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雜念,精神放鬆,是健身氣功鍛鍊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保健康復機制的關鍵所在。但健身氣功的動作導引需在意識活動的參與下完成,而人的意識活動又很難放鬆,思想意識的「雜念」往往不易排除,甚至隨著動作強度的增大,還會不斷增強。那麼究竟如何把握健身氣功的意識活動呢,我們需要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一、什麼是雜念、意識、動作意識
雜,即混合;攙雜;多種多樣的,不單純的意思。念,即心中的想法;惦記;思念。在氣功鍛鍊中,雜念就是影響練功入靜的雜亂而不單純的念頭。它不僅包括頭腦中不斷湧現的散亂的思想,還包括「以一念代萬念」的過強之「念」,單純的「一念」同樣也會影響練功入靜的狀態。
意識是人體大腦的活動,是人對一切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應,它包括人的感覺、知覺等感性內容,也包括概念、判斷、推理等理性內容。
健身氣功的動作意識,是健身者在健身氣功活動中從感性經驗,抽象出健身功法動作的本質、規律而形成的理性認識,是健身者對健身氣功功法動作的思想、觀點、認識的總稱,它包括健身者對健身氣功功法動作的特點、要領、作用的看法、態度等。在健身氣功鍛鍊中,健身者正是運用正確的動作意識,來指導自己有步驟、有計劃、有目的地完成動作導引,塑造自我身體的。
二、排除雜念的意義
人體的動作導引是以意識活動為基礎的,沒有相應意識的活動,人體的動作導引是不存在的。動作導引是意識活動的外在表現,意識活動的強弱決定了動作導引活動的強弱。當意識活動過度強烈時,動作導引則會呈現相對應的強勁活動,反之則呈現出緩慢動作導引現象。如此,過度的意識活動便形成了健身氣功鍛鍊中較為忌諱的雜念。所以,健身氣功要排除的雜念和動作引導的意識活動,既是一個整體,但又是絕然不相同的兩個方面。
在健身氣功鍛鍊中所謂的排除雜念,是指人的其它思想活動要停止,精神意識要做到平靜、安寧,或在動作導引時的心理活動要相對處於較弱的狀態。這種平靜、安寧的弱勢心理活動,有利於大腦皮質神經活動出現氣功態變化,腦電出現α波值,使人體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呈現與日常生活應激、快節奏等緊張活動相反的狀態,讓人體各器官生理活動得到良性的影響,如:呼吸、心率的減緩,毛細血管的擴張,血壓的下降,腸胃蠕動的增強等。若做不到這點,則人體的一切生理活動就與日常的工作、勞動等生活狀態沒有區分,其健身的價值僅體現於調節了人體的運動系統,而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無法體現積極影響。因為平靜、安寧的心理狀態是氣功養生保健的關鍵所在,所以健身氣功鍛鍊時要求健身者的思想活動儘量停止,精神必須集中在身體的運動當中,做到身心合一,不能有其它的雜念。
三、意識活動的合理參與
在身心合一中做到意識平靜,不要求有意念活動,這是相對的。因為任何事物均存在著陰陽的兩面性,沒有絕對的陰,也沒有絕對的陽,氣功的各類功法也不例外。四種健身氣功功法的某些動作導引,如為了強化抻拉舒展的動作導引,以及對於氣機的調整,都會有適當的意識活動參與,或思想意念在某一身體部位,目的就是為了達到更為有效的健身結果。
具體如健身氣功 ·易筋經「摘星換鬥勢」中要求目視上掌,意存腰間命門,就是使「韋馱獻杵三勢」導引升發的氣得以沉降,達到氣的上下平衡,並且使已升發的氣再回歸、儲蓄於腎;健身氣功 ·八段錦中「背後七顛百病消」的腳趾抓地與提肛、沉肩、百會上領的動作意識,有益於身體充分上提和重心的穩定,以使腳跟落地震動身體,達到有效的放鬆;健身氣功 ·五禽戲模仿「五禽」動作或姿勢時應有的神韻意識,可使健身者愉悅在「五禽」之「戲」裡,達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健身氣功 ·六字訣的六字吐音意識,可確保吐音準確,有效地調節相應臟器的氣血運行;四種健身氣功功法中的最後收功——意守丹田,可將練功之氣全部收回於「氣之海」,儲蓄於丹田;如此等等。意識活動是健身氣功鍛鍊中必不可少的,古人云:「身為心之舍,心為身之主。」故身體的運動必然由心而起,心的主導必定由身而顯。身與心是和諧的統一體,這既是健身氣功鍛鍊的方法,也是健身氣功鍛鍊的目的。
