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上最牛大佐:一人抵10個師團,用一百萬日元打贏一場戰爭

2020-12-20 快哉風

  大佐,是舊日本軍銜,比如聯隊長基本就是大佐。但是,日本卻有個牛逼哄哄的大佐,被稱為「一個人可抵得上十個師團」,而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二世更是盛讚:「他一人,超過日本20萬大軍!」

  這個日本史上最牛大佐,名叫明石元二郎,日俄戰爭中憑一己之力鬧得俄國天翻地覆的天才間諜。

  一、

  明石元二郎是福岡縣人,自幼喪父,由外婆帶大。

  明石1889年畢業於陸軍大學第5期,在校期間成績一般般,而且人有點呆頭呆腦,有個外號叫「木瓜」,因為人比較怪,所以同學很少和他來往。當時他的上司說:「明石將來能指揮一個中隊就到頭了。」

圖:年輕時的明石

  但是,誰都沒料到,這個木頭木腦的傢伙有個絕大多數日本人望塵莫及的本事:在畢業後擔任陸軍參謀和國外出差期間,他竟然學會了七門外語!

  這樣一個語言天才,日本情報機構自然不會錯過。日俄戰爭前夕,明石元二郎在有「日本情報戰之父」之稱的福島安正推薦下,擔任任日本駐沙俄公使館附武官,軍銜是大佐。

圖:情報官時代的明石

  誰都知道,大使館武官就是間諜。很快,間諜明石大佐施展拳腳的時候到了。

  小日本和大毛熊掐起來了。

  二、

  日俄戰爭,直到今天還被日本人非常自豪的津津樂道,因為,戰前誰都沒想到擁有超100萬大軍的沙俄會輸給兵力不到30萬的日本,創造了歷史上第一個亞洲國家打敗歐洲強國的先例。

圖:戰前駐紮東北的俄軍第23炮兵旅團

  對這場事關存亡的戰爭,日本人很謹慎,在天皇御前會議上就得出決議:如果戰爭無法避免,一定要用非常手段促成俄國國內反戰、反政府活動,造成自然戰爭停止的可能。

  非常手段,就是間諜手段。

  駐彼得堡的明石很快交來一份調查報告,大意是:沙俄表面上看很強大,但政府腐敗、內部民族矛盾尖銳,芬蘭、波蘭和高加索都想掙脫沙俄的枷鎖,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活躍。結論是:大有可為!

  但是,大有可為需要錢。明石獅子大開口,申請了100萬日元的活動經費。

  這筆錢現在看來不算多,但在當時,日本的年度國家預算只有2億3000萬日元左右,連相當於省級行政長官的知事月工資只有100日元。據後世日本人估算,當時的100萬日元相當於現在的400億日元。但是,參謀次長長岡外史(一說山縣有朋)做出了精明的決定:如果戰敗,不知道有多少100萬日元要損失!不如讓明石試試運氣。

  三、

  明石把100萬日元,全部花到了扶植反政府力量上。

  明石從瑞士和德國軍火商手裡買來一批槍枝和炸藥,據經辦人記載:1000支槍給了俄國社會革命黨,5000支給了高加索造反者,8000支給了芬蘭獨立派,5000支給了波蘭民族主義者。

  最著名的傳聞,是日本人稱明石資助了列寧。日本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的《坂上之雲》一書中,繪聲繪色寫有這一段:

圖:日本電影中的明石資助列寧鏡頭

1904年明石在日內瓦與列寧見面,提出日本政府願以資金援助列寧所領導的社會主義運動。列寧一開始拒絕說這是叛國行為,明石勸說:「你是韃靼人(列寧祖父母都是蒙古人),藉助日本之力把支配俄羅斯的羅曼諾夫王朝推翻,有什麼叛國的?」

  列寧被說服了,用這筆錢做活動經費,進行了一系列顛覆活動。如暗殺沙俄內政部長維亞切斯拉夫·馮·普勒韋行動,1905年1月22日彼得堡的「星期日慘案」,戰艦「波將金號」的譁變行動。後來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親口說過:「我對日本的明石大佐非常感謝。」

圖:沙俄「星期日慘案」,徹底讓民眾放棄效忠沙皇

  儘管明石資助列寧是歷史存疑的,但在日本大佐東奔西走的遊說下,俄國各地暴動不斷,波蘭籍士兵、高加索士兵不斷造反,甚至炸毀了俄軍調兵遠東的火車,疲於應付的沙俄政府,根本無法內外兼顧。

