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怪象:紅事要叫,白事多遠都得回去弔唁,為啥?

2020-12-18 騰訊網

農村怪象:紅事要叫,白事多遠都得回去弔唁,為啥?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對於人類來說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光陰真的是轉瞬即逝。小時候我奶奶告訴我「紅事要叫,白事要到」。意思是紅事主家必須按家按戶去通知,白事不用通知,自己要主動去幫忙。因為紅事是喜事,你去叫了大家都能沾點喜氣。

隨著現在生活的改變,很多人都拋家舍業去城裡打工,然而人們之間的交流變得也越來越少了,近些年筆者發現在農村出現了一種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紅事不理會,白事多遠多忙都得回去」,這是為啥呢?

在過去依靠體力勞動大家自給自足的年代,不管誰家紅事白事都會主動去幫忙,俗話說的好集體的力量大於個人的力量,就拿筆者老家來說吧,不管那時候多忙每家必須出一個人去幫忙,不存在錢在人不到或人到錢不到的現象,也沒人去刻意的蹭吃蹭喝,大家在一起聊聊天還是很愜意的,不知道從何時起,這種互幫互助的熱情頓時淡了很多了,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白事為大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

俗話說的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對於農村的紅事來說無非就是誰家搬新家、誰家兒子結婚、誰家女兒出嫁、誰家出了大學生辦升學宴、誰家小孩滿月等等;隨著現在人們朋友圈子的變化像大家的小學初中同學結婚基本上都不會去了,而對於白事來說其實就是這樣家裡老人去世,後輩人就需要盡孝,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過去是全部依靠人來敲鑼打鼓、吹喇叭,現在也有專業的音樂隊,筆者還聽說還有人專門幫人家哭喪的,可見大家對白事也越來越重視

第二:辦公事可以化解村民直接的疙瘩

在一個村裡村民之間低頭不見抬頭見,如果關係不好的話,基本上不會走動的,更不要說什麼紅白喜事指望他們能到場了,一個村子基本上一個姓的比較少,多種姓氏都有,有的鄰裡間因為過去由於爭奪宅基地或其它原因一直老死不相往來,如果能夠大家聚在一起,通過鄰居的勸導或許可以解開多年的死結,筆者老家就有過這樣的案例,一個人家在一個村的最裡面,走路必須經過隔壁人家大門口,然後不知道什麼時候這戶人家因為要蓋房子在自家門前弄了個圍牆,這就引起了雙方的不滿,有的說這是老祖宗一直都走的路,怎麼能不讓走就不讓走,有人說這是我家大門前我想怎麼弄就怎麼弄,真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一次白事的時候經過鄰居的勸導還真的做通了雙方的工作。

綜上所述,關於喜事大家都習慣性的發微信紅包,紅紅火火,而對於白事目前還沒發現有發過微信紅包的,畢竟是白事發微信有點不妥當,畢竟逝者為大,有再大的恩怨人去世了都應該把仇恨一筆勾銷,孔子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之所以出現紅事要叫,白事不管多遠都會回家弔唁的原因。

