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50年!北極冰下「時間膠囊」提前現身,融化速度將不可控

2020-12-04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上世紀70年代,伴隨著「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人類開始意識到,由於活動對於地球造成的影響,地球已經出現溫室效應,而到了21世紀,地球的氣候環境惡化,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嚴重。

北極冰下「時間膠囊」提前現身

提到北極,大家都能想到它是冰雪世界,對於很多人來說,北極都是一個遙遠的地方,但是,北極作為地球的一部分,和人類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和地球的氣候環境息息相關。

在2018年,一群來自俄羅斯的遊客和環保組織成員,共同在北極的一處冰下,埋了一個時間膠囊,膠囊裡除了一些物品外,還有他們寫給未來人的一封信,表示如果未來有一天,當人們發現這個時間膠囊,看到這封信的時候,就意味著北極已經沒有冰了。

根據當時他們的預測,大約30年-50年之後,時間膠囊才會伴隨著北極融冰,一同被大海帶往海岸線,被未來人發現。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在前段時間,這個時間膠囊就已經出現在愛爾蘭海灘了,這意味著,北極的融冰速度已經遠超此前的預測。

北極融冰的危害有哪些?

其實,提到冰川融化,很多人都覺得和自己無關,畢竟北極那麼遠,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北極是一輩子也不可能抵達的地方。但事實上,北極冰川融化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同時和人類的命運有關。

前段時間,有關於北極熊即將滅絕的報導,讓很多人深感震驚。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簡單來說,就是和北極的融冰有關。

北極熊是北極特有的物種,它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除了在冰山中的洞穴中休息之外,就是在冰面上等待獵物,不過,伴隨著北極冰川的融化,北極熊的覓食也變得越來越困難,而且冰山融化,導致洞穴不穩定,很多北極熊也由於冰山倒塌而被活活砸死。

根據數據顯示,大約在2050年左右,北極熊的數量將不足一萬隻,而到了本世紀末,北極熊將徹底從地球上消失。

當然,北極融冰速度的加快,遠不止北極熊滅絕這麼簡單。北極冰川可以調節地球的氣候,不過,當冰川融化,地球的氣候也會變得更加惡劣,各種自然災害、極端天氣也將越來越頻繁,自然,人類的日子也就越來越難過。

去年,就曾經有NASA的科學家表示,大約2030年前後,北極將迎來「無冰」的情況,如果真的發生了,意味著地球的生態環境,也朝著更加不可控的局面發展。

如果人類還將繼續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如果人類想要阻止冰川的消失,從現在起,就需要行動起來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不要到最後了才追悔莫及,你說呢?

