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定陵出土的十大國寶級文物

2020-09-05 向陽娛樂世界

金絲翼善冠,至今唯一發現的皇帝金冠,金絲冠。

定陵出土的鳳冠共有四頂,分別是「十二龍九鳳冠」「九龍九鳳冠」、「六龍三鳳冠」和「三龍二鳳冠」。

冕旒冠

是皇帝祭天地,宗廟,社稷等大典時戴用的禮冠,定陵共出土兩頂。

明神宗烏紗翼善冠

此冠出土時戴在萬曆皇帝的頭部。此冠用細竹絲編成六角形綢絡狀紋作胎,髹黑漆,內襯紅素絹,再以雙層黑紗敷面。

黃金酒壺

明神宗朱翊鈞專用的黃金酒壺,在當時也叫作酒注。

二龍戲珠金碗

萬曆皇帝玉帶

花絲鏤空金盒玉盂

龍紋金臉盆

萬曆皇帝龍袍

發掘時因沒有足夠的技術支持,這件封塵多年的龍袍在與空氣接觸後開始迅速氧化,如今我們看到的樣子已經碳化破碎了,不過還是能從中看出其精緻的程度。

相關焦點

  • 鏡頭下:萬曆皇帝定陵出土的文物,件件都是精品,最後一件卻令人惋惜!
    萬曆皇帝明神宗 朱翊鈞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二年被立為皇太子。10歲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萬曆前十年,由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
  • 考古史上發掘過的皇帝陵:明萬曆皇帝定陵,出土稀世文物
    明定陵今天就來聊聊明萬曆皇帝定陵的發掘故事1955年,當時的北京市市長吳晗和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文化部部長沈彥斌他們三個是聯名上書國務院,說我們要挖掘十三陵,我們要獲得更多的研究明朝歷史的資料。>於是郭沫若就決定了,發掘規模比較小的定陵,也是由於萬曆皇帝在位時間長,而且處於盛世,出土的文物考古價值可能大點考古工作者發掘定陵地宮
  • 實拍了一組國博鎮館之寶,萬曆皇帝定陵出土的鳳冠
    實拍了一組國博鎮館之寶,萬曆皇帝定陵出土的鳳冠!實拍了一組國博鎮館之寶,萬曆皇帝定陵出土的鳳冠!實拍了一組國博鎮館之寶,萬曆皇帝定陵出土的鳳冠!實拍了一組國博鎮館之寶,萬曆皇帝定陵出土的鳳冠!實拍了一組國博鎮館之寶,萬曆皇帝定陵出土的鳳冠!
  • 明定陵出土的皇帝冠帽
    定陵出土了豐富的冠服用品,為我們研究明代帝後服飾制度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材料。翼善冠為皇帝常服時所戴,定陵共出土3頂,形制相同,只是質料不同,一頂為金翼善冠,兩頂為烏紗翼善冠,其中一頂戴在萬曆帝頭上。金冠的製作採用掐絲、累絲、碼絲、焊接等多種工藝,是明代金銀製作工藝最高水平的傑作,也是迄今為止我國現存唯一的帝王金冠。
  • 郭沫若執意挖掘明定陵,導致大量文物被毀,萬曆皇帝屍骨被焚燒
    郭沫若執意挖掘明定陵,導致大量文物被毀,萬曆皇帝屍骨被焚燒大家都知道,我國歷史的皇帝在即位的時候就會修建自己的陵墓,而且在下葬的時候也會隨許許多多的陪葬品,而這些陵墓對於我們後人來說,有著非常珍貴的研究價值,當然我們現在的考古學界,也有規定,就是不會主動去挖掘陵墓,除非是被破壞了
  • 郭沫若執意挖掘明定陵,導致大量文物被毀,萬曆皇帝屍骨被焚燒
    郭沫若執意挖掘明定陵,導致大量文物被毀,我國從此不再主動開陵大家都知道,我國歷史的皇帝在即位的時候就會修建自己的陵墓,而且在下葬的時候也會隨許許多多的陪葬品,而這些陵墓對於我們後人來說,有著非常珍貴的研究價值,當然我們現在的考古學界,也有規定,就是不會主動去挖掘陵墓,除非是被破壞了
  • 萬曆的定陵中,最珍貴的不是金冠龍袍,而是這類你想不到的文物
    萬曆皇帝的定陵,是建國後我文物專家有計劃,有目的,發掘的一座非常完整的帝王級別的陵墓,在這座地下寶庫中,專家們共出土了3000多件各類珍貴的文物,如果您認為這些出土的文物,最珍貴的是金冠龍袍,那可就犯了一個想當然的錯誤,那麼定陵中,最珍貴的文物是什麼呢?
  • 明朝定陵的發掘,洗刷了萬曆皇帝一生的汙點
    恰巧此時,埋葬萬曆皇帝的定陵出現城磚脫落的跡象,因此,考古隊決定先去發掘定陵。萬曆皇帝在中國封建歷史上十分具有神秘色彩,他在位時間長達四十八年,是明代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位,居然也有三十年的時間不上朝,卻依然能夠取得「萬曆三大徵」的勝利,實在令人費解。
  • 考古史上發掘的皇陵:明萬曆皇帝定陵,出土文物震驚世界
    我國考古史上發掘過的皇帝陵有:明定陵,乾隆裕陵和光緒皇帝陵,其中乾隆裕陵是因孫殿英盜崛而進行的搶救性發掘今天就來聊聊明萬曆皇帝,也是由於萬曆皇帝在位時間長,而且處於盛世,出土的文物考古價值可能大點,這道理很簡單,因為這些絲綢的出土,等於在求一片明清兩代的絲綢不得的情況,如今竟一次性獲得了一倉庫的絲綢。
  • 郭沫若不顧反對錯挖定陵,那萬曆皇帝的墓裡究竟多少文物被毀壞?
    1956年時任第一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不顧其他人的反對,堅持開挖定陵,也就是明神宗萬曆皇帝的陵墓,這一決定導致了現代考古史上第一悲劇。萬曆皇帝頭冠1956年,定陵被打開,因為定陵葬著萬曆皇帝和他的皇后,所以陪葬文物很多,最後統計下來有3000餘件,這其中包含各種金銀首飾,文房用品,宮廷御製物件,還有衣服頭冠。