相關焦點

  • 農村習俗:「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啥?
    農村人對紅白喜事很是重視,結婚、過大壽、滿月酒等,該有的禮俗總不能少,即便是到了今天,農民也講究紅白喜事上的儀式感。 不過在農村也有「紅事禮到心意到,白事禮到人不收」的說法,也就是說,紅事如果抽不開身,可以將禮錢送過去,主家不會介意,改天主家會邀約客人再喝上一場酒。
  •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原因在這裡!
    在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要回去,其實是這和農村的習俗有著很大的關係,農村有句俗話叫「紅事叫,白事到",意思是說,如果家裡面有什麼喜事,比如娶兒媳婦嫁閨女,孩子百日宴等,像這樣的喜事都要下請帖,或者是登門告訴一聲,以表示禮節,現在有電話方便了,打電話告訴一聲也是可以的
  •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也許很多人都發現了,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會回去,這是為什麼?其實,農村廣泛還有一個說法就是,「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麼說的話,大家也許就能理解了。
  • 農村有個規矩,紅事少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很多人不解原因
    文/濤聲依舊農村有個規矩,紅事少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很多人不解原因?上面所說的這些規矩對於農村人來說十分重要,但是在一些人看來卻非常的令人不理解,比如說東西就有這樣一條規矩,如果農村發生紅事的話,那麼基本上很少有人來幫忙,如果發生白事的話,無論多遠都會來幫忙,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農村有「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的說法
    喜事叫,白事到。這是農村的一個習俗,一個村就那麼大,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就即使關係不好,家裡有白事他也必須去,因為你也有老的那一天,你不到別人也不會到。這就是農民的情意。近年來,從農村到了縣城,對此深有體會,紅白事對待程度確實大不同。每每遇到家裡有事,都要一番打點安排,能去的就去,實在去不了只能是捎個禮,一般都是紅事不去,白事再難也要去。家有一萬事,緊事第一件。紅事人去不去不打緊,禮到就行。
  • 專家不解:農村白事不請自來,紅事不請不去,這是為啥?
    以前,誰家要是有白事,各家就會伸出援手,過去幫他們的忙,然而,這幾年農村的人都跑到城市去找工作,很多紅白喜事上的傳統儀式,都慢慢的在改變。我們也發現了這樣的情況,農村不管是在辦理白事還是紅事,到場的人都減少了,以前村裡面人來人往的場景,現在也很難可以看到。
  • 「白事到、紅事叫」,已經成為農村常見現象,這是為啥?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白事到、紅事叫」,已經成為農村常見現象,這是為啥?因為農村的傳統氛圍比較濃厚,因此在對於一些事情的總結上非常流行,也是從中流出了很多俗語,這些話多數都比較有趣,關於農耕和養殖的方面能夠給人帶去不少啟發,但是和生活有關的俗語,則是會指引農民朋友們做出最好的選擇,而在農村兩件大事中的總結,也是存在著不少俗語,來幫助在這件事情中獲得最好的做法。
  • 農村新怪象:紅事不請不去,白事再忙也要幫忙,啥原因?答案來了
    文/豬友巴巴農村趣事:紅事不請不去,白事再忙也要幫忙,什麼原因?答案來了生活在農村,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都逃脫不了「婚喪嫁娶」,這些生命中必經的「儀式」!記得,兒時起,不管是白事還是紅事,都有嚴格的規範可尋!而掌握這些禮儀流程的大多是村裡的「大知客」,他們在村子裡具有很高的威望,誰家有事時,總少不了他們的幫忙!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的鄰居前來,也就是所謂的「忙客」!
  • 農村隨禮「兩極分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為啥區別對待?
    如今再提到隨禮,農民頗有點隨得不開心的意味,這倒不是因為農民掙到錢了,反而變得小氣了,而是因為農村現在隨禮已經泛濫了,隨便的一戶農民,可能每個月都要隨禮,有時候家裡添置件小物件都算來算去不捨得,但隨禮的時候還必須「通情達理」,給的恰到好處,這讓農民頗為頭疼。
  • 在農村,紅白喜事都是大事,白事不用叫,別人都會來幫忙,為啥?
    畢竟這些事有許多禮儀習俗和多如牛毛的講究框框,自家人不一定能夠張羅得過來。就拿在農村結婚來說吧,除了訂婚的各種繁瑣講究,到了結婚就天,主家要草擬客人名單,確定婚前的各種細節,看是否遺漏,當地有什麼習俗需要避諱的等等,而街坊四鄰來後,能幫著你打掃衛生,有的幫著擺桌,買菜等等。
  • 農村紅事「遇冷」,參加婚禮的少了,白事再遠也要趕回來,為啥?
    文/豬友巴巴農村紅事遇冷,婚禮冷席增多,白事遇熱,再遠也要趕回來,為啥?生活在農村,不同的地域衍生出不同的風土人情,但是,對於紅白喜事來說,都是一個人在一生中都要面對的自然規律!記得兒時起,對於婚喪嫁娶的記憶,源於對生活的渴望,源於對夢想的追逐!
