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不能忍的究竟是什麼

2020-12-04 譚論古今

還記得曾小賢面對胡一菲的蠻不講理經常說的一句話: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哈哈,看《愛情公寓》的時候非常同情他被胡一菲「蹂躪」的遭遇。

經過本人不懈尋找,終於找到了解決辦法。

這個辦法就隱藏在一則名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成語中。從字面意思我們可得到:若要達到什麼都可以忍的話,只要忍耐了這件事就可以了。這件事是什麼呢?預知答案請看下文。

這則成語出自孔子之言:「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故事發生在魯悼公時期,當時公室弱小不堪,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桓控制魯國政權,權勢滔天,尤其是季孫氏位高權重,季平子不僅不把國君放在眼裡,甚至自比天子。就舉其中一例吧,當時宮廷的舞樂隊配置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即季氏只能用四佾,魯昭公應用六佾,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卻故意打破老規矩,偏要設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樂隊。

孔子聽說後,就憤怒地說:「八佾舞於庭,嚴重違反了君臣之禮,若是這件事都忍了,那麼以後便是沒有什麼所不能忍的了。」言外之意便是僭越之道起於微小,若是對這件事置之不理,以後季平子勢必謀反。

而結果是魯昭公忍了,最後徹底失去了主權,做了傀儡皇帝。

不在忍耐中爆發,就在忍耐中滅亡。還記得2004年馬加爵因受不了同窗譏諷而殺人的事情嗎?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當你越界後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說不可容忍到了極點。它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沒有什麼孰不可忍,「是可忍」就是底線了。從理論上講,最不能忍的都忍了,以後必定無堅不摧。而事實是每個人都有底線,是不能觸碰的。即使名言「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方為常人所不能為」也只是因為英雄的忍耐力比常人更強一些而已。

當然,我們沒那麼大能力,幾乎很難一下子就做到讓別人忍無可忍,但是要注意生活中的小事。人的忍耐是有一定限度的,俗話說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與人交往中不可觸碰他人底線。每一次看似風平浪靜,但在別人心裡都會有累計的,如果一恣肆無忌憚下去,說不定哪一天人家就不忍了。悲劇的源頭或許是一件很小的事,但這件事絕不是發生一次,而是無數次積累後的變質。

