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女追憶周汝昌:最後時刻念念不忘《紅樓夢》
孫女追憶周汝昌:最後時刻念念不忘《紅樓夢》 我的爺爺周汝昌去世至今已有一年,在周年紀念之日,夜靜沉思之時,腦中浮現他清瘦的身影,往日生活情景歷歷在目。
-
《似曾相識周汝昌》
」知人論世,這是周汝昌先生屢次強調的讀懂《紅樓夢》的一大關鍵。那麼著作等身的周汝昌又是怎樣的人呢?周汝昌的一系列著作、網上為數不少的視頻,當然是最直接的了解途徑。不過,有時看看人家眼裡的周汝昌,也是一個很好的視角。《似曾相識周汝昌》就是一本這樣的好書。
-
從周汝昌的《千秋一寸心》說老先生詩詞鑑賞
然而不變的也有,這兩本書都是出自於同一位詩詞大家周汝昌老先生之手——儘管他更多的以紅學名世。這似乎暗示了一件事:那個時代並未遠離,只要這一輩學人依然存在著,不管是存在於現實還是文字,那個時代會一如潮水,不時的拍打我們立足的堤岸。 周老詩的詩詞之說是性靈之說。
-
周汝昌的紅學朋友圈
周汝昌的紅學世界——讀《師友襟期》文/陳均《師友襟期》是周汝昌先生晚年撰述的「人物誌」。個人親歷的紅學史 大約在前年,我因緣際會參加河北師大紀念顧隨先生誕辰120周年研討會,在會議的尾聲,周倫玲女士取出一篇剛整理出來的周先生追憶其師顧隨先生的文章,便是書中《苦水詞人號倦駝》一文,雲周汝昌先生晚年目障,字寫得又大又斜,勉強辨識整理,才得此文。
-
劉心武首次回應周汝昌「贈詩影射」話題
網上的評論鋪天蓋地,網友們爭得不可開交。很多網友認為:經典是不容這樣探佚的,劉心武的研究某種程度上縮小了《紅樓夢》作為一部偉大文學著作的閱讀空間,破壞了它的美學境界。更多的網友力挺劉心武,認為他標新立異的解讀讓《紅樓夢》的研究不再成為象牙塔裡的學術秘密。作家曾子航發表博文表示:「劉心武在冒著被紅學家集體圍攻的情況下依舊堅持己見,殊為難得。」
-
周汝昌:不好讀的《紅樓夢》應該怎麼讀
1918年4月14日,「紅學泰鬥」周汝昌出生於天津鹹水沽鎮。周汝昌先生公認是紅學研究的集大成者,在他的考證之下,《紅樓夢》是一部自傳性質的小說得到許多研究者的承認。他的許多研究成果成為今日紅學研究的「標準答案」。周汝昌先生的研究成果令人信服,在於他嚴謹治學的態度和對《紅樓夢》的一片痴心。
-
懷念周汝昌|世上再無周汝昌,無人再懂紅樓夢
賈府敗落後,從獄神廟獲釋的寶玉拿著昔日家裡的一盞燈,在這個夜裡遇到了淪落風塵的史湘雲,兩人此情此景相見,欲語淚先流,一切的悲慟和血淚在這一刻傾瀉而出,無法自持……詩詞君每每看到這一幕,亦是淚流滿面……鮮為人知的是,這個令人痛心的結局來自於紅學大師周汝昌先生的研究。
-
宋詞壓卷之作,寫出了人一生的三種境遇,道出了七尺男兒的無奈!
但有的詞人,卻是把詞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詞中不僅飽含感情,同時也有著對於人生的探討和反思,這也正是宋詞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在浩如煙海的宋詞中,我個人很欣賞蔣捷的一首《虞美人 聽雨》,這首詞也是蔣捷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詞最妙的地方在於,看似是在寫雨,其實通篇是在描繪自己一生的無奈。
-
宋詞有多美?讀一遍《宋詞三百首》就知道
那些令人心曠神怡的詞句,讀來唇齒噙香,猶如置身千年前繁花似錦、活色生香的宋代日常生活之中。打開《宋詞三百首》,那些風雅人兒穿越千年,將他們的情話、傻話和雄心壯志一一說給你聽。隨手翻開,隨口讀起,每首詞都像春天的雨點,浸透著你的心扉。相愛卻被迫分離,他要上天知曉他的痴心: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
周汝昌:為芹辛苦見平生
相識周汝昌先生的紅學著作,我最早讀的是《紅樓夢新證》,時在20世紀90年代初。這部書最能引起我共鳴的,是「紅樓紀曆」「史事稽年」二章,當時所做筆記上出現最多的是「心有戚戚」四字。繼而遍讀周公之書,再與其他健在的紅學大家著作相較,得出結論:周汝昌乃當今紅學研究大家,當之無愧。
-
每每造句和解釋_每每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每每在教材中的例句:1、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地站立於小樹的絕頂,看來像是不安穩,而它卻很悠然。(出自:統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1、北京的春節)每每參考例句:1、回到物是人非的故國,他每每觸目傷懷。2、父母對子女每每噓寒問暖,關懷備至。
-
紅學家劉心武追憶恩師周汝昌:窮其一生為紅樓
在劉心武眼中,周汝昌是一位把一生獻給「紅樓」的老人和學者,「他用肩膀扛著,讓我進入了紅學研究領域」。 記者:周汝昌逝世給紅學界帶來什麼損失? 劉心武:周汝昌先生的去世對紅學界損失非常大 ,他是近代紅學的開拓者,在向讀者推廣紅樓夢方面成績斐然。他的著作,如《紅樓十二層》不但具有學術性,對讀者更可貴的是具有可讀性。 記者:在您眼中,他是怎樣的人?
