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訊 (記者 陳維燈)12月7日,首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產業協同發展論壇在渝舉行。長江經濟帶沿線11省(直轄市)、5個副省級城市的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和中國長江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日報、E20環境平臺共同籤署了全面參與長江大保護,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產業協同發展機制的框架協議。
該協議由重慶日報參與聯合發起,協議不僅有利於協同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推進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更有利於破解沿線環保產業發展難題,推動創新協同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合力打造長江經濟帶重要經濟增長極。
重慶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張勇介紹,生態環境產業是生態環境保護的技術和物質支撐,要為老百姓提供更多惠及民生福祉的優質環境產品,必須有高質量、高水平的生態環境產業。
長江經濟帶聚集了40%以上的全國生態環境產業,作為中國最為發達的生態環境產業聚集地,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大發展需要建立競爭有序、合作頻繁的良性產業發展生態圈。
作為中國生態環境產業最聚集的地區,長江經濟帶萬家生態環境企業肩負著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修復長江生態和促進地方經濟綠色發展的歷史使命。
張勇介紹,區域協同是產業發展壯大的必然要求,突破行政區劃壁壘,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是長江大保護的必然要求。有必要建立對話協商和統一行動機制,把自身發展放到協同發展的大局之中,助推錯位發展、協調發展、融合發展,合力發展。
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產業協同發展機制,將有利於建立共商機制,通過協商決定合作規則與協同行動;建立共建機制,共同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產業發展研究機構,研究共同關注的產業發展基礎性問題;建立共贏機制,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生態環境產業一體化市場,推進長江大保護工程的順利實施。
為此,2018年5月,重慶日報聯合長江上遊地區行業協會及相關單位發出了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產業協同發展機制的「重慶倡議」,得到了長江經濟帶各地環保產業協會及相關企業的積極響應。
12月7日,在「重慶倡議」的基礎上,各方共同籤署了全面參與長江大保護,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產業協同發展機制的框架協議。
論壇·專家聲音>>>
助推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12月7日,出席首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產業協同發展論壇的各位專家學者,就如何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深入探討。
重慶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張勇:
長江經濟帶是中國最發達的生態環境產業聚集地,聚集了全國40%以上的生態環境產業。
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保護長江是國家重大戰略,生態環境產業作為生態環境事業的供給側,必須擔當共抓大保護的具體職責,必須擔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者。作為中國生態環境產業最聚集的地區,長江經濟帶萬家生態環境企業肩負著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修復長江生態和促進地方經濟綠色發展的歷史使命。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行業協會必將在服務、諮詢、溝通、監督、公正、自律、協調等各項職能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湖北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秘書長李漢武:
近年來湖北省為保護長江生態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沿江11省市共飲長江水。」只有在區域聯動、協同發展合作機制下,才能推動沿江各協會、企業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長江生態保護。
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參與是生態環境產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完成長江大保護目標任務的必然要求。本屆論壇參與籤署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產業協同發展機制框架協議的各方將致力於開放平臺建設,爭取政府支持,集聚各界力量,規範行業秩序,讓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產業成為名副其實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葛洲壩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郭成洲:
葛洲壩集團與四川、重慶的合作源遠流長,在兩地投資、建設了一系列工程,還設有三家子企業,多個分支機構。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重慶、四川兩地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高質量發展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綠色發展。
葛洲壩集團從誕生之初,就一直為了綠色發展而努力,並形成了一系列獨特技術與產業優勢。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產業協同發展機制的推動下,我們真誠希望與各地政府、三峽集團與知名環境企業攜手,譜寫新的綠色發展篇章,共護母親河。
四川發展國潤環境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順:
截至2017年底,國潤環境投資有限公司資產規模達到22個億。公司以水務起家,下一步還將拓展新興的環保業務,主要為固廢處理和技術服務兩個板塊,打造「1+2」的業務體系。去年,國潤環境通過合資合作,在固廢處理和技術服務領域分別成立了2家公司,實現了有機廢棄物和關鍵環保技術方面的布局。在企業和項目挑選上,公司更偏向與有技術優勢和成長空間的環保企業進行投資合作。
創新是產業發展和大保護任務完成的第一推動力。在多邊合作空間巨大的背景下,協議各方將把推動產業體制、機制、模式和技術創新放在協同發展框架的核心位置,為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大發展建立一個競爭有序、合作頻繁的良性產業發展生態圈。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兩山經濟》作者傅濤: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產業協同發展合作機制是一個面向社會和面向未來的創新機制設計,這一機制的建立對綠色發展和協調發展的意義重大。
區域協同是產業發展壯大的必然要求,突破行政區劃壁壘,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是長江大保護的必然要求。有必要建立對話協商和統一行動機制,把自身發展放到協同發展的大局之中,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融合發展,合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