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人間詞話》的王國維,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2020-12-19 唯有香如故2019

近日拜讀了民國時期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

書中有一段文字,讓我記憶猶為深刻。它印在本書的扉頁: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只寥寥幾句,便點明了王國維評論詩詞的一個核心觀點:以境界來評價詞的高下優劣。這也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理論,更是本書的靈魂所在。

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可能會有如下好奇:《人間詞話》是一本怎樣的書?他對歷代著名詞家有哪些精妙點評?王國維是一個怎樣的人?

下面,我將為大家揭開《人間詞話》的神秘面紗,領略中華傳統詩詞文學之美。

何謂《人間詞話》?

在這裡,我不得不折服於王國維先生的詩情畫意,為這本書賦予了《人間詞話》極富想像力和美感的名字。

《人間詞話》是一本詞評,分為上下兩卷。目前存在兩個版本,一為1906年的的手稿,也即初版;一為1923年的校編稿。在這本書裡,他點評了自晚唐至南宋時期歷代詞人及其作品的高下優劣。

他在《人間詞話》裡開創性的提出了境界說。此境界說不僅是他創作《人間詞話》的原則,更是其評價詞人得失、詞作優劣的一個重要標準。

王國維認為: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為了更好的讓讀者理解他的境界說,他還特意延展開來,告訴讀者,什麼是境界?

他說,詩的境界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情景交融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在他看來,境界不單指外在真實的事物,更包括詞人的內心世界和感受。

二、真實

這裡所說的真實是情感的真實,即詞人詩詞創作過程中須得注入真情實感,而不為附庸風雅故意堆砌詞藻。所以,後面王國維又加了一句: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三、表達方式

有了真情實感,不代表就有了境界。最終境界能否呈現出來,還要看詞人採用何種表達方式將心中的情感釋放出來。

比如他評價宋祁的《王樓春》:

「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枝頭紅杏本來屬於人的視覺範疇的,而鬧則屬聽覺的範疇,詩人用通感的手法,將無聲的靜止畫畫寫得充滿了動感,富有活力。可謂是活靈活現。

再比如他評價張先的《天仙子》:

「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用了一個擬人化的「弄字,傳達出來花兒對月顧影自憐的美態,稱得上是畫龍點晴、傳神之筆。

在《人間詞話》一書中,能夠入他法眼,得他品評一二的,皆是我國曆朝歷代的詩詞大家之作,也大都有佳句名篇傳世,那麼你想知道他對我國歷代詩詞大家都有哪些精妙點評嗎?

那些被王國維品評過的詩詞大家

縱觀本書被他點評過的詩詞大家,王國維表現出了兩種鮮明的極端態度:欣賞和嫌棄。接下來,我將分別從欣賞派和嫌棄派兩方面為大家逐一解讀。

一、欣賞派

能夠得王國維欣賞的諸如李煜、歐陽修、辛棄疾、蘇軾、納蘭容若等人。

南唐後主李煜在欣賞派裡,可稱得上頭一號詞人。

評李煜

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已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

也就是說,李後主的詞,不僅具有名秀、骨秀之類,還兼具神秀之類。極富內在神韻,多神來之筆。比如李煜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詞人心中的苦悶愁思如同滔滔江水,永無止息。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邃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詞到了李煜這裡開闊了眼界,增加了詞人的感慨,猶為深刻,這跟李後主的個人經歷有重大關係。他的作品自降宋以後有了很大提升,詞人沉浸在國破家亡的痛苦之中,整日以淚洗面,這段時期的作品多為血淚澆灌。堪稱神品。

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這宮,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李後主其人,生長深宮這宮,長於婦人之手,為人寬容仁慈,厭戰惡殺,他有一顆赤子之心。明亮澄淨。無心於政治卻坐上王位。不願開疆闢土卻成為亡國之君。王國維對他的個人遭遇,充滿了憐惜,對他的詞作,也多加肯定。

