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信託行業真正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在回歸信託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指引下,推動標準化與淨值化轉型,成為當前信託公司業務發展的新趨勢。
10月20日,平安信託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舉行"以標準·見未來"產品策略發布會,宣布打造業內首個標準化和服務類產品的"基建中心",全面推進產品中心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創新發展之路。平安信託產品中心業務總監彭湧表示,在信託業發展進入"新規"時代背景下,平安信託產品中心著眼長遠,前瞻布局標品類信託及服務類信託,打造固定收益、證券投資、家族信託、資產證券化等"牛排"業務,構建起多元化的產品生態圈,全面助力公司戰略轉型升級。
從"自營"到"推動" 做公司轉型升級的"發動機"
去年下半年以來,平安信託率先啟動標準化與淨值化轉型,在總部建立了專業化的產品中心。該產品中心既涵蓋了固定收益、資本市場、陽光私募、創新投行等標品投資業務,又囊括了ABS、家族信託等服務類信託業務。彭湧表示,平安信託產品中心的設立契合資金信託新規方向,聚焦特色化、專業化發展,通過產品集成、客戶集成、系統集成、客戶經理集成,搶佔市場先機,贏得客戶。今年前三季度,平安信託產品中心向市場供應標準化產品超過600億。
據介紹,不同於常見的產品研發中後臺設置,平安信託產品中心採用專業化、前臺化、模塊化的運營模式,直接面向市場,實現了從模式探索、產品投研到業務落地的全流程覆蓋。此外,產品中心可集中協同資金中心、區域及其他事業部,綜合各版塊資源進行客戶承攬,發揮產品中心專業化承做優勢,緊跟市場變化,發揮創新潛能,提升業務落地效率。彭湧形象比喻稱,在公司新的架構下,資產團隊就像是飛機場,獲得客戶流量,產品中心則是公司轉型的發動機和客戶服務的裝備庫,提供一系列標準化的工具,全面負責產品的發行、包裝與上市。
業內人士認為,相比較過去非標業務團隊就是一個小型信託公司的模式,平安信託的戰略轉型動作需要更多的內部協同與制度支持。據了解,去年下半年以來,平安信託董事長姚貴平就提出,平安信託轉型需要花大力氣"置放新機制、打造新模式", 通過深層錯位形成核心競爭力,打造可持續的、富有生命力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搶佔市場領先地位。
彭湧介紹,得益於公司新機制的支持,產品中心堅持"以差異化形成特色,以特色形成市場品牌"的方針,打造出了固定收益、家族信託、資產證券化和證券投資系列"拳頭產品",其中淨值型債券、保險金信託等規模位居行業前列,這些標品業務和服務信託業務的快速發展,也驗證了平安信託堅守業務本源,發揮制度優勢,服務實體經濟,創造社會效益的價值所在。
從"面子"到"裡子" 打造標品投資差異化優勢
伴隨著信託業進入轉型的深水區,各家信託公司紛紛把"非標轉標"作為業務重點,在平安信託看來,"非標轉標"的內涵豐富,涵蓋了投資、投行、風控、產品、資金等多方面的創新和轉變,這也是信託公司比拼專業能力的舞臺。
作為平安信託首批特色化團隊的標品投資標杆,固定收益團隊今年前三個季度的整體收入同比實現了超過100%的增長,在今年市場劇烈震蕩的環境下,各產品收益均大幅跑贏市場指數;多隻產品收益在市場同類產品中排名前10%,躋身市場前列。平安信託固定收益一部業務總監陳勇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平安信託已打造了三大核心產品線:現金管理類、純債類、"固收+"類,並將債券委外業務作為拳頭產品,鞏固中小銀行債券委外資金管理專家定位。他指出,平安信託債券投資在理念上,堅持"天時、地利、人和",做到順周期,順趨勢,嚴守價值底線,尋找性價比最優的品種;看圖形、看人氣,尋找阻力最小的方向進行進攻。在投資策略上,則是做到 "資產配置"與"信用精選"雙措並舉。一方面,通過分析國家財政和貨幣政策、經濟周期所處階段、資本市場資金環境、各類資產估值水平,尋找高性價比資產,動態優化配置;另一方面,利用平安集團的綜合金融優勢,精選信用債投資,在不過度承擔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的基礎上獲得穩健收益。
資管新規、非標轉標、打破剛兌三大背景意味著未來大部分資管產品要以淨值型產品形式存在。TOF因其靈活性高、淨值型、標準化的特點快速成為了信託公司轉型方向。平安信託憑藉在資本市場領域超過15年的積累與沉澱,持續吸引業內頂尖團隊加盟,全力打造TOF領域絕對收益產品線,通過選、配、調、控四大手段,提升產品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