相關焦點

  • 北極出現「時空膠囊」,未來已提前到來,科學家稱這並不是好事
    提前30-50年到來的「未來」什麼是時間膠囊呢?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裝入擁有紀念意義物品的容器,只不過這個容器並不是留給現在的,而是留給未來。這是什麼意思呢?在這個時間膠囊裡,他們發現了一些詩歌、旅行照片、信件、地圖等物品,同時,也有著一張便籤,上面寫著:這個時間膠囊是在2018年被埋在北極冰下的,如果有人發現了它,意味著這個時候的北極,已經沒有冰了。
  • 北極出現「時間膠囊」,科學家卻高興不起來!
    北極的時間膠囊就在前段時間,有兩名衝浪愛好者在愛爾蘭的海灘上就發現了一個時間膠囊,這個時間膠囊是在2018年被遊客埋藏在北極的,在我們看來這樣的事情實在太過夢幻了,把時間膠囊埋藏在冰雪世界中,實在讓人有些嚮往,這件事情傳播到了網絡上也鬧得沸沸揚揚,但是科學家在看到了這則新聞後卻並不開心,他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好兆頭
  • 愛爾蘭發現「時光膠囊」,它來自2018年的北極,它本不該出現?
    近一段時間根據外媒報導,有兩名小夥子在愛爾蘭的沙灘上,意外發現了一個「時光膠囊」,什麼叫做時光膠囊?一些電視劇或者電影當中,如果兩位主人公一旦分開的時候,他們會將兩個帶有意義的紀念品分別送給兩位,在愛爾蘭發現的實況膠囊,是在2018年一名旅客留在北極,在北極的膠囊為何會出現在愛爾蘭呢?這又是什麼情況?
  • 地球將面臨5千年來最熱時刻!北極永久凍土融化比預計提前了70年
    加拿大北極深處的永久凍土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融化,比原計劃提前了70多年。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2003年至2016年的一系列異常炎熱的夏季,導致加拿大北極高地的上層永久凍土融化。
  • 時間膠囊從北極漂到愛爾蘭用了兩年 漂浮4000公裡
    據英國廣播公司5日報導,愛爾蘭衝浪運動員柯倫和麥克洛裡日前在該國多尼戈爾郡海邊發現了一個來自北極的時間膠囊。這個金屬罐製成的膠囊離開北極圈的冰層後,漂浮了4000公裡,來到位於大西洋岸邊的愛爾蘭。  麥克洛裡告訴《多尼戈爾日報》,他們小心翼翼地打開時間膠囊。
  • 科學的探索者:冰川融化加快,沿海城市將提前被淹沒
    而在南北極的冰川在逐漸升高的溫度之中融化,以此抬升了海平面的高度。在科學家們的統計中,冰川融化的速度呈幾何倍數的增加,這也就意味著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遠超我們的想像,沿海城市將提前被淹沒。據美國的科研組織數據統計分析顯示,1979年到1989年這十年之中,每年南極冰川都會融化400億噸,而最新的數據則顯示,從2009年到2017這八年裡,這個融冰量已經達到了原先的六倍以上,這也就意味著冰川融化已經成了不可挽回的趨勢。而南極的冰川美融化3610億噸,海平面就會上升10釐米。也就是說現在全球的海平面在不斷上升。
  • 北極冰下3千米有異象,不該出現的生命重現,是福還是禍?
    北極冰下3千米有異象,不該出現的生命重現,是福還是禍?南北極以嚴寒聞名,對人類而言,它們都是地球上的不毛之地,也堪稱地球上僅有的淨土。探險家都不敢涉險於此,主要是這裡的溫度太低了,如果不做好保暖措施,估計會被活活凍死,對企鵝、北極熊等生物而言,南北極卻是它們的生存天堂。近幾年來,地球環境有了巨變,從陸地到海洋遍布都是問題,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南北極被攻破最後一道防線。眼看冰川凍土層的迅速消融,科學家只能幹著急,卻沒有好的方法應對。
  • 北極的冰快化完了
    她在論文中寫道,「而我們領域的科學家原本推測,至少要到本世紀中葉,北極海冰的體量才會減少到這個程度。」過去的3年時間裡,她目睹北極的氣象紀錄一項一項被打破:北極的氣溫、北極地區地表冰層的融化程度、北極海冰的減少量……每一項結果都遠比過去學界對北極氣候的模擬結果要嚴峻。
  • 都是冰川融化,南極和北極所面臨的危機其實不同
    由於地理分布的不同,兩極海冰的厚度和夏季的融化情況不盡相同。 北極海冰不像南極的海冰那樣易移動,它們更傾向於停留在北極水域。浮冰更容易聚合或相互碰撞,堆積成厚厚的山脊。這些聚合的浮冰使北極的冰變得更厚。脊冰的存在及其較長的生命周期導致冰在夏季融化期間保持凍結的時間更長。所以一些北極海冰在整個夏天都存在,並在接下來的秋天繼續增長。
  • 撒哈拉沙漠在下雪,北極凍土卻融化,地球到底怎麼了?
    最近幾年,地球的表現讓人越來越看不懂了。首先是在2018年1月份,全球最大的沙漠撒哈拉上突然下起了漫天的大雪,這在熱帶沙漠氣候的撒哈拉極其罕見。在一月份,撒哈拉沙漠的高海拔地區氣溫也都在10攝氏度左右,下雪簡直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最近的40年裡,撒哈拉沙漠已經迎來了第三次降雪,而且頻率越來越高了,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沙漠上覆蓋著白雪的奇景讓人驚嘆,也讓人非常擔心。科學家分析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極端天氣現象。
  • 全球氣候臨界點將提前至本世紀中葉