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後主則側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大意是:李後主的詞,是以血淚澆灌而成,令人不忍直視。堪稱血書。宋徽宗的《燕山亭》略有相似。但是宋徽宗趙佶不過是自道身世之悽迷,而李後主,卻有點像佛佗、耶穌替人類擔負罪惡之意,因此兩者之間的境界大小固然有所不同。

評歐陽修

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於毫放之中有沈著這室和,所以尤高。

歐陽修能在婉約之中寫出毫放的味道。這是風格,也是力量。以這首《玉樓春》為例,婉約之中又富有曠達深遠之義,豪放之中又飽含深情。故深得王國維的好評。

永叔、少遊雖作豔語,終有品格。

意思是說,歐陽修和秦觀雖然也作豔詞,但是詞的風骨和品格始終在那裡。足見王國維對於歐陽修詞品的肯定。

評蘇軾、辛棄疾

東破《水龍吟》詠楊花,和韻而似元唱。章質夫詞,元唱而似和韻。才之不可強也如是。

他說,蘇東坡的《水龍吟》藝術造詣極高,雖是和韻卻勝過原唱。章質夫的本是原唱,卻更像是和韻之作,可見人的才華是不可比擬的。

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

他說:蘇東破的詞曠達灑脫,辛棄疾的詞豪爽悲壯,如果沒有他們的胸襟而學他們二人的詞風詞韻,只能是東施效顰,徒增笑耳。

讀東破,稼軒詞,須觀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風。

蘇東破和辛棄疾的詞,情致高雅,氣度恢弘。更有古聖人的風骨。

蘇、辛,詞中之狂。

蘇東坡和辛棄疾的詞風豪放不羈,閱之令人心曠神怡。

評納蘭容若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錄歌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王國維很是推崇納蘭性德的詞,給予了」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極高評價。這是因為他能為自然的角度觀物,以自然的角度言情。因此才能夠如此真摯情切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二、嫌棄派

說完了欣賞派,再來看看王國維嫌棄的詞人。有周邦彥、姜白石、夢窗、玉田、梅溪等人。

要說差評最多的,莫過於姜白石,因此嫌棄派榜首非白石莫屬。

評姜白石

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在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

從古至今的詞人就格調而言,無一人能及姜白石,可惜他不在意境上下功夫。所以讀來缺少言外之味,弦外之響,所以不能進入第一流的作者的行列。

白石有格而無情。

南宋詞人中,姜白石的詞充滿格調,但是缺少了情致和真情實感。

覺白石《念奴嬌》、《惜紅衣》二詞,猶有隔霧看花之眼。

姜白石的這兩首詞,讀起來,讓人總有種隔霧看花的感覺,並不真切。

白石雖似蟬脫塵埃,然終不免侷促轅下。

姜白石的詞雖然像蟬一樣脫去了塵埃,仍不免拜服在蘇軾和辛棄疾的車轅之下。

評周邦彥

但恨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

王國維也承認周邦彥第一流作者的地位,雖然在意趣情致上比不上歐陽修和秦觀,但是也肯定其在抒寫情懷和描寫景物方面的功力不凡。但是就總體的評價而言,他只有創造曲調聲韻的才華,沒有創造意境的能力。

周旨蕩而史意貪

這一句話,詞人的詞品高下立見。周邦彥的詞風豔麗,缺少真情實感,而情慾躍然紙上。所以周邦彥的詞稱為豔詞。而缺少了高雅的格調和韻味。王國維也是很認同劉熙載對這二人的評價,因此看到後才有會心一笑。

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少遊雖作豔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和倡伎之別。

