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位於青島CBD中央商務區核心位置的海右博物館正式開館。這是山東省內展館面積最大的專業陳列古字畫的博物館。這個以「建傳世百年的博物館」為理念的博物館,由實業家、收藏家趙敦玲投資創辦,面向社會免費開放。
博物館展館面積2100平方米、展線260米,雅藏齊魯文化瑰寶,一覽書畫藝術珍品,管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古字畫和古代收藏品為展出主題,主要有《古今壽屏止觀》《孔子故裡墨寶遺存》《青島世紀墨寶薈萃》《狀元翰林書法佳作真跡》四個展覽系列,館藏千餘件歷代書畫珍品。博物館除日常展覽活動,還將舉辦書畫交流、文創衍生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體驗活動,以此展現青島的百年歷史文化脈絡,弘揚古字畫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海右博物館是青島市北區眾多博物館其中之一。近年來,市北區挖掘區域特色歷史文化,打造了一個個主題內容豐富、模式多元的博物館,形成了門類齊全、形式各異的博物館群帶。成為了獨具特色的地區「文化名片」。
依託深厚文化底蘊
營造豐富多彩博物館主題內容
青島陳氏鋦藝的第五代傳人陳大雷,有一天突然意識到自己已身處一個區域文化博覽圈的核心地帶。他的工作室位於合江路和嫩江路的交叉路口,以他的個人收藏為主要展陳的青島鋦工工藝博物館在工作室樓下正式對外開放,與周邊的松江路社區博物館、青島復源永古家具博物館、青島葡萄酒博物館以及「一戰」主題青島山炮臺遺址博物館、規劃中的「三江」歷史展覽館和名人故居群落一起,共同構成市北區延安路街道轄區的一條豐富的「博物館帶」。
他深有感觸地說:「這些博物館更好地保護了老城區文化底蘊,為我們留住了記憶,讓我們可以尋找自己曾經看過、走過的蹤跡,非常有價值。」
目前,市北區內分布著21座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文史館以及紀念館,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博物館群」現象。據不完全統計,該區博物館群目前共收藏有10萬餘件歷史珍品,每年逾百萬的市民和遊客前來參觀。
「記錄了青島黨組織艱苦卓絕奮鬥歷程的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聞著麥芽的芬芳並能親身體驗啤酒生產工藝的青島啤酒博物館,匯聚老城區不同年代民俗風情、風貌的青島民俗館,展現青島軍事歷史的青島山一戰遺址博物館……」說到轄區裡的博物館,市北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於鏡龍如數家珍。
紅色文化、工業文化、民俗文化、軍事文化……在市北區,每一種值得說道的特色優勢文化資源總能找到與之對應的博物館將之收藏其中。門類齊全、內容豐富、主題迥異、特色鮮明。
構建以國有創辦為主體
民間參與為補充的「市北模式」
市北區為何會形成「博物館群」現象,這有賴於「以國有創辦為主體、民間參與為補充」的博物館建設體系。從服務形式看,既有社會開放類博物館,也有基層共享式博物館,一定程度滿足了多元化的社會需求。
其中,僅2017年,就有青島紡織博物館新館、貝林自然博物館和海泊河文史館3家博物館投入運營,博物館群的規模仍在發展壯大。而這些博物館的建設,普遍採取了「政府搭臺、藏家管理、市場化運營、社會力量進入」的「市北模式」。
以2017年10月投入使用的貝林自然博物館為例,這座佔地面積約7200平方米的博物館,由市北區政府、美國環球健康與教育基金會、中國科學院青島科學藝術研究院合作共建,不僅依託美國著名慈善家貝林無償捐贈的400多件珍稀野生動物標本,由政府和民間力量共同創建,還有科研機構給予技術支持呈現,此種模式也開創了青島博物館建設運營模式的先河。
青島啤酒博物館、紡織博物館、道路交通博物館、葡萄酒博物館等都是由企業進行日常運營,其中的裝修布展、展品收集提升、消費式體驗、文創產品開發以及主體活動與展會等相關文化產業延伸,完全按照市場化模式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此外,市北區的博物館群建設正逐漸向街道社區拓展。據統計,集結了市民個人收藏的社區博物館就至少有五六處。鋦工工藝博物館正是由延安路街道聯袂民間手工藝傳人個人收藏共建的成果。這一個個博物館串起了「十分鐘文博圈」,讓居民在家門口就可輕鬆體驗參與。市北區臺東街道文化站負責人宋琳說:「有文化,城市才有底氣。從某種程度上說,保留好一棟古建築比建設一座摩天大樓更可貴。」
據悉,下一步,市北區還將出臺鼓勵非國有博物館發展辦法,區域博物館聯盟也將進一步整合各類博物館之間的資源,建立館藏資料庫,推動博物館群服務升級,在城市化的浪潮中,不迷失,不急躁,留住記憶,留住美好。
打造地區文化名片
發揮教育群眾的功能
「博物館是一個地區的文化名片。」提及「博物館群」現象,市北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徐樹成表示,博物館幫助人們重溫歷史、提高審美,是培養社會道德和社會責任的理想環境,也帶動了全區文化氣質的提升。
「基層博物館有兩大類,一類發端於社區,充分展示本地域的歷史文化。」青島市手工藝協會會長魯漢說,「另一類是植入型的專業小型博物館,以專業性為引領,打造獨特的社區文化。」
市北區的博物館通過研究發掘、陳列展示,在向人們傳播社會歷史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同步進行了生動的愛國主義、思想道德和審美情趣教育。調查發現,市北區博物館群每年接待的百萬居民和外來遊客中,少年兒童佔比30%,中青年佔比達50%以上,踐行了「讓文物流動起來,讓文物到群眾中去」的目標。
在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青島延安二路小學的少先隊員們了解了黨的創建歷程、先輩的英雄事跡、青島的黨史發展等,許下了「誠信友善、拼搏進取、勤儉節約、綠色生活、延安精神代代相傳」的錚錚誓言。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利用館內資源進行黨史宣傳教育,截至目前,共接待機關、企業、社區、學校以及部隊的黨員幹部群眾70餘萬人次,觀眾留言20餘萬字。該館還與50多家企業、院校籤訂了共建協議,建立德育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等;同時,還在學校、企業、社區建立黨史工作聯繫點,初步形成了輻射社會各個層面的黨史工作網絡。
位於市北區館陶路49號的中國道路交通博物館是我國首個以道路交通為主題的專業性博物館,該館不僅講述著道路交通發展的過去,也通過一系列體驗連接著今天和未來。依託該館成立的交通安全體驗館現已成為學生學習交通安全知識的研學基地。
(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劉成 圖片綜合:劉成、修相科 、馮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