容上進行劃分。被稱為教應該包含以下的要素:教主、有同一信仰的門徒還有就是參與到封神大戰中。

由此看來,三教應該是闡教、截教與西方教。

小說中所出現的西方教是一支重要的伐紂力量。作為西方教主接引與準提的道法修行與法術能力是十分厲害的。西方教主在書中的出場就是作為同闡教的元始天尊、老子甚至於截教的通天教主是同級別的神。

雖然初是人物僅有兩位,隨著小說進程的發展,越來越多道教門徒改投西方教,如燃燈道人、毗盧仙等。由此得出,在《封神演義》中的人物力量方面,西方教也可以與闡教、截教鼎足而立。

在《封神演義》中存在的各路神仙,信奉道教佔據了主要地位。而在書中正式出現的西方教人物只有接引與準提。而說西方教為佛教在書中也有所體現如在三教集會共同商議破除誅仙陣之時,作者插入了一首對句「佛光出在周王世,興在明章釋教開」一個「佛」字道明了西方教的性質。

對於西方教佛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人物身上,那就是接引與準提。

首先就兩人所處的地點上來看,廣成子去借青蓮寶色旗的時候曾對兩位尊者的住所進行了描述「七寶林中無窮景,八德池邊落瑞瓔。西方勝界真堪羨,真乃蓮花瓣裡生。」詩中景物如七寶林、八德池、西方勝界、蓮花,全部都是佛教的意象。而無窮、瑞、生又暗示出了佛教的輪迴思想。西方的極樂世界,那必是佛教無疑。

其次就兩人的對話來看。接引道人曾說出西方教教義:「貧道西方乃清淨無為,與貴道不同,以花開見我,我見其人,乃蓮花之像,非東南兩度之客。此旗恐惹紅塵,不敢從命。」

佛法講究的是人生無我,萬事隨緣,不可強求。在這裡,接引以此教義拒絕了廣成子的請求。再次說明了西方教與佛教的一致性。

最後,就人物名稱來看。除卻最開始出現的接引與準提,後期轉入西方教門下的如文殊廣法天尊、燃燈道人、慈航道人等,在佛教中都有與之相對應的人物如文殊菩薩、燃燈法師、觀世音菩薩等。

這些仙人妖怪,在最初或是闡教、或是截教的門徒,被一句與西方有緣度化成佛。雖然說只是後期加入才使得這部小說中佛教的規模得以擴大化,不過在兩位教主出山之時曾說過,藉助闡教來使佛教向東南方宣揚開來。可以向外界傳教這正說明了佛教的來源久遠,並非憑空出現或者說是佛教的前身。

在《封神演義》中不光人物的名稱,所持教義與佛教重合。西方教的門徒所使用的物品、法寶的名稱也與佛教有關。

在物品方面,如準提收孔宣之時,所表述的詩中寫道:「八德池邊常演道,七寶林下說三乘。頂上常懸舍利子,掌中能寫沒文經。」八德池、七寶林、舍利子、經文這些物品無一不是佛門之物。

舍利子為得道高僧的遺骨,而八德池、七寶林又是著名的佛教聖地,經文更是記載佛法的典籍。而文中的三乘意致佛家經典的三乘佛法。

在佛教聖地裡用佛教物品講解佛教經典與道法,明確指出了《封神演義》中的西方教就是佛教。

在法寶方面,如準提道人所使用的七寶妙樹、六根清淨竹,接引道人的拂塵。在佛教中,多數法器以七寶為名。雖然接引道人所使用似是道家的拂塵,不過書中對此法寶的表述是,「拂塵上有五色蓮花,朵朵託劍」。佛家以蓮花為尊,蓮花池、坐蓮比比皆是,此處也可認為這拂塵是依託道家形象的佛教法器。

