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嵌寶鑲珠鏤空鏨花金戒指。
馬來人陶範。
揚州網訊 (記者 孔茜) 12月29日,一場名為《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的展覽在位於上海的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展並正式面向觀眾開放,記者從揚州博物館獲悉,本次展覽中有揚州展品助陣——以唐青花殘片領銜的7件文物將亮相不同板塊,講述那些與大海有關的故事。
《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分為「聯通大洋」「異域奇珍」「海史掠影」「海貿物語」「信仰之舟」「東西互鑑」六個部分,帶觀眾品讀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航海文明。來自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共10省(市)25家博物館160餘件航海文物齊聚本次展覽,共敘「航海文明」。
揚博本次借展的文物中,有二級品兩件、三級品一件,其中尤以唐嵌寶鑲珠鏤空鏨花金戒指最為精巧,亮相「異域奇珍」板塊。這是使用黃金、寶石、珍珠等材料製成的一枚戒指,風格紋飾均十分獨特,為二級品。
揚州博物館保管部主任莊志軍介紹,這枚戒指與揚博「網紅」文物唐伎樂飛天金櫛為同批發現,其紋飾使用了具有濃鬱波斯風格的聯珠紋,「嵌入的珍珠雖已風化,但據研究,這種珍珠也是產于波斯,而非本地。」莊志軍介紹,這枚戒指的中間部位有一個凹槽,推測此處原本應鑲嵌有寶石,但已經缺失,「根據同時發現的其它文物推測,這裡可能原本是一顆比較大的紅寶石。」
一同參與展出的,還有揚博館藏兩塊元代墓碑,兩件文物共同亮相「信仰之舟」環節,見證航海帶來宗教與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通。
其中,也裡世八墓碑是1981年11月在揚州城西掃垢山南端發現的,據考證,也裡世八墓碑是基督教遺物,碑文有敘利亞文和漢文合璧,碑額鐫以蓮花襯託的十字架圖案和飛翔的天使。
拉丁文墓碑(第一號)及拓片則是義大利商人之女凱薩琳的墓碑,碑銘以古哥特體拉丁文書寫,「這塊墓碑應該是出自中國工匠之手。」莊志軍介紹,墓碑頂部繪有母子二人坐在木凳上的畫面,而這種木凳是十分明顯的中國樣式,墓碑邊飾也是中國傳統的唐草紋。
在7件文物中,尤為特別的當屬一件馬來人陶範。陶範亦稱「印模」,這件陶範的形象是一個人形,但卻又與普通中國人長得有些不一樣。據專家推測,這是當時人們以馬來人的形象設計的陶範,在製作過程中,可能是對人物特徵進行了誇張,看起來十分有趣。莊志軍說:「這也能夠說明,當時揚州地區除了有陸上絲綢之路來的波斯人,也有從海上絲綢之路過來的馬來人,城市對外交往十分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