所以說啊,胡一菲對待曾小賢的行為只在電視上看看博大家一笑即可了,切勿模仿哦。

相關焦點

  •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誰「忍」
    《論語八佾篇第三一》,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錢穆譯】季孫氏在他家廟的庭中使用了周天子八八六十四人的舞蹈行列,孔子說:「這等事,他都忍心做,什麼事他不忍心做呀!」孔子評論這件事時,說:「這可以容忍,還有什麼是不可容忍的!」本章的一個問題就是「忍」字怎麼解,到底是季氏忍心做,還是孔子不能容忍他這麼做?查「忍」字構造,忍,會意兼形聲字。金文和篆文皆從心,從刃,用心能容刀會能容受之意,刃也兼表聲。本義為抑制住某種情緒或感覺,容受。
  •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忍……不了的一知半解
    《論語·八佾篇》第一章: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對季氏(行為)品評:「他將八佾規制天子專用的樂舞逾越舞於自己的庭中,連這種違禮之事都忍心做,他還有什麼事不忍心做呢?」「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本是評價魯國正卿季平子禮應以士大夫之等級守周禮以低於六佾之舞典慶於庭院,但僭制違禮之事,但多半被引用引深,被扭曲了多少涵義。更多的時候,被當作忍無可忍應用的居多,甚至被年輕人戲說為「叔可忍,嬸不可忍!「。想想也有趣,都是氣憤憤地說出來,狠狠地恨恨地,一臉地這也不能忍那也不能忍的樣子。
  • 是可忍孰不可忍,究竟是在忍什麼?
    但是這些詩詞俗語,具體指什麼,你真的懂嗎?今天容我較個真。01「是可忍,孰不可忍。」究竟說什麼?A.如果這種事都被容忍,還有什麼是不能容忍的!B.看到士族違法亂紀的事,就算只是庶民無權管理,也會忍不住批評。C.這事太過分!就算你忍了,我也忍不了!
  • 「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何處
    孔子謂季氏:八佾(yì)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鸚鵡學舌】八佾,是只有天子舉行國家大典才能使用的舞蹈儀式,橫八豎八,八八六十四人。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八佾在自家廳堂裡奏樂舞蹈,如果這樣犯上的事我們都可以忍,還有什麼事情是我們不能忍的呢?【畫蛇添足】 關於"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還有另一說,那就是:他用八佾在自家廳堂裡奏樂舞蹈,如此犯上的事他都可以忍心做,還有什麼事情是他不忍心做的呢?"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說了幾十年,原來出處在這裡。
  •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
    人在遇到生氣的事情,又忍無可忍的時候,經常會說一句話:「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句話出自《論語.八佾第三》:孔子謂季氏。
  • 成語「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含義,原來是這樣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句話就是個例子,現在的解釋是:如果這個事情都可以容忍,還有什麼事情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能容忍。一般都是形容人們對不可容忍的事情的氣憤和激動情形。但其實這句話的原意並不是這樣的,出自《論語.八佾第三》,原文是:子曰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原意,不看不知道!
    今天就聊聊「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句話。「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家現在都還挺常使用的,一般用在我們覺得忍不了的事情上,這樣來一句,很有文化也很有儀式感。「不能忍」的時候,用這句話,是現在大家對這句句話的普遍理解。甚至你要是百度一下查一下,解釋也是說:「如果這樣的事都可以被容忍,還有什麼是不能容忍的,形容不可容忍到了極點」。
  • 孔老夫子最不能忍的事情是歌舞表演動用64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孔老夫子最不能忍的事情是跳舞動用64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家看到標題一定都非常疑惑,甚至憤怒了,又可能要說小編篡改歷史了,甚至說小編走得很安詳了,各位讀者老爺,小編可是真的沒有編故事,這《左傳》上,和《漢書》上都有這麼寫的,什麼!不信?
  • 「是可忍,孰不可忍」,到底什麼意思?原來很多人理解錯了
    孔子有次在談到魯國的貴族季氏時,說出了這句耳熟能詳的名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直至現在,很多人還會拿這句話說事兒,以表達憤懣不滿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程度。那麼這句話到底該如何理解呢?孔子的「是可忍,孰不可忍」,正是針對這件事而發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歷來多解釋為:這種事如果可以容忍,那還有什麼不能容忍的呢?這種解讀就是說,孔子對季氏「八佾舞於庭」的僭越行為已經忍無可忍了。既然忍無可忍,按照孔子當仁不讓的態度那就一定會無需再忍,可孔子並沒有叫板季氏的資本,拿什麼「無需再忍」呢?
  • 成語故事之是可忍,孰不可忍
    有一次,孔子談論季平子,在談到這件事的時候,孔子憤怒地說:「他竟然敢在自家的庭院裡違背周禮,用六十四人的樂舞隊奏樂舞蹈,對這樣的事情如果能容忍的話,還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容忍的呢!」(原文是:「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後來,人們就用「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句成語,指事情惡劣到了讓人不能忍耐的地步。
  • 搞笑:是可忍孰不可忍,什麼事大家一定忍不住?腦筋急轉彎
    是可忍孰不可忍,什麼事大家一定忍不住?---請您猜一腦筋急轉彎「是可忍孰不可忍」在詞典裡的解釋:假如這個可以容忍,還有什麼不可以容忍呢?意思是決不能容忍。是:這個。孰:什麼。可是,如果這個國家的軍力很弱,那這個國家的國民還是要忍的。不過,有些有血性的國民還是會起來抵抗的。被老婆戴綠帽,那這種事對於男人來說是奇恥大辱,不可以忍的。可是,有些男人還是會忍的。殺父之仇能忍嗎?嗯,還是要忍的,不能以暴制暴,要用法律手段來抵抗。
  •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由來
    「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個詞,我們平時一般很難得聽到或看到,年齡稍長的人,如50年代出生的人或許感受比較真切,有那麼幾次,涉及到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且因重大事件發生時,國家層面的權威媒體在社論或評論員文章中偶有運用,由此看來,這個成語比較適合在外交場合使用,往往表示極度憤慨。
  •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文/李淑章「是可忍也,孰不可忍」這個成語源於《論語·八佾》第1則。原文是這樣的: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如果這可以容忍,還有什麼不能容忍呢?」我覺得,這樣批評既表現出他們的無比憤怒,也符合他們的身份。難道離退休幹部因為沒有罷免那些在職官員的條件,就只能說:「這事他們都狠心去幹,還有什麼事不狠心幹呢?」另外,從古漢語語法的角度分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所指代的是季氏八佾舞於庭這件事,而不是季氏這個人。對人可以說他忍心(狠心)不忍心,對事怎麼能說忍心不忍心呢?
  • 二八二:禮樂的重要性 ---是可忍,孰不可忍
    成語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yì)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現在的意思是:如果這樣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還有什麼是不能容忍的,形容不可容忍到了極點。原意應該是:這種事情都可以做出來,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呢?
  • 「是可忍,孰不可忍!」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八佾》。
  • 每天學《論語》其九——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談到季氏,「他用64人在庭院中奏樂舞蹈,這都可以狠心做出來,什麼事不可以狠心做出來呢?」有個成語叫: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你連員工的人格都不尊重,連法律都違反,那還有什麼事是你幹不出來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終是可忍孰不可忍,發怒的林衝
    終是可忍孰不可忍,發怒的林衝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的他何以被逼上梁山?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談到能忍,一百零八位好漢中當屬他為最,他即是林衝。書中給林衝的開場,便是一位安分守己,能忍則忍的形象,鋪墊了他後來被奸人所逼,小人所害而不得已落草為寇的事實。林衝原本為統治階級的一員,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的他,沒有飛黃騰達的偉大理想,只想過安分守己的美好生活,然而,一個罪惡的人打破了這種平靜,即高俅的義子高衙內。
  • 是可忍孰不可忍——《回到春秋讀論語》第41章
    孔子說:「這種事都忍心做得出來,還有什麼事他不忍心做呢!」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八佾篇之一    這個季氏真是無法無天。佾,讀作yì,指古代樂舞的行列。
  • 《論語》求知|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原文】3·1 孔子謂季氏(1),「八佾(2)舞於庭,是可忍(3),孰不可忍也!」(3)忍:楊伯峻先生講,一般人把它解為「容忍」、「忍耐」,不好;因為孔子當時並沒有討伐季氏的條件和意志,而且季平子消弱魯公室,魯昭公不能忍,出走到齊,又到晉,終於死在晉國之乾侯。這可能就是孔子所「孰不可忍」的事。《賈子 道術篇》:「惻隱憐人謂之慈,反慈為忍。」這「忍」字正是此意。錢穆先生 是可忍也:此忍字有兩解。
  •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警示世人之心,也是讓我們學會觀人
    【原文】3.1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翻譯】孔子說季氏:「把八佾這種天子專用的舞蹈用於自家的庭中跳,連這種事都忍心做,他還有什麼事不忍心做呢?」指「八佾舞於庭」這件事忍:忍心做孰:什麼講義:一、此一章書,是誅權臣僭竊(越分竊取)之心。《日講四書解義》:季氏是魯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