  隨著旅順被攻克,波羅的海艦隊被全殲,沙皇被迫同意與日本媾和。

  日俄戰爭結束後,明石元二郎奉命回國,加官進爵不在話下。1918年成為第7代臺灣總督、陸軍大將,第二年死於臺灣,終年55歲。

  對明石,日軍參謀次長長岡外史說:「明石大佐一個人就等於十個師團」,而日本史學家的評價更是出奇的高:「沒了乃木大將,旅順也能拿下;沒了東鄉大將,日本海大海戰也能贏;但沒了明石元二郎大佐,日本絕贏不了日俄戰爭!」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強日本大佐,一人頂得上十個師團,用一百萬日元戰勝沙俄
    近代日本,大佐軍銜並不算太高,基本上日軍每個聯隊的聯隊長,都擁有大佐這樣的頭銜。不過,在歷史上卻有這樣一個大佐,有人說他「一人可以頂得上十個師團」,德國皇帝還曾盛讚他:「一個人的作用超了過日本二十萬大軍!」
  • 這5名日本陸軍大佐,造成美軍近10萬人傷亡,卻有一人活到戰後
    太平洋戰爭就海戰場而言,是以航空母艦、飛機和潛艇為主力的海空戰爭;就陸戰場而言,則是一場以島嶼登陸與反登陸為主要形式的兩棲戰爭;無論何種形式的作戰,日本陸海軍都輸得非常徹底。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官職,日軍為何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李雲龍一登場,就在蒼雲嶺之戰擊斃了坂田大佐,後來伏擊日軍戰地觀摩團,又幹掉六個大佐外加一個少將,反圍剿戰鬥中又擊斃一個聯隊長,也是大佐軍銜,在攻打平安縣城時用義大利炮轟死了山本一木,他也是大佐軍銜,前後加起來,李雲龍擊斃了將近十個日軍大佐,絕對的「大佐殺手」!
  • 日本「大佐」軍銜多高,帶多少兵?為何他們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二就是佐官,分大佐,中佐以及少佐。三為尉官,分為大尉,中尉和少尉。按照規制,佐官的等級是在將官之下的。但實際上當時的許多日本軍人,都爭當佐官,特別是大佐。而不是爭當將官,至於其中原因的話,我們就要了解一下二戰時期日本的軍隊制度了。首先我們先看一下日軍的將官升職條件。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爭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這裡就必須要說一下日本的軍隊制度,實際上大佐直譯於日文的漢字,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後,舊日本軍銜按照16級次序如下: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伍長(下士)、軍曹(中士)、曹長(上士)、準士官(準尉)、少尉、中尉、大尉、少佐、中佐、大佐、少將、中將、大將。
  • 日本大佐軍銜有多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相信大家在平日裡面,即便是不太感興趣,也會看過幾部抗日電視劇,而劇中電視劇出現的大反派日本軍官,基本都是大佐的軍銜,在國產片《亮劍》的第一集,李雲龍帶領的新一團擊潰坂田聯隊,用迫擊炮擊斃的指揮官坂田聯隊長,官職就是大佐。 那麼日本的大佐軍銜有多高,又可以帶多少兵呢?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日軍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日本軍銜主要分為將、佐、尉三個級別,將、佐、尉有三級,分別為大、中、少三個等級。了解西方國家軍銜的讀者也許會發現,西方軍隊軍銜一般分為將、校、尉三級。這可以說日本軍銜的發展也是沒少學習其他國家。但日本大佐又有些不同,分為聯隊長和參謀長。這個聯隊長職務,可不是簡單的帶一個小隊那麼簡單,一般來說一個聯隊大佐手底下有3000多人,這三人當中還不包括自己的警衛員。而作為參謀長的大佐,權力和話語權比少將還要大。首先這部分大佐一般都是在師團工作,輔佐大將和中將。
  • 抗日劇中經常出現的日本大佐是什麼級別的軍官?
    大佐是日寇的一種軍銜。日軍軍官在二戰時採取三級九等制,即將、佐、尉,又各分大、中、少。其中大佐相當於陸軍上校。二戰後,日本於1950年開始重建軍隊,至1954年建成陸,海,空三軍,稱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軍銜分幹部,曹士兩大類。其幹部仍為將,佐,尉,三等九級。
  • 日本「大佐」相當於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從抗戰劇中,我們也可以知曉每當有日軍與中國軍隊對戰的劇情之時,日軍長官總會下令派出或增派幾個小隊、中隊、大隊、聯軍、旅團、師團等的部隊。每個部隊的規模在中國軍隊中也有對應的,但中國軍隊缺的是先進的武器,可即便是武器不如人,但我軍仍然在這場長達八年的戰爭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大佐到底是多大的官?為何日本士兵都想當?看看福利就明白了
