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鮮族服飾:素淨、淡雅、輕盈
>朝鮮族傳統服飾以象徵純潔、善良、高尚、神聖的白色為主,呈現出素淨淡雅的風格,朝鮮族因此而有「白衣民族」之稱。20世紀初,隨著現代經濟的滲透,機織布和絲絹、綢緞等面料開始傳入朝鮮族聚居地區,受此影響,朝鮮族服飾的顏色也變得多樣起來。朝鮮族傳統服飾的最大特點是斜襟、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男女服飾迥然不同,男人穿褲,女人穿裙。男裝的褲襠和褲腿都較寬,褲腳系布帶,便於盤腿席坐;婦女所穿的短襖長度及胸,長裙則長及腳跟。
-
淺談:中國朝鮮族舞蹈服飾和朝鮮族舞蹈的融合發展
舞蹈藝術本身的特點就需要適當的服飾來配合,中國傳統朝鮮族人舞蹈服飾的特點就是衣裙的胸部緊束,下擺寬大,上身小,配有寬袖外衣。舞蹈在舞蹈時所體現得精神韻味是舞蹈服飾的生命力,對舞蹈服飾的審美評價,不能局限於服飾本身的功能性,而是從服飾所展現的舞蹈的精神世界來評價。眾所周知,舞蹈藝術是通過人的頭部、軀幹、四肢、手部乃至腳部等的活動來表現的。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朝鮮族服飾!
此外,還有14.8萬多朝鮮族散雜居於北京、山東、內蒙古、河北、天津等地。改革開放後,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朝鮮族人口由傳統居住地東北三省遷往京津地區、黃河下遊、長江下遊、珠江下遊地區等沿海經濟開放區。朝鮮族服飾朝鮮族服飾,朝鮮族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朝鮮族傳統服飾,驚豔之美!
朝鮮族傳統服飾,驚豔之美!朝鮮族傳統服飾,驚豔之美! 延邊發布原標題:《【視頻】美麗中國·鮮到延邊!朝鮮族傳統服飾,驚豔之美!》
-
延邊朝鮮族服飾和樂器製作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5月23日,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延邊州有2個項目入選,分別是朝鮮族服飾製作技藝項目和朝鮮族民族樂器製作技藝項目。這對於傳承與發展中國朝鮮族優秀傳統文化,振興朝鮮族服飾製作技藝和朝鮮族民族樂器製作技藝,鼓勵支持發展延邊地方傳統工藝品牌具有推動作用。
-
素雅、輕盈,自成一格的朝鮮族服飾
其文化與朝鮮半島的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朝鮮族長期生活在風光秀麗、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的我國東北地區。在我國少數民族中,朝鮮族服裝比較獨特,呈出現素淨、淡雅、輕盈的特點。朝鮮族一般喜歡素白色,以示清潔、乾淨、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民族服飾可分為官服、民服、節日服、喪服等。進入初期,朝鮮族人民多居於偏僻的山村,服飾的原料主要以自種自織的麻布和土布為主。
-
潘公凱水墨與建築作品在寧波幫博物館展出
(原標題:潘公凱水墨與建築作品在寧波幫博物館展出)
-
30餘件明代服飾文物山東博物館展出 重現「大明風華」
趙曉 攝中新網濟南9月29日電(趙曉)由山東博物館與孔子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9月29日在濟南開幕,共展出30餘件明代服飾文物,從禮儀文化、織繡技術等多角度為觀眾重現「大明風華」。此次展覽共展出30餘件明代服飾文物,體系完整、保存完好、色彩鮮豔。
-
寧波博物館展出鴉片戰爭文物
昨日(9月3日),寧波博物館展出《鴉片戰爭——文物陳列暨戰爭回顧展》,100餘件(套)展品中包括鴉片戰爭之前中英貿易的各類商品、貿易憑證,鴉片戰爭中的軍需物資、兵器等。展覽將持續到10月18日。寧波鎮海、慈谿及舟山等地相繼被捲入戰火之中。在展覽中,展出了幾幅1862年刊登在《倫敦新聞畫報》上的印刷版畫,描繪了英軍轟擊寧波城的畫面,讓人想起多年前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所經歷的痛苦與創傷。
-
寧波博物館展出鴉片戰爭文物
昨日,寧波博物館展出《鴉片戰爭——文物陳列暨戰爭回顧展》,100餘件(套)展品中包括鴉片戰爭之前中英貿易的各類商品、貿易憑證,鴉片戰爭中的軍需物資、兵器等。展覽將持續到10月18日。寧波鎮海、慈谿及舟山等地相繼被捲入戰火之中。在展覽中,展出了幾幅1862年刊登在《倫敦新聞畫報》上的印刷版畫,描繪了英軍轟擊寧波城的畫面,讓人想起多年前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所經歷的痛苦與創傷。
-
遼寧盤錦:朝鮮族稻作文化藏身社區「輕博物館」
中國網 5月20日訊 體現稻作文化的博物館國內不止這一家,但既能體現稻作文化,又融合朝鮮族民俗文化和遼河文化的博物館卻並不多見。在遼寧省盤錦市的榮興街道有這樣一座輕博物館,其中就展示了距今已有百年的朝鮮族群眾種植水稻的生活和歷史。
-
