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史鑑:世界首富石崇的荒誕人生!

2020-09-11 東哥聊國學

第四篇第5章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富:備也!象形字。富的甲骨文就像一個酒罈子,意為「酒已備好。」如《詩經·小宛》:「人之齊聖,飲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後字形逐漸演變,成為從宀,畐聲。其本意也逐漸消失,成為財產多、富裕、富足等意。如《史記・貨殖傳》:「本富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富也是一種中華姓氏,始祖是被稱為春秋第一忠臣、周襄王的大夫富辰,富辰本為周宗室,因其封地在富,所以人稱富辰,其子孫就以封地為姓,如北宋名相、文學家富弼。


貴:會意字,甲骨文的「貴」字像兩隻手捧著泥土,土地是古人最寶貴的財富,後經演變,下部加上了代表財富的「貝」。「貴」的基本義指價格高,與「賤」相對。引申指地位高。

後來用作敬辭,用於稱跟對方有關的事物,如:「貴姓?」。由價格高又引申為價值高,表示珍貴、重要。又表示尊重、重視,作動詞用。

一般來說,富指財富多,貴指地位高。


不以其道得之:本文中有兩次提到該句,第二次的「不以其道得之」,容易讓人曲解。金代文學家王若虛在他的《論語辨惑》中說:「不以其道得之」中的「不」,非衍即誤。

清代藏書家翟灝在他的《四書考異》中說,應該在「不以其道」後面斷點。現代語言學家楊伯峻先生說第二個「得之」應該改為「去之」,並言「可能是古人的不經意處」。

可是,定州漢墓竹簡本《論語》和唐寫本《論語》都如此。所以以上幾位先賢的說法是錯誤的。

其實,這裡的「得之」並不是得到「富貴」或者得「貧賤」。應該是「實現願望」,也就是實現「得富貴」的願望和實現「擺脫貧窮」的願望。


處:初文為処,原意為「止」。《說文解字》:「得幾而止」。意為「來到桌几邊坐下休息。」處的原義就是:處在、存在、置身。如:設身處地、處心積慮、處世。後延伸為「居住」,如「穴居野處。」

凡士或女「未用」皆稱「處」,如《莊子·逍遙遊》:「淖約若處子」。

處也指和別人一起生活,如「融洽相處」。居家不仕也叫「處」,如《孟子》:「處士橫議」。處還有處理,決斷,對待等意。

處讀第四聲時,表示地方、地點。如「辦事處」。


去:象形字。像盛器,下體之「口」像器,上體之「大」像蓋兒,其本義是有蓋兒的盛食器;又可引申為去掉、除去;放棄、失掉和距離;往等,如《詩·大雅·生民》:「鳥乃去矣,后稷呱矣。」


造次:倉卒,急遽。造有突然的意思,如《韓非子·難二》:「景公造然變色。」而「次」則意為「中」,如:胸次。「造」、「次」合起來就是「倉猝之中」。如《史記·五宗世家·河間獻王·德》:「好儒學,被服造次必於儒者。」又如《後漢書·吳漢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自達。」

造次還有魯莽,草率等意。如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張飛聽罷,大怒,要斬護送軍人,以救盧植。玄德急止之曰:『朝廷自有公論,汝豈可造次?』」

顛沛:傾覆,僕倒。《詩·大雅·蕩》:「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拔。」《傳》:「顛,僕;沛,撥也。」言樹連根拔起而倒僕。因用以形容人事困頓、社會動亂。如「顛沛流離」。

造次和顛沛也可合併成一成語「造次顛沛。」如元·劉壎《隱居通議·理學一》:人有迫於饑寒之患,為衣食之謀,造次顛沛,未嘗忘也。


全文理解為:

孔子說:「富與貴,每個人都想要,但如果不用正當的手段獲得,即使得到了也不能安享。貧與賤,每個人都想擺脫,但是,如果不用正當的手段擺脫,即使擺脫了也還會回來。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不就玷汙了君子之名?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會背離仁德的,哪怕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算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孔子並不反對追求富貴,但是必須符合「道」。君子時時刻刻都不能放棄「道」,哪怕在最困頓的時候。

人如果在倉猝匆忙之中,在顛僕困頓的時候,依然能夠想起來「道」,依然能夠不違「道」,當然難能可貴,非君子不能為。

一個人如果在這兩種情況下,都能不違「道」,那就差不多等於說,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違「道」了!

