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太陽花運動導致國民黨陣營聲望江河日下,並讓民進黨在年底「九合一選舉」大勝。輿論分析認為,綠營以年輕人當先鋒,確實很容易刺中馬英九政府的要害。果真臺灣上星期又有學生因為「教育部」提出「課綱微調」,而衝進部長辦公室,目前還佔據「教育部」前廣場。
不少藍營支持者相當憂慮,可能會引發另一次太陽花運動,繼而實現綠營「一次運動一次勝選」口號,順利將蔡英文送上「總統」寶座。
「教育部長」吳思華上周在「教育部」前和學生溝通被投拋拖鞋。
部份外地傳媒並不清楚所謂「課綱微調」是什麼,通常是簡單套用親綠營傳媒說法,也就是馬英九政府推動去臺灣化的親中教育政策。而較中立傳媒的講法,則是李登輝和陳水扁執政時,把歷史從「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去中國化,變成以日本觀點來編寫臺灣中學教科書,馬政府將課本改回原來架構下編寫,內容和陳水扁執政前差不多。兩方的說法,到底何者為真,外地人看不懂,連臺灣本地人也大多霧裡看花。
究竟學生大陣仗抗議,認為改得毫無道理而且是去臺灣化的內容是什麼?我就舉幾個爭議點讓大家見識吧!
「教育部長」吳思華率領相關官員再和學生就新課綱爭議對談。
最令我個人憤怒的一點,就是二次大戰期間送去做日軍性奴的臺灣婦女,目前課本稱她們為「慰安婦」,新課綱改為「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學生抗議的焦點,竟然是質疑怎麼證明慰安婦都是被強迫的。更有媒體報導,部份親綠營的教科書出版商,目前的版本是:臺灣婦女自願去當慰安婦。
另外一點:現在課本用「日本統治」為題,描述日本1895年起佔領臺灣;新課本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日本結束在臺51年統治後,現有課本稱為「接收」臺灣,新課本改為「光復」臺灣。學生認為「光復」是指臺灣在1945年回到中國統治下,但臺灣從不屬於中國。
「教育部」內外掛滿各式反課綱和臺獨標語。
新課本增列二次大戰期間「臺人與抗日戰爭」章節,部份學者認為是中國跟日本的戰爭,跟臺灣無關!除了近代史之外,新課本提及「鴉片戰爭迫使清廷開港通商」的敘述,學生也認為不妥。
上面的例子大家應該很容易看出爭議點,出生香港的我卻想不通為什麼學生會抗議鴉片戰爭的敘述,於是趁採訪時,聽聽其中一位抗議學生代表的意見,他當著電視轉播講出的原文是這樣的:「我看到新課綱時當場傻眼,鴉片戰爭是對面國家發生的事,為什麼要臺灣學生讀別人國家的歷史?」鴉片戰爭的深遠影響,對他們來說完全事不關己。
「教育部」內外掛滿各式反課綱和臺獨標語。
其他有趣的爭議還包括,「中華民國」第一高峰是海拔8844公尺的喜馬拉亞山,部份學者和學生主張,是臺灣島上標高3886公尺的玉山。
和我一起採訪的美國記者打趣說,依照抗議者的畫地自限的論述邏輯,只要關起門來研讀臺灣就好了。以後再問臺灣學生世界最長的河流是什麼,搞不好答案是臺北的淡水河!
究竟是臺灣學生水平低落,還是綠營政客滲入校園的政策太過成功,依我多次採訪學生抗議遇到的各種令人傻眼的狀況,我只能說:臺灣學生真的很好騙。
其實學生程度低落並不是馬英九執政後才開始,2005年臺灣學生在香港反對世貿遊行被捕,臺灣大學學生舉行記者會抗議。採訪時聽到學生會長,依照新聞稿上念著,抗議香港警方講「奧語」,讓臺灣學生聽不懂無法辯護。第一時間我真的以為,香港警方是用一系列叫做「奧語」的專有名詞詢問嫌犯,後來接到新聞稿方才恍然大悟,會長把「粵語」的「粵」字念成「奧」,因為他不知道廣東簡稱為粵,整個讀錯了音。
在距離2016「總統」大選投票不到半年時間,「課綱微調」顯然已成為左右選情的政治事件,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認為,政府遇到問題、質疑時應該要溝通。
不過,蔡英文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教育部」也在沒有任何溝通與民主程序的情況下,推出「5000不當用詞」,下令小學到高中教科書,不可出現不符合臺獨意識型態的字眼。例如,不可以講臺灣光復、大陸、「我國」詩人李白等。看來綠營的臺獨和本土教育政策,已深植在年輕人的心裡,馬英九現在才動手矯正,恐怕已回天乏術。姚超文
來源:香港脈搏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