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隱藏的新神學系統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摘自 | 《時間與意識之關係的三重論說》

小說《封神演義》,其中列舉的三百六十五位尊神,在民俗信仰中,儼然已經是神界官僚系統的名單。《封神演義》出現於明代,嘉靖年間,但是在宋代已有一些傳說,作為說書人「武王伐紂」的話本。

明代根據這些話本的輪廓,編著小說。至於作者是誰?有很多的說法,至今是以許仲琳、陸西星,最為可能。這兩位可能的作者,都是道教人士,甚至於就是道士。不論是誰,《封神演義》的內容的確反映了濃厚的道教信仰。在道教非常興盛的明代,有此作品,也不是意外。

《封神演義》的內容,充滿了各種各樣瑰異的神怪故事。

大意是:商代紂王受了九天妖狐的誘惑,又有奸臣奉迎,不理朝政,作惡多端。忠臣進諫,卻被殺害。也有些忠臣決心反抗,於是發生了內戰。西伯周文王領導反抗運動,終於將紂王推翻,建立了新的朝代。

在內戰過程中,兩個教派:闡教、截教,本是同源,都是習道之士,介入內戰,分別擁護周、商,竟成為對敵的團體。闡教屬於正派,其中的人物,幾乎全是修道人,修得了一定的道行,足以斬殺邪魔。截教的人士,卻是以妖精、物怪,作為主體,挑戰闡教的抗紂戰爭。

除了以原始天尊為首的闡教、以通天教主為主的截教,這兩個教派以外,他們有共同的教源,都是鴻鈞老祖門下,而且還有一個也是鴻鈞的弟子,成為太上老君。

在《封神演義》之中,提到這些三個教派的糾纏,似乎他們既是朋友、又是敵人。在這些教派以外,還有「西方之教」和「人教」兩家,在書中只是偶爾提到,似乎分別代表佛教和儒家。周人領兵的大將姜子牙,乃是闡教的弟子,他的戰友都是闡教的修道之士。慘烈的戰爭之後,周取代商。

姜子牙奉三教領袖之命,安置戰爭中雙方死亡的道友,分派他們在神界的職務,三百六十五個陣亡人員,不論敵我,都得到神職。這就是所謂封神榜。

不分敵我,一概封神,這一視同仁的氣度,插一句我的意見,倒有點類似美國內戰後,林肯在葛底斯堡的講演,為雙方犧牲的戰士們,同申哀悼。神魔大戰的故事,在西方也有,最早的一次神魔大戰,是兩河流域古代城邦時代「埃努瑪·埃利什(Enuma Elis)」故事,在基督教已經普及的中古歐洲,但丁的《神曲》,也敘述了神魔大戰,在這兩個傳說中,失敗的魔方,都被打入地獄,永遠不得翻身。以西方天主教傳統為代表的觀念,和以封神榜代表的中國觀念,二者的區別,判然可見。

《封神演義》在十六世紀中葉出現,也反映了當時明代的政治局面。嘉靖皇帝非常相信道術,他在位四十五年,只有前面十餘年,和朝中眾臣合作,有過一段比較安定的歲月。餘下三十多年,他耽迷道術,相信祈禳求福,也相信服用丹藥可以延年益壽。在後者的要求下,他又更相信採陰補陽,以及房中術。

當時中國的道教,大概分成三個大支派,一派是正一教,就是江西龍虎山張天師的教派,這一派相信符籙、丹藥。張天師是官方指派的道教領袖,因此這一派在宮廷方面,非常活躍。嘉靖曾經十分相信兩個道士邵元節和陶仲文,前後分別任命他們作為政府的高官。

嘉靖也花費大量的國家經費,為道教建築各種宮觀、壇廟。同時為了經常以「青詞」上奏天庭,嘉靖充分信用嚴嵩,嚴氏父子專權朝廷數十年。因為使用採陰補陽,嘉靖搜集大批青春女孩,萃取女子的液體。為此,宮女十餘人,共同謀殺皇帝——這一宮女集體弒君案,明史稱為「壬寅宮變」,史所罕見!