周邦彥的作品多情慾而少感情,因此才有人稱他的詞含」狎暱之情「,而這是正派詞人所不屑的。

評梅溪、夢窗、玉田諸人

若夢窗、梅溪、玉田等輩,面目不同,同歸於鄉愿而已。

像吳文英、史太祖、張炎等人的作品,雖然各自呈現出來的景物不同,但是都只能勉強歸到鄉愿而已。也就是說這些人的詞品下流,無一可取之處。

周介存謂:梅溪詞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其品格。

前人說史達祖的詞,愛用「偷」這個字,足以可見其品格低劣。這句話,讓我深有同感。

夢窗之詞。吾得取其詞中一語以評之。曰:映夢窗,零亂碧。玉田之詞,亦得取其詞中之一語以評之,曰:玉老田荒。

在這本書裡,他提到吳文英和張炎的詞有十多處,無一褒義。如「最惡夢窗、玉田「」尤痛詆夢窗、玉田「。

可見,他對這兩個人,著實沒什麼好感。無論是作品還是人品,都是不認可的。他的評價中,飽含了嘲諷的味道。

超凡入聖王國維

說起王國維,他這一生,真真當得上「傳奇」兩個字。

他,1877年出生於淅江海寧的一個書香世家,少年早慧,天姿聰穎,十六歲中秀才,又後兩次科考落弟,終生只得秀才之名。後結識摯友羅振玉,並得他資助赴日本留學。短暫的留學生涯開闊了眼界,使他接觸了先進思想。這也是他日後文學研究和創作的基礎。

此後,他先後輾轉於學部總務司、末代皇帝溥儀的南書房行走、清華國學研究院。期間著作不斷。

直到後期與摯友羅振玉絕裂,最後於1927年6月頤和園內的昆明湖自沉於人世。僅留書一封,上寫: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十六個大字。

王國維先生的死因,後世流傳有很多說法,有逼債而亡、殉清、殉節、諫阻等很多說法。貌似都不大可信。私以為王國維先生之死,當是殉道,以一已之身殉了心中的信仰。更有可能是先生大徹大悟,勘破生死,才留下「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的謎題。

縱觀王國維的生命軌跡,幼年失恃、青年失怙,青年喪妻、中年喪子、與摯友絕裂等等,人生中的大悲大怮都一一經歷,心中的苦難並不比你我少一星半點,但是他卻毅然悲痛為力量,投身學術研究,終為後世的我們留下如此豐富的國學典藏。

這就是超凡入聖的王國維先生的一生。其一生漂泊不定,悲苦交加,雖歷盡艱辛,仍不辭辛苦。

名為評詩詞實為品人生

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總結到:

詩人對宇審人生,必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眾。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此番文字,將境界的本質一一道破:最終作品的好壞,不在作者創作技巧是否高超,不在作者所用語言是否精妙,而在乎作者對於人生、對生命的觀察、理解和體悟,其思想高度和境界才是決定文章好壞的最重要的標準。

