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可繪——日本浮世繪的感官世界

2021-02-19 李軒文化

糊弄誰呢,

這不是水果忍者的背景貼圖嘛?

噓~你要是不知道這幅畫你就out了。

此圖為《神奈川沖浪裏圖》

作者是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他還是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梵谷畫浮世繪

十分好奇一個歐洲的畫家和日本是怎麼發生關係的。之後發荷蘭商船將日本的茶葉運往歐洲,而茶葉的外包裝剛好就是日本的浮世繪。通過茶葉貿易傳到歐洲的浮世繪對歐洲的很多畫家都產生了影響。

既然講到這裡,我們就淺談日本浮世繪文化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隨著風土文化的發展而興起的一種民間版畫藝術。它的淵源來自原有的「大和繪」。「大和繪」是專供貴族鑑賞和在上層社會中盛行的一種帶有濃厚裝飾性的藝術;而浮世繪是表現民間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種藝術形式。

大和繪作品

浮世繪作品

沒有「原罪」的民族

與西方宗教的「原罪」,以及佛教中禁慾主張不同,日本的《古事記》中所記載的日本的創世神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便是在互相的交合中,產生的天地萬物。  

若追本溯源,浮世繪的祖宗還是中國的春宮畫,或曰秘戲圖。浮世繪誕生的年代,恰是中國明朝末年春宮畫的傳播達到頂峰的時期。菱川師宣的繪本《繪本風流絕暢圖》就是受了中國的《風流絕暢圖》的啟發而作,連名字也取得一模一樣。

  但日本的浮世繪自有自己的風味。他們拋棄了大場面,更多地描繪生活細節。畫中人更是一掃中國春宮圖的溫婉,反倒以誇張的手法,盡情宣洩。

  同為在江戶時代盛行的「春宮」,所謂的「色道指南」是更赤裸裸地只談「肉」,不論「靈」的出版物。與講求「色戀」的浮世繪相比,顯得趣味索然。

《風流絕暢圖》

《繪本風流絕暢圖》

浮世繪創始人 菱川師宣

「春宮」古已有之,江戶時代的菱川師宣並非始作俑者。然而,當時的版畫多為情愛小說的插圖。菱川師宣倒是頭一個將版畫脫離出原先的從屬地位,獨自編成「繪本」,流傳坊間。他一生出版了60冊繪本,大多以情愛為主,說他是「鴛鴦蝴蝶派」並不過分。而其中的20冊,更是讓人大開眼界的「春宮」,而且題材各異,既有歌頌男色的作品《若眾遊伽羅之緣》,也有描繪性玩具的作品《床之置物》,當然更少不了男女之間的交合主題,其中猶以《枕邊絮語四十八手》最為著名。

《若眾遊伽羅之緣》

《枕邊絮語四十八手》


東之師宣,西之祐信

  早期浮世繪有「東之師宣,西之祐信」之說,與東都的菱川師宣相對應,西京的西川祐信也創作頗豐,只是由於許多場景均已在師宣的作品中出現過,因此祐信的名聲不逮。然而他的粉絲也不少,《獨寢》的作者柳澤淇園便對他便相當欣賞:「若論繪之名家,除西川祐信外更無他人。西川祐信誠為浮世繪之聖手也。」《江戶四十八手》的作者白倉敬彥認為「師宣描繪的色戀世界,是以武家為背景;而祐信所描繪的,則屬町家社會的色戀樣貌。」 祐信將浮世繪帶離「將軍府」,把視野投向了升鬥小民的色戀世界。