▲明代道教捲軸

君王如此荒唐,尤其正一教的助紂為虐,另外兩個道教宗派(北方的全真派和湖北的武當派),都對正一教不滿。這兩個教派注重濟眾積功和養身全生,都是內外修行的功夫,確與正一教派的理論不同。無論《封神演義》的作者是誰,大概都是以闡教的名義,譴責助紂為虐的截教。

故事中,商紂護短拒諫,被害的大臣,有比幹、黃飛虎等;嘉靖時,遭殃的直臣有楊繼盛、海瑞、沈煉諸人。商紂昏庸,引發內憂外患;嘉靖時代,中國也是南有倭寇騷擾,北有蒙古餘部犯邊:《封神演義》是有可能借古諷今。

《封神演義》情節,乃是由治亂未定,陡然進入混亂,經過鬥爭,才能出現正常的秩序,一個既是預訂的,也是發展的歷程

商紂王剛才即位,這位年輕的君主,才力非凡,有可能是位有為的君王。殷商的諸侯,也都是才智之士,殷商可能延續已有的基礎,發展為盛世。但是,商紂王貪於自己的慾念,引來了外面的誘惑,九天妖狐篡奪了王妃的靈魂,順著商紂王的慾念,將他的人格扭曲為昏君。可能出現的盛世,竟轉變為昏君暴政的亂世。

他的朝臣和外藩,有的死於諫爭,有的起而反抗,闡教的仙真,按照宇宙發展的預定模式,投入反抗的陣營,擁護西伯。闡教的弟子姜子牙,也奉師命出山,指揮反紂的鬥爭,以完成預定的任務。姜子牙的師兄弟申公豹,由於對姜子牙的嫉妒,各處教唆不甘寂寞的其他仙真,包括一些精怪,結合在也是闡教同門的另外一個教派截教門下。處處與姜子牙引導的反抗軍做對。

戰爭發展到一個地步,闡教發動了道教更多的門派,參加反紂戰爭。正邪兩面的對抗,終於使道教原始發展者之一太上老君等人,也都加入戰團,進一步更使西方之教準提道人、燃燈老佛等人,也都參加闡教與截教的對抗。在截教布置誅仙和萬仙兩個大陣時,道教的前輩和西方之教主要佛祖,都幫助闡教取得勝利。

這是三教的合作,決定將混亂的世界,重新安置,開創宇宙秩序。根據戰爭將啟時預定的名單,姜子牙奉命製作「封神榜」,將這些神魔大戰中,陣亡的正邪人物,都分配職務,組織分工任職的神庭,使宇宙間的一切,都有管理的正神。同時,在人間,西伯開創了周代的盛世,在中國的天下,分封諸侯,組織封建網絡,建立了新秩序。

《封神演義》陳述,修道的境界,最高是仙,神次之,人又次之;精怪也可修到一定程度,卻終究是流外。故事中的闡教,自居正派,截教則頗多妖魔精怪,他們擁有的法寶,也比較邪門。故事主角姜子牙,受命扶周滅商;他的同門師兄弟申公豹,妒忌心重,各處煽動截教中精怪出山,與姜子牙作對。這一現象,在中外社會,常可發生於主流與流外之間的衝突。

流外身處邊緣,努力上進,卻難以進入主流。他們表現的行為,往往以狂言怪談,譁眾取寵,更進一步,甚至倒行逆施,但求一逞。最近美國大選,就出現這一現象。《封神演義》的情節,未嘗不是描述人類社會的常態。