因此,讀《人間詞話》,我最深刻的感悟便是:《人間詞話》一書,雖然評的是詞,但是品的卻是人生。

相關焦點

  • 王國維 | 《人間詞話》手稿欣賞
    — 圖片源自坦腹齋 —《人間詞話全譯釋評》王國維 著 李夢生 譯評2018年7月出版32.00元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經典之作,甫一面世便引起學界震動,並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被稱為啟迪靈性的金鑰匙,是中國古典詩詞、美學領域必讀書目。
  • 寫出《人間詞話》的王國維,其詩詞水平如何?一首小令見大師風採
    寫出《人間詞話》的王國維,他自己的詩詞水平如何?一首小令見大家風採王國維,字靜安,浙江海寧人。這是近代一個值得驕傲的名字。在不長的50歲生命裡,留下融貫中西的一大批學術遺產,文、史、哲、美、教育、戲劇等領域均有創建之功,是為中國現代學術建立系統標準的第一人。
  • 寫出《人間詞話》的王國維,他詩詞水平如何?一首小令見大師風採
    寫出《人間詞話》的王國維,他自己的詞水平如何?一首小令見大師風採王國維,字靜安,浙江海寧人。這是近代一個值得驕傲的名字。作為一代國學大師,他最具影響力的作品無疑是《人間詞話》。裡面核心的「境界」一說,很長一段時間視為詞學的新概念。舊有的話本形式加西方的美學理論,使《人間詞話》一時尖新,風靡無匹。作為既暢銷又有深度的文化理論著作,《人間詞話》無疑是極成功的。反觀他的文藝作品《人間詞》,就比較小眾。
  • 《人間詞話》——王國維談詞的境界
    《人間詞話》文學評論(一)——境界是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人間詞話》作於1908~1909年,最初發表於《國粹學報》。該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後,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表面上看,《人間詞話》與中國相襲已久之詩話,詞話一類作品之體例,格式,並無顯著的差別,實際上,它已初具理論體系,在舊日詩詞論著中,稱得上一部屈指可數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詞論界裡,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根據,影響深遠。
  • 王國維《人間詞話》高清手稿,太精彩!
    《人間詞話》手稿,用毛筆寫在一個普通的舊本子上。這個本子用直行稿紙訂成,長方形,24釐米×16釐米。稿紙是毛邊紙,為光緒年間所印,署有:「養正書塾札記簿」字樣。手稿共二十頁,後面附有靜庵藏書目九頁,內封上寫了七絕六首。它第一次發表在1908年10月至1909年1月的《國粹學報》上,分三期連載。手稿共有一百二十一則詞話,其中九則被作者用毛筆刪掉。
  • 《人間詞話》-從了解王國維開始
    這就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到的人生三境。雖然對詩詞從未感興趣過,更未讀過《人間詞話》,曾經上學學過的那點古詩詞也記不得多少了,但是對於上學期間學習過的詩詞中所表達出來的意境感還是感覺很美妙的。很多人並沒有讀過人間詞話,但是對人生三境都很熟悉。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理解為對理想奮鬥的境界。這個過程是孤獨的也是無奈的,甚至很難看到希望,但是有志之士並不會因此氣餒,反而會步履不停。第二個境界是有堅持的毅力,這可以看作是一種人生的經歷,為了伊人寧願日漸憔悴,也在所不辭。
  • 好物分享|王國維《人間詞話》:判斷一個人有無「境界」,只看這經典3句話
    在此期間,美學界圭臬《人間詞話》就此誕生。《人間詞話》以對「境界」的解讀為其核心,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其中的3句經典,來看看其中對境界的解讀。解讀:王國維在此提出了評判詞的美學標準——境界。「有境界,則自成高格。」此處所說的「境界」,絕非社會學意義上的,而是美學範疇的。如將此「境界」理解為「思想境界」等,則大謬。
  • 《人間詞話》十三則:王國維銳利的審美眼光
    這是王國維《人間詞話》第十三則,在手稿中居於第五則,緊承其評述溫、馮二者詞之後。這裡將這二則分開,是因為前面一則主要是分析溫、馮二詞特點以佐證自己的美學觀點,這一則分析李璟詞的特點,所以將二則分開,但是兩則都是表達王國維自己的美學觀點的作品。
  • 以境界為中心,展開文學評論,王國維著《人間詞話》
    王國維通過詞這種文體,對意境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完成了他的代表作《人間詞話》。這部著作對文學和美學評論,都有著重要意義。王國維是近現代著名學者、思想家、美學家、文藝評論家。在工作之餘,王國維寫出了《人間詞話》。
  • 《人間詞話》:人間年年歲歲又何其相似
    朱光潛曾評價《人間詞話》:"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為最精到。"《人間詞話》王國維一生涉獵多個領域,文學、歷史、哲學、教育,在各領域都有開創性的成就。接二連三的親人去世,看著家中無人照顧的三個兒子,王國維一度頹廢。後來,嶽母做主,王國維娶了娶了莫氏表甥女潘氏為妻,舉家遷往北京。在這樣的心情下,王國維扎進了中國古詩詞的研究中,寫出了《人間詞話》。王國維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 《人間詞話》:人間年年歲歲又何其相似
    01 最傷心之時,寫出的《人間詞話》 王國維一生涉獵多個領域,文學、歷史、哲學、教育,在各領域都有開創性的成就。接二連三的親人去世,看著家中無人照顧的三個兒子,王國維一度頹廢。後來,嶽母做主,王國維娶了娶了莫氏表甥女潘氏為妻,舉家遷往北京。 在這樣的心情下,王國維扎進了中國古詩詞的研究中,寫出了《人間詞話》。 王國維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 《人間詞話》裡的"人間"王國維——《人間詞話》的哲學性思維