《中庸》中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人在任何時候都必須走「正道」。

世界首富石崇

晉武帝統一全國後,志滿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裡。在他帶頭提倡下,朝廷裡的大臣把擺闊炫耀當作體面而榮耀的事。

史料記載,當時全國總人口大約只有1600萬,而司馬炎光在其後宮裡就蓄養了一萬多名嬪妃宮女。他每夜乘著羊拉的輦車,隨它信步走去,羊兒停到哪裡不走了,他就在哪裡宴飲並留宿。

晉武帝司馬炎雖然窮奢極欲,但若論起奢侈來,他的姐夫王濟比他更勝一籌,王濟的奢侈糜費讓人瞠目結舌,他用錢輔地,被當時人稱為「金溝」 ,就連見慣世面的皇帝都自嘆不如,但他還是比不上西晉的三個首富:石崇、羊琇(名將羊祜堂弟)和司馬炎的舅舅王愷(曹魏司徒王朗之孫,名儒王肅第四子)。

羊琇、王愷都是外戚,他們的權勢比石崇來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卻比不上石崇。石崇的錢到底有多少,誰也說不清,有學者研究過,石崇是當時的世界首富。 他建的「金谷園」堪比皇宮,石崇因山形水勢,築園建館,挖湖開塘,周圍幾十裡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

從各地收羅來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貴重物品,把園內的屋宇裝飾得金碧輝煌,宛如宮殿。


每當陽春三月,風和日暖的時候,桃花灼灼、柳絲嫋嫋,樓閣亭樹交輝掩映,蝴蝶蹁躚飛舞於花間;小鳥啁啾,對語枝頭。直到現在,人們還把「金谷春晴」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太傅劉寔曾造訪石崇,中途如廁時看到絳色蚊帳,室內裝飾十分華麗,裡面還有兩個侍女手持香囊,便退避出來,對石崇說:「對不起,不小心誤入了你的內室。」

劉寔所見的,還只是冰山一角。《世說新語》中記載,石崇家的廁所裡常常有十餘個衣著華麗的侍女在一旁服侍,並為賓客們奉上甲煎粉、沉香汁之類的香料。不止如此,出來之時侍女們還會讓賓客們換上新衣,令許多人都感到難為情。


有一次,他聽說王愷家裡洗鍋子用飴(音yí)糖水,就命令他家廚房用蠟燭當柴火燒。這件事一傳開,人家都說石崇家比王愷家闊氣。

王愷知道後,非常不服,又在他家門前的大路兩旁,夾道四十裡,用紫絲編成屏障。誰要上王愷家,都要經過這四十裡紫絲屏障。這個奢華的裝飾,把洛陽城轟動了。

石崇成心想壓倒王愷。他用比紫絲貴重的彩緞,鋪設了五十裡屏障,比王愷的屏障更長,更豪華。王愷又輸了一著。但是他還不甘心罷休,向他的外甥晉武帝請求幫忙。

晉武帝覺得這樣的比賽挺有趣,就把宮裡收藏的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賜給王愷,好讓王愷在眾人面前誇耀一番。


有了皇帝幫忙,王愷更有底氣了,他特地請石崇和一批官員上他家吃飯。宴席上,王愷得意地對大家說:「我家有一件罕見的珊瑚,請大家觀賞一番怎麼樣?」

大家當然都想看一看。王愷命令侍女把珊瑚樹捧了出來。那株珊瑚有兩尺高,長得枝條勻稱,色澤粉紅鮮豔。大家看了讚不絕口,都說真是一件罕見的寶貝。只有石崇在一邊冷笑。他看到案頭正好有一支鐵如意(一種擺設器物),順手抓起,朝著大珊瑚樹正中,輕輕一砸,一株珊瑚被砸得粉碎。

官員們都大驚失色。主人王愷更是滿臉通紅,氣急敗壞地責問石崇:「你這是幹什麼!」石崇嬉皮笑臉地說:「您用不到生氣,我還您就是了。」王愷又是痛心,又是生氣,連聲說:「好,好,你還我來。」石崇立刻叫他隨從的人回家去,把他家的珊瑚樹統統搬來讓王愷挑選。