傳統服飾及創新設計展演將亮相山東博物館「明代服飾文化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備受期待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即將於2020年9月29日下午2點整在山東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是一段跨越時空的對話,是一次穿越古今的邀約,更是一場連接傳統與時尚的視覺盛宴。
-
「韓國傳統服飾與織物展」115件展品亮相中國絲綢博物館
杭州網 記者 沈雁容 攝影: 國絲館 羅鐵家 杭州網訊3月29日下午,「一衣帶水: 韓國傳統服飾與織物展」暨「梅裡雲裳:中韓合作嘉興王店出土明代服飾修復與復原展」開幕式在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舉行。115件韓國傳統服飾展品亮相首次在中國的博物館展出記者了解到,此次展覽的展品為韓國傳統文化大學纖維專業師生們通過考證複製的14世紀-20世紀韓國服裝和紡織品115件,在「傳統服飾」環節,展示了韓國傳統服飾50餘套(件),分王室服飾
-
延邊博物館,坐落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是朝鮮族民俗文物
延邊博物館始建於1960年,坐落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是一座集地方歷史和朝鮮族民族特色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國家珍貴文物500多件。館藏文物主要是以古代文物、近現代文物和朝鮮族民俗文物組成。基本陳列有朝鮮族民俗陳列、千秋正氣-朝鮮族革命鬥爭史陳列、延邊出土文物陳列共三大陳列。青年湖公園位於延吉市延河路,公園綠樹成蔭,環境清幽,是人們理想的放鬆休閒去處。每日的清晨和傍晚都有青年人來青年湖學習、談心、散步、練功。每逢假日,這裡又成為許多少年兒童的遊樂場所。
-
絲路走廊——甘肅省博物館藏絲綢之路文物展在寧波展出
國寶級文物高善穆石造像塔、八思巴文虎頭銀符牌、栩栩如生的彩繪木獬豸、彌足珍貴的「晉歸義氐王」金印……9月29日,甘肅省博物館與寧波博物院聯合舉辦的「絲路走廊——甘肅省博物館藏絲綢之路文物展」在寧波博物院展出。
-
寧波博物館展出蕭山「萬縷絲」
本報訊(記者陳青 通訊員許婧)寧波博物館近日推出了《百年花邊——蕭山萬縷絲》展覽,21套(52件)精美蕭山花邊蕾絲展品在寧波博物館一樓大廳與市民見面,讓市民近距離了解和觀賞中華優秀的傳統工藝。這次展覽以傳統作品為主,也有很多創新性的作品,體現了蕭山花邊多年來發展的整體風貌和脈絡。一代代的傳承人、一次次的創新,呈現了蕭山花邊的生命力與現代性。趙錫祥的徒弟王麗華的作品《七彩》令人眼前一亮,大膽突破蕭山花邊傳統的白色或米色,運用了豐富的色彩進行高難度的製作。作品《中國頌》將祖國的名山大川搬到刺繡上,以中國山水畫為靈感,以針為筆,將山水韻味凝固在繡品上。
-
走進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體驗朝鮮族文化魅力
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位於美麗的圖們江畔吉林省圖們市,是中國目前唯一的展示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專題展覽館,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第一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展館自2007末開始籌建,從籌備至建成歷經了三年時間。
-
清代寧波孔廟祭祀禮樂器在我市展出
來源:中國臨海新聞網9月10日上午,由市博物館和寧波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國之祀典——清代寧波孔廟祭祀禮樂器展」在市博物館1樓第一臨展廳展出,獻禮第36個教師節的到來。在展覽現場,118件鑄造精細、保存完善的清代孔廟祭祀禮樂器整齊陳列。
-
朝鮮族女畫家金善舉辦畫展 穿民族服飾唱朝鮮歌曲
朝鮮族女畫家金善舉辦畫展 穿民族服飾唱朝鮮歌曲 2015-03-08 18:40:52本次展覽共展出了朝鮮族油畫家金善精心創作的176幅作品,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她多年來從事繪畫的藝術成就。 此次畫展是迎接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的主題畫展,由中國致公畫院、中國女畫家協會、中國上苑藝術家聯合會主辦。著名策展人、文藝批評家、油畫家鄧平祥為本次展覽的策展人,著名藝術批評家、策展人楊衛先生,中國女畫家協會副會長徐虹,上苑藝合會會長李向民,義大利收藏家喬治•斯伯託等嘉賓亮相開幕式。
-
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向您展示忠於愛情有多榮耀
該館由展廳、主樓、傳習所三部分構成,展覽館分為兩層10個展區,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將朝鮮族民間舞蹈、傳統樂器製作技藝、傳統工藝、服飾文化等內容進行展示。有精彩的民俗歌舞表演供遊客欣賞,體驗區遊客可身著傳統服飾或敲長鼓、搖象帽合影留念,風味飲食區品嘗傳統的朝鮮族小吃和米酒,室外展區的朝鮮族鞦韆、跳板、摔跤,既可觀賞又可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