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兩岸綠
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聯合考察採訪走進江蘇(上)
編者按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
共飲一江水,同唱一首歌,「守護好一江碧水」。11月22日至24日,「大江奔流 攜手共進--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走進江蘇,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沿著長江「空中拍、水中看、岸上走」,探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時代命題的實踐成效。湖南日報從今天起分上、下兩篇刊發「江蘇答卷」。
萬裡長江,從雪山而來,在奔流入海前,孕育滋養了江蘇這片富庶水鄉。今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召開的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再次強調,要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
11月22日至24日,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走進江蘇,沿長江一線探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江蘇實踐」,共同唱響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長江之歌」。
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江」
長江三大名磯--燕子磯、采石磯和城陵磯。夕霞漫天,江流滾滾,三面臨空的南京燕子磯呈現出「燕磯夕照」勝景。
勝景一度「蒙汙」。位於南京市棲霞區的燕子磯地區,有北十裡長溝西支、中支、東支等3條入江河道。由於長期汙水直排,河道黑臭,嚴重影響長江水質。其中,西支沿線聚集了大大小小五六十家化工企業,水體顏色一天能變五六次,周邊居民無奈稱其為「五彩河」。
「作為省級入江支流重點考核斷面,北十裡長溝西支2016年曾上交生態補償費用5135萬元。」面對考察採訪團,南京市棲霞區委書記黎輝並不諱言曾經的生態「欠帳」。
6300餘公裡長江,在江蘇境內蜿蜒433公裡,潤澤沿岸5000多萬人。然而,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靠江吃江」、一味索取,成為江蘇沿江各地過去的發展通病。
△ 江蘇南通,曾經汙染嚴重的硫磺碼頭,變身一片美麗花海。
礦石、煤炭、硫磺等沿江露天堆放,江邊居民一到颳風不敢開窗;岸線過度開發,低效碼頭、散亂企業、圍墾養殖、結構失衡讓生態亮起「紅燈」……許多依江而建的城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陷入了「濱江不見水,近水不親水」的發展窘境。
「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開啟中華民族母親河「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徵程。採訪中,江蘇各地領導幹部不約而同地說到,江蘇的轉折性變化,就出現在近五年。
長江生態環境之「病」,從根子上來說,是發展方式之「病」、發展理念之「病」。轉變觀念,凝聚共識,變「靠江吃江」為「靠江護江」,已成為江蘇沿江各地的共同選擇與有力行動。
根治「散亂汙」,告別「五彩河」。在南京燕子磯新城片區,近年來全面完成404家企業關停、搬遷、拆除,杜絕工業排放對生態環境及長江的汙染,並對約3500畝土壤及地下水進行綜合治理。經過拆亂整破、清淤護底、控源截汙、景觀提升,3條入江河道全部消除劣五類水體,水質實現穩定達標。幕燕濱江風光帶、燕子磯濱江公園成為「城市會客廳」、市民休閒地。
南通在江蘇省率先實施濱江港區整體搬遷轉移與業務轉移,促進老港區有序退出與港產城融合發展。破解「化工圍江」,幾年間,南通取消2個沿江化工園區定位,關停化工企業396家。「搬遷化工企業,困難很多,但是大家理念變了,思路一變天地寬。」南通狼山旅遊度假區黨工委書記、管理辦公室主任成賓深有感觸地說。
從「生產岸線」到「生態岸線」
△ 南京江寧濱江廣場
初冬時節,從南京江寧濱江廣場遠眺,新濟州國家溼地公園如同嵌在長江上的一塊「綠寶石」。
新濟州為江蘇長江第一洲,曾經疏於管理,島上漁民濫捕濫伐嚴重。這些年,通過實施生態移民、綜合治理,新濟州打造了棲息地與景觀質量提升區、長江下遊溼生植物資源庫建設區等六大功能區和一個生物多樣性展館,現已成為國家級溼地公園,擁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7種。
從南京而下,大江兩岸,一條條生態綠廊、一座座濱江公園映入眼帘,移步換景,風光宜人。
△ 江蘇省張家港市雙山島生態保育基地。
張家港市因江而興,其成長離不開長江的贈予,現在逐步對母親河進行回饋反哺。原本遍布碼頭、工廠的江岸,如今成為一片片生機盎然的「綠色地毯」。
「昔日『生產岸線』變為『生態岸線』,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張家港市發改委副主任徐道娟介紹,近年來,張家港加快實施產業騰挪,復原生態自然循環。張家港長江岸線開發利用率從60%以上降至40%以下,生態岸線佔比提升至50%以上,自然溼地保護率維持在61.1%。
11月以來,長江南通段,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江豚不時躍出水面,被當地居民用手機記錄下了嬉戲玩耍的畫面。這些「微笑精靈」,是長江生態環境改善的最佳見證者。
2016年以來,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南通市五山及沿江地區騰出修復岸線5.5公裡,建成軍山綠野、龍爪巖濱江風光帶等一批生態景觀;新增森林面積約6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初步形成林地、自然保留地、溼地、水體層次互生的生態體系,有效促進了長江岸線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2018年,狼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全票通過專家評審,「生態傷疤」蝶變「綠色氧吧」。
△ 大江東流,岸綠景美。
面向長江,鳥語花香。南通市將生態修復完成的區域內超過三分之二的面積免費向市民和遊客開放,沙灘、足球場、滑板場和11.5公裡慢行步道等功能配套同步到位,人們可以隨時走進城中森林,欣賞長江碧波。
江上水清魚躍,堤內岸綠景美。南通五山地區濱江片區的江堤上,「滄桑巨變 流連忘返」八個綠色大字是長江蝶變的高度概括。在這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前,不少遊客專程前來「打卡」,合影留念。
(文/曹嫻)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