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怪象:紅事要叫,白事多遠都得回去弔唁,為啥?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對於人類來說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光陰真的是轉瞬即逝。小時候我奶奶告訴我「紅事要叫,白事要到」。意思是紅事主家必須按家按戶去通知,白事不用通知,自己要主動去幫忙。因為紅事是喜事,你去叫了大家都能沾點喜氣。
隨著現在生活的改變,很多人都拋家舍業去城裡打工,然而人們之間的交流變得也越來越少了,近些年筆者發現在農村出現了一種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紅事不理會,白事多遠多忙都得回去」,這是為啥呢?
在過去依靠體力勞動大家自給自足的年代,不管誰家紅事白事都會主動去幫忙,俗話說的好集體的力量大於個人的力量,就拿筆者老家來說吧,不管那時候多忙每家必須出一個人去幫忙,不存在錢在人不到或人到錢不到的現象,也沒人去刻意的蹭吃蹭喝,大家在一起聊聊天還是很愜意的,不知道從何時起,這種互幫互助的熱情頓時淡了很多了,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白事為大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
俗話說的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對於農村的紅事來說無非就是誰家搬新家、誰家兒子結婚、誰家女兒出嫁、誰家出了大學生辦升學宴、誰家小孩滿月等等;隨著現在人們朋友圈子的變化像大家的小學初中同學結婚基本上都不會去了,而對於白事來說其實就是這樣家裡老人去世,後輩人就需要盡孝,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過去是全部依靠人來敲鑼打鼓、吹喇叭,現在也有專業的音樂隊,筆者還聽說還有人專門幫人家哭喪的,可見大家對白事也越來越重視
第二:辦公事可以化解村民直接的疙瘩
在一個村裡村民之間低頭不見抬頭見,如果關係不好的話,基本上不會走動的,更不要說什麼紅白喜事指望他們能到場了,一個村子基本上一個姓的比較少,多種姓氏都有,有的鄰裡間因為過去由於爭奪宅基地或其它原因一直老死不相往來,如果能夠大家聚在一起,通過鄰居的勸導或許可以解開多年的死結,筆者老家就有過這樣的案例,一個人家在一個村的最裡面,走路必須經過隔壁人家大門口,然後不知道什麼時候這戶人家因為要蓋房子在自家門前弄了個圍牆,這就引起了雙方的不滿,有的說這是老祖宗一直都走的路,怎麼能不讓走就不讓走,有人說這是我家大門前我想怎麼弄就怎麼弄,真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一次白事的時候經過鄰居的勸導還真的做通了雙方的工作。
綜上所述,關於喜事大家都習慣性的發微信紅包,紅紅火火,而對於白事目前還沒發現有發過微信紅包的,畢竟是白事發微信有點不妥當,畢竟逝者為大,有再大的恩怨人去世了都應該把仇恨一筆勾銷,孔子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之所以出現紅事要叫,白事不管多遠都會回家弔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