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秋瑩
3月底,上海浦東區成山路上的「夢工坊咖啡吧」已經復工近一個月了,這一個月裡,咖啡師們做了7311杯咖啡,疫情之中,這些咖啡代表的是滿滿的愛與祝福。
有人說,這是上海最溫暖的一杯咖啡。
店員正在裝咖啡中新社李秋瑩攝
「夢工坊咖啡吧」是在大家的愛意中成立的,這裡的店員由畢業於上海輔讀學校的心智障礙青年組成,去年6月開業時引起了來自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我用咖啡傳遞愛
「曾經,我們受到很多人的關愛和幫助。現在,我們能為大家做些什麼來表達我們的感恩和祝福,傳遞這份沉甸甸的愛?」
店員正在書寫愛心卡片 供圖
過去的一個月,夢工坊的小夥伴們一直密切關注著疫情的發展。他們在新聞中看到疫情期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為運送物資來回奔波的司機,還有那些堅守在社區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人人舍小家、顧大家,攜手為防控疫情而戰鬥。
「我們也要做些什麼」,幾個人一拍即合:以「夢工坊咖啡吧」的名義製作免費的愛心咖啡,投餵醫護、機場防疫、環衛保潔、物業管理、快遞小哥等一線戰疫人員。
各界人士接收咖啡留影 供圖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你們守護在社區一線……我們手牽手,心連心。曙光,就在你我眼前。」「相信在你們的守護下,一定能早日戰勝疫情。風雨終會過去,陽光終會到來……」這些貼在咖啡外包裝紙袋上的留言條,字字句句包含著夢工坊小夥伴對防疫工作者們的關心和敬意。
袋子上的愛心寄語中新社李秋瑩攝
一杯咖啡,一份愛,傳遞到大家手中的是滿滿的溫暖與關懷。
夢工坊送咖啡打卡 朋友圈截圖
「疫情結束後,我們一起去夢工坊坐坐!」
戴上護目鏡、口罩,懷著一絲忐忑和緊張,夢工員工殷昊、楊安昆在志願者的幫助下,趕往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這一次的「投餵」的物品和以往不同,咖啡只佔了很少一部分,更多的是三明治。
咖啡師殷昊 供圖
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防疫人員每天穿著厚重的防護服,不適合多喝利尿的咖啡。聽說「大白」們24小時換班,常常錯過飯點,夢工坊的夥伴們就想到了把咖啡換成三明治。」
在戰疫一線奮戰的機場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收到貼著夢工坊員工的愛心,紛紛在社交媒體上真誠點讚。
有人百度了「夢工坊」,感動於這群本該被社會關愛的特殊孩子,如此熱切地回報社會:「疫情期間上班至今,第一次感動到情不自禁地流淚……」
3月26日,夢工坊的小夥伴一早便準備好了一百杯咖啡,「這些是要送往仁濟醫院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今天的仁濟醫院9號大廳異常忙碌,一群年輕的醫學生正在這裡為愛捋袖,參與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
而咖啡,就是為這些有愛的年輕人所準備的。
疫情期間,血庫告急。大家都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聽到學校組織獻血,我就過來了,這是捋一捋袖子就能挽救患者生命的事情,自己理應為此奉獻一份愛心。」
武漢姑娘龔靈毓,身材瘦小的她因為急著趕來獻血顧不上吃午飯,導致第一次體重檢測沒達標,急得她連聲央求血液中心工作人員再讓她測一次。
本科生龔靈毓供圖
今年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小龔沒能回老家過年。「那麼多醫護人員馳援武漢,自己科裡的很多熟悉的師長此刻正在救治家鄉人民,作為一個武漢學生,這個時候更應站出來。」還好,在吃過一些點心後,她的體重終於合格了。成功獻血的她,終於露出了笑容。
獻血結束後,一杯還溫熱的咖啡,在這個初春,給了學生們不一樣的溫暖。
打包中的咖啡中新社李秋瑩攝
「原來咖啡是這個味道啊,香!」這是上南花苑居委物業工作人員陳紹貴人生中的第一杯咖啡,一杯很久很久以後也忘不了的咖啡;上海地鐵6號線的工作人員在收到咖啡後俏皮的向鏡頭比起了心……
人們在朋友圈相約:「等疫情過去,一定要到夢工坊咖啡吧去坐坐,看看這些可愛的特殊孩子,好好品味這杯特別有愛的咖啡!」
以咖啡的名義傳遞愛心,那些被大家關心愛護的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愛你。
疫情之下,正是這些點點滴滴善意的匯集,讓我們感受到了人間真情。
傳遞愛,就是傳遞希望;
戰「疫」路上,我們用愛接力。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