-
徐慶全:周汝昌為何飽受爭議?
但周汝昌是個例外。在紅學界,他被譽為「紅學泰鬥」,也被批作「閉門造車」,甚至有學者從「德行」上大加撻伐。他的一生,可謂毀譽參半。幕後推手周祜昌 論者在論及周汝昌如何走進紅學研究領域時,多言他與胡適的師承關係,很少人有人關注到另外一個人作用——周汝昌的四兄周祜昌。其實,在周汝昌的研紅路上,四兄祜昌是他最大的支持者。
-
周汝昌:紅樓夢覺過來人
但周汝昌是個例外。在紅學界,他被譽為「紅學泰鬥」,也被批作「閉門造車」,他的一生,可謂毀譽參半。 幕後推手周祜昌 在論及周汝昌如何走進紅學研究領域時,很少人有人關注到另外一個人作用——周汝昌的四哥周祜昌。其實,在周汝昌的研紅路上,四兄祜昌是他最大的支持者。
-
他是葉嘉瑩、周汝昌的恩師,中國人都該讀一讀他的作品
這些響噹噹的名家,竟都是他的學生。周汝昌提起自己的老師:他學術研究之廣博、之深度,詩詞、佛學、曲學、雜劇無一不精,在學書林海中各佔一席之地。這套詩文講錄,寶貴、難得之處在於:它是大才女葉嘉瑩聽顧隨6年講課,而整理出的筆記。
-
賈平凹的小說無與倫比,那麼他寫詩的水平如何?網友評論水平一般
賈平凹的小說在當代眾多作家中屬於一流,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可以說是無與倫比,可能有人會不服氣,認為筆者是在吹噓他,其實只要認真去讀他的作品會發現,他的小說不僅僅只是寫了一個單純的故事,更多的還是對於現實的思考,完整地記錄了時代的變遷,對於一位小說家來說,那就應該要有這樣的擔當,同時也是最能夠體現出小說的價值
-
周汝昌專訪:「沁芳」是《紅樓夢》全書核心
過去的近30年中,周汝昌雙目失明,雙耳幾近失聰,加上行動不便,大多數時間都呆在北京城東的一方鬥室內。但外界並沒有忘記他的存在,近些年周汝昌仍以驚人的速度接連推出了他的紅學新著。周汝昌自有其獨特的著述方式,每天他「停不下來的就是思考」,爾後將所思所想口述出來,經其子女整理後交出版社刊行於世。近年在國內紅學界引發關注的《紅樓奪目紅》、《周汝昌校訂批點石頭記》等著作莫不如此。
-
周汝昌的外國朋友
「林藹士」的名字令我眼前一亮——這不就是周汝昌筆下的「外國朋友林阿釋」嘛。周汝昌平生不善交遊,「談得來」的外國朋友中,林氏是頭一名,所以他很罕見地寫有專文來敘述這段友誼。據周汝昌說,林阿釋原是美國軍人,駐紮印度日久,遂迷上東方文化,入燕京大學做了中國佛教史的研究生。
-
網友統計出99個宋詞高頻詞彙 可按編碼作詞
統計學研究生挖掘99個高頻詞彙編號碼 武大博導說,這只是一個文字遊戲 一位學習統計學的網友,利用所學將《全宋詞》中出現的99個「高頻詞彙」統計出來,發在博客上。沒想到,這篇博文很快就被大量轉載,並有網友利用這些高頻詞彙重新「寫詞」。圓周率、生日、身份證號碼都可以組成一首形式上的「宋詞」。
-
人物|周祜昌:周汝昌的幕後推手
在論及周汝昌如何走進紅學研究領域時,很少人有人關注到另外一個人作用——周汝昌的四哥周祜昌。其實,在周汝昌的研紅路上,四兄祜昌是他最大的支持者。周汝昌在回憶兄長的文章中說:「我的紅學道路是他引導的,而且數十年來是『同行共命』的為《紅》辛苦者。我這個『著名紅學家』的頭銜,其實是他給我準備和賦予的。他對曹雪芹與《石頭記》的痴情摯意,遠勝於我。」周祜昌年長周汝昌六歲,是天津名校南開中學的高才生,投考北大時因大雨誤了考試,無奈入讀天津南開大學國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