    導語:大佐到底是多大的官?為何日本士兵都想當?看看福利就明白了我們知道,抗日劇具有一定的愛國教育意義,多少都能夠還原當時戰爭的一些情況。在劇中,大家肯定都會經常聽到一個臺詞,那就是普通的日本士兵會稱呼高級的日本軍官為「大佐」。大佐這個詞雖然我們聽的次數也不少,但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其實關於這個詞,是出自日語的翻譯。在日軍隊伍中,有很多日本士兵都想要成為大佐,那大佐是多大的官?原來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就已經開始決定要全面地學習西方制度和文化,甚至連軍銜制度也直接用到了自己國家的體制當中。
  • 乙種師團差距有多大?18師團堪比甲種師團,106師團被銷番號
    在全面抗戰開始之後,日本深感到當時僅僅靠著17個常備師團是不夠用的,於是從1937年開始,日本便在17個常備師團的基礎上又增加了10個左右的「特設師團」,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乙種師團」。其中第一批組建的師團有13、18 、101、104 、106 、108、109、110 、114、116 師團,可以說這其中大部分師團都是因為武漢會戰而組建的,在後來為了應付東南亞戰爭以及太平洋戰爭,隨後又組建了51-56師團。
  • 日本的大佐可以帶多少兵,為何士兵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
    回顧我國的近代史可以發現,中國曾歷經了不少屈辱,我們先後經歷了西方列強的攻擊和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但是中國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走向新生的希望,最終在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趕走了入侵者,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對於一些喜歡看抗戰劇的人來說,最常看見的日軍將領應該就是大佐了吧。
  • 日軍戰爭策源者:狂熱的薩摩武士,以及罪惡拉滿的日本九州師團
    兵員強悍來自薩摩藩的九州兵,從明治維新以來就一直是日本的王牌精銳精銳,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就在熊本設置募兵的鎮臺(全國只有6個),雖然西南戰爭失敗讓他們的政治話語權變少,但加入明治新軍的九州的兵還是佔據最初的六大師團之一(熊本第六師團)。
  • 看懂日本「甲種師團」有多難打,才能明白中國軍隊有多偉大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在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史上,侵華日軍的一個名詞,也讓中國軍民刻骨銘心:甲種師團。甲種師團,確切說,這個稱呼是在抗戰中期才有,指的是日本全面侵華之前,其國內十七個常備師團,包括了「近衛師團」以及第一至第二十師團(無「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番號)。
  • 日軍「大佐」到底有多大的指揮權?為何軍官寧願做大佐也不當將軍
    在日本的軍隊中,大佐一般可以被任命的職位有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軍銜為大佐,擔任聯隊長的軍官一般相當於團長,由於沒有更加明確的細分,類比中國的軍銜制度,相當於上校的軍銜。
  • 日本大佐可以帶多少兵,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說出來你信?
    日本大感恥辱,就效仿西方列強,改善兵制,他們先後建立起了步兵、騎兵、炮兵三個兵種,同時建立起海陸軍將校階級,這也是日本歷史上最早開始設立的軍銜制度,二戰時期又實現徵兵制,募兵制,軍銜也是在逐漸演變。日本軍銜當中,最高統帥為日本天皇,其次就是將官、佐官、尉官、準士官、下士官以及普通的士兵,在這些軍銜當中,又採取三級九等制,也就是大、中、小,日本大佐是佐官當中最高軍銜。
  • 日本「大佐」可以領多少兵?相當於我軍哪個軍銜?說出來難以置信
    比如在劇中經常出現的「大佐」一詞。到底相當於多大的官呢?首先我們知道,日本很多文化都是從中國引用過去的。其中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日本的文字,甚至姓氏都有很多中國文字的氣息。從貞觀四年(603年)起,日本第一次派遣使者出使大唐,此後便源源不斷的前來學習中國本土的險境文化帶回到日本。
  • 二戰中,能夠讓日軍夢寐以求的大佐都有哪些權利和待遇?
    日本的軍銜制度跟別的國家有所差異,分為將佐尉三級九銜: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大佐這個軍銜按級別只相當於上校,但權力卻不是普通上校所能比擬的。日本的大佐會被授予聯隊長的職務,聯隊也是日本獨有的作戰單位,只有聯隊才會被日本天皇授予軍旗。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做少將要爭當大佐?
    在第二次大戰中,這些財閥依舊作為先行者,而日本的眾多官員也全是通過家庭背景進行篩選的,普通百姓想要當上日軍的長官是極少的。那麼日本當中的大佐相當於我國軍隊什麼軍銜呢?又為何無數人寧願不做少將也要爭當大佐呢?說了你可別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