    20世紀的詞學體制由內外之分,王國維的那個時候還沒有明顯的內外格局,但是王國維兼具內外兩種身份。回到《人間詞話》上看,他的詞為什麼具有人間性,這是創作和理論的相融合,從理論走到人間這個實際,揭示了人間詞話真性情、人類意識、啟蒙意識和文學革命的內在特色。《人間詞話》的接地氣就表現在&34;與&34;的時間。&34;也就從此表現出來。
  • 《人間詞話》中的「人間」是什麼意思?
    今天開始我們要討論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哲學作品,就是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這部書看上去很通俗,內容也不多。但當我們還原到王國維的生活時代,認真閱讀的話,會發現《人間詞話》並不簡單。我們來看清末三大詞話,也就是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況周頤的《蕙風詞話》和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況周頤晚年字號蕙風詞隱,所以他的詞集和詞話就叫做《蕙風詞》和《蕙風詞話》;陳廷焯的書齋名字叫做白雨齋,他的詞集和詞話叫做《白雨齋詞存》和《白雨齋詞話》;我們再來看看王國維的詞集,居然叫做《人間詞》,他的詞話又叫做《人間詞話》。
  • 《人間詞話》——王國維談「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
    《人間詞話》——王國維談「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世上有「有我」的境界,有「無我」的境界。「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是王國維先生境界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引起學術界較多討論的觀點之一,這裡需要著重指出的一點是作者對於"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中的「有」、「無」的二分,並不是在絕對意義上的,而只是一組相對而的範疇,按照吳洋先生在《人間詞話手稿本全編》中的觀點"有我之境"的要點在於「以我觀物」,而「無我之境」的觀點則在於"以物觀物"。
  • 《人間詞話》| 評的是詩詞,話的卻是人間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品評晚唐五代到南北宋代詞人及其作品的書,他是一位近代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被稱為新史學的開山,歷史上對於這位半百歸天的偉大學者從來沒少過爭議。李叔同的出家,周作人的變節,王國維的自殺,被傳言是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三個謎。寫《人間詞話》的時候王國維29歲,正處在一個學者研究生涯的黃金年齡,他的狂傲、大膽、真性情,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 詩詞|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
    人間詞話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將古人的詩詞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可到底什麼是「有我之境」,什麼是「無我之境」呢?對此學者還有很大的爭議,關鍵就是因為王國維自己沒有解釋清楚,這裡我僅僅說說自己對此的理解。一、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
  • 讀《人間詞話》有感《人間詞話》讀後感1700字
    最早接觸到王國維先生是因為他的那句「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作為晚清大儒,王國維成長於書香門第,同時又受資產階級新潮思想影響,他將西方美學思想和中國古典美學、哲學相融合,自闢戶牖,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與體系。
  •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 指出辛棄疾和韓玉填詞的押韻問題
    前言昨天在寫《人間詞話裡那些莫名其妙的名字(2):湘真、半塘、疆村、竹垞》時,發現王國維有這麼一段話很有玄機:[十七]稼軒《賀新郎》詞:"柳暗凌波路。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綠。 "又《定風波》詞:"從此酒酣明月夜。耳熱。 ""綠""熱"二字,皆作上去用。
  • 等過了夏天,去看看秋天的人間詞話
    而《人間詞話》,不僅要細讀,更要挑選時機,心靜時候來讀,才能漸入佳境。閱讀此書,不僅因為仰慕王國維先生的大名已久,更因他的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及「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所吸引。
  • 《人間詞話》:國學大師王國維教你三步實現人生理想
    1927年6月2日,國學大師王國維自沉於昆明湖。關於他的死因,近百年來一直眾說紛紜。其中有「殉清」說,「逼債」說,「驚懼」說,「諫阻」說,「文化殉節」說,「諸因素」等。而我認為這些說法中當屬先生的知己陳寅恪先生最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