不一會兒,一群隨從回來,搬來了幾十株珊瑚樹。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愷的高出一倍。株株條幹挺秀,光彩奪目。至於像王愷家那樣的珊瑚,那就更多了。周圍的人都看呆了。王愷這才知道石崇家的財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也只好認輸。

那麼,石崇這麼有錢,他有什麼來頭?他是渤海南皮(今河北滄州市南皮縣)人。石崇不但有錢,文學造詣也很深,上過太學,算是個文學家,石崇還是「魯公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西晉開國元勳、大司馬石苞第六子。

到二十餘歲,石崇才步入仕途,而且作為開國元勳的幼子,他的職位僅僅是個修武縣(今河南修武)的縣令。不過後來因為很有才幹,石崇被提拔為散騎郎,遷城陽太守。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因伐吳有功,被封為安陽鄉侯。

石崇的錢是哪兒來的呢?原來石崇還是個「官盜」。他當過幾年荊州刺史,在這期間,他除了加緊搜刮民脂民膏之外,還幹過骯髒的搶劫勾當。有些外國的使臣或商人經過荊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詐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盜一樣,公開殺人越貨。這樣,他就掠奪了無數的錢財、珠寶,成了當時最大的富豪。

當時有一個大臣叫傅鹹,上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他說,這種嚴重的奢侈浪費,比天災還要嚴重。現在這樣比闊氣,比奢侈,不但不被責罰,反而被認為是榮耀的事。這樣下去怎麼了得。晉武帝看了奏章,根本不理睬。他跟石崇、王愷一樣,一面加緊搜刮,一面窮奢極侈。

西晉王朝一開始就這樣腐敗,這就註定要發生大亂了。晉武帝去世不久,國內引發「八王之亂」,這麼富豪們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西晉王朝國祚僅38年。

由於石崇和太后賈南風的侄子賈謐交好,石崇受到牽連,最後的結局卻是其母親、兄長、妻子老幼共十五人均被殺害,石崇自己也被殺,時年五十二。

石崇有一個寵姬,名叫綠珠,長得非常漂亮,又很會吹笛子,叛軍首領司馬倫想佔有綠珠,石崇不舍,最終綠珠跳樓自盡。

唐朝詩人杜牧曾作詩一首,叫《金谷園》: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其中的墜樓人就是指「綠珠」。

宋人樂史還將綠珠墜樓事件寫成傳奇小說《綠珠傳》,裡面說綠珠姓梁,今廣西玉林市博白縣人。到現在她的家鄉都還有一口綠珠井,喝了這口井裡井水的孕婦,生下的女兒都會十分美麗。