    日前,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隊長兼首席科學家、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原主任、自然資源部海洋-大氣化學與全球變化重點實驗室主任陳立奇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  陳立奇說,地球演化已進入人類世時代,人類活動對氣候及生態系統將造成全球性影響,全球氣候臨界點或將提前到本世紀中葉出現。兩極是全球變化的一個放大器,可以通過南北極的變化來評估人類活動的影響,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 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盤點全球冰川現狀
    科學家們認為,造成冰架融化的罪魁禍首是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說,他們利用衛星觀測到,由於過去50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速度加快,蘭格爾聖伊萊亞斯國家公園的一個冰架在2002年塌陷了。另外,在2000年至2003年間,這一地區有兩座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了7倍,另外兩座冰川融化的速度則加快了兩倍。
  • 一份來自北極的報導:人類將與北極海冰告別
    劍橋大學海洋物理學名譽教授、世界著名海冰專家、彼得·瓦德漢姆斯(Peter Wadhams),在北極和南極海冰和海洋方面具有長達50年的科學研究經驗,對北極和南極極地考察達50多次,親身觀察了近五十年來的種種變化。 據此,他最近出了一本新書:《冰的永別:來自北極的報導》。
  • 北極發現新病毒,存活時間超過4萬年,隨凍土層融化恐將釋放!
    北極發現新病毒,存活時間超過4萬年,隨凍土層融化恐將釋放!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歡迎大家觀看本期內容,人類雖然說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兩三百萬年了,但是人類對於地球上的了解可以說還是不夠的
  • 北極未來將沒有冰?科學家:最早2044年開始,北極進入無冰期
    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氣候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從2044年開始,一直到2067年之間,由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將使北冰洋上沒有一塊浮冰。他們的研究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自1979年以來,北極地區以每年1.3%的速度不斷損失海冰的總量。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不斷完善全球氣候模型,並以此來預測北極海冰的未來,然而,不同科學家採用不同的模型,最終模擬出的結果也千差萬別。在有的模型中,早在2026年,北極就會出現無冰的情況,而在另一些模型中,北極最早要到2132年才開始失去海冰。
  • 北極竟然有蚊子,它們不怕冷嗎?
    而北極給人的最直觀感覺就是冰天雪地,抬眼望去不是冰就是學,所以說蚊子和北極真的很難聯繫到一起。大家從新聞上也看到過北極圈內蚊子猖獗,有的人就可能很好奇,冰天雪地的蚊子是如何生存的?實際上這裡有一個誤區,北極和北極圈並不是完全劃等號的。北極圈內的夏季七八月份的時候,溫度有的時候也可以達到零上三十攝氏度,也可以是鳥語花香的,蚊子的出現自然是無可厚非的。
  • 38℃北極 影響全球
    北極變暖的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多,據報導,北極冬季平均氣溫已經超過了《巴黎氣候協議》設定的2℃閾值,該協議旨在限制災難性後果。儘管世界氣象組織仍在努力核實韋爾科揚斯克的記錄,但科學家表示,這表明了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關鍵是氣候在變化,全球氣溫在變暖。」
  • 喜馬拉雅山在「融化」?
    近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現,喜馬拉雅山區有近50座冰川湖水位迅速上升,可能會在5年的時間內衝破湖岸引發洪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科學家花了三年的時間研究地形圖、衛星照片和大氣照片,發現尼泊爾20座冰川湖、不丹24座冰川湖正處在危險中。科學家認為,全球氣候變暖造成了冰川湖水位上升。科學家警告說,如果爆發冰川湖大洪水,數萬人的生命將受到威脅。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 新北極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如果北極是「病人」,那麼這份報告就是對這個龐大而重要的生物群落健康狀況的全面「體檢」結果:氣溫在上升,冰在融化,雪在消失,北極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演變。報導稱,北極已不是幾十年前的那個北極,再過幾十年,它也不會是原來的那個北極了。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北緯60°以北的年平均地面氣溫至少達到了自1900年以來的第二高紀錄。
  • 「時間膠囊」淘寶熱銷:蛋形外觀 能埋50年
    此外一定要選擇好地點和參照物,不要像喬幫主的時間膠囊一樣,晚了10年才出土。」  時間膠囊是國際通行的紀念重要事件的一種方法,是將重要的物品、資料和實物裝入密封的安全器皿中,深埋地下經較長時間再取出。由於需要長期深埋,時間膠囊的材質也因此顯得更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