  • 農村俗語「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是怎麼回事?有些講究
    對於農村來說,由於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所以一般誰家有了紅白大事,總是會有許多人上門,紅事的上門賀喜喝杯喜酒,白事的上門幫忙料理後事,鄉裡莊鄰總是非常純樸自然,過去還會表現得更加講究一點。那麼,為什麼農村俗語有這樣一種說法:「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紅事叫,白事到」農村這些「不成文」的規定,你了解多少?
    但是,在農村有些規矩禮法雖然沒有人規定必須遵守,但是這些禮法已經深入農村人的骨髓成了一個又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所謂「紅事叫」,在農村,家裡的男孩娶妻需要男方在家裡大擺筵席款待賓客,而農村人家大多數是在家裡擺席,因此就需要提前做很多準備工作。如果人家叫你去幫忙,說明在人家的心裡你是他們家親近的人,雖然婚禮當天你會幫著忙裡忙外,但是婚禮結束以後,主人家會單獨宴請婚禮幫忙的人。
  • 農村人講究「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是為啥?看完懂了
    儘管紅白事同等重要,但是在農村卻有「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的說法,這是為啥呢?之所以在農村會有「紅事不請不到」的說法,是因為結婚的日期是很早之前就已經定好,所以如果對方家請帖送到,說明對方對自己很重視,很誠心邀請自己前去參加婚禮,相反如果對方並沒有送請帖,那只能說明對方並沒有將自己放心上,自己去不去參加婚禮並沒有什麼意義,所以自己也沒必要前去參加。
  • 在農村,紅事不叫不幫,但只要村裡有白事,不用叫卻有人來,為何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紅事不叫不幫,但只要村裡有白事,不用叫卻有人來,為何】近些年,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收入大幅度提升,生活方式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也發生了很大轉變,在網上購物的人普遍增多。
  • 農村人為啥「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啥講究嗎?
    農村婚喪嫁娶的賓客來人宴席問題,一直都是農村家庭比較困擾頭疼的一件大事,畢竟如果準備的宴席多,人來的少,不單單浪費了錢財,那麼更會讓外界感覺自視過高,心裡沒數丟人現眼了,而如果準備的宴席少了,來的人多了,那麼有會非常麻煩,還要去飯店再訂桌訂餐,忙得不可收拾,所以對於宴席的計算問題都是非常傷腦子的
  • 有人說,農村「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這回事嗎?
    農村人「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好像專門說什麼人,是說娘舅吧?也不對,紅事(專指嫁女結婚)娘舅是要專門請,不請不會來。白事,到娘舅家報喪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實際上這也是變相地「請」,按傳統規矩,是請娘舅來驗證去世老人是否善終。
  • 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彎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所以每年的冬季,都是農村紅白喜事最多的時候,有句農村俗語叫做:「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彎腰」,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紅事等吃喝紅事也就是結婚,在農村結婚時,一般提前兩三天村裡人就會前來幫忙了,當然不是全村人都來,而是一個「門種」的人,也就是以姓氏為單位,一般一個村都不是一個姓氏,比如趙村,肯定是村裡姓趙的人比較多,但也有一些其它姓氏的人。
  • 三亞崖州區紅事停辦白事從簡 群策群力為疫情防控「讓路」
    紛紛取消或延遲紅事、簡化喪事,避免了防控期間聚集性活動的發生 。 「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大規模的人群聚集非常危險,希望你們能遲辦緩辦喜事,遵守良好的村風民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防控風險。」得知村民王克好正月十五要為兒子舉辦婚禮,1月29日大年初五上午,大蛋村黨支部書記王克夫帶領鄉村振興工作隊員、村兩委班子成員前往王克好家裡,耐心進行引導,讓其了解疫情防控嚴峻性。
  • 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到慌」,有啥含義?說的有道理嗎?
    前言: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到慌」,有啥含義?說的有道理嗎?各位農民朋友們好,帥氣的小編又和你們見面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依然是農村的俗語,提到俗語,想必每一位農民朋友都可以說上一兩句。這些俗語有的是關乎我們的生活,有的是關乎我們為人處事,還有的是關乎一些民俗風情。