  • 中國唯一被打開的皇帝陵《定陵》,出土了兩件價值連城的文物,禁止...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距離北京城約五十公裡,十三座帝王陵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1620年明神宗死後定陵才開始啟用,也就是說陵墓建成後整整閒置達30年之久。明神宗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十歲時開始登基,在位48年。
  • 1956年郭沫若挖掘明定陵,導致大量文物損毀,萬曆皇帝屍骨被焚燒
    不過,實際挖掘的時候,眾人看到定陵的墓道出現了塌落,最終將試掘點改為了定陵。這個被認為是墓道塌落的位置,在這起事件後又經過了調查,被指正為了運土的劵門,可以說這次挖掘的起因便是一個錯誤。他們在這一帶考察了一年的時間,才終於找到了墓葬的入口,也就是說,定陵的發掘開始於1956年的春天,他們最終找到了萬曆皇帝朱翊鈞入葬時的入口。
  • 明神宗定陵出土的十五件文物
    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1620年駕崩葬於北京昌平區十三陵之定陵。定陵是新中國第一座經國務院批准,有計劃、有組織、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而萬曆也是迄今為止唯一被考古學家打開棺槨的皇帝。
  • 64年前發掘定陵的老照片:郭沫若親自指導,萬曆皇帝皇冠清晰可見
    第一張照片:初步發掘現場明定陵,乃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座墓裡,同時埋葬了他的2位皇后。定陵位於大峪山下,長陵西南方,佔地面積達到18萬平方米,相當豪華。從照片中可以看出,當年參與發掘的人員非常多。
  • 郭沫若發掘的定陵,都出土了哪些珍貴的文物?真的是越看越生氣
    明定陵,是明十三陵中,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與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的陵寢。在萬曆十二年(1584)動工,歷時6年完成1590年),才修建完成,前後共耗用白銀八百萬兩。定陵的主要建築有陵門、裬恩門、裬恩殿、明樓、地下宮殿等,它的地面建築共佔18萬平方米。
  • 定陵出土的文物:專家看著絲織物消失束手無策,圖7龍袍發黑變脆
    【孝靖皇后的鳳冠】定陵出土了孝端、孝靖鳳冠各2件,分別為3龍2鳳、12龍9風、9龍9鳳和6龍3鳳。(明定陵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和孝端、孝靖兩位皇后的合葬墓,1956年被考古人員主動發掘。定陵地宮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文物,其中不乏國寶級文物。
  • 1956年定陵發掘現場,大量文物遭毀滅性損毀,皇帝遺骨被焚燒
    明朝萬曆皇帝長埋地下甚久,終究也沒能得到永久的安息,其墓地被開掘考古,金銀珠寶、物華天寶、絲織錦緞等陪葬品多慘遭氧化損毀,光彩縱逝。屋漏偏逢連夜雨,萬曆皇帝的遺骨竟慘遭焚燒,龍骨化作一縷輕煙飄逝,永遠消失於世間。埋葬萬曆皇帝的墓地定陵怎會遇此飛來之禍?出乎意料的是,此事並非盜墓賊的惡意之為,正是曾經考古皇帝陵墓的一次實操。
  • 當年挖掘定陵,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骸骨,是如何處理的
    在明十三陵中,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都葬在定陵之中,而定陵也是十三陵中唯一得到國家領導人的允許後,被發掘過的陵墓,在陵墓打開後,出土了大量珍貴的文物,那麼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屍骨又是怎麼處理的呢?
  • 定陵金冠引人矚目,另一件文物卻默默無名,考古家:萬曆貼身之物
    定陵金冠引人矚目,另一件文物卻默默無名,考古家:萬曆貼身之物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都很喜歡佩戴華麗的皇冠,這是很多文明都喜歡的事情,特別是中國古代的冠飾,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可以說是精妙絕倫,這都是古代貴族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中國古代手工工藝精湛發達的象徵,值得我們看看的研究。
  • 1956年定陵發掘現場!出土珍貴文物3000件,大量瞬間氧化損毀
    最後報告卻得到了上級部門的批准:決定先試掘明萬曆皇帝的定陵。定陵地宮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文物,但大量的文物在接觸空氣後立即被氧化,各種珍貴字畫、絲織品頃刻之間灰飛煙滅,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頭號悲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