在法術方面,準提在戰鬥中並不是直接驅動法寶,而是先現出法身,各式法器都在顯現出來的法身手中。在戰鬥中多以勸降為主,這與人們對於佛教的認識是一致的。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中道教和佛教關係的相容
    在這些佛家典籍之中,闡教二字的意義在於闡揚佛教教義。《封神演義》作者無疑受到「闡教」意義的一些影響,創造出了「闡道法,揚太上之正教」的闡教一詞。而道教中關於「闡教」的記載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方面,在《全唐文》中就有道家「闡揚教義」的記載。
  • 《封神演義》當中有闡教截教和釋門,也有西方教,那麼有佛教嗎?
    由此,蟲子天下忽然想到一個在小說當中比較奇怪的問題,那就是《封神演義》當中有闡教截教和釋門,也有西方教,那麼有佛教嗎?關於小說當中的闡教和截教,這個比較好理解,畢竟這場所謂的封神大戰,主要的交戰方就是闡教門人和截教門人,所以關於這兩個門派在小說當中的體現,就不再多說了!
  • 封神演義中闡教的燃燈道人等為什麼後來叛教?
    把握關鍵才是重點,閱讀的價值是閱讀思想。有很多文章大家讀過之後沒有什麼感覺,更沒有什麼營養價值,甚至連一句核心的話也沒有。老王的文章雖然篇幅很短,只要大家從中領悟關鍵,定能有收穫。常言道: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經。但是真理往往只有少數人掌握。我老王不屑於小白文,請大家多多支持有深度思想的文章。下面我們言歸正傳。
  • 封神演義中 道教和佛教是如何形成的?
    4.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封神後入佛教文殊菩薩)。5.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後成佛教觀世音菩薩)6.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7.太華山雲霄洞赤精子。8.夾龍山飛雲洞懼留孫(門下弟子土行孫,封神後成佛)。 9.崆峒山元陽洞靈寶大法師。 10.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
  • 《封神演義》中,闡教的幾位弟子為什麼後來去了西方教?
    《封神演義》中,三教聖人共同籤壓封神榜,所謂的封神之戰,其實就是闡教和截教之爭。當然最後是闡教勝利了,不過在此戰中,西方教也撈了不少好處。在封神之前,因為通天教主施行有教無類的方針,所以截教弟子最多,在三教中勢力最大,故有萬仙來朝之譽。
  • 《封神演義》中佛教在哪裡,準提接引道人和佛教有什麼關係?
    《封神演義》是明代作者許仲林創作的長篇神怪小說,約成書與隆慶、萬曆年間,比吳承恩的《西遊記》成書略晚,但也不過十數年的差異。加之二者人物情節上有一定的連續性(如:哪吒鬧海,所以很多人把《封神演義》視為《西遊記》的前傳。那麼問題就出現了——西遊中大放異彩的佛教,在封神中去了哪裡?
  • 《封神演義》到《西遊記》中間佛教發生的那些事,很值得探討
    《封神演義》講述的是商紂到周王朝過度的事,《西遊記》講述的是唐代高僧唐玄奘遠赴西域天竺國學習高深佛法的事,在《封神演義》中,佛教是釋教、西方教,三界以闡教、截教為大,到《西遊記》事情,勢力主要以天庭和四大部洲而論,其中佛教在西牛賀洲,那麼,封神大戰後佛教經歷了什麼?
  • 《封神演義》後,究竟是西方二聖,還是燃燈或多寶道人建立了佛教
    《封神演義》中並無佛教一說,但無論如何西方教和佛教必定有莫大淵源。那西方教是如何消失,佛教又是何人創立的呢?關於佛教的來歷,最大的可能是有三種。西方二聖創教說。西方教的二天尊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化西方為佛教。
  • 《封神演義》中,準提道人是誰?
    《封神演義》中,準提道人是誰?準提道人出自《封神演義》,封神七聖,西方二教主之一, 師兄為接引道人。封神大戰中,準提道人為闡教元始天尊的座上賓,廣成子親自前往西方邀來幫助完成封神大業。準提道人的一句「道友與我西方有緣」一句話很有魔性,只要是他看好之人很少有能擺脫的,最後幾乎都服從了他,歸順了西方教。
  • 《封神演義》你不知道的道家與佛教聯繫
    那麼,既然是道家的幾個師兄弟之間的鬥爭,又與佛教有什麼關係呢,封神演義裡也沒有出現過佛教啊。其實,只要仔細想想,封神裡還是有佛教的影子。通天教主大擺誅仙劍陣,非四聖聯手不可破,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只有兩個,於是去請了西方教兩位教主,接引和準提道人,注意,這裡的西方教就是佛教,或者說是小乘佛教的前身,接引和準提道人就是未來的阿彌陀佛和準提佛母(菩提祖師),小說中第七十八回就有「佛光出在周王世,興周明彰釋教開」一句,又有準提道人曰:「不瞞道兄說,我那西方花開見人人見我,因此貧僧來東南兩土希遇有緣
  • 太上老君:我在《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差別咋這麼大呢(下)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具體分析了《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的太上老君的形象,發現他們無論是從人品、能力還是地位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大差別。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了在兩部名著中太上老君的形象差距如此之大呢?和《西遊記》的尊佛貶道不同,《封神演義》有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書中多次提及這一點:「翠竹黃須白筍芽,儒冠道履白蓮花。