西川祐信作品

相關焦點

  • 浮世繪 · 繪浮世
    唐朝時,中國文化在日本大規模普及,包括唐朝繪畫在內的中國繪畫被稱為「唐繪」,日本繪畫開始模仿和學習唐繪的構圖和筆法。9世紀末到10世紀後半期,隨著日本文化自覺和遣唐使廢止,日本繪畫也從模仿唐繪轉向表現日式美學的和風,大約11世紀形成頗具特色的「大和繪」,以柔和的筆觸、豐富的色彩和溫雅的情調,繪製日本的名勝古蹟和貴族生活,帶有唯美主義的審美情趣。
  • 浮世可繪,被封存的浮世繪紋身
    浮世繪的精髓在於活在當下,這些反映世俗生活風俗畫也反映了當時市井的主流思想。簡簡單單,紛紛擾擾,喧喧鬧鬧造就了一幅又一幅的浮世繪,靈巧生動,那麼淺顯那麼複雜。帶有情色意味的浮世繪「浮世」一詞也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嗚呼,我愛浮世繪,苦海十年為賣身的遊女的繪姿使我涕,憑依竹窗茫然看著流水的藝妓的姿態使我喜,賣宵夜面的紙燈寂寞地停留著流水的藝妓的姿態使我醉。」
  • 走進日本浮世繪,感受經典,帶你了解日本浮世繪的歷史發展歷程
    浮世繪是日本美麗又奇特的藝術,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日本浮世繪的發展歷史及主要內容。所謂町人,就是我們所說的市民。市民階層崛起以後,產生了一種市民文化,這種文化表達了日本市民的情趣和審美,他們的精神追求以及對感官生活物質化狂熱的追求。
  • 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
    浮世繪的題材極其廣泛,有社會風情、民間傳說、歷史典故以及春宮圖等等,是日本民間生活的百科全書。浮世繪藝術佔據日本畫壇二百六十餘年,是一顆耀眼的明珠,在世界美術史上有著光輝的一頁。日本的浮世繪最初是指代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一直表達著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與中國的春畫有異曲同工之妙。
  • 日本的浮世繪藝術
    這種木刻浮世繪,表現了市民新興資產者的趣味、願望與生活,對封建統治者曾予以批判嘲諷,這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浮世繪產生於我國明代版畫藝術高度發展之後,明代的木刻插圖小說,也已傳人日本,這顯然曾受到些影響。但在日本浮世繪的造型藝術上,卻獨具民族的特色,因此在亞洲和世界藝術中,它呈現出獨異的色調與丰姿,而為國際藝術界所重視。
  • 浮世繪風格
    浮世繪不僅是江戶時代最有特色的繪畫,而且還由於它對西方現代美術的推進作用而聞名世界,在西方甚至被作為整個日本繪畫的代名詞。從製作手段上看,浮世繪分為兩種:木版畫和肉筆畫。前者是刻制印刷而成,後者是手繪而成。江戶時代的人們更珍惜比版畫產量小的肉筆畫,也留下許多優秀作品。
  • 浮世繪-日本的表情
    展覽現場鈴木春信的《夜梅》  這便是浮世繪中的美人畫。光彩陸離、美人如花、體態妖嬈的版畫,正是我們腦海中的浮世繪的顏色、形態與氣質。然而,想一想,這與我們平素印象中的簡樸、素雅、清冷之風的「日本的」顏色、形態、氣質大相迥異。  崇尚清淨、清潔的日本美意識,自古以來有之。
  • 浮世繪風格紋身欣賞
    浮世繪藝術佔據日本畫壇二百六十餘年,直至明治維新拉開序幕前逐漸消退。這顆跨越三個世紀的東洋藝術明珠,在世界美術史上佔有它光輝的一頁。用現代藝術眼光看,可算「人體繪畫藝術」,其中的大膽的性愛題材引起注意,成為古代東方一種人本主義的新研究方向。在日本,存在著對這類作品的爭議,也有的認為是樂而不淫,肯定其價值。
  • 日本浮世繪與妖怪
    說起浮世繪,很多人並不陌生,去吃日料的時候,隨處可見浮世繪掛畫。甚至西方的許多藝術家,如莫奈、凡高、高更、畢卡索等,都從浮世繪中汲取過靈感。比如凡高的名作《星夜》中的旋渦圖案就被認為是參考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 浮世繪大師展在滬開幕 日本浮世繪席捲魔都
    上海熱線訊 9月21日,由上海天協文化有限公司主辦的 「浮世繪大師展」在上海新華中心揭開了序幕,展覽將持續至明年1月6日。 此次展出的166件浮世繪作品,均來自國內學術機構李可染畫院的收藏,由院長李庚先生歷經三十餘年在日本搜集所成,是上千張收藏中的精選部分。