這些封神榜的人物,有許多在今天民俗信仰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例如:臺灣民間信仰的「三太子」,就是封神榜的哪吒。他本是仙真投胎成為李靖的第三子,由於性情剛烈,和東海龍王父子發生衝突,將小龍王抽筋剖骨,犯了大罪。李靖懲罰,哪吒憤而自殺,剔骨還父,割肉還母,斷絕親恩。他的靈魂,飄蕩無主。

幸而仙人憐憫,摘取蓮葉為他的身體,蓮藕為骨骼;因此他不再有肉身形骸,也因此免於毀滅。這個故事本身,在中國的一般倫理觀念中,非常特殊:為了原則,他可以犧牲性命,否定父母。而因為有如此不敗之身,他成為所有妖魔的剋星。

第二位闡教大將楊戩,本身是玉皇大帝的妹妹與凡間情郎人生下的孩子,一個不很清白的身分;另一方面,他有神的血脈,又高於凡人。他有特殊的視力,在民俗傳說,他的額頭中間有第三眼,這是可以看透妖魔的原形。(順便一提:殷商領軍抗周的忠臣,太師聞仲,額上也有第三隻眼,可以明辨正邪。)這種形象,也不尋常。哪吒、楊戩,這兩位大將,其形象與行為頗似脫離常軌,也正說明中國民間的理想人格,並不完全符合儒家的倫理。

《封神演義》在中國民俗文化,更重要的價值,則是在明代有了這本小說以後,中國民間信仰,普遍根據封神榜的眾神,安置了超越人間的一個神庭。到今天,大家提到東嶽大帝,大概一定認為是黃飛虎,那位叛出朝廷的商代大將。一談到科舉的功名,就會想到比幹擔任的文曲星。財神爺必定是趙公明,他手下的四個副將,分別掌管招財進寶職務。相對於其他主要文明系統,他們歷史上的神庭,中國的神庭,卻是由於封神榜的出現,取代了以前種種類似的神庭的安排。封神榜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神魔大戰的主題,在中東開始,我曾經提起波斯祆教二元世界的歷史背景,是在中東地區。光明-黑暗、生命-死亡,種種的對立,經過混沌,進入鬥爭,然後要到永恆的和諧。這三世的安排,開啟了中東、中亞,普遍存在的啟示性信仰,經過佛教的轉介,啟示信仰和救贖的觀念進入中國。在中國,這三個階段的變化,成為劫數。

混亂的存在,必須解脫,經由毀滅,才能回歸秩序。《封神演義》似乎正是表達如此的神學觀念:故事中那些教主,鴻蒙、原始、太上等等,都代表著開始的時期。西方之教的諸佛,準提,據柳存仁的研究,乃是觀音的前身,救贖的象徵。燃燈,則無疑是祆教的光明之神。經過這些神佛的安排,世界從一個混沌的開始,又經過欲望和誘惑,才有鬥爭,然後方能進入秩序。

《封神演義》第十五回,正是宣示應該建立的秩序:

闡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鬥,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嶽、布雨興雲、善惡之神。此時成湯合滅,周室當興;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將相之福,恰逢其數,非是偶然。所以「五百年有王者起,其間必有名世者」,正此之故。

以上這段就是說明,這是全書的主旨。

第九十九回「姜子牙封神」呼應前言,交代了結局: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敕曰:嗚呼!仙凡路迥,非厚培根行豈能通;神鬼途分,豈諂媚奸邪所覬竊。縱服氣鍊形於島嶼,未曾斬卻三屍,終歸五百年後之劫;總抱真守一於玄關,若未超脫陽神,難赴三千瑤池之約。故爾等雖聞至道,未證菩提。有心自修持,貪痴未脫;有身已入聖,嗔怒難除。須至往愆累積,劫運相尋。

或託凡軀而盡忠報國;或因嗔怒而自惹災尤。生死輪迴,循環無已;業冤相逐,轉報無休。吾甚憫焉!憐爾等身從鋒刃,日沉淪於苦海,心雖忠藎,每飄泊而無依。特命姜尚依劫運之輕重,循資品之高下,封爾等為八部正神,分掌各司,按布周天,糾察人間善惡,檢舉三界功行。

禍福自爾等施行,生死從今超脫,有功之日,循序而遷。爾等其恪守弘規,毋肆私妄,自惹愆尤,以貽伊戚,永膺寶籙,常握絲綸。故茲爾敕,爾其欽哉!