據平安信託證券投資部董事總經理周俠介紹,平安信託根據客戶不同的風險收益偏好,已打造了"保守、穩健、進取"三條絕對收益產品線。保守型產品追求穩健收益,以固收資產為核心配置,在能力邊界內獲取合理回報;穩健型產品以中低風險的股票阿爾法策略為核心配置,同時根據市場環境變化輔以CTA、期權、套利等策略,是一款以量化策略為核心配置的絕對收益產品;進取型TOF則是一款適應不同經濟周期及市場環境的全資產配置型產品,可根據投資者的特徵,通過資產配置模型將資產進行組合配置,以適應市場行情,提高風險收益比。
「信託的靈活性是TOF產品與生俱來的優勢。在投資品種、比例上受到的限制相對較少」周俠指出,「TOF的出現,亦可解決用戶面對繁多基金的『選擇困難症』。專業的TOF管理人擁有科學的評價體系和豐富的投資經驗,能根據投資目標選出最優的基金產品。」據介紹,平安信託將在10月下旬推出全新的TOF系列產品。
從"狩獵"到"深耕" 開拓服務信託全新"範式"
去年以來,信託業掀起服務信託領域的"二次創業"熱潮,此類業務體現了信託的制度價值,代表了中國信託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在服務信託中,家族信託與資產證券化業務也因其廣泛的市場需求,受到了眾多信託機構的重視。
在家族信託領域,平安信託是當之無愧的"先行者"。目前,平安信託"鴻承世家"家族信託已形成業內領先的四大產品體系:鴻福系列、鴻睿系列、鴻晟系列、鴻圖系列,分別針對保險金信託、標準型家族信託、定製型家族信託、尊享型家族信託客戶,可接受客戶委託資產包括現金、金融產品收益權、房產、股權等多品類資產,累計管理業務規模逾220億。
平安信託家族信託部董事總經理李蕾介紹,依託平安信託完善的資源配置能力和豐富的外部渠道,家族信託團隊構建了「1+N」的專業服務體系。根據客戶的需求,家族信託團隊可協同公司固定收益、資本市場、陽光私募、創新投行、ABS,特殊資產、海外投資等專業團隊,為客戶提供涵蓋現金管理、固定收益投資、權益投資、另類投資、海外投資等全金融市場投資,並與外部律師、會計師、金融投資顧問構建合作生態, 共建對客戶的綜合服務能力, 為信託資產保駕護航。
以平安獨具特色的保險金信託為例,自2016年推出市場以來,平安信託已設立了超4000隻保險金信託,並連續3次刷新業內單筆最大金額。國內迄今為止最大額的保險金信託,便是平安於2020年7月落地的2.6億超高額保險金信託。值得關注的是,這一系列業務創舉,均通過全流程智能線上化完成,彰顯了平安信託在智能化領域的領先水平。
除了家族信託,資產證券化無疑是信託公司在服務信託領域的業務「藍海」與轉型目標。近期,平安信託首單"特資+資產證券化"業務——某國際中心類Reits投資項目成功落地,規模16億,開創了資本市場續期紓困新模式,消息在資管圈迅速刷屏。作為平安信託「特資+」戰略升級的「代表作」之一,該項目通過特殊資產投資賦能,發揮業務間協同效應,彰顯了平安信託以特殊機會為特色的領先綜合投資能力。
在本次發布會上,平安信託ABS及債券承做部高級董事總經理白洋透露了「只要有現金流,就可以證券化」的願景和「平臺化、基金化」的戰略目標。她表示,通過建立基金化孵化資產和平臺化發行與投資,平安信託將持續擴大在資產證券化領域的領先優勢。白洋介紹,目前,平安信託已搭建了全方位的資產證券化業務體系,開展證券交易所和銀行間等市場資產證券化業務,並形成了承攬、承做、銷售的全業務鏈條。平安信託資產證券化將實施"三步走"戰略,即證券化受託、證券化投行、證券化投資。受託業務上,為受託管理人提供平臺化管理服務和項目牽頭、協助銷售、資產孵化、主動投資等全鏈條增值服務;投行業務上,平安信託將與客戶共同挖掘可證券化資產開展證券化,還可滿足融資、報表調整等多種需求;投資業務上,則將著力打造特色主題資產孵化、不動產夾層投資兩大ABS特色投資基金,實現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基金化、平臺化。
公開資料顯示,平安信託在資產證券化領域持續探索創新,是國內首單信託型ABN的開拓者。2019年,平安信託成功發行全國首單地鐵票款收費收益權資產證券化產品;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平安信託又發行了國內首單民營企業疫情防控ABN,助力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和流動性問題,以實際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金融支持。截至目前,公司累計落地資產證券化項目規模超 250億元。
面對新的行業發展形勢,平安信託董事長姚貴平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監管政策要落實,業務發展要持續」,平安信託將持續加強特色化、專業化、智能化建設,打造差異化核心競爭力,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而建立專業化的產品中心、推動產品主動創新,正是平安信託回歸本源業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根基。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