相關焦點

  • 石崇是西晉首富卻無力保護心愛的女人,金谷園被亂兵包圍綠珠跳樓
    西晉有一位首富叫做石崇,是做土匪出身的。專門搶劫路上的商隊,從此發家致富。後來投靠了西晉朝廷。石崇被西晉委任為交趾採訪使的時候,路過白州,見到一位河邊洗衣服的美女,十分的驚豔,石崇當時已經是西晉全國首富,身邊可以說從不缺女人,閱人無數,可石崇還是第一次見過這麼漂亮的美女,不由得感嘆:真是深山裡飛出火鳳凰呀。石崇於是就用幾鬥珍珠將綠珠買了下來。
  • 《西虹市首富》:荒誕與寫實,有錢與沒錢的世界連顏色都不一樣
    而《西虹市首富》比起這首唐代的詩歌不遑多讓,透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到金錢這把照妖鏡,是如何把有錢與沒錢的世界變得不對稱。這部電影很好的運用了荒誕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諷刺了金錢至上的世界是多麼的現實,然後讓我們知道人性的光輝能否在金錢照耀下仍然閃閃發光。
  • 荒誕故事中的真實現狀——《西虹市首富》
    在最近的電影市場,最火爆的無疑就是開心麻花的電影《西虹市首富》, 力壓一眾對手,一舉成為當今時段的票房冠軍,能夠體驗到不一樣的魅力,吸引著人們感受到不同的內容和力量。這部電影和以往的開心麻花的電影一樣,有著鮮明的開心麻花的風格和特點,給人們帶去不一樣的體驗,感受到這個世界的一些東西,也有著對世界和社會的拷問,不斷地有著魅力和地方,給人們帶去思考和對這個世界的疑問。
  • 🔴千家詩心解(57):石崇是權貴墮落的反面教員
    (案:金谷園是晉代首富石崇修建的花園別墅,號稱「洛陽八景」之一,舊址在何處爭論不休。)石崇富可敵國,舉兩個例子以觀其盛:他家的廁所修得美侖美奐,客人如廁,成群結隊花枝招展的女僕恭立侍候,如廁畢,除用上等香水、香膏盥抹外,還由侍女服侍客人裡外更衣方可出厠。當今杜拜首富都自嘆不如。
  • 世說新語:隋煬帝炫富,隋朝滅亡了,石崇炫富,結果被害了
    有一個流傳的段子,說的是某次石崇家來了一個叫劉寮的客人,一時內急,找到了廁所一看頓時懵了,連忙向石崇道歉說,實在不好意思,我一不小心進入了你的臥室。石崇聽後哈哈大笑說,沒錯沒錯,那就是俺家的廁所!所以,石崇來到洛陽後,聽說最有錢的人是王愷,心裡一萬個不爽。
  • 金錢世界:讓你成為世界首富,可能也過不好人生
    首先,處在金錢這個過濾器兩端的世界擁有截然相反的運行規則。簡單點講,普通人的價值判斷源自金錢(結婚對象就得有車有房,人生贏家就是財富與愛情兼得),富人的價值判斷就是事物本身的價值(事物價值高於市場價就值得投資)。
  • 物化侮辱女性,《西虹市首富》:除了荒誕,還有什麼?
    除了荒誕,還有什麼?在荒誕的故事框架下,只剩下了「惡搞」。而對金錢的膜拜,對情色的調侃,也讓整部電影失去了應有的格調,變得俗不可耐。反觀《西虹市首富》,你在這個故事裡,很難找到其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明嘲,拜金主義?
  • 荒誕人生與精神存在
    加繆在《局外人》中塑造了一個典型性的對一切社會規範都顯得無動於衷、置身事外,同時又以一種冷峻目光靜觀世人的沉浸於其生活當下性之中的現代人形象,以我的觀感,我認為「荒誕人生」和「精神存在」兩個方面是加繆寫作這本小說的主題思想。 加繆是存在主義大師,談《局外人》,就不得不先說說存在主義哲學和文學。
  • 與洛陽有關的100個歷史名人系列之三十九:石崇
    我們以歷史時期為線索,選取了洛陽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一百位著名人物,他們有功高蓋世的政治領袖,真知灼見的思想巨擘,有勇有謀的傳奇英雄,妙筆生花的文壇泰鬥,匠心獨運的藝術大師,鑄造科技輝煌的科學精英……時間跨度從商代到近代,描述了三千多年洛陽的歷史進程。
  • 石崇和金谷園的故事
    當時晉朝的一位官員劉實有事去拜訪石崇,上廁所時見到廁所裡有絳色紋帳、墊子等很講究的陳設,並有婢女捧著香袋侍候,嚇得急忙跑出,以為錯進了石崇的內室。在金谷園,石崇整日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經常在園中設宴豪飲,在勸來客喝酒時,如果客人喝酒不能幹杯見底,石崇就讓侍衛將勸酒的美女殺掉。
  • 拯救荒誕疏離的人生——阿爾貝加繆的哲思