第九十九回,這一段話,是全書的總結,其中的觀念,合併了佛教與道教的詞彙與理念。一位修道者,可以從人身開始,甚至於也可以從獸身開始,逐步提升自己的境界。這個艱難的過程,中途會遭遇許多的誘惑,其主要者則是,貪、痴、嗔、怒。佛教思想中的苦厄,除了生、老、病、死之外,就是怨嗔會、愛別離和求不得。

正是上面四個字,貪、痴、嗔、怒的原始。被封為神的使者,必須要經過兵災的解脫,才能夠歷劫,而得到提升。最後建立了一個宇宙秩序,總管天人,有八部正神,分司管理。這才是混沌轉入和諧的世界。因此,封神榜反映的思想,乃是佛、道的綜合,也將儒家文官體系的觀念,發展為神庭的系統。這部演義小說,在我看來,毋寧是表現三教混合的神學思想。

一般讀者,只是拿《封神演義》當做神怪小說,有些文學史家,以為《封神演義》只是影射明代嘉靖時期的混亂。我則以為,上述神怪和影射兩個層次的解釋以上,作者也有建構一套三教新神學系統的企圖。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中隱藏的天機(深度解讀)
    《封神演義》中的劫難定數,有一個起因就是申公豹的嫉妒之心。可見修行者的嫉妒之心,多麼可怕,是導致無邊罪惡的一個開始。古人用申公豹之心警惕修行者的嫉妒,不去嫉妒之心,修行絕對不能得正果。《封神演義》中的道術讓人眼花繚亂,三頭六臂、八九玄功、五行遁術、奇門遁、五色神光、千裡眼、順風耳,等等。
  • 《封神演義》中隱藏級法寶!通天的最後底牌!
    之前我們說過封神中相對來說的最強法寶!今天來聊聊《封神演義》中的一件隱藏級法寶——六魂幡。為什麼說六魂幡是隱藏級別的法寶呢?首先它出現過。在原著中通天教主在萬仙陣前期,安排工作的時候,喚來長耳定光仙,將六魂幡交給他,交代了用法作為萬仙陣的後手!
  • 新《封神演義》,雷人的不僅是群妖造型
    新《封神演義》似與原著南轅北轍,更像是封神故事的「同人」作品。圖為該片劇照。可再看人物設置,似與原著南轅北轍,更像是封神故事的「同人」作品。  新版電視劇《封神演義》正在播出,屢屢破1的收視率讓這部周播劇的熱度蓋過了不少同期的日播黃金檔劇集。尷尬的是,與高收視率同行的,還有最低至3.4的網絡評分和巨大的爭議。  一部《封神演義》變得面目全非,毀經典還是更新經典,獨闢蹊徑還是胡編亂造,網友爭得不可開交。
  • 封神演義中隱藏的聖人,只出現過一次,地位比昊天上帝還尊崇
    一般來說,《封神演義》公認的聖人有七位:但是達子最近細讀《封神演義》,發現其中的聖人極有可能不是七位,而是八位,還有一位隱藏的高人,極有可能是一位聖人級別的高手!要知道,在《封神演義》中,龍吉公主可不是一般人,而是昊天上帝和瑤池金母的親生女兒。昊天上帝和瑤池金母是三界名義上的主宰。闡教大神南極仙翁見了瑤池金母都要下跪行禮!而符元仙翁一句話就能決定昊天上帝和瑤池金母的女兒的婚姻,他的地位得有多高?
  • 用時代審美為經典賦能,新版《封神演義》憑什麼能抓住「九千歲」
    在開播之前,很多網友便紛紛留言表示「肩負使命,守護三界,天眼一開,勇者無敵,只等你來」、「我也在等一個子虛」、「啟封新神話」。而該劇正式播出之後,幾乎吸引了全年齡段的觀眾,甚至連挑剔的「九千歲」們都大呼過癮。啟封新神話的《封神演義》是如何用時代審美為經典賦能的呢?
  • DOTA新玩法《封神演義OL》實名封測臨近
    隨著《封神演義OL》實名封測的臨近,日前,筆者聯絡到《封神演義OL》的工作人員,要求參與了《封神演義OL》DOTA新玩法最後調試,從而為廣大玩家揭開了《封神演義OL》全新玩法的神秘面紗。 《封神演義OL》精美原畫 在《封神演義OL》的遊戲過程中,除了普通的DOTA對戰,廣大玩家還可以選擇一種全新的DOTA玩法——卡牌對戰