  • 長野縣松本的日本浮世繪博物館
    長野縣松本市的「日本浮世繪博物館」,匯集了各種浮世繪作品。浮世繪是一種江戶時代盛行於民間的木板刻畫。以明亮的色彩描繪歌舞伎演員、日本各地風景畫等種種人間生活百態。日本首屈一指的「日本浮世繪博物館」,是松本旅遊不可錯過的景點!
  • 他山之石:日本浮世繪
    那麼問題就來了:浮世繪到底是日本原創還是泊自中國?為什麼日本花街柳巷走出來的浮世繪走向了西方世界並被廣泛接受,而源遠流長的中國古典繪畫,卻沒有走出去創下自己的名號?  我這篇小文,就試圖跟大家聊一聊個中緣由。而不是著力於網絡上各種關於浮世繪流派的討論。  眾所周知,日本人也承認,日本很多文化都是源於中國唐宋文化,尤其是唐文化。
  • 日本的風俗畫——浮世繪
    編者按:日本的風俗畫——浮世繪興起於江戶時代,鮮活地表現了當時平民社會的生活百態,為後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時代記錄,被稱為那個時代的「百科全書」。近日,「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Bund One Art Museum(上海外灘壹號美術館)展出,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觀看。
  • 永遠的浮世繪
    我第一眼看到浮世繪,是在日本的成田國際機場。那天,下得飛機,剛走進機場,就看到機場的不少柱子上,掛著一些浮世繪作品。我立馬被日本人對古老文化的尊重所折服。浮世繪自從明治維新開始就消失了,至今也差不多消失有140多年了,國際機場是展示一個國家文化形象的最前沿的窗口,而日本人把浮世繪掛在成田國際機場展示,這種對古老文化無比熱愛與尊重的態度,實在不得不讓人佩服。
  • 浮世繪藝術:光影交合 繪浮世迷離(組圖)
    原標題:光與影的藝術——浮世繪 流失海外的日本藝術 作為日本美術的靈魂代表,浮世繪聲名遠揚。誕生於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多描繪當時的風土人情、重大事件,堪稱一幅幅歷史繪卷。 似乎所有的藝術都逃不過一個相同的宿命——流失海外。
  • 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浮世繪也稱「江戶繪」,堪稱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它與歌舞伎、相撲一起被稱為「江戶三絕」。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浮世繪——浮世中的繪畫。 「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
  • 浮世繪*江戶藍:繪盡浮世萬象痴男怨女
    這一點在反映江戶生活的浮世繪中得到了印證,特別是隨著普魯士藍顏料傳入日本,這種顏料特別適合表現水溶性效果且不易氧化脫色,於是江戶藍在浮世繪中得到了最極致的表現。【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葛飾北齋浮世繪江戶人的報紙雜誌網際網路江戶初期,浮世繪在日本誕生了。
  • 梵谷鍾愛的日本浮世繪
    01|壹浮世繪及起源浮世繪興起於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是表現民間日常生活和情趣的風俗畫,流行了200多年。浮世繪鮮活的表現了當時的民俗風景以及百姓難得一見的花魁美人、歌舞藝伎和春宮誘惑,題材豐富,包羅萬象,是日本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兩者歷史淵源深厚、製作工藝相近,又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裡大放異彩、相映成趣。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 日本浮世繪名作選
    日本浮世繪名作選(全3冊) 浮世繪,是日本德川時代(亦稱江戶時代,1603―186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