  • 封神演義中的西方教 比闡教更狠 出手就是殺招
    說起封神演義中比較大的教派,普遍認為就是三清教主管理的三大教,分別是老子的人教、元始天尊的闡教、通天教主的截教。其實還有一個教也不小,它就是西方教,由準提道人和接引道人管理。2位教主的口頭禪就是:與吾西方有緣。和申公豹的「道友請留步」、陸壓的「請寶貝轉身」,合稱封神三大金句。誰碰到都是九死一生。
  • 《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都是經典神話,佛教和道教到底孰輕孰重
    相信大家對於《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都是經典的神話故事都是耳熟能詳的,而且大家都不止看過一遍,而且大家都知道在我國的上古神話中就充斥了許多的神魔故事,從盤古老祖開天闢地,到女媧娘娘補天造人,大禹治水,黃帝炎帝最後逐鹿中原,這裡面都有許多神通廣大的人物出現,只是根據立場或者心性善惡被強行分為「神」和「魔」兩個對立的陣營。
  • 《封神演義》中道教思想的體現——「闡教」「截教」
    《封神演義》中的道教思想,主要由闡教、截教表現出來。書中所寫的闡教、截教均屬鴻鈞門下。而鴻鈞道人的來歷在書中表述為:「高臥九重林,蒲團了道真;天地玄黃外,吾當掌教尊。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玄門都領秀,一氣化鴻鈞。」
  • 《封神演義》惡人封神的背後:道教和佛教的千年恩怨
    也就是說,不管是你前世做了多少壞事,只要你能夠信奉佛教,認真修行,就能夠終成正果,去到西方極樂世界。 佛教的影響 那這樣看來,其實 《封神演義》是披著道教的外衣,講述著佛教的價值觀。一部以道教為主的神話故事開始,卻最終以佛教思想結束,這也許就是產生於中國本土的道教的命運。
  • 西遊記裡的佛教人物,不少人在封神演義裡也出過場,他們是誰?
    其中有不少人在封神演義裡面也有出場,都有哪些人呢? 第一位:如來佛祖。 如來佛祖就是封神演義裡面的多寶道人。西遊記裡面,太上老君對觀音說過這樣一句話:「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 道人曰:「貧道乃西方教下準提道人是也。」 兩首詩只有三個字不同,一個是「沒垢姿」,一個是「不二時」,其他都完全一樣。 而且封神裡的準提道人是一個開明之人。他多次來東土度有緣人。對道教頗為了解。他又是西方教副教主。對佛學自然了如指掌。《西遊記》中的菩提祖師,似佛似道。名叫菩提,身行道家。可見他與西方道教淵源極深。
  • 《封神演義》隱藏的新神學系統
    在《封神演義》之中,提到這些三個教派的糾纏,似乎他們既是朋友、又是敵人。在這些教派以外,還有「西方之教」和「人教」兩家,在書中只是偶爾提到,似乎分別代表佛教和儒家。故事主角姜子牙,受命扶周滅商;他的同門師兄弟申公豹,妒忌心重,各處煽動截教中精怪出山,與姜子牙作對。這一現象,在中外社會,常可發生於主流與流外之間的衝突。流外身處邊緣,努力上進,卻難以進入主流。他們表現的行為,往往以狂言怪談,譁眾取寵,更進一步,甚至倒行逆施,但求一逞。最近美國大選,就出現這一現象。《封神演義》的情節,未嘗不是描述人類社會的常態。
  • 蝦講封神(三十二)西方教介入封神大戰的時機選擇得如此巧妙
    在封神演義中,闡教二教的封神大戰是整部書最核心的部分,沒有之一。按照闡教教主元始天尊的規劃,不僅要利用封神大戰的契機幫助崑崙十二金仙度過紅塵殺劫,而且要利用這次機會儘量的殺傷截教弟子,殲滅其有生力量。在元始天尊看來,兩教相爭是你死我活的鬥爭,絕不能容一點感情的。
  • 《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都是經典,那佛教和道教到底孰輕孰重?
    相信大家對於《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都是經典的神話故事都是耳熟能詳的,而且大家都不止看過一遍,而且大家都知道在我國的上古神話中就充斥了許多的神魔故事,從盤古老祖開天闢地,到女媧娘娘補天造人,大禹治水,黃帝炎帝最後逐鹿中原,這裡面都有許多神通廣大的人物出現,只是根據立場或者心性善惡被強行分為「神」和「魔」兩個對立的陣營。
  • 封神大戰之後,原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為什麼放任門人弟子去西方教?
    封神大戰之後,原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為什麼放任門人弟子去西方教?《封神演義》中,三教實力得到了重新分配,西方教更是獲益匪淺,直追三教。聖人之下第一的孔宣、長耳定光仙、三千紅塵客都歸於西方教。這還不算,封神大戰結束後,由闡教副教主燃燈道人為代表,包括慈航、文殊、普賢、懼留孫,多寶道人等一大幫超級金仙紛紛投靠了西方教。作為他們師長的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為什麼不去阻止呢?他們可是超越西方二聖的存在,完全有能力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他的弟子們要投靠西方教不經過他的同意肯定是走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