  • 新《封神演義》中,武吉是什麼來歷?他和武成王有什麼關係?
    各位看官大家好,今天小編和大家聊的是最近正在熱播的大製作《都挺好》中的問題,一直在追劇的朋友們想必都會對劇中的角色、劇情以及演員有自己的看法,那麼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討論的問題就是:新《封神演義》中,武吉是什麼來歷?他和武成王有什麼關係?
  • 人物新、劇情新,這一次劇名雖為《封神演義》,主角卻是楊戩
    羅晉、王麗坤版《封神演義》已經播出了四集,觀眾反響十分激烈,並且其連續兩日同時段收視率第一,可謂得了個大大的開門紅。然而,這部以傳統神話故事為架構的劇集,卻並非大家都熟悉的那個故事,這一次雖然劇名為《封神演義》,但主角是楊戩。
  • 封神演義OL
    《封神演義》今日公測,揭開仙途新篇章!一場修真夢想的較量,一片新視野的開創! 飛仙成神,問鼎《仙途》。繼「九大天劫」之後,《仙途》又一神話狂想大戲「封神演義」12月來襲。歷盡九劫、...
  • 《封神演義OL》實名制封測即將開啟!
    作為備受玩家矚目的DOTA類網遊,《封神演義OL》自從推出以來就因為遊戲界面和War3頗為相似一度引起廣大玩家的爭議。然而,憑藉著創新的玩法和更為豐富的內容,《封神演義OL》很快就贏得了眾多玩家的青睞。前段時間其全新卡牌玩法的曝光,更是一下子吸引住了眾多玩家們的眼球!
  • 《封神演義》中影響往後八百年的隱藏彩蛋
    《封神演義》中隱藏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彩蛋,非常重要,不可忽略。八百年後,周朝滅亡,這個彩蛋才完成歷史使命。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打敗紂王,滅商興周。接著就刷 「封神榜」,這是大項目,弄得很費勁。飛廉、惡來有什麼資格在「封神榜」上壓軸出場?為什麼給的封號叫做「冰銷瓦解之神」?謎底在司馬遷的《史記》中。
  • 修真法寶不能少 《封神》新系統前瞻_網路遊戲新聞_17173.com中國...
    《封神演義》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兩軍對壘時,兩路神仙們鬥法寶的精彩篇章,一句:「請寶貝轉身」,幾乎成為《封神演義》中最經典的對白。近日,《封神》將開放新系統——法寶系統,它是否會改變當前的戰鬥實力對比?它還將會給玩家帶來哪些驚喜?
  • 新《封神演義》被觀眾差評 魔幻式改造又要毀經典
    原標題:魔幻式改造又要毀經典   《封神演義   積壓三年,從《封神傳奇》改名為《封神演義》的新青春神話巨製本周一在衛視和網絡開播。雖然頭頂著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經典原著《封神演義》的光環,但這部神話劇卻在開播後受到了觀眾的普遍質疑。說好的東方神話,怎麼改出了一股濃濃的魔幻劇味道?   劇版《封神演義》以楊戩為主角,從劇集開始就交代了楊戩的身世。
  • 《封神演義》為什麼進不了四大名著