    然而,等到狂歡結束、物質消隱,當我們獨自面對自己的心靈時,回想起那些物質的狂歡,突然會感到一種無所歸依的荒誕和空虛,發現自己與這個世界除了物質的聯繫之外,再也一無所有了。除了物質之外,我們常常不知道活著的意義在哪裡。這樣的荒誕感大約是現代都市男女多少都有一些的感覺吧,它藏在我們日常面具的下面,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很少去直面這種荒誕,最多也只是不經意的一瞥。
  • 是良將還是權臣,西晉石崇的起落人生,都在這一場金谷園雅集中
    西晉時,金谷園雅集是歷史上第一次由文人自發進行的集會活動,由石崇發起,三十參與者多是西晉官員。在西晉那個特定的歷史、社會環境中,石崇的品格既存在奢靡縱慾、諂媚權貴的一面,也不乏追慕仁義、才華出眾、仗義重情等積極面;他的品性經歷了從積極濟世、到奢靡縱慾的轉變過程。
  • 民間有諺:富不過石崇,窮不過範丹,石崇的金谷園是什麼來頭呢?
    民間有諺:富不過石崇,窮不過範丹,石崇的金谷園是什麼來頭呢?有道是,酒肆色美人。這個石崇是歷史上了不起的大富豪,乃是西晉王朝石苞的第六個兒子。當過中郎將,荊州刺史,最後做了侍中。他做的事情比貪汙受賄缺德多了。
  • 聞名天下的竹林七賢雅集,都是源於西晉石崇的金谷園雅集
    石崇 網絡圖片雅集的組織者石崇,是西晉時期有名的權臣,《世說新語》將其列入「汰侈」類,在歷史上他以生活奢靡而留名。同時,石崇文才出眾,不僅為西晉著名文學家,且為西晉重要文人集團「二十四友」的領袖人物。石崇閒暇之餘也常在金谷園內休閒遊玩,甚至有歸隱於此的想法。石崇曾在金谷園中召集文人聚會,與當時的文人左思、潘嶽等二十四人結成詩社,史稱「金谷二十四友」。
  • 論語史鑑:成大事者,必有貴人相助!
    闢也通「僻」,如《論語》中有「師也闢」。意思就是子張性格孤僻。「闢」後又延伸為國君召喚大臣任職,如《詩經》:「相維闢公,天子穆穆」。又如:復闢。就是恢復帝位之意。又有排除,駁斥的意思,如:闢謠。便闢就是心胸狹窄,愛打擊報復,嫉妒心強的人。如章炳麟《秦政記》:「秦王則一任李斯、王翦、蒙恬而已,豈無便闢之使、燕暱之謁邪?」
  • 評《蘇菲的世界》:於荒誕中尋求出路
    在閱讀文本過程中,與我感觸最深的就是荒誕感——作為「蘇菲」的荒誕與最終生命意義的追尋。- 1 -文本是建構在現實與虛幻二元對立的基礎上,通過套盒式結構,一步步剝離揭示,通過一些線索逐步加大「蘇菲世界」的荒誕性。
  • 荒誕世界的先行者——論卡夫卡小說的荒誕性
    因此,紅彼得以變形的方式存在於人類世界的孤獨感,讓他深深感受到世界的荒誕性,並逐漸認識到自身存在的荒誕性。葉廷芳先生在研究「卡夫卡及其作品中的荒誕意識」中提到,「荒誕是上帝死後的一種生存狀況。」從卡夫卡小說中的人物或者動物的生存狀況中可以看出一切事物存在的荒誕性。當上帝死後,一切事物的存在失去了固有的價值和意義只能以荒誕的形式存在。
  • 世界首富「人生格言」,在「國學」面前,為何自願「甘拜下風」?
    今天偶然間看到一些世界首富的經典語錄,讀之,受益匪淺。他們短短的一句話背後,是每一位企業家用血與淚悟出來的道理,與「國學智慧」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說到世界首富,及當世的成功人士,比爾蓋茨、李嘉誠、馬雲、扎克伯格等人立馬浮現眼前。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讀一讀他們的「人生哲學」。
  • 打敗四大天王,上映4天票房破11億,《西虹市首富》贏在了哪裡?
    打敗四大天王,上映4天票房破11億,《西虹市首富》贏在了哪裡?每年暑期檔一直都是國產電影廝殺的關鍵時期,今年自然也不例外,在6月30日李易峰的《動物世界》掀開暑期檔的序幕後,《我不是藥神》、《邪不壓正》、《狄仁傑之四大天王》、《西虹市首富》等都相繼加入戰場。
  • 甲申史鑑
    小小的院落內,陳設了「要塞烽煙、石河鏖戰、甲申史鑑、居安思危、任重道遠」五個展廳,史料詳實,發人深省。  歷史是最耐心的老師,歷史也是最無情的考官。大順義軍之敗,敗在常勝則驕逸,驕逸則奢腐。打敗李自成的不是多爾袞,也不是吳三桂,而是打下江山後腐化墮落的大順義軍自己。李自成離京時無暇自哀,而後人多有哀之;若後人哀之而不鑑之,恐怕會「使後人而復哀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