四、精神的相對放鬆
精神放鬆在健身氣功各式動作的導引中也是相對的。健身者各種心理活動強度的大小,反應的是精神意識松與緊的狀態。其中精神意識的「松」,是指健身者在功法習練中對導引動作的意念強度的弱化,或對某些部位的意念強度的弱化。而精神意識的「緊」是指在功法習練中,人的精神意識活動的程度加強。在健身氣功新功法叢書的六字訣功法要領中,對呼吸動作提出「一定要注意微微用意,做到吐惟細細,納惟綿綿,有意無意,綿綿若存,不能用力,絕不可故意用力……」。從其對呼吸動作的要求來看,已經說明在健身氣功習練時,精神思想不但要做到放鬆、安寧、平靜,在動作的導引意識上,也要放鬆、無為,切忌刻意、執著於意識。即使是在功法動作導引中,精神、意識的活動強度需要加大,那也是相對於精神的寧靜和動作意識的無為,而表現出的相對強化。
如健身氣功 ·易筋經「三盤落地勢」的口訣中「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拿;兩掌翻齊起,千斤重有加」,即兩掌下按、上託,要有如兩手拿著重物和託起重物的意識,但在實際用意中,可以有重物的意識,但絕不能有用強勁之力的心意,即心理活動不能過於強烈,而是在鬆柔的基礎上要相對地用力於整個手掌;「出爪亮翅勢」中伸臂、撐掌時,思想要有音樂中口令詞的「重如排山」的意境,但兩掌決不能出現似如推山之蠻勁,或僵硬之力的心意;健身氣功 ·五禽戲習練時要求身心放鬆「唯神是守」,並進入「五禽」神態的玩耍、遊戲意境,但「習練過程在保持功法要求的正確姿勢前提下,各部分肌肉應儘量保持放鬆,做到舒適自然;不僵硬,不拿勁,不軟塌。」即精神的寧靜和動作意識的放鬆,要做到相對;健身氣功 ·八段錦中的「左右彎弓似射鵰」的馬步拉弓、「調理脾胃須單舉」的上舉、「攢拳怒目增氣力」的衝拳與抓握等式子,其中動作的「緊」相對於「松」是短暫的,而動作意識活動的程度並非是大強度的,動作意識的相對放鬆則是貫穿始終的。就是說四種健身氣功功法中的動作用力,其動作意識的強化是適度的,對片刻的用力要做到有意無心。唯有如此,才有助於動作導引的陰陽平衡,益於身體的健康,避免精神意識緊張對身體造成傷害。如果用力過大或動作意識強度過高,則必然引起交感神經的張力增高,導致血壓上升,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現象,這絕對不是健身氣功的正常現象。如若如此,可以說健身氣功的鍛鍊不是氣功健身,而成為了健身氣功武術操的鍛鍊,是件令人非常遺憾的事。
五、合理把握意識活動
雖然心理活動在健身氣功練習時有著非常具體的體現,但意念、意守、意識導引等心理活動並非是持續的,也不是過於強烈的精神活動。這種意識活動只是暫時地將意識停駐於某一部位,動作意識的導引以相對的「靜」為主導,隨著建立起的動作條件反射運動,呈現出相對的動態,即合理的精神意識活動強度。由此,做到意隨形走,意氣相隨,在自然中達到健身的目的。否則,持續或強烈的心理活動會影響腦電α波值,反而出現學習、工作、情緒等相對興奮時的β波,使原本放鬆的練功意識活動變成了「雜念」,破壞了健身氣功對大腦神經的抑制活動,影響腦垂體、甲狀腺、腎上腺、胸腺等內分泌系統對人體的良性調節,同時體內環境得不到應有的改善,就無法起到健身氣功的保健養生作用,甚至會出現相反的結果。因此,在健身氣功鍛鍊中,做到排除雜念,放鬆精神,動作導引意識的弱化,才能實現健身氣功強身健體、保健康復的真正目的。
(作者:項漢平 項坤 來源:中國健身氣功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