    小時候看《封神演義》覺得這本書很好看,等隨著年齡增長,再回頭看這本書,就覺得《封神演義》成不了四大名著也是有原因的。網上說《封神演義》是四小名著之一,雖然我不知道四小名著是誰評的,但是要進四小名著,我覺得《封神演義》完全夠格。古代的時候有「四大奇書」之說,而我們的《封神演義》的作者,不管是許仲琳還是陳仲琳還是陸西星,野心都是無比的大。他寫《封神演義》似乎就是為了擠進「四大奇書」行列。書名叫《封神演義》似乎是在叫囂《三國演義》。
  • 封神演義的背後詮釋了什麼?
    趙公明在《封神演義》中神通廣大,最後被姜子牙封為財神爺,《平話》中卻只是紂王的一員普通將領,並無精彩故事。特點是姜子牙受元始天尊之命封神,是《封神演義》精心結撰、貫穿全書的主線,《平話》中卻只是幾句話略略提及。
  • 封神演義:封神榜上的無名的千裡眼和順風耳
    但是大家的這個印象,並不完全來自於封神演義,還有哪呢?首先是葫蘆兄弟中的二娃,哈哈,是不是才想到,這位大家耳熟能詳的動漫人物,也有千裡眼和順風耳的神通?還有就是西遊記中的千裡眼和順風耳!相比之下,封神演義中的千裡眼和順風耳的形象,要薄弱得多。封神演義中,目能觀看千裡的叫高明,耳能詳聽千裡的叫高覺,是為高明、高覺二兄弟。他們兄弟倆出山,協助梅山七怪,一同對抗姜子牙的伐紂大軍。
  • 《封神演義》中表現佛教思想的「西方教」
    《封神演義》中的佛教是以一種曲折的方式表現出來。縱觀《封神演義》中的宗教除了闡教、截教外還有一個西方教。而西方教,雖然作者意欲隱藏其身份,並沒有直言西方教與佛教的關係,但是作者在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佛義卻隱藏不住。如書中第50回:「正所謂:神仙難到,盡消去頂上之花;那怕你佛祖厄來,也消了胸中五氣。」
  • 鐵剎山與《封神演義》
    》,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成書於明代隆慶、萬曆年間。《封神演義》所塑造的人物原型,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的《武王伐紂平話》。這部神魔小說,以姜子牙輔佐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為歷史背景,描寫了闡教、截教諸仙鬥智鬥勇、破陣斬將,以及功成封神的故事。《封神演義》記述了大量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姜子牙、哪吒、楊戩等人物,已成為中國古典文學寶庫中鮮活的藝術形象,並在民間廣為流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封神演義》被改編為影視作品,搬上屏幕。
  • 罵歸罵,新《封神演義》的朱蘇進牌毛血旺,香鹹辣!
    文 │ 夏天「古典神話成了狗血戀愛的遮羞布」、「毀經典真的越來越沒下限」,在豆瓣評論區,不少觀眾對於魔改後的新版《封神演義》展開了口誅筆伐,豆瓣評分3.5,59.5%的觀眾給出一星評價,毫無懸念的,「金牌編劇」朱蘇進新作新版《封神演義》再次引發爭議。
  • 封神演義中隱藏3種觀音,1仙人1魔人1聖人,其中一位喜歡吃人
    只說封神內容可能有些無趣。  既然是基於神話、歷史、民間傳說於大成的白話小說,那麼其中人物就不能只以封神原文論之。  本文,咱們儘量從客觀文化內容為基礎,去分析觀音菩薩在封神演義中的三種形象。  觀音菩薩並非是我們這個世界的菩薩,而是西